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
2807700000003

第3章 创新,打破常理出牌(1)

劳拉的想法

文/佚名

当其他同龄孩子们在电话上唧唧喳喳地谈笑她们最近遇到的一些新鲜事时,12岁的女孩儿劳拉·贝丝·摩尔却在与市长通话,讨论如何改变本市的面貌问题;当其他女孩儿正在逛超市买衣物时,劳拉正在游说她的邻居们以寻求支持;在暑假里,当同学们去看电影或约会时,劳拉正待在家里打电话,为那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寻求更多的支持。

是什么事情如此吸引劳拉,让她将长达几个月的假期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不是去玩耍呢?是什么激起了她的巨大热情呢?

垃圾,是垃圾,是那些令人讨厌又必须回收的垃圾。

看了1990年地球日的展览后,劳拉意识到在她居住的城市——休斯敦,没有任何垃圾回收系统,她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

最初劳拉的尝试一直在碰壁,市政厅根本不给她回电话。接电话的人告诉她让一位成年人帮她打来电话,对方认为劳拉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根本不把她的想法放在心上。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和她讲话的人,但那人根本不关心这件事。后来她就写信给市长,询问他是否能为本市提供垃圾回收系统。但寄出去的信却石沉大海。几个月后,劳拉听说休斯敦附近的地区正在进行垃圾回收的试验。劳拉希望自己所在的地区也能实行这项措施,于是准备了一封有数百人签名的请愿书寄给市政厅。回复说不可能,市长认为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垃圾回收的花费根本不合算。

“市长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劳拉有些伤心地说,“他把我看成是个孩子。”

但是劳拉相信只要坚持做下去,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做任何事都不那么容易,”劳拉说,“你必须努力争取,我的想法即使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我仍相信我能改变这一切。”

劳拉的妈妈一直在旁边注视着她,并劝说她:“咀嚼了痛苦和艰辛后,你会吸取教训的。”但是,事实上她从妈妈那里学到了一个12岁的孩子究竟能做什么事,能学到什么东西。

虽然耗费了一番苦心,却没有任何结果,但是劳拉丝毫没有气馁,更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面对每一次拒绝,她告诉自己,那只是我前进途中的一步,打一次电话,少一个支持的人,但我要做的就是一直找下去,直到找到愿意帮助我的人。

后来,劳拉又想了另外一个办法,决定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建立一套垃圾回收系统。她整个暑假都在找有关的信息以及可以提供支持的公司和机构,希望能让这个计划吸引资金。当她感觉自己已经有了一个确定的、有效的计划后,她就去找了附近一家组织,出乎意料,这个组织同意了她的计划并向她提供支持。

但还有一个麻烦,就是劳拉需要一个能让邻居放置垃圾的地方,她认为当地学校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场所。开始校长不愿意接她的电话,而劳拉坚持给他打电话。几个月后,她打了许多次电话,终于得到一些大人的支持和校长的合作。

1991年春天,劳拉的垃圾回收系统正式运行了。当天就有数百名居民将可回收垃圾交到了回收站,几个志愿者开着拖车将垃圾堆在一起运往回收工厂。3个月后,回收垃圾系统看来非常成功了,这时一些志愿者开始减少。劳拉想出另外一个办法,她用自己每月20元的津贴租用了一辆卡车,重新吸收了一名志愿者开车将纸、铝、玻璃和塑料运往回收公司。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即使一条路走不通,我们可以换另一条路去试试,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换一条路,直到事情成功。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也需要坚持不懈,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法则。两年后,这个系统早就实现了自给自足。仅仅在一个星期六,这辆卡车就将17吨垃圾原料运往回收公司,再加工成为有用的产品。

回收系统建立运行的几年间,休斯敦的新市长看到了这种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决定将这种系统推广到本市的其他地区。

劳拉,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受到了市长的表扬。

探索黑猩猩的奥秘

文/佚名

许多专家曾断言,人们无法对野生黑猩猩的生活奥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为黑猩猩居住在难以穿越的茂密森林中,研究者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危险与困难。可是,就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从坦桑尼亚传来一则惊人的消息:有一位刚刚走出校门名叫珍妮·古多尔的英国姑娘,怀抱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理想,放弃了优越的工作,远离繁华的都市,只身进入非洲丛林与黑猩猩为伍。她想去探索那属于黑猩猩的独立王国。

“所有这一切,都要推到我那遥远的童年。”珍妮·古多尔说,“当我刚刚学会爬行的时候,动物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曾钻进闷热的鸡窝一直待了5个小时,就是要看看母鸡究竟是怎么下蛋的。8岁时,我就下定决心:长大一定要去非洲,和野生动物为伍,当我18岁中学毕业时,毫不惋惜地辞去了新闻电影制片厂里的工作。”

1960年,当立志研究人类近亲黑猩猩的珍妮·古多尔生平第一次进入她无限向往的非洲密林时,既为那壮观的原始景象所激动,又为无法接近黑猩猩而焦虑。刚开始,黑猩猩在500米以外见到她就逃跑了,或者在与她突然相遇时威吓她。热带丛林中的风餐露宿,毒蛇猛兽的袭击威胁,不习惯的气候,疟疾的折磨以及其他种种困难,都使她的工作变得极为艰难复杂,但是这些困难丝毫不能减弱她的工作热情。当她第一次在近距离内观察到黑猩猩的活动时,激动得“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从此,黑猩猩不仅是她的研究对象,还成为她朝夕共处的朋友。她的整个身心都贯注于野生黑猩猩行为的研究,以致能准确地理解黑猩猩的每一种姿势和表情的含义。在她翔实的观察成果中,有一个又一个和睦友爱的黑猩猩家庭,

成功者有遇事喜欢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有不弄明白誓不罢休的科学态度。社会上有很多自然现象和生活琐事,都有可能给人们提供创造发明的机会,有探索精神的人就可能抓住它,而墨守成规的人就会白白地错过。也有惊心动魄的黑猩猩之间以及黑猩猩与狒狒之间的争雄角斗;有黑猩猩家庭内庆贺小猩猩出生时的欢乐,也有垂钓白蚁的动人情景……所有这一切,耗去了珍妮·古多尔整整11年的时间。她以宝贵的青春为代价,在动物研究史上首次揭开了黑猩猩行为的奥秘,完成了这项许多专家虽梦寐以求却无法完成的科研壮举,填补了关于人类近亲动物知识领域的空白。

一个年轻姑娘,独自进入原始森林与黑猩猩为伴,其中所遭遇的困难可想而知。她崇高的理想、狂热的热情、兴趣,尤其是敢于冒险的挑战精神,至今还被许多人传颂。

瑞利发现摩擦现象

文/佚名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瑞利,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

一天,瑞利家来了许多客人。瑞利的妈妈沏好了茶,把茶碗放在碟子上,准备端给客人喝。由于妈妈上了年纪,手颤抖了一下,茶碗在碟子上滑动,茶水洒到了碟子上。这时瑞利完全被妈妈手中的碗碟吸引住了。他发现:妈妈起初端来的茶碗很容易在碟子中滑动;可是在洒过热茶的碟子上,茶碗就不容易滑动了。

“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弄清楚,这是为什么!”瑞利非常激动地想。

客人走后,瑞利用茶碗和碟子反复地实验起来。

观察和思考是许多创新者赖以成功的法宝。瑞利能在物理学领域获得这样的成功,和他的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经过多次实验之后,瑞利得出了结论:碟子表面有一些油腻,油腻减少了茶碗和碟子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容易滑动。当洒上热茶后,油腻就溶解消失了,茶碗在碟子中就不容易滑了。为了推广应用,瑞利又进一步研究了油在固体物摩擦中的作用,提出了润滑油减少摩擦力的理论。后来,他的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在有机器运转的地方,几乎都少不了润滑油。

1904年,瑞利因发现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华佗拜师

文/佚名

东汉末年,7岁的华佗到一位姓蔡的医生家去拜师。行过见面礼,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医生医术高明,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医生看到这么多拜师的孩子,决定先考考他们。

他把华佗叫到面前,指着家门口的一棵桑树提了一个问题:“你瞧,这棵桑树最高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怎么能采下桑叶来?”华佗道:“用梯子呗!”“我家没梯子。”“那就爬上去采。”“不,你能想出别的方法吗?”

华佗找了根绳子,用绳子系上一块小石头,然后用力往那最高的枝条上抛。那根树枝被绳子拉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很好,很好!”

遇事多动动脑子,困难就不会成为困难了,神医华佗正是凭借这种好习惯而成为一代神医的。青少年要想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必须注意培养自己多动脑子的习惯。过了一会儿,庭院旁有两只山羊在打架。几个孩子去拉,可是怎么也拉不开。“你去想想办法,叫那两只羊不要打架吧。”

华佗在树下转了一圈,拔了一把鲜嫩嫩、绿油油的草。他把草送到两只山羊的面前。这时,山羊打累了,肚子也饿了,见了草就顾不得打架了。

蔡医生说:“这孩子真会动脑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就是这个华佗,后来成了著名的神医。做一个有心人

文/佚名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一次听演讲后,知道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为了彻底弄清这个问题,找来了几乎所有关于孤子理论的资料,然后这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研究了一个多星期,寻找别人在这方面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弱点。

后来他发现,所有的文献都只是研究一维空间中的孤子,而在他所熟知的物理学中,意义更广泛的是三维空间。这是一个不小的缺陷和漏洞。

很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并非像空中楼阁那样遥不可及,它们中很多都是一些有心人在别人不太在意的小细节中发现的。生活中很多小细节里都存在着看不见的创新点,这就要求我们养成做个有心人的好习惯。对此,他经过几个月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并用这套理论处理三维空间的某些亚原子过程,终于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李政道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你如果想在研究工作中赶上、超过别人,你一定要摸清在别人的工作中,哪些地方是他们的缺陷。看准了这一点,钻下去,一旦有所突破,你就能超过人家,跑到前头去。”

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文/佚名

陈宇华,1972年生,1978~1984年就读于长沙市48子弟小学。1984~1990年随父母由湖南至福建厦门就读厦门一中。1990年以厦门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1990~199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92年以当年大陆惟一的本科生被录取到美国斯坦福大学。1992~1995年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1995~1997年就职于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香港分公司。1997~1999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1998年就职于美国高盛投资银行香港亚太区总部。1999年就职于默多克新闻集团北京分公司。2000年1月创办华有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和其他的孩子一样,陈宇华小时候并不是特别爱学习。大家都夸宇华聪明,父母倒觉得,小时候和其他孩子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无论从智力上,还是对学习的兴趣上。

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在宇华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就给她买了很多的书,像什么《唐诗300首》、《幼儿数学》、《十万个为什么》等,一有空闲的时候,就给她灌输,但是她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大的兴趣。往往是父母一边讲,她一边玩,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根本不感兴趣。“宇华,给爸爸背背昨天教你的那首诗,好吗?”“……”宇华摆弄着玩具。“鹅,鹅,鹅……”爸爸提醒道。“……”宇华还是不理,把玩具举起来,突然说:“爸爸,我要好多好多的玩具!”父母也没办法,看看别的小孩儿,说:“来,给叔叔阿姨背首诗!”小家伙就摇头晃脑地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父母听着,非常羡慕。宇华连“鹅鹅鹅”都不会背。父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有时候想,这孩子是不是有点笨呀?

宇华倒是挺喜欢小汽车的,整天拿着个小汽车摆弄,可这有什么用?“爸爸,汽车为什么有4个轮子?”一天,宇华举着小汽车问。“4个轮子才稳当么。”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随口说道。“那,三轮车为什么是3个轮子?”“……有3个轮子,也就稳当了……”爸爸有些不耐烦,因为他正在看一条重要新闻。“那,自行车怎么只有两个轮子?”爸爸放下了报纸,有些吃惊又有些尴尬地看着宇华,宇华正睁大眼睛看着他。父女对视了一分钟,爸爸才缓过神来。从宇华乌黑的、充满了疑问的大眼睛里,爸爸像是看到了什么!“这不就是几何的几个基本原理么?”爸爸的脑子里像有个小火花跳跃了一下,当然,这只是实际生活中的几个小小的疑问而已,但正因为是实际的,不是比教学上的理论更鲜明、更活泼吗?爸爸知道该怎么做了,像是大梦初醒一般!“好孩子,”爸爸一把把宇华扯到怀里。“来,爸爸给你讲!”爸爸就用最浅显的话,认认真真地给宇华讲着。令爸爸感到特别高兴的是:这次宇华竟然一动不动,昂着脑袋,老老实实地听着爸爸的话,既不乱讲话,也不做小动作了。调皮、不爱学习、不会背“鹅鹅鹅”的宇华,现在却完全成为一个好学生了。

这件事情给父母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前听这句话,父母还不太相信,兴趣?她根本不去学习,哪里来的兴趣?她哪里知道学习的兴趣?现在,父母明白了,兴趣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中、课堂上,更多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此,父母也开始发现,宇华原来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她老是在不停地提问。“爸爸,为什么天是蓝的?”“妈妈,为什么海水也是蓝的?”“为什么喝的水、洗脸的水,却没有颜色?”以前,父母会觉得烦,总是要么胡乱说说,要么搪塞不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有的东西父母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大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呢?看来得好好看看《十万个为什么》了。后来,父母就把一切地方都当做宇华的大教室。

也许在看这个故事之前,你也会认为兴趣可有可无,但等你看完故事后,就会恍然大悟,其实兴趣是一切发明创造者乃至成功者的最好“引诱剂”。就这样,父母认真地对待宇华的各种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一面让她自己考虑,一面自己补习各种知识,然后再告诉她。宇华的“求知态度”得到了认真地回答,求知热情也就更加高涨起来,不断地提问,也在不断地获得知识。

终于,在各种兴趣的引导下,宇华不断努力,取得了辉煌的人生成就。

敢冒风险的皮尔·卡丹

文/佚名

闻名世界的服装大师皮尔·卡丹成功的秘诀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不断有新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