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
280500000007

第7章 油盐酱醋背后的经济学之手(1)

每个家庭少不了油盐酱醋,家庭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要素供给者,它做出选择决策的出发点,一般是为着自己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中它如何做出决策,做出哪些决策,这些决策又如何影响经济呢?

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 

某天,突然听到一个朋友大肆宣传这样一句话:“你可能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过CPI。”这真是一种活泼生动的说法。通货膨胀,CPI飞奔,于是,物价上涨成了大家现在都很敏感的话题。日常中的哪一样不会同这些挂钩?这个说油价价格涨得太厉害,那个说房价涨得更厉害!眼看着物价纷纷上扬,大家都想揪出那个导致了物价上涨的推手!

到底是谁推动了中国整体的物价上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能让诸多学习经济学的学子们操练自己能力的问题。毕竟任何时候都不能光看书本上的公式,而要亲身体验真正的经济动态,挖掘其中隐藏的经济信息。

从物价上涨可以看出这背后某些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紧张关系,这应该说是主因。不过,你也会发现,中国整体的物价上涨,除了部分商品供给需求的紧张情况外,还有一些因素对其起着作用。它们同因供求而造成的物价上涨相结合,成为物价上涨的推手。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一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吧。

首当其冲的推手,是食品的价格上涨,尤以肉类和粮食的价格上涨为代表。这一点就不用交代了,前面都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们的上涨的体现就是所谓的供给和需求紧张关系。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2007年中国物价上涨达到10年来最高点,就是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到2008年9月止,全国物价上涨的原因40%以上都源自食品价格上涨。

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两大粮食品种玉米、小麦价格在6、7月份因夏粮丰收而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受国际粮食危机和国内主要农资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各地稳定粮价的难度加大,于是,今后粮价波动幅度很可能会成为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因素。

第二个有力的推手就是住房类价格。这是国内房产行业泡沫造成的,据统计,在2007年,北京多个地区的房价连续数月环比涨幅均在10%左右,进入价格飞奔区。楼盘中房价涨上数千元的已经是常事,而个别的甚至上涨了上万元。到了2008年,房价继续上涨,同上一年的区别是涨幅日趋平缓。这时人们认为看到了房市的拐点,认为房价一定会大跌特跌,降下来。但实际情况是,虽然有部分房子的价格些许下调,但整体房价仍旧高高挺立。

这两个强有力的推手,已经将CPI推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而带动了全国的物价上涨。用专家姚景源的话说,这两类因素已经占到了整个物价上涨因素的90%以上。

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第三个推手,那就是输入性因素。这个专业名词听起来有些费解,但举个例子就容易理解了。例如,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涨,我国作为能源需求大国,有大量的石油需要进口,这样石油价格一升,就势必要影响到中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加大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结果就是——没办法,也得跟着涨。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国的物价上涨还有很大压力。目前,中国逐渐和国际接轨,经济的发展,也取决于世界经济的走向。在国际上,无论是从粮食或石油的供求关系看,其前景都极不乐观,价格高攀的局势短期内难以缓解。出于对输入型因素的考虑,政府最好有未雨绸缪的准备。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蔓延和加深,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程度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等,这些都为政府控制全国物价上涨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中国的粮油市场,“狼来了”

76元、85元、106元、120元,这是一组由家住郑州市的李女士提供的5升食用花生油价格数据。这组数据详细记载了2007年至2008年食用油价格的高位运转态势。价格的攀升,让李女士非常头疼。市场上那么多的食用油牌子,没几个便宜的,况且太便宜了又让人质疑它的质量。想必,像李女士这样的家庭主妇,都会因为这些柴米油盐的价格上涨而愁眉不展,2008年我国食用油因消费增长,产品供应量紧张而价格上涨。想象一下,13亿人口的国家,消耗的食用油自然不是个小数目,据统计,每年每人消费量平均为18公斤,则全国将消耗多少公斤?食用油紧张,是正常的。

看来我们真的是需要多多仰仗国内的这些食用油加工企业了,没有它们,我们的日子可就没法过了。但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有个问题浮出了水面。你以为,中国那么大的食用油量都是内资企业在提供么?那就太想当然了。

根据2008年9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食用油在2007年对外依存度为59%,创下新高;另外,62%的外资企业控制着全国超过四成的产量。也就是说外资在大肆占领中国的粮油领域,但我们这些老百姓却全蒙在鼓里。

这种现象的出现非常不合理。为什么?你可能认为——引用外资不是国家倡导的么?这样的情况没什么好关注的,再说,谁提供不都一样吗?不要在这里乱喊“狼来了”,若你有这种想法就错了。此现象后面隐藏着太多的利益关系。

首先,对于中国而言,如果不对外资的入侵进行控制,那么食用油这块大肥肉,就没有内资企业的份。因为内资企业的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销售能力差,信贷困难;相反,外资企业在税收上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竞争之中,外资更有优势,于是就产生了替代效应。结果,国内的食用油企业逐渐被外资所取代,并在新生企业再发展时受到阻碍。钱都让外国人挣去了,国内的企业还怎么生存?

其次,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外企的入侵,对我们也是没有好处的事情。 一方面,中国的巨大需求市场强烈吸引着外资企业,且食用油能给它们带来很高的利润;另一方面,长此以往,中国的食用油价格可能就会控制在外资手中,形成价格垄断。价格垄断一旦形成,那就是垄断者一个人说了算!到时候,你就是想压价,国内的民众也没有发言权了!

最后,你看国际上食用油价格上涨,由于外资企业的性质所致,价格上涨的因素必然会传道到国内,那食用油的价格还能低么?政府到时候就是想管外资如何定价,也控制不了了。并且,中国产业研究网的调查研究表明:“到2010年期间,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加上全球人口增长,将会对全球植物油消费贡献14%的增幅。未来几年的中国油脂市场,由于我国人均植物油占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20公斤,预计未来植物油消费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这是个影响国计民生的问题,是个不能不引起政府注意的问题,而身为国民的我们,是不是也该有点危机意识了呢?所谓的杞人忧天,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啊!我们能做什么?当然是呼吁政府对外资进行限制,号召国民关注和支持国有企业!否则,中国的粮油市场距离“狼来了”的日子不远了!

谁说男子不能做家务

在中国的许多电视剧中,你总会看到,夫妻之间的分工严格而明确,在生产劳动中,丈夫为支柱,而在家务劳动中,妻子为主力,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至今也没有太多改变。

据统计,在我国的城市家庭中用于家务劳动的日平均时间里,女性居民至少要比男性居民多劳动近两个半小时。但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女性走向社会,从事工作,她们根本无法承担全部的烦琐家务。有人开始思考,这种传统的分工是否有什么科学依据?是根据人们的生理特征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男子就不能做家务了?

针对这种异议,我们不妨用经济学中的原理来看一下。根据古典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倘若某人在从事一种劳务的时候,其机会成本低于其他人从事此项劳务的机会成本的话,那么他在从事该劳务上就具有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只有当事实证明,女子从事家务劳动的机会成本低于男子从事同样劳动的机会成本的时候,才能说明女子比男子在操作家务上具有比较优势,更适合家务劳动。

如果用这个理论来验证封建社会的男女分工,就会看到,在特定的环境下,这种比较优势是存在的。因为,受到传统礼教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太可能接触家务以外的活动,而丈夫要进行营生,维持家用,是家里的顶梁柱。相比较,丈夫从事家务劳动的机会成本更高,妻子的机会成本较低,则这样的分工可以实现,每个人都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事情,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整个社会可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与其整体经济福利便会有所增加。

但那是在封建社会,人们被封建思想束缚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并不能证明女性有某种生理上或天生从事家务的比较优势。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文化和思想,封建社会的这种思想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决定的。但社会现实已经改变了。如今,不光是男性要面临竞争、就业的压力,女性也要面对;不光是男性有养家糊口的压力,女性也有、不光是男性中有能力超群之人,女性中也有,甚至有些女性比大多数男性还有能力!

再说,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男性事业没有女性成功,但做家务却比女性还要好!此时,若再拿那些生理上、宿命上的不同来作分析,很难对今天依然存在的男女两性在家务劳动负担上不平等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其实,男性并不是不会做家务,不能做家务,而是大男子主义的思想让他们觉得不可以做家务。扫地、洗衣、煮菜、养孩子,注定就是妻子的事情,要不娶妻子干什么?

而女性在承担家务的时候是没有劳务报酬的,也不给国家制造GDP,男性就会觉得女性没有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什么价值,相反,是在挥霍他创造的钱。实际上呢?女性在家庭中承受的琐事的负担并不比男生在职场上承受的压力大。职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丈夫的抱怨,都会让她们喘不过气,就算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她们也会觉得越来越劳累。持续的情况,令很多家庭出现了问题。仔细想想,问题真的是出在女性身上么? 

渐渐的,许多女性开始为争取自己从家务中的解放而呼吁,希望男士们也能坐下来,考虑一下,繁重的家务劳动是否能由双方共同协作完成,或者是否能重新考虑一下,是否对方相对更适合做家务。很快,就有女性提出在夫妻中使用“家务分配表”,出现了“劳务分配小协议”,让夫妻在互相体谅的基础上,能够共同支撑起这个家。这无疑是一场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