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平常心做人,进取心做事
280800000033

第33章 看破得失利害,人生游刃有余

《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动则得咎”,就是说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一旦被得失心理所牵引,做事就多了几分负担,不仅影响情绪,而且会导致失败的结果。因此看破得失利害,懂得知足,人生方能常乐。

放下得失心,呼唤“瓦伦达心态”

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事情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凡事迅速行动起来就容易达到“瓦伦达心态”。因为,一旦迅速进入行动状态后,就来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战,绝无退路,这样反而更容易成功。

格罗根指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时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是球真的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后羿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大臣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自己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彩头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产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的一声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赔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患得患失就是这样一种一味地担心并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心态。患得患失是人生的精神枷锁,是笼罩在人身上的阴影,是浮躁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而它只会使一个人把精力分散在许多事情上,最终浪费在无用的胡思乱想上,如此,又怎么会成功呢?

可是,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如有不妥,就很担心把事情办砸并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极其注重个人的得失。他们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丝安宁。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与其因患得患失而最后痛尝失败的恶果,不如开始就放手一搏,这样反倒后会有成功的可能。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得意忘形的事,生活中常有。

自然,在得意忘形者的身后,常有苦痛接踵而至。这样的故事很多:

沈万三,是明初江南首富,原籍为浙江湖州南浔。洪武三年(1370年),输粮京师,明太祖亲自召见,故其名声一时。为明太祖修建南京城,他捐了大量资财。《明史·马皇后传》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后曰:‘其富敌国,民自不详。不详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终因其富可敌国,成为皇家的心腹大患,家产被抄,全家被发配到云南。

俗话说:何妨得意,不可忘形。沈万三虽富可敌国,却不知隐其锋芒,一味地得意忘形,终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地。得意不可忘形,同样失意也不能忘形! 道理极简单,在失意忘形者的身后,也会有苦痛接踵而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浒传》里的宋江。因为失意,因为功不成名不就,他独自一人来到江洲的酒楼,以酒浇愁,结果醉后兴起,居然题反诗于墙上,被官府捉住!再试想,如果他坦然点,失意而不失形更不忘形,何来此难!

二战结束后不久,在一次总统大选中,丘吉尔落选了。他是个政治家,对于政治家,落选当然是件极狼狈的事,但他却极坦然。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是秘书气喘吁吁地跑了来告诉他:“不好!丘吉尔先生,您落选了!”不料丘吉尔听了却爽然一笑:“好!好极了!这说明我们胜利了!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庆贺?朋友,劳驾,把毛巾递给我,我该上来了!”

真佩服丘吉尔,失意时不仅没有“失形”、“忘形”,而是从容理智,只来了一句话,就成功地再现了一种极豁达极大度的大政治家的风范!

柳宗元立志变法,结果变法失败被贬,这当然是一种失意,但他却从容沉着,并不因此而凄凄惨惨切切。请听他失意后写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诗何等冷静从容,尽管雪压冬云、尽管满目萧瑟,但他却极安然地一心垂钓,虽孤独而不屈,虽不幸而坚强!

人生常有不幸,失意的事也的确会常常发生。

失意并不可怕,关键是,失意了别失态,别失形,尤其是——别忘形!

人生难有真圆满,输赢得失且笑看

在河的两岸,分别住着一个和尚与一个农夫。

和尚每天看着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看起来非常充实,令他相当羡慕。而农夫也在对岸,看见和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生活十分轻松,令他非常向往。因此,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共同念头:“真想到对岸去!换个新生活!”

有一天,他们碰巧见面了,两人商谈一番,并达成交换身份的协议,农夫变成和尚,而和尚则变成农夫。

当农夫来到和尚的生活环境后,这才发现,和尚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那种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很悠闲,事实上却非常烦琐,每个步骤都不能遗漏。更重要的是,僧侣刻板单调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虽然悠闲,却让他觉得无所适从。于是,成为和尚的农夫,每天敲钟、诵经之余都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在彼岸快乐工作的其他农夫。

至于做了农夫的和尚,重返尘世后,痛苦比农夫还要多,面对俗世的烦忧、辛劳与困惑,他非常怀念当和尚的日子。

因而他也和农夫一样,每天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对岸步履缓慢的其他和尚,并静静地聆听彼岸传来的诵经声。

这时,在他们的心中,同时响起了另一个声音:“回去吧!那里才是真正适合我的生活!”

其实,人生不需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也是件很美的事。而面对这不圆满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知足之心,能够笑看输赢得失。以下几个方面可助你达到这种境界:

赞美孤独。笑看输赢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独处的欢乐,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内心贫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欢喧嚣和热闹,一刻也离不开从他人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独处将倍感寂寞,但自身环境却又窄得令人窒息。笑看输赢的人,独自承受个性滋润、修身养性。他享受宁静和孤寂,在反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他把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再投入步调紧凑的生活中去。

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笑看输赢的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因为他知道奉献能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快乐,更加丰盈。

笑看输赢。笑看输赢者对损失看得很淡。他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他们不会耿耿于怀,不会老是对自己怨艾和指责。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宽恕自己和他人,他只是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满心喜悦地做着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放弃“多多益善”的想法。只要你拥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认为物质生活“越多越好”,你就永远不会满足。

总之,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笑看人生中的输赢得失,同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其实很多。

知足者常乐

记得台湾的一位大学校长在新生接待会上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快乐!”下面的同学立即欢呼起来。“好,好,我的话到此结束。”大家惊愕了半天,然后才恍然大悟,顿时掌声大作。这位颇有风趣的校长其实是很了解学生心理的,也很了解人的心理。他认为人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如果大家都很快乐,自己就不必再扫别人的兴了,因此,这位校长的做法很高明。

快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或者说快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也许很难说清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快乐是很主观的,一个人的快乐他人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他的表现和行为举止才能有所了解。一个人认为是快乐的事,而另一个人却未必认为快乐。快乐是很奇怪的,它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美国人艾迪·雷根伯克在探险时,与他的同伴迷失在浩瀚的太平洋里,他们毫无希望地在救生筏上漂流了21天之久。艾迪说:“我从那次经验里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的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你就绝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了。”

这就是知足。其实,追求快乐是人性之一。哪个人不愿自己生活得快乐点?有人说人生来都是痛苦的,哪有快乐可言?正因为人生多痛苦,所以追求快乐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人生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可以归根到底是为了“快乐”二字。成功的事业、富足的家产、自我的实现……都是为了最终的快乐。快乐是润滑剂,有了它你的生活将会柔滑许多,没有它你前进的道路上谁能想到又会有多少障碍和阻力?人生至多也不过百年,匆匆之后便成为过客。

快乐的反面是痛苦。痛苦何来呢?人生来就是要追求快乐的,生来便具有各种欲望。这些需要和欲望应该是得到满足的,而一旦得不到满足,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差距时,也就产生了痛苦。痛苦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它像恶魔一样折磨着我们,企图使我们拜倒在它的脚下。而人越是痛苦,才越觉得快乐的可贵,才会拼命地去追求快乐。当他得到了新的快乐,新的痛苦又产生了。痛苦是没有止境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不去追求快乐了呢?不,快乐是要追求到的,尽管人的欲望无穷,只要我们能知足,便能常乐。

知足是对欲望的一种理性的审视。俄国作家契诃夫对知足常乐有深刻的体会,他说:“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高兴地体会到‘本来事情可能更糟’。如果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要欢欢喜喜,因为你不是满口牙都痛。你手上扎了一根刺,你高兴地喊一声:‘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

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知足者的眼里,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的了;知足是一种宽容,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嘛。知足常乐,此之谓也。第六篇 人生苦难平和面对,生命责任坦然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