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跟德鲁克学管理
281400000056

第56章 管理未来—为明天创造新业绩

在这个竞争界限越来越模糊的时代,知识狂飙突进,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是怎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行动走向未来,管理未来。管理者要想使未来的变化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实干并且立刻行动。面向未来的管理,需要创新,需要抓住机遇,在变中创新,在变中谋新,在变中抛弃过去,从而为明天的业绩护航。本章不分析案例,而是基于德鲁克的管理未来的观点,做适当的阐释。

未来需要实干家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

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行动。有的管理者掌握了很多知识,但他们的问题依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成为促成他们行动的力量。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则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对于管理者而言,必须坚信: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德鲁克毕其一生,都在强调管理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他认为,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是实干家、行动家。管理者必然要面向未来,而且在这个竞争界限越来越模糊的时代,知识狂飙突进,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是怎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行动来走向未来、管理未来。

同样地,管理者要想使未来的变化向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那就必须实干并且立刻行动。我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我们需要的是不厌其烦地努力,再努力。要使未来发生变化,即使这种变化是我们不乐意看到的,那也是实干的结果,而不是天赋的结果。作为管理者,做其力所能及之事,便是通向未来的管理;作为领导者,做符合领导者职责的事,便是面向未来的管理;作为员工,做自己本分的工作,便是有效地管理未来。

当然,未来一定需要创新力,而且具有创新力的人一定拥有更多的优势,但是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产生什么样的组织,以及发生什么样的变革,这都是无法预料的,领导者、管理者也好,员工也罢,只能通过实干,不断地用行动去探索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这就是面向未来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手段。

洞察变化,感知变化

我们处于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对于企业家而言,首先要把握已经发生了的变化。如果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那又怎么可能应对未来,面向未来的变化呢?已经发生的变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将向哪个方向前进,也意味着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将以怎样的方式适应未来的生活,一个企业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适应变化,更要适应未来的变化,否则,这个企业将在变化的狂潮中被撕裂。

倘若洛克菲勒在100多年前,不能洞察到石油行业所存在的巨大上升空间,那他将永远是一个三流的商人;倘若卡尔·本茨还不能预见到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将是戴姆勒;倘若李嘉诚不能意料到塑料花行业的衰落,那他将是一个破产的倒霉老板;倘若张锐敏在短缺经济时代不能预想到质量对家电的重要性,那么海尔将是龟缩在青岛的一家小工厂;倘若比尔·盖茨不能预感到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那他只是哈佛毕业的一个默默无闻者……有太多的倘若被预见和洞察力所改变,而正是企业家的这种对未来的强烈的预见能力,使他们成功地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商业时代的英雄。可以这样讲,预见趋势,洞察变化,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家精神。

对于企业家而言,更要重视已经发生的未来因素,这些因素不是企业内部可以掌控的,而完全受制于企业外在的因素。社会变革、经济结构转型、知识文化的转向,都会引发企业的变革。简单地讲,未来时代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对于企业家而言,要生存,就要认识趋势,就要认识变化,就要认识不确定性。在德鲁克看来,有变化就有趋势,有趋势企业家就需要应对。对企业来说,“不确定性”永远存在,在目前的中国经济环境中就更为明显,企业家往往很难确定企业的未来,很难确定自己的战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社会的认识、对趋势的认识失之片面,流于表面。所以,德鲁克强调,不确定性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管理者必须学习掌握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变动的机遇。

正是因为不确定性,所以德鲁克非常强调预见性,他希望领导者能预见趋势的发展。他奉劝领导者不要把不确定性当成威胁,而要衡量它带给企业什么机遇,因为“意外事件”和“不一致性”恰恰是德鲁克认为的公司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入世贸以来,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恰恰是竞争压力的结果。对于企业家而言,在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学会如何创新和准确地预见形势,显然比具体的管理技巧要重要得多。

企业家要感知外在世界的变化,而不是企业内部的变化,外部的变化是一种趋势,一种社会潮流,一种新模式的突破,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有高度敏感和富有洞察力的心。

创新意味着抛弃过去

在未来的社会,创新就意味着抛弃过去。德鲁克认为,创新与天才及灵感无关。创新是一种系统的艰苦的工作。所谓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实际是一种创造性破坏。首先,企业家会抛弃那些错误的失败的方向,甚至还有那些过去正确,而将来会越来越不合时宜的方法。其次,企业家为了获取更好、更新的事物,就必然而且不得不放弃那些过时的、无用的、低生产力的事物。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不断地颠覆传统的过程。

作为高效的管理者,他们必须每天高效地处理很多事情,为此,管理者必须抛弃过去,必须立足现在,专注地面向未来。管理者必须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以及管理者,不要盲目地相信技术创新,尽管技术创新引人注目、成果非凡。但是技术创新往往被夸大了作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要重视其他方面的创新。将汽车轮子从汽车上搬到船上,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集装箱的发明,几乎改变了现代国际物流格局。而一个美国农具销售商发明的分期付款方法,则几乎改变了当代世界经济。德鲁克所强调的重点在于,决策者应该鼓励全面创新,不要迷信技术至上,把技术的力量过度神化。

为明天的业绩护航

显然,未来的时代更需要实干家,需要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需要管理者洞察变化,并从变化中寻找机遇。但无论如何,管理者都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个人绩效,提高效能。

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追求卓越”,这完全得益于汤姆·彼得斯提倡的走动式管理。德鲁克认为,在企业内部,走动式管理是有用的,但是要提高业绩、面向未来,走动式管理就有局限。对于管理者而言,要改变管理方式,就要外出式管理。由于引导未来社会变化的是外部世界,管理者必须走到外部去,感知外部的变化,管理者待在办公室看报告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和竞争需要,只有走到外部去,去感受市场,发现市场,那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的市场而言,如果一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这个企业已经成为该市场的领导者了。管理者往往会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非常在意,但是还有80%的消费者选择了别的产品?为什么他们不选择你的产品,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企业家就会从中发现很多机遇。发现市场的空白往往需要向竞争者学习,更重要的是,差异化、低成本战略毕竟有其局限性,企业如何从社会的角度来改造产品,显然对未来的管理者尤其重要。

为了提高个人效能,管理者还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使每个管理者都必须承担信息责任。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中,每个人要明确自己的贡献,就必须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事实上,我们这个时代,信息泛滥导致信息选择更加艰难,选择的成本也迅速增加。如何高效率地进行信息筛选,显然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往的时代我们都依靠经验和知识做事,但现在这个时代,掌握信息并充分地利用信息比经验和知识更重要。很多管理者以为从信息专家那里获取信息更有有用,其实恰恰相反,信息专家所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工具,怎么选择信息的问题始终需要管理者自己去解决。德鲁克认为,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三个任务:一是管理者现在在做什么?二是管理者现在应该做什么?三是管理者如何才能由第一种状态转变为第二种状态?如何实现这三个问题,其实非常艰难,这需要管理者能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重新认识。

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再去寻找获取信息的方法。很多管理者把信息工具当成信息,这是信息时代需要非常警惕的事情,工具永远是被使用的,要实现绩效仍然需要明确的目的、强有力的执行力和认识问题的视角。

在德鲁克看来,未来组织更多地需要自我控制,更多依赖于团队精神。信息传输的自由度提高,意味着对个人的自我控制力要求提高,也意味着个人对群体的依赖性更强。所以,在未来的企业组织中,更需要跨部门团队,部门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因为信息的自由要求破除那些阻挡信息流通的条条框框。

为了提高个人效能,管理者还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制度来执行。

在我们这个时代,知识老化的速度在加快,所以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学校的教育都是问题导向的,而不是优势导向的。他们关注如何改正缺点,却不关注如何发挥优势。所以,管理者要面向未来,就必须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巩固自己的优势,拓展自己的优势。

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机构,在德鲁克看来,这些机构对于学习技能而言非常有用,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企业自己建立的教育机构,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识问题。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对待外部事物。比如他们认为,世界上存在正确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和他们自己的方法。这种认识尽管可笑,但却广泛存在于大企业中。所以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这种学习的局限性。应该尽量走出去,扩大视野,质疑现有的观念、行为、信条,并有组织地放弃不适应未来的产品。

总之,在德鲁克看来,面想未来的管理,管理者就要走出企业的狭小空间,始终把眼光向外,站在外部的世界,审视企业的发展走向,而不是立足企业内部,坐井观天,那将永远也不能获得对未来的真正认识,更不能有效地提高个人效能和企业的整体绩效。

附:德鲁克主要管理学著作简表

《公司的概念》 1946

《管理的实践》 1954

《成果管理》 196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966

《断层时代》 1968

《技术、管理与社会》 1970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1973

《看不见的革命》 1976 (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重版)

《人与绩效:德鲁克论管理精华》 1977

《管理导论》 1977

《旁观者》 1978 

《动荡时代中的管理》 1980

《变动中的管理界》 1982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1985

《管理的前沿》 1986

《新现实: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 1989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原理与实践》 1990

《管理未来》 1992

《生态远景》 1993

《后资本主义社会》 1993

《巨变时代的管理》 1995

《德鲁克看亚洲:德鲁克与中内的对话》 1997

《德鲁克论管理》 1998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1999

《德鲁克精华》 2001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 2002

《功能社会》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