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书
281200000054

第54章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

关于作者

威廉·乔治·大内是日裔美籍管理学家,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在芝加哥大学获企业管理博士学位。他从1973年开始转向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于1981年在美国爱迪生-维斯利出版公司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Z-Theory)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Z理论,其研究的内容为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如今,他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管理学教授。

在对Z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大内选择了日、美两国的一些典型企业进行研究。在组织模式的每个重要方面,日本与美国都是对立的。但是,在美国的一些成功企业中,如IBM、普罗克特、甘布尔、柯达等,在经营管理上与日本企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企业都在本国及对方国家中设有子公司或工厂,采取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大内的研究表明,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一般较美国企业的效率更高,这与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咄咄逼人的气势是吻合的。作者因此提出,美国的企业应该结合本国的特点,向日本企业学习管理方式,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结为Z型管理方式,并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称为“Z理论”。

该书一经出版立即获得广泛重视,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管理问题的名著之一。《Z理论》一书与《成功之路》、《日本和管理艺术》、《公司文化》一起被称为美国管理“四重奏”,其中《日本的管理艺术》作者之一帕斯卡尔曾与大内一起研究日本的管理。另外,大内的组织文化的思想对管理的发展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关于本书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日裔美国管理学家威廉·乔治·大内从1973年开始专门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在其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信任、敏感与亲密,因此主张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基本原则来实行“民主管理”。该书在出版后几乎立即风行美国,并且很快传播到全球管理学界,得到了广泛重视,成为20世纪80年代研究管理问题的名著之一。

内容梗概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日本和美国企业管理的特征,Z型企业形成的过程以及Z型组织,Z型理论和Z型文化的性质特征。从而把管理科学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本书总体结构由两大部分,一个结束语和两个附录组成。

作者在第1部分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能够学习什么;日本公司的工作方式;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对比;Z型组织。

本书的第2部分则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从A型到Z型的步骤,从A型到Z型——一种宗旨的蓝图;谁取得了成功?某些Z型案例的历史;一种Z型文化。

一、我们能够学习什么

大内借一位美国经理之口,道出了美国企业在90年代将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不是技术或投资,也不是规章制度或通货膨胀。关键问题将是我们如何对这一事实做出反应——日本人比我们要懂得怎样管理企业。”据此,大内进一步强调说,美国的企业应该学习日本的管理方法,形成有效的Z型企业,以提高生产率的基本思想。他认为,Z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信任;二是微妙性。两者在确立有效人际关系、人员组织形式和协作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日本企业的特征

大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日本组织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用终身雇佣制

在日本企业中,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行终身雇佣制。日本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实行终身雇佣制。在日本,各公司每年都严格地招收一批员工,从员工中提拔一批人,一直聘用到规定的退休年龄55岁。

2特殊的评价和提拔员工制度

日本企业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特殊的评价和提拔员工制度。两名新员工同时进入一个典型的日本公司,他们在受雇的前10年中会得到同等程度的晋升,就连增加的薪金也是一样的。从第11年开始,他们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拉开,而不墨守过去的提升等级。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普遍地减少追求短期利益的企图,并削弱了同伴之间相互攀比以及相互敌视的现象。

3专业和职务共同发展

个人的专业和职务发展是日本公司关注的另一问题。典型的职业道路,是使人们学习适应多种职务的技能,而不是只会一种。企业的人事人员比财务人员更为重要。这种强调“人的管理”的做法,不是向员工描绘狭隘的职务晋升蓝图,而是建立起员工对组织的忠诚。

4共同分享经验

日本企业共同分享经验的机制,增加了员工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因此,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往往能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决策也成为大家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公司所要研究的问题,集中在如何达到共同目标和建立长远经营战略,公司发展的责任不是由某个人承担,而是由一群人或一个集体共同承担。

5经营与生活融为一体

日本企业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对企业和员工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关心,它把企业经营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三、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比较

大内认为,要想知道美国人可以向日本人学习什么,关键是要了解:美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真正区别是什么。根据他的分析,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在管理方式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雇佣制方面

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而美国企业的雇佣时间一般是短期的;日本企业对雇员的评价和晋级比较缓慢,它们并不着眼于那些短期见效的手法,而只根据雇员的长期不懈努力来做出对其相应的评价;日本企业在晋升雇员时,并非只让其从事一项专门的工作,而是更多地考虑派他们去熟悉各个部门的业务,这样当一个人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时,他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多方面的专家。

2决策方面

日本企业更多地强调集体决策,它主要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尽管这样的决策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但在实行时有效迅速。日本企业对集体价值观和集体责任感的重视,是西方人所难以理解的。所有这些特征,构成了日本企业的基本管理模式。

大内对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他在进行概括后发现,两者在许多重要方面是相互对立的。日本机构实行终身雇佣制,对雇员进行缓慢的评价和升级;雇员从普通员工到管理人员走的是一条非职业化的道路,不限于某一项专业;企业对员工的控制是含蓄,是以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为基础;企业的决策实行集体决策,由集体对此进行负责,从而形成一种整体关系。而美国企业则实行短期雇佣制度;对员工实行迅速的评价和升级;员工所走的路是一种专业化的经历道路,管理人员要么是科技专家,要么是营销专家,但更多的是限于自己所处的部门;企业对员工的控制是明确的,通过具体的规章和制度来限制员工的具体行为;企业的决策实行个人的决策负责制,形成一种局部关系。

在这里需指明的是,大内只是把日本机构和美国机构作为两个总的类型来提出,不只限于国家地区的区别。当然实质上的区别要比表面上的不同要深刻得多,这些实质性的差别将涉及如何培养人们具备超越的管理技能。

四、Z型组织的特征

通过对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大内系统地阐述了Z型组织的特征、Z型组织的理论以及形成Z型组织的困难。他认为,Z型组织在形式上既与日本企业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它们实行长期雇佣制,但是评价和晋升的过程不像日本企业那样漫长;在设计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更趋向密切协调;含蓄控制与明确控制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平衡状态;利润并不是Z型组织的重要目标,更多地采用对企业有效生产和管理的报酬。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描绘了Z型组织理论的某些要点。

大内认为,惠普公司是美国典型的Z型组织企业,惠普的成功之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功绩。现代企业的理想组织形式是Z型组织。Z型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

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即使在经济恐慌或营业不佳时,企业一般也不采取减员的办法,而是通过减少职工工时、削减奖金津贴等办法来渡过困难时期。这样,职工由于职业有保障,就会积极关心企业的利益和成长。

2下情上达的经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