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内幕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2809500000018

第18章 假情报(2)

其实,在1941年6月初的时候,丘吉尔已经开始相信希特勒真的要打算进攻苏联了。这样他就不再需要散播假情报了,因为一旦德苏开战,斯大林也就成为了英国的一位潜在盟友,他可能帮助英国共同反击希特勒的进攻。因此,此时的丘吉尔开始诚挚地提醒斯大林。可是,很自然的,斯大林将丘吉尔真心实意发出的警告误认为又是其散布假情报的一种手段。

除了苏联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出版物外,在所有关于二战史的书中,都描述到丘吉尔本人是如何向斯大林发出警告,说希特勒准备在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而斯大林却忽视了这个及时警告,结果几乎输掉了整个战争的情节。其实其中是有原委的,这个重要的因素被很多人都忽视了。

2.希特勒信以为真

如果说,丘吉尔的假情报被斯大林看穿的话,那么,丘吉尔的假情报对希特勒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主要理由自然是他信奉豪斯浩佛的地缘政治理论的结果:征服俄国是实现世界统治的关键。同时进攻苏联是场大规模的地面战,这是希特勒所喜欢和擅长的作战方式。

虽然德国与苏联已经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希特勒从内心深处感到,红色苏联是他心中最大的敌人,要知道,一战的战胜国就有苏联的前身俄国。希特勒之所以和斯大林签署那个条约,就是害怕苏联向德国发动进攻,如今,丘吉尔有关苏联要向德国发动进攻的情报,他无法相信这不是真的。

正是出于担心苏联对德国可能发动进攻这种理由,在对苏发动进攻前夕,希特勒在致墨索里尼的一封信中明确地表明了担心苏联对德发动进攻是其首先动手的原因,他没有理由不相信从英国传回的有关情报。因为没有任何一名特工向他本人报告说这情报是假的。另外,希特勒对斯大林的印象是:斯大林是一介莽夫,像他本人一样酷爱战争。这就更增添了希特勒要首先动手的砝码。

斯大林太自信了,如果说菲尔比发回的情报中还让人感到丘吉尔的情报是假的的话,那么,斯大林的王牌特工佐尔格1941年5月12日发回的报告,应该引起斯大林的注意,因为这时,丘吉尔向他发出的警告已经是真实的了,佐尔格的报告同丘吉尔的警告基本一致,并把德国出兵计划的详细情况汇报给了斯大林。佐尔格的报告具体列出了希特勒对苏发动进攻的日子、多少个德军步兵师和进攻的主攻方向。但所有汇报上来的情报都被斯大林怀疑成是丘吉尔的假情报。

斯大林对这种假情报采取了如下两个措施:第一,告诉所有部下,关于希特勒企图进攻苏联的所有情报都是假情报。第二,向希特勒证明苏联并不打算对德发动进攻,即让希特勒千万不要相信丘吉尔的假情报。

在1941年6月下旬,正当德国对苏联准备发动进攻前夕,斯大林和他的高级将领在一起讨论当时的军事形势,虽然斯大林仍然不相信希特勒会攻击苏联,但德国军队的调动还是引起了苏联方面的注意,但没有提到战备的高度。在会上,苏联的最高指挥部门只是向边防军下达了战争的准备。即使是这样,斯大林仍然怀疑发布这道命令的时机是否成熟。苏联边防军正在进行战争动员工作的情报很快报到了希特勒这里。希特勒一阵窃喜:毕竟丘吉尔的意见是对的,德国必须发动进攻以阻止斯大林的进攻。德国三路大军箭已上弦。

而此时的斯大林却向他的部队发出了这样的命令:即使德军发动进攻,“苏联边境地区的军队也不应对这些挑衅行为作出反应,以免节外生枝”。这样,丘吉尔的那些假情报会彻底毫无用处了。

3.丘吉尔如愿了

但此时的斯大林已经是一厢情愿了。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40分左右,斯大林被人叫醒,部下通过电话向他报告说德国轰炸机正在轰炸“我们的城市”,斯大林几乎难以置信,他一言不发,部下多次重复电话内容直到斯大林相信了正在发生的一切。苏德战争爆发事隔11天之后的7月3日,恢复自我的斯大林才通过广播向全国军民发表了一次迟到的抗德演说。

至于苏军方面,他们无论是相信还是不相信丘吉尔的假情报,但他们不得不服从斯大林的命令,所以他们完全没有作战准备工作。在入侵苏联时,希特勒彻底击溃了苏联在欧洲领土部署的部分军队,苏军撤退时混乱不堪。战争刚刚开始,德国军队就俘虏了120万苏军将士。

但在列宁格勒,德国军队遭到了苏联红军顽强的抵抗,战斗异常激烈。苏联红军终于粉碎了德国的进攻,稳定了列宁格勒一线的战局。这也为后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赢得了精神上的支持。

在人们的记忆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何等的残酷,又是何等的壮烈。但是,又有谁能想到,斯大林差一点就放弃了这个城市呢?

7月中旬,在入侵苏联3星期之后,希特勒的部队已挺进到距苏联政治、经济与军工中心莫斯科大约200公里的地方。这时,希特勒的将军们给斯大林送了份礼物:他们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进,花了两个半月时间来进行部队休整,德军统帅部针对苏德战场出现的形势改变了战略计划,放弃全面进攻,转而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

这一宝贵的时间令斯大林惊喜不已,他当然不会丧失时机,但是他却无法拿出更多的兵来保卫莫斯科。尽管德国送了两个半月时间给苏联喘息机会,但在德军10月2日恢复向莫斯科推进并占领一座直通莫斯科的铁路小镇后,斯大林手里并无多少军队来保卫莫斯科。此时的斯大林已经准备放弃莫斯科了。据俄罗斯政府在后来公布的苏联档案资料中,有一份1941年10月18日斯大林向国防委员会和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演讲记录:今天就立即离开莫斯科,唯一的希望是军队很快将开始从西伯利亚和远东赶来,用火车输送军队工作已开始了。

人们看到这份资料后感到的是后怕,因为如果希特勒在当时的莫斯科有一名谍报人员的话,那么这名特工肯定会在10月18日后,在西伯利亚和远东苏军赶到莫斯科之前就向德国报告莫斯科的实际情况,就是莫斯科已被苏联政府所放弃,这里没有警察、所有办公室都空无一人,任何人都可进商店拿走剩下的东西,住在城里的都是些很平常的老百姓。也许苏德战场将改变结局。因为面对这样一座空城,也许德军一个团的兵力就可不费一枪一弹占领这座英雄的城市,并宣布该城市已经置于德军控制之下。

可笑的是,在当时的确有一些人相信该城市已被德军控制了。希特勒不会想到,莫斯科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苏军赶来之前已被斯大林放弃了。在他休整部队的时候,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苏军正在日夜兼程开往莫斯科的列车上呢。

希特勒没有进入不设防的莫斯科。相反,希特勒却下令对其他地区的苏军进行严密围堵。结果,号称世界战斗力最强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苏军在1941年12月5日击溃了在苏联几乎无法过冬的德军,彻底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总的来说,不管希特勒战胜苏联也好,还是斯大林战胜德国也罢。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丘吉尔的假情报导致的德苏开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扭转战争的走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没有使**德国的侵略目的得逞,同时促成了广泛的同盟,一起抵抗**的进攻。苏德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为英国赢得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