书城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2803000000013

第13章 把握生活的进退之道(3)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3个大小不等的苹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个苹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个?”

“当然是最大的那个!”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那好。”富翁把最大的那个苹果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个。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个苹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苹果虽无青年的大,却比青年吃得多。

如果每个苹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苹果,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获得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只见金子

从前,齐国有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到市场上去,到了卖金子的地方,抓起一块金子就往回走。官吏把他抓住了,问他说:“那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呢?”那个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注释

知道富贵是舒服的事,但因而得意,就会是短命的事,太得意了,则缩短寿命。所以处于富贵中时,不以养而伤害自己。相反地,在贫贱之间,“不以利累形”。人在贫贱中,就要为生活而赚钱,可也不能过分地贪求,所谓“人为财死”,过分的贪求,过分的劳累,同样地会损害身体的健康,从而危及生命。

不再担心

有个七十岁的老先生,拿了一幅祖传的珍贵名画上节目,请一个很著名的鉴定团的专家鉴定,他说,他的父亲说这是价值数百万元的名画,他总是战战兢兢地保护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因而想请专家鉴定画的价值。鉴定结果,专家认为它是膺品,连一千元都不值。可是,这位老先生,脸上的线条却在短短时间内变得无比柔软,憨厚微笑地说:“啊!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老先生的自我解嘲让人感概:失去,竟然可以比拥有轻松。

据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就让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孩子精神饱满地回家了,脸上并没有带着被“下放”的不悦,让富爸爸感到不可思议。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领悟,问儿子:“怎样?现在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过得这么好吧?”

儿子说:“是的,他们过的日子比我们还好。因为,我们晚上只有灯,他们有满天星空。

我们必须花钱才买得到食物,他们吃的是自己的土地上栽种的免费粮食。

我们只有一个小花园,对他们来说到处都是花园。

我们听到的都是噪音,他们听到的都是自然音乐。

我们工作时精神紧绷,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大声唱歌。

我们要管理佣人、管理员工,他们只要管好自己。

我们要关在房子里吹冷气,他们在树下乘凉。

我们担心有人来偷钱,他们没什么好担心。

我们老是嫌菜不好,他们有东西吃就很开心。

我们常常失眠,他们睡得好安稳……

所以,谢谢你,爸爸,你让我知道,我们可以过得那么好。”

失去才能领略更多美丽。

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总是害怕着失去,但也许必须藉由失去,我们才能够不再画地自限,反而拥有更多美丽的经验。

如果老天爷为你关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曾国藩劝弟

曾国荃打进南京的时候,太平天国的王宫里面,有许多金银财宝,都被曾国荃搬走了。曾国藩警告他的弟弟曾国荃,他知道,客观环境对他的危险性非常大。慈禧太后难侍候之至,自己不能不居高思危。而外面议论他,批评他,讲他坏话的人也很多。尤其是这件事,连曾国藩的同乡至交好友王湘绮,亦大为不满,在写《湘军志》时,固然有许多赞扬,但是把曾氏兄弟以及湘军的坏处,也写进去了。这时曾国藩兄弟也很难过。曾国荃的修养,到底不如哥哥,向曾国藩进言,何不推翻清朝,进兵到北京,把天下拿过来,更曾有人把这意见写字条提出。曾国藩看了,对那人说:“你太辛苦了,疲累了,先去睡一下。”打发那人走了,将字条吞到肚中,连撕碎丢入字纸篓都不敢,以期保全自己的性命。

同时,他训练出来的子弟兵,也已经变成骄兵悍将。打下太平天国以后,个个都有功劳,都有得意自满的心理,很容易骄横,所以又教他的学生李鸿章,赶快训练淮军,来接他的手,冲淡湘军的自满骄横。

仔细研究当时的情况,事实上,如果曾国荃与湘军一冲动,半个中国已经是他的,似乎进一步就可以把大好河山拿下来,但确有拿不下来的理由。到底还是曾国藩了不起,宁可不做这件事,所以写了一首诗,要曾国荃“低头一拜屠羊说”。他说:尽管左面挂满了中央政府——朝廷的褒奖状,可是要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不必因此自满自傲,右边放了毁谤、诋咒我们的文件,这也同样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生气,“人间到处有乘除”,人世间本来就如天秤一样,这头高了那头低,这头低了那头高,不必想不开。“低头一拜屠羊说”,只要效法屠羊说的精神与做法,学习这位世上第一高人,那么“万事浮云过太虚”。荣誉也好,毁谤也好,都不过是碧天之上的一片浮云,一忽儿就要被风吹散,成为过去,澄湛的碧天,依然还是澄清湛蓝的。

寇准的胆识

宋一代名臣寇准是位表儒内道的大家,看看他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用之在臣道的精彩一幕。

寇准确是一位深信黄老之道的学者,在他担当军国大事的任内,家里还隐密地供养着一位专修神仙丹道的道人。他的作风,大胆而缜密,豪放而平实,的确是深得黄老之道的三昧。他在澶渊之役中,勉强跟随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兵临前线,在枪杆下办外交,实在相当冒险。而且当时在宋真宗的旁边,政府内部还有势力相当的反对派。他却不顾一切,谋定而动。这比起三国时代,魏廷建议诸葛亮出兵子午谷,还要冒险十倍,但是他居然做了。

在这一件史实上,宋真宗肯听寇准的意见,临事能够互相配合,固然也真的很可爱,但是他在前线,与敌人面对面的当时,却不免战战兢兢,实在也很害怕,很想知道寇准的行动究竟有多少把握。于是派人去侦察寇准在做什么,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这位身当重任的相爷,公然在这样危急的前方,正与一班幕僚宾客们喝酒赌钱,满不在乎。真宗一听,总算放心了大半。寇准本来有好赌的习惯,但当时的赌局,真的是一场豪赌。他赌给敌人看,赌给宋真宗看,其实,他比诸葛亮在后花园钓鱼、五路退兵的心情,还更紧张沉重,只是不能不好整以暇而已。

这就是道家的妙用,也就是老子的“欲取姑予”的姿态。因此,也就难怪他在政治上反对派的死对头王钦若,事后趁机在宋真宗面前用了一句挑拨的话,就使寇准再也不得重用,宋真宗在澶渊之役以后,因为有事而回想起与寇准当时的冒险,颇有复杂的矛盾心理,所以王钦若趁机便说,寇准在增渊之役,不能算有大功,他只是拿陛下当一次大赌注而已。好在赵宋的皇帝子孙们,本质上还很厚道,换了别的昏君,寇准的头,准会被他送到敌寇的手里去了。

累与不累

有一名老司机,开了大半辈子的卡车,几乎跑遍了全国各个角落。一天,他要指导一名新来的年轻司机。老人起初让这名年轻人自个儿开车。年轻人驾驶着18轮大卡车,在马路上跑了3个小时,最后筋疲力尽,请求老司机替换自己。

这名老司机接手后驾驶七八个小时,仍然精神十足地边握方向盘边哼着歌。年轻人很纳闷,问老人为什么开车这么长时间,却一点儿也不累。

老司机反问他:“你早上离家时,都做了些什么?”年轻人回答:“我向妻子告别,跟她说我去工作了。”老司机说:“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我的问题?”

老司机笑着说:“是呀。我早上离家时也跟妻子道别,不过我不是告诉她去工作,我说白天要开车到处兜兜风。”

看来,累还是不累,关键还是个心态问题。

一杯水的压力

在一堂物理课上,物理讲师讲到压力管理的时候,他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学生说:“你们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学生有的说20公克,有的说500克不等,讲师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若拿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的放下并好好的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久。”一枕美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有个人以经商为生,他很勤奋,生意做的不是很大,但是他和家人都很满足开心。

这天,他带着货物来贩卖,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他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全家,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巫人见了他,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他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他,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他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接着,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他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一觉醒来,这个人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怅,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是那么的不幸福了。

注释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灰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乞丐和小狗

一个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总在想,假如我手头有两万元钱就好了。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觉了一只跑丢的很可爱的小狗,乞丐发现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了他住的窑洞里,拴了起来。

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这位富翁丢狗后十分着急,因为这是一只纯正的进口名犬。于是,就在当地电视台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还,付酬金两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时,看到这则启事,便迫不急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狗又路过贴启示处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3万元。原来,大富翁寻狗不着,又电话通知电视台把酬金提高到了3万元。

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的脚步突然间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了窑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到了让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这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爱的小狗已被饿死了,乞丐还是乞丐。

其实人生在世,好多美好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无缘得到,而是我们的期望太高,往往在刚要接近一个目标时,又会突然转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

注释

老子说,圣人有三件法宝,要保持着:一是慈善,二是俭约,三是不敢把自己的打算放在人民的前头。以慈爱对待人民,得到人民的支持,就有勇气;从事节俭,不劳民伤财,就能财用充足;不敢自己打算在先,成为一国之长。可是现在放弃了慈而去求勇,放弃了俭而去求享受,放弃后而去求先,真是死路一条。

汉文帝善的法宝

道家在中国历史上,最初发生最大影响的,是在汉朝汉高祖刘邦的创业之初,所用建立功业最大的人才,便是张良、陈平这些人,而他们都是应用道家的人物。

在历史上标榜汉初的盛世“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父子两代的思想领导,都是用“黄老”的道家学说。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和母教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母亲,都喜欢研究《老子》,而受其影响很大。在如此的家庭教育和时代潮流中,在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下,政治哲学的最高领导学说,表现得最深刻的便是汉文帝。

大汉一代的开基皇帝高祖刘邦死了,政权则落到他妻子吕雉的手中,天下最诱惑人的权势,极少有人摆脱得开,因此吕后便想因势乘便,要把帝位转给娘家的人。但是,当年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袍泽情深,都不以为然,所以等吕后一死,便起来削清吕家的权力。在这一段时间中,政治、经济、社会等等,都非常混乱。

吕家的权力虽然削平,大臣们就要找出刘邦的儿子来接皇帝位,可是刘邦的儿子已被吕后杀得差不多了,只有一个小儿子刘恒,被分封在西北边塞为代王,毗邻匈奴——内蒙的荒漠贫瘠地带。因为他母亲薄氏,喜欢走道家“清净无为”的路线,无欲无争,吕后没有把她放在眼里,才保全了性命。这时大臣们商议,就找到了这位远在边塞、性情朴实、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把他迎请到首都长安来,继承汉祚,他便是后来的汉文帝。

刘恒,顶了一个代王的头衔,被冷落在边塞,突然传说长安有人来,请他回宫当皇帝,真是福从天降,人世间没有更好的事了。可是,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去请示母亲,该不该应邀。这时刘恒的两个重要干部,一个是郎中令——相近现代的秘书长——张武,一个是中尉——类似现代的参谋长——宋昌。张武认为,此时正是宫中最混乱的时候,而且朝中的一班大臣,都是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物,是刘恒的父执辈,很难驾御,所以不能去,必须打听清楚。而宋昌则反对此说,他分析情势,认为可以去。他说,自秦始皇暴虐以来,天下大乱,各地英雄纷起抗暴,而最后统一天下的,是你的父亲刘邦。天下的老百姓都认为天下是你刘家的,虽然有吕后这一次夺权,但为时很短,天下人心仍然归刘。现在大臣们把政权动乱的局面安定下来以后,如果不是看清楚民心归趋所在,也不会到遥远的边塞来迎请你回去当皇帝。既然天下归心,那么大势已在掌握,为什么不去?两人的意见恰恰相反,很难下一决定,最后请示母亲时,这位深通《老子》的老太太,运用了无为之道、用而不用的原理说:“先派舅舅薄昭到长安去看看吧!”意思是先派一位大使前往观察一下形势,收集些情报资料。这位大使舅爷自长安回来,报告情况说,可以去接位,于是刘恒才带领张武、宋昌等一些干部,前往长安,准备承接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