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
281200000031

第31章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2)

需要注意的是:区别“软”、“硬”标准固然是有益处的,但是它也可能使人误入歧途。例如,一般人都认为(尽管这并不一定正确),硬变量天生就比软变量更有效,更可靠,更适于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其实未必。

5价值判断

变量的变化趋势既有线性的,也有曲线的。例如,利润率总是越高越好,在此意义上说,它通常表现为线性趋势。相反,维修费用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被认为会削弱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在此意义上来说,它总是表现为曲线变化趋势。因此,判断这些指标孰优孰劣,也应该与其各自变化的规律和特性相适应。在不能使所有目标同时达到最优的情况下,上述各曲线的走向和形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如何在各个评价指标或变量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三、金字塔形层次体系

对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全面评价,需要考虑以下3方面的问题:

首先,组织的长期总体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

其次,由若干项短期指标衡量的短期经营业绩,这些指标通常代表着经营的成果,可以由其自身的取值加以判断,将它们综合为一组指标后,往往决定着组织的最终经营情况。

再次,许多从属性低层次指标群所反映的当前经营效益状况,预示着实现最终目标或结果的可能性和迄今所取得的进展。

西肖尔提出,衡量组织经营活动的标准可以视为一个金字塔形的有层次的系统。

“最终标准”位于塔的顶端。它们反映了有效地运用环境资源和机会以达到其长期和正式目标的程度。一般来说,最终标准是无法衡量的。然而,最终标准的概念却是评价那些直接衡量组织经营业绩的较次要标准的基础。

“中间标准”位于塔的中部。这些标准是较短期的经营效益影响要素或参数,其内容不超出最终标准的范围,它们可以称作“输出性”或“结果性”标准。这些指标的度量值本身正是企业要追求的成果,在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权衡和取舍。将它们以某种方式加权后组合起来,其和就决定了最终标准的取值。

对经营型的组织来说,在这一层次上的典型指标或变量是:销售额、生产效率、增长率、利润率等,可能还包括一些软指标(通常是行为学方面的变量),如职工的满意程度或用户的满意程度。而对于非经营型的组织来说,这些中间标准可能主要是行为学方面的。

对组织当前的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位于塔的底部,这些标准是经过理论分析或根据实践经验确定下来的,它们大体上反映了顺利和充分实现上述各项中间标准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在这些标准当中,有一部分是将一个组织描述成一个系统的变量,有一部分则代表与中间标准相关的分目标、子目标或实现中间标准所必需的手段。属于这一层次上的标准数目很多,它们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在这个关系网中,包括因果关系、互相作用关系和互相修正关系。其中也还有一些标准的作用只是减少这个关系网中的不可控变化,它们本身根本无法评价。

四、行为学标准的特征与作用

相对于其他标准来说,行为学方面的标准具有某些更稳定的关系,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行为学方面的标准,即那些描述组织成员(此处所谓的组织“成员”包括顾客和客户)及其价值观、态度、相互关系和行为的标准,大都位于评价标准网络系统的较低部位,它们与那些评价组织效能的最终目标相距甚远,或者只是间接相关。当然,在这类标准中也有一些可以通过自身的取值加以评价,并且可以与组织的其他更优先的目标形成比较、权衡、取舍的关系,这时它们也会出现在评价系统的较高部位。一般来说,那些硬的、非行为学方面的标准,由于与组织的正式目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常成为经营型组织采用的对象。

西肖尔从对组织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这个广泛的意义出发,对行为学标准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行为学标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们能改善那些用“硬”标准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所做出的预测。就是说,行为学标准能够预示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即将来临的机会。行为学标准具有的第二个作用是,在“硬”标准不全面或其用以作短期评价不可靠的情况下,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一个更加均衡、更加广泛的信息基础,以补充“硬”标准的不足。此外,在个别情况下,由于根本没有“硬”标准的衡量方法可供使用或者用起来成本费用太高,这时就只能运用行为学标准了。

五、三种可供选择的理论方法

西肖尔最后提出,在评价组织经营业绩的时候,须用到描述评价标准体系的系统模式,而要建立这里所说的各式各样相互间区别很大的系统模式,有三种理论方法可供选择。

第一种理论方法:主张一个组织要想实现其长期目标,必须连续不断地满足9项基本要求或解决9项基本问题,其中包括:充分的资源输入,充分的规范的整体化程度,缓解组织内紧张和压力的充分手段,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充分地协调,等等。赞成这类理论的主要是组织社会学家,他们将组织看做是富于生命力的活的肌体,具有内在的目标和需求,这些目标不同于其成员作为独立个人所可能具有的目标和要求。

第二种理论方法则是以组织的领导人员或经理人员的个人价值观念为出发点。这两种理论方法所概括出的评价标准体系模式往往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利润指标通常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是在某种模式中,它可以被视作极少几项关键的中间标准之一,其自身即为目标性、结果性标准;而在另一种模式中,它却被降低为子目标或分目标,只不过是为了保证充分的资源投入而可供采取的若干种手段之一。如果说后一种模式难以让人接受的话,人们不妨注意一下比如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宗教组织之类的单位,它们当中有不少都是通过非赢利性业务活动而生存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种理论方法主要是利用一批保险公司的销售部门近12年来的实际数据资料来进行试验。初步成果很令人鼓舞。看来有可能确定大约10项判断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中间标准,它们互相独立,对公司最终的经营成绩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而且每一项标准都可借助于一批子标准或分标准进行度量或统计综合。目前的研究状况还很难断定,这些标准是否可以超出特定行业而具有普遍意义。

精彩语录

1行为学标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们能改善那些用“硬”标准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所做出的预测。就是说,行为学标准能够预示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即将来临的机会。

2经理人员的决策要基于对企业经营业绩从各个角度进行多重变量的评估,它不可能同时使所有的目标值都达到最大。所以,当经理人员要对一个行动方案的最终结果进行预测时,必须先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变量)及其相关值。

3评价一个组织的经营活动,必须考虑众多衡量标准之间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4区别“软”、“硬”标准固然是有益处的,但是它也可能将人引入误区。

5有些标准归属于一个比较短的时期,而另一些则归属于一个较长的时期。它们可能适用于衡量比较稳定的经营活动(即在短期内变化很小的活动),也可能适用于衡量比较不稳定的经营活动(即在短期内无规律或变化较大的活动)。如果标准所属的时间与通常的或变量的潜在变化率不相符,那么,这个标准的可用程度就很有限。

6一般来说,最终标准是无法衡量的。然而,最终标准的概念却是评价那些直接衡量组织经营业绩的较次要标准的基础。

推荐阅读

《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一书是世界公认的绩效测评领域权威,又是尼利的著作之一。书中指出:当今的商业环境要求管理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了获得成功并降低风险,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战略、流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绩效棱柱触及了采用整体分析方法管理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它强调运用能够提供有效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数据的方法,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