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13日,坂垣携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和外务省制定的《中国问题处理方针纲要》返回沈阳。1月22日,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召开了“建国幕僚会议”,具体制定了建立伪满洲国的方案。此后,便加快了建立伪满洲国的速度。2月16日,按照关东军的指导和坂垣拟定的方案,张景惠等各地汉奸头目在沈阳召开炮制伪满洲国的“建国会议”。17日,以张景惠为委员长的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宣告成立,并于次日发表宣言,与南京国民政府脱离关系。
25日,坂垣代表关东军司令官向“东北行政委员会”提出经日本政府和军部批准的方案,指定国名为“满洲国”,元首称“执政”,年号“大同”,版图包括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及呼伦贝尔、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各盟,以红蓝白黑满地黄五色旗为“国旗”,国都定在长春,改称“新京”。
2月22日,坂垣到旅顺与溥仪会晤。痴心复辟的溥仪不肯出任“执政”,要求恢复帝制。后在坂垣威胁要“用对待敌人的手段做答复”的情况下,溥仪答应暂任执政一年。这样,伪满洲国的筹备工作便告结束。
1932年3月1日,按照日本的旨意,张景惠以“伪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以溥仪为执政,郑孝胥为国务总理。3月9日,溥仪在日本文武官员和大小汉奸簇拥下,在长春粉墨登场,就任执政。3月10日根据关东军司令部提出的名单,溥仪任命了伪满洲国的主要官吏。
随后,溥仪同本庄繁以“换文”的方式签订了日满密约,规定:“满洲国”之国防及维持治安委诸日本;“铁路、港湾、水路、航空线等之管理并新路之布设”,均委请日本及日本指定之机关;日本人可任“参议”和“其他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之官吏”,关东军司令有“保荐”权、“解职”权等。
1932年3月伪满洲国宣布成立,溥仪举行“就职典礼”。1932年9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承认伪满洲国。同一天,日“满”在长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规定伪满尊重和确认“日本国或日本臣民在满洲国领域内根据以往日中两国间的条约、协定、其他条款以及公私契约所享有的一切权力和利益”;“日本国军队驻扎在满洲国境内”,两国共同担负防卫国家的责任。
《日满议定书》以正式条约的形式,确认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控制权,日本指挥“满洲国”的一切行动,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日本的新型殖民地。
1934年3月1日,伪满洲国更名为“满洲帝国”,溥仪在长春郊外的祭坛上,告天即皇帝位,年号康德,郑孝胥改称国务总理大臣,行政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1934年10月1日,“满洲帝国”公布新的《省官制》,将热河省在内的原东北四省划为10个省,12月又把原来的兴安省划分为东、南、西、北四省。实际上分为奉天、滨江、吉林、龙江、三江、间岛、安东、锦州、热河、黑河、兴安东、兴安南、兴安西、兴安北14省。此外还有新京、哈尔滨两个特别市和东省特别区。1937年增设通化省和牡丹江省。1939年增设北安省和东安省。1941年增设四平省。这样,伪满洲国最后便为19省、2市所构成。
伪满洲国实际上是日本的傀儡政权,它的成立,为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国的战争,并最终发动太平洋战争,提供了前进基地。
3.国际联盟决议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的空前进攻,中国政府采取了不抵抗和依赖国际联盟解决问题的误国政策。1931年9月2日,中国代表施肇基根据国联盟约第11条将事变诉诸国联,要求立即采取措施,“阻止危及各国和平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恢复原状,并决定应向中华民国支付的赔款总额及性质”。
9月22日,国联理事会仓促举行会议。而此时,日军已经侵占了沈阳、长春、吉林、辽源等26座大小城市。国联理事会在听取中日两国代表的发言后,按照英国代表塞西尔的主张,授权西班牙代表、国联理事会主席勒乐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紧急通告”,要求双方立即停止一切冲突,撤退军队,荒谬地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同等看待。
为了应付国联的决议,9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将侵略行径说成是“自卫”,并宣称日本在中国东北“无任何领土野心”,日本政府有诚意采取“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方针”,将军队撤退至满铁范围内。声明把冲突的责任推给中国,以争取列强的同情。
日本此举果然奏效,它使国联相信,是中国人“大大夸大了所发生的事情”,只要假以时间,日本会找到体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日本大受鼓舞,认为国联没有实力干涉日本的行动。随后便趁势侵占了洮南、洮安和敦化等地,并准备继续向北满推进。
9月28日,中国代表再次作出努力,建议国联派一个中立代表团去中国了解事实真象,但遭日本代表断然拒绝。9月30日,国联行政院又通过决议,决议内容空洞无物,它徒然地呼呼中日两国尽力避免形势的恶化,并未重申撤兵要求,派调查团一事也由于日本的反对而作罢,理事会随之休会。
国联的态度大大助长了日本侵略扩张的气焰。1931年10月8日,日本轰炸锦州,国联才感到局势的严重。10月9日,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指示外交大臣雷丁:“我们在理事会必须在认真制定政策方面能起领导作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史汀生致电国联,表示愿与国联进行合作,并决定以国联邀请的方式参加国联下次会议。10月13日,应中国代表要求,国联理事会在巴黎召开会议,法国代表白里安充当主席。在会上施肇基控诉日本在9月30日理事会后,不但没有退兵,反而暴行愈演愈烈。日本代表芳泽廉吉竭力为日本侵略辩护,竟称,东三省为日本生存所系,故不能从该地撤军。白里安表示,中日双方均负维持远东和平责任,应各自约束。10月16日,美国代表基尔伯以正式观察员资格参加会议。
10月24日,国联理事会做出第3次决议,要求日本在11月16日以前将军队退到南满铁路区域之内;要求中国切实保护在华日侨;撤军完成后,中日两国开始交涉。这是自事变以来国联对日本提出的最强硬的要求。尽管如此,但决议仍然没有谴责日本侵略者,而且由于日本的反对,大会主席白里安宣布:依照盟约的规定“未获全体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国联仍未改变对日本姑息迁就的立场。
日本坚决拒绝了国联的撤军要求。1931年10月26日,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二次政府声明》,继续反诬中国“收回国权运动渐趋极端”,企图破坏日本国民“生存权益”,声称日本如果撤军,只会使事态更加恶化。日本不仅拒绝撤军,而且于11月初大举进犯黑龙江,使国联的决议成为一纸空文。
11月16日,国联理事会在巴黎举行会议。3天后,日军攻占了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日军没有像西方各国所希望的那样进攻苏联,而是掉头南下进攻锦州。为了欺骗国联,转移其要日本撤军的注意力,11月17日,日本主动提出要求国联派调查团到满洲调查的建议。国联如获至宝,将注意力完全转到派调查团的问题上,在短短20几天的会期中,理事会竟召开21次秘密会议讨论调查团问题。日本则乘机提出要国联承认其在东三省的所谓“剿匪权”。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通过决议定派遣国联调查团远东考察,同时也让日本最后以保留发言的形式实际获得了“剿匪权”,给日本以后的军事提供了“合法”的外衣。12月15日,日陆军参谋部在给关东军的电报中要求:“进攻锦州,事前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其实施手段应与剿匪的名义相符。”1932年1月,日军正是以所谓“剿匪为名,增派兵力,攻占锦州和辽西”。
国联理事会就日本武装入侵中国东北问题争论了3个月,既不谴责日本,也不制止日本扩大侵略。日本正是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里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完成了对中国东北的占领。随着军事行动的结束,国联活动的中心也转向国联调查团。
根据12月10日的国联决议,调查团由5人组成,其任务是“到当地调查并向理事会报告任何影响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威胁或扰乱中日两国间的和平的一切情况”。中日两国可各派一人参加调查团,并对其活动提供一切方便条件。
1932年1月21日,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团长为英国前驻印度代理总督李顿爵士,团员为美前任菲律宾总督麦考益少将,法国殖民地防御咨询委员会主席、前驻印支法军司令克劳德中将,德国前任东非总督希尼以及意大利外交官马柯迪伯爵。中国派前外长顾维钧、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作为顾问参加调查团。
这个几乎全由殖民主义分子组成的调查团成立后,行动迟缓,2月3日从欧洲出发,直到4月21日才到达沈阳。此时,日本已在调查团到来之前成立了伪满洲国,造成既成事实以迫使李顿调查团承认现状。李顿调查团在东北活动了一个半月,6月5日回到北平。9月4日,调查团完成了报告书。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又称《李顿报告书》),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中国南京与日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
报告书承认,“九·一八”事变是日方的预谋,但不敢谴责日本的侵略,没有认定日本军事行动的侵略性,却诬蔑中国的革命运动,为日本的侵略行为遮目;报告书承认,东北三省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揭露了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权,但又“承认满洲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极大重要性”,说什么“日本在满洲的权利和利益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为日本侵略制造合法依据。
在解决方法上,报告书既不同意中国恢复“九·一八”事变前状况的要求,也反对承认日本维持“满洲国”,主张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限制日本独霸中国东北,以国际共管维护英美等国在东北的权益。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与展开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逐步把侵略范围向华北地区扩张。到1937年上半年,日军已对平津地区形成了半包围的战略态势。日本在华北的兵力已达8000余人,加上日军豢养的伪军,对华北安全构成威胁。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辖4个师、4个旅和5个独立守备队,成为进攻华北的二线部队。
中国军队拥有庞大的陆军,并从1933年起对陆军的装备、编制进行整顿,中央部队的力量有所加强。但是当时,中国在平津地区的军队仅有第29军。该军辖步兵师4个(每师4个旅)、骑兵师1个、独立骑兵旅和独立旅各1个、冀北保安队1个,总兵力约10万人,军长宋哲元。第29军分散于张家口、北平、天津及平绥、北宁铁路沿线。
驻平津前线的中国第29军,面对日军的包围和挑衅,进行了一些战备工作。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宛平卢沟桥地区的防御部署。守卫接防后,即以得到加强的第3营(共1400人,营长金振中)部署于宛平城和卢沟桥一带;以第1、第2营和团部集结于长辛店地区。该团官兵发誓:“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抗日斗志高昂。
1937年7月24日,日本军队进入北平前门大街。日军在威胁利诱宋哲元和第29军失败后,即从军事上步步进逼,蓄谋重演“九·一八”事变的故伎。为此,日军从1937年5月起,频繁地在宛平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7月6日,驻丰台日军要求通过宛平城到长辛店一带演习,遭到驻军拒绝,但日军坚持不退,至晚始返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