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2821700000009

第9章 航海的禁闭时期

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前后到访过30多个国家。这是中国古代造船业和航海事业的巅峰时期。自1405年起,由数百艘大小船只,2万~3万官兵组成的中国船队,在郑和及其助手的统率下,七次进入印度洋,剿灭海盗,经宫贸易,调解诸国纠纷,迎送各地使节。其船队的规模和所用船只的大小,远远超出了世界上的其他海上力量。然而,大规模的航行终因糜费过巨难以为继而中止。因此自郑和下西洋之后,明中期至清末也可以说是中国航海的禁闭时期。

明中期以后,中国转入闭关自守状态,明禁民出海法令竟实施200年之久。清朝继续实施禁海政策。与此同时,两方进入了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发展各自进入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轨道。

清代女真人是从马背上得到的天下,因此对于航海事业不感兴趣,于是继续了明代的海禁。为了压制郑成功的后明水师的骚扰,甚至还下令粤闽浙沿海百姓内迁十里。郑成功虽然成功地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也只能看做一国海军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战,本来就是实力悬殊。

清初康熙间,曾开放海禁。沿海商人一度“广置洋船,海上行走”。但是又受到封疆大吏的阻挠,比如江苏巡抚张伯行诬上海商人张元隆结交海盗一案,便是典型实例。

雍正以后,尤其是乾隆间,正式实行闭关政策,限定广州通商,并对民间海运横加干涉。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海洋事业已大大落伍于世界步伐,当西方殖民者的炮舰驶抵国门之际,中国仍处于“茫茫大海,从无把握”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