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2820000000011

第11章 培养孩子谦虚的美德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由于学习成绩较好,或者某方面有特长,而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这种太多的表扬常常会误导孩子,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于是就会滋长骄傲情绪。他们会因此夸大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他们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总是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就会逐渐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导致成绩下降,表现也就不再那么优秀了。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我国西汉时著名的学者刘向有三个儿子。刘韵是他最小的儿子,聪明、好学,自小就“通诗文,能属文”,全家对他都很偏爱,亲戚朋友也时常赞扬他。刘韵由此而渐渐自我满足起来,他开始是看不起别人,很有些自以为是;后来,连长辈的意见与教海也听不进去了。

刘向为了帮助小儿子,写了一篇《诫子韵书》,书中所讲的名言“满招损,谦受益”,至今仍常为人们所引用。刘向的儿子所犯的错误,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进了自傲的误区。今天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仍然会表现出自傲的心理。因此,家长要在教育中注意这个问题,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予以纠正,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谦虚的美德呢?

一、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1.要教育子女正确地看待自己

父母要教育子女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弱点,特别要以严格态度要求自己。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前进。

孩子的骄傲往往源于自己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父母应该先分析这种骄傲的基础:是学习成绩比较好,有某方面的艺术潜质;还是有运动天赋什么的。然后,应让孩子认识到,他身上的这种优势只不过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就会失去这种优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进取,而不是骄傲懈怠。优势往往是和不足并存的,应该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父母要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确实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不要忘记这里面也包含着家长的培养、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

另外,不正确的比较往往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在班集体中,若以己之长与别人之短相比较,这样比较的结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自以为什么地方都比别人强,因而看不起别人。父母应该开阔孩子的胸怀,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狭小圈子,带他们到更广阔的地方走走,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使之变骄傲为动力。

2.要教育子女认清自满的危害

盲目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严重阻碍了自己继续前进的步伐。科学家巴夫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切勿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应该统一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

古人讲“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虚败由奢”,“骄傲自满必翻车”。如果骄傲自大,自满自足,那么他就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被历史一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不断克服骄傲自大的缺点,才能培养谦虚谨慎的美德。

3.要让孩子分清楚自信和骄傲的区别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使人乐观上进;而骄傲是对自己的不全面认识,是盲目乐观,常会让人不思进取。对于父母来说,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不能让他们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常会让人迷惑,孩子们常会把自己那点小得意看做是自信的表现,这时父母应该让孩子分辨出两者的区别。

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骄傲是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任何成绩的取得只能是阶段性的、局部的。在学习上,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一时一事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满招损,谦受益。”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他们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

4.要教育孩子学会倾听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假若我们能够放下那颗虚荣心,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肯定能够从别人的意见里发现自己的许多弊病,这些弊病又是达成成功人生所必须克服的,所谓“以人为镜”正是这个道理。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知道怎样听别人说话,以及怎样让他开启心扉谈话,是你制胜他人的唯一法宝。”

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肯定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个人所无法了解的,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我们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你所得到的是别人的好感与支持,哪一个人喜欢别人总是驳斥自己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生中大多数经历是容易忘怀的,记忆中深深烙下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倾听他那最可宝贵的东西,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自己。

要让孩子了解,学会倾听,绝对不是一言不发,那样对方马上会感觉到是在对牛弹琴、索然无味。更恰当地说,你应该学会引导对方谈话,诱导他说出他想表露的一些真实的想法。

5.引导孩子积极肯定他人的长处

虚心学习他人的最重要一条,是肯定他人的长处。当我们真心实意地向他人学习时,首先应该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肯定。一旦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他会把这些东西展现给你: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所以,你给对方一个展现的机会,这不仅仅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你更多的是得到了他许多的智慧结晶,这些对你的一生都将有着极大的帮助,是你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法宝。

二、让孩子学会正确地面对批评与建议

正确面对批评与建议是终生的学问。批评往往直指一个人的缺点,如果一个人能够接受批评,他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不仅能养成谦虚谨慎的习惯,还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由此看来,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他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那么,父母该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呢?

1.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能接受批评

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以表扬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学语或学步时,就有意识地让孩子既听到正面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要注意对幼儿的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如孩子学说“喝水”很清楚,但学说“吃饭”还不清楚时,妈妈可以说:“你说的话不够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或“你昨天学走路一点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可以帮孩子下意识地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2.批评时,千万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做了错事时,往往处于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时,父母批评孩子时,应先对其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批评孩子错处时,只谈眼前做的错事,不翻旧账,以前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能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这样很容易损伤孩子幼稚的自尊心,孩子从内心里就会不接受这种批评。

3.让孩子学会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你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予以接受,从而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4.教孩子冷静虚心地接受批评

父母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要教孩子学会掌握一些“冷处理”的技巧。比如,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5.允许孩子在接受批评时作出解释

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释。告诉孩子,给他解释权,目的绝不是推卸他所负的责任,而是要他实事求是地面对。如果你强硬地要求孩子改正错误,孩子心里不服,他就会虚假地答应你,表面上接受了你的批评,但心里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这对他接受你的批评没有任何作用。

6.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事实上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例如,一个孩子用打架来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他在打架上吃了亏,他会想:“上次我感到生气的时候是用打架来表达我的愤怒的,结果我被别人打了。那么下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时,我该怎么办呢?我不用打架可以吗?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当孩子直接感受到行动与结果之间有某种关系后,他们往往会先想一想再采取行动。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预先的评价,看是否会出现他们预料的结果。如果结果正如他所想的,那么他会继续这么做;如果结果与他所想的不一样,孩子就会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个人做事的一种反应机制。

这种时候,父母最好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善于引导孩子进行总结。如父母不要这样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你就是不听,现在尝到苦头了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就是你这种人呀!”这种论调只会加强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应该对孩子说:“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你好好想一想,如果用妈妈跟你说的方法去做,结果会怎样呢?”“有时候,你需要听听他人的意见,这样就会避免一些问题。”这种语气,孩子比较愿意接受一些。

如果孩子学会了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他就已经学会自觉地进行反省,这对他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孩子与人交往时要注意避免偏见

两个同在纽约做过短暂停留的朋友,提到他们的观感:一个人说,纽约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他希望能有机会长住些时间;另一个人却说,纽约是人间的地狱,要他多待一天也不愿意。

为什么他们对纽约有这么不同的感觉呢?

喜欢纽约的人说,他下飞机之后,朋友先带他到皇后区的自宅歇脚,并叫计程车去大都会美术馆。在美术馆对面用过餐,然后沿着中央公园走到繁华的第5街,看了川普大厦、美丽的竹林庭园,转过洛克菲勒中心的溜冰场,再登上帝国大厦的顶楼,欣赏曼哈顿的夜景,而后叫车回家。

痛恨纽约的人则说,他下飞机之后,朋友叫计程车送他去42街附近的一家旅馆,再带他由中央车站乘地铁到自然历史博物馆,而后坐地铁到下城吃饭,再去世界贸易大楼顶层欣赏曼哈顿夜景,又去时代广场,逛了成人商店,而后送他回旅馆。

他们对纽约的观感为什么有那样大的差异呢?虽然接待的朋友都花了不少钱,也都带他们逛了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和最高的建筑。但是前者住在安宁的住宅区,看到的是幽静的中央公园、豪华的商场和干净的市容,后者却见到了肮脏的地铁、杂乱的下城、藏污纳垢的时代广场,且领教了旅馆附近的嘈杂。

问题是:若非再有机会到纽约,这种观感就可能在他们的心中维持一辈子。由于是他们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以每当他们提到纽约,那好极了与坏极了的评语,必是斩钉截铁的。

我们不是常听人斩钉截铁地说“某人是好人”或“某人坏透了”一类的话吗?他们也是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但是如果以纽约的例子来想,你认为他们说的对不对呢?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犯这种以偏赅全的毛病的人真是太多了!

这世上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呢?愈干净的城市,它排污水的系统可能愈庞大;愈见不到垃圾的地方,可能愈有一个堆积如山的垃圾场,所以,我们不论看人、看事,甚至听别人论断事情,都要有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

每个人都可能患上偏见的“疾病”,只不过程度轻重不一。偏见是根据自己所得到的一点点信息,凭主观的想象,甚至已有的经验和逻辑,编故事似的给对方编制了一个形象,甚至由此去推知他的过去和将来。

和一个人初次见面,如果对方穿着随便、谈吐粗俗,你很可能会认为对方是一个没文化、缺教养的人,当然你可以这么认为。但如果你进而认为他办事肯定不认真,而且自私,甚至可能有点邪恶,以至于以后不愿和他进行任何合作,那么就过分了,就变成了一种偏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很容易失去很多机会。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和人交往、合作,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别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对方的优势,从而给自己提供方便。

很多人会以第一印象轻易地判断一个人,通过第一印象中的一些信息来判断他的一切,这显然是一种以偏赅全的错误。

对人产生偏见,结果往往是对自己不利。因为对人有偏见,很容易被对方察觉,一旦别人感觉到你对他有偏见,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一次偏见就等于少了一个合作伙伴,甚至少了一个朋友。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教导孩子减少和尽量避免这种偏见呢?

1.让孩子努力扩大见识

只有扩大见识,才不会局限于一个观念,才会去接受别人的观念。

2.培养孩子宽容的心态,正确地看待别人

只有正确地看待别人,才不会因为别人一时的表现而对他持不全面的看法。

别人怎么做,总有别人的道理,只要不违法,总是应该允许存在的。只有宽容的心态,才能克服偏见。

3.让孩子有平等、民主的精神

平等、民主的精神的形成,其前提是每个人必须有宽容的心态。只有互相宽容,才能做到彼此间的平等和民主。而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之下,就往往能够避免很多偏见。

4.教孩子学会克服自己的心理定式

要提醒孩子:自己一时的看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时候。要有灵活的态度,只有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变化的时候,才不会死抱着原有的看法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