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受了轻微的外伤。卡纳里斯出生在一个德国铸造厂主的家庭。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崇拜英雄,经常对外声称自己是19世纪希腊独立战争时的英雄康斯坦丁诺维奇·卡纳里斯的后裔。1905年刚满18岁时,他就参加了海军,后化名去西班牙从事间谍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同时结交了很多西班牙政界、军界的要人,这为他后来出任军事谍报局局长后在西班牙进行间谍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3年末,卡纳里斯被任命为谍报局局长。他身材矮小,守口如瓶,神色总是紧张但又热情认真。他的举止常常是彬彬有礼,待人慈善,诚恳,工作上既谨慎又顽强。他一双蓝色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他见多识广,能说6国语言,而且说得都非常好。
他是一个让人非常难以理解的人。他既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希望德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又不满意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和清洗军队,对德国在战争中能否取胜也持怀疑的态度,到后来明确树立了反对希特勒的思想后,他便在背地里尽最大的可能拆希特勒的台。
在希特勒准备入侵西欧时,这个被称作“黄色方案”的入侵计划被卡纳里斯让军事谍报局的办公室主任汉斯少将透露给了英国方面。并向英国方面暗示,一旦“黄色方案”实施,德国国内就将发动一场政变。但是,由于这个计划在罗马不知被什么人给泄漏了出去,希特勒立刻命令党卫队进行了调查。由于卡纳里斯的防范措施较好,没有被发现。后来,希特勒不断地改变“黄色方案”,共改变了28次之多,其中有15次被卡纳里斯的军事谍报局透露给了西方。因为“黄色方案”变化得太快、太多,结果使西方对卡纳里斯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被认为是希特勒通过军事谋报局有意搞的情报工作。
反对希特勒的人员不止卡纳里斯一个人,在希特勒刚刚当上总理时,军队中的确有一些高级将领对希特勒表示了不满。**德国军队参谋总长贝克将军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他是一个保守的民族主义者,他对希特勒及他领导的**党极不信任。在同希特勒会面时,他曾对希特勒说,他接受高位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支征服别国的军队,而是要建立一支能够保卫德国的军队。希特勒反驳他说,军队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仗,就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具有存在价值的军队。为了和平而作准备的军队是不存在的,军队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赢得战争。贝克将军提醒希特勒,他自己曾经向兴登堡总统立下誓言,不把德国带入另一场战争。在临走时,他又预言性地提醒希特勒说,新的战争成为多条战线上的冲突,德国就将灭亡。
对希特勒持反对态度的德国将领还有:陆军总司令瓦尔那·冯·弗里奇;国防部长瓦格那日冯·勃洛姆堡陆军元帅;外交部长康斯坦西·充·牛顿特等,他们都向希特勒表达了各自不同意发动战争的想法。但是,疯狂的希特勒是不会听他们的建议的。希特勒意识到,他的将军们都很不愿意发动战争。他认为,这些将是他实现伟大理想行动的绊脚石,他从内心里已经生成了清洗军队的设想。后来,这些当面反对过希特勒的将领们都遭到了清洗。
那是一天早晨,“电台监察人员”在全国各地挨家挨户地检查,使得每个人都要收听到收音机的广播。德国的民众听到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知名人士倒台。德国全国都为之感到震惊,欧洲人听了也感到惴惴不安。
之后,希特勒完全建立起拥护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向侵略战争迈开了罪恶的脚步。
希特勒的做法让一些人感到了不满和愤怒,那些被迫走向幕后或侥幸留在原位置上的人开始了一次秘密的行动。
1942年11月7日,盟军“火炬”计划实施,从卡萨布兰卡到布日伊,在一个巨大的弧形的作战范围内,开始登陆。直到11月8日凌晨,希特勒才确切知道了盟军的意图,他感到十分的震惊。“火炬”行动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是什么原因使得德国没有一点可靠的情报来源通知德军事先进行准备呢?盟军大范围的军事调动德国已经发现,只是并不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这样的报告还是有的。战后发现,当时主要针对美国和英国的谍报局汉堡站站长赫波特·维曼奇已经从第一流的情报来源得到了一份准确而及时的报告,报告说盟军部队调动的那个目标是法属北非。而这个报告当时是以十万火急的密件的形式送到最高统帅部的,这个报告哪去了?谁也不知道。卡纳里斯是谍报局最高领导者,他表示,他也不知道,并显得似乎有些无动于衷。德国的高级指挥机关这才相信,卡纳里斯向他们提供的情报是多么的糟糕。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怀疑他反对希特勒的。随着战事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将不会取得胜利。在苏联战场上,苏联人誓死保卫列宁格勒和捍卫斯大林格勒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抵抗的勇气,使德国在前苏联战场上快速推进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在北非,盟军也越来越明显地占了上风,那种失败的情绪已经悄然在德国内部蔓延开来。1943年初,希特勒的宏大的战略在各地遭到了不断的失败和威胁、在战争越来越偏向盟国的时候,在希特勒身边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准备刺杀他的人群。贝克将军曾对卡纳里斯说,决定性的时刻就要到来了,随着希特勒不断的打败仗,我们的人就不断地在增加。1943年2月,机会终于来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的陆军元帅鲍罗斯率领残余的9万多人向前苏联红军投降时,像以往一样,希特勒又将失败归咎于鲍罗斯,并说他应该自戕,不应该让敌人活捉。希特勒身边的将领们对希特勒都感到了愤慨,“闪光计划”的实施者认为行动的时机已经到了。
克鲁格按照特来斯科夫和施拉勃伦道夫的建议,宴请希特勒到他的司令部驻地斯摩棱斯克访问,希特勒竟然答应了。于是,卡纳里斯和奥斯特假装为谍报局的差事去访问克鲁格的司令部,为“闪光计划”作最后的安排。
“闪光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枚炸弹藏到希特勒的私人飞机里,待他从斯摩棱斯克回来时引爆。
特来斯科夫和施拉勃伦道夫一起制造了炸弹。他们把炸药包弄成两个方形的克瓦特酒的样子。要让炸弹爆炸,只需要按动一个小小的按钮,一个小瓶子就会被打破,里面的腐蚀酸就会流到一根拉住撞针的金属线上。一切准备就绪,希特勒如约来到了斯摩棱斯克,克鲁格和特来斯科夫在机场迎接了他。午餐的时候,特来斯科夫走到希特勒的一个随行人员身边,请他将两瓶酒带给柏林的斯蒂夫将军,随行人员满口答应了。午餐过后,希特勒与克鲁格又谈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话,然后就准备动身回腊斯登堡。在他登上飞机时,施拉勃伦道夫启动了炸弹的引爆装置,装着腐蚀酸的小瓶子被打碎了……
炸弹没有爆炸,飞机完好无损地降落在腊斯登堡,“闪光计划”的人们不由得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计划破灭。总之,他们丧失了一个好机会。后来,据希特勒的驾驶员说,当时他们离开斯摩棱斯克后,就碰上了云层和湍流,为了不让希特勒感到不舒服,他就驾驶飞机飞到了较高的高度,这样,放着炸弹包裹的行李舱的温度急剧地下降,把腐蚀酸冻上了。
希特勒侥幸逃过了第一劫。
“闪光计划”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反对者刺杀希特勒的脚步。
1944年7月20日,风和日丽,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然而,在**德国却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案件,一个年轻的反希特勒的军官集团在这一天要暗杀希特勒。
德国后备军参谋长施陶芬贝格在希特勒东部战场的司令部——“狼穴”的会议室中,将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皮包放在会议桌下靠近希特勒座位的地方,由于皮包被人无意之中移动,所以当炸弹爆炸时,没有达到目的,希特勒只受了一点轻伤。
虽然两个暗杀计划都成为泡影,但行动却震惊了德国和世界,因为这标志着希特勒已是穷途末路,德国军队不仅在东部战场上节节败退,败局已定,而且希特勒在国内也失去了人心,以致到了被人谋杀的境地。
4.隆美尔是否参与刺杀希特勒
1944年10月14日,**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被希特勒以叛国罪下令处死于乌尔姆附近的赫林根。由于隆美尔在北非战役中的辉煌战绩,曾经给德国带来过巨大荣誉,他被告知可以选择服毒自杀。降美尔接受了,这样他的家庭将免受牵连,也不会继续深究和他以前共事过的人员,而且,希特勒还承诺在柏林给予国葬的待遇。
既然希特勒对外宣传说隆美尔是突发脑溢血而死亡,并隆重安葬他,那为什么还要处死他呢?隆美尔确实是谋害希特勒的成员吗?
隆美尔是希特勒赏识的部下,但隆美尔也有着自己的性格特征,他虽然尊敬元首,但他时常违抗元首的命令。许多从德国逃出来的政治犯到法国的外国军团中同德国作战,希特勒曾命令隆美尔将非洲军团俘获的这些人就地枪决。但是降美尔却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处决令,对这道命令置之不理。
隆美尔开始向班加西加攻阿拉曼战役期间,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当英军很快就突破了德国人的防线后,希特勒责令非洲军团在阿拉曼战役中“要么胜利,要么毁灭”。隆美尔中止了已经开始的撤退,但同时也在试图取消希特勒这个残暴的命令。但是很快,危机越来越严重,于是降美尔违抗了希特勒的命令,两次指挥他的部队撤退,直至遁入突尼斯山区。隆美尔还曾试图希望能够将非洲军团撤回到意大利,希特勒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并在元首指挥部对他大发雷霆。
希特勒曾再三重申不许非洲军团后退的命令,然而每一次隆美尔都没有执行,为此12月底的元首指挥部,一场激烈的争吵在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爆发了。当时,隆美尔已经意识到眼前的战争“简直是一种邪恶罪孽”,他十分想提醒自己的元首停止这场战争,用政治的手段来和平解决。因为他看到全世界都在反对**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