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妙语连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2822000000012

第12章 喜庆妙联(1)

新年纳余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919—965),字保元,河北人。五代后蜀主,北宋建隆四年(963)归宋。

据《宋史·蜀世家》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世人言此联为春联之始。后蜀灭亡后,宋朝派吕余庆任成都知府,而长春节为宋太祖赵匡胤诞生日之名。以上“吕余庆”和“长春节”,恰与孟昶题联中的“纳余庆”、“号长春”出奇地发生了巧合。当时被人们视为“谶语”、“卜言”。也许,孟昶题联时知道了此种时日的安排和知府的人选,才将“余庆”和“长春”写进联内的。因此,这副对联既可看成是偶然的巧合,也可看作是孟昶君顺应时势的明智之举。

春风放胆来梳柳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这是郑板桥题书的一副春联。

“放胆”、“梳”、“瞒人”、“润”,皆是人格化词语,巧妙地用在联语中,将春风春雨写的有知有觉,有情有意,与人一般。不愧名流大家之作。

春风漫舞绿万家瑞雪纷飞银千树;春风漫舞绿万家。

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州》诗中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副春联巧借以上诗意,“银”、“绿”二字,摇身一变,由形容词变作动词出现,妙哉!妙哉五福三多梅开五福;竹报三多。

传统春联中,不乏巧思之作。此联巧在“五”和“三”两个数字上。“五福”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梅花开作五瓣,故取“五;竹叶多为三片,故取”三“。妙在其内。

爆竹与楹联爆竹报喜;楹联迎春。

这副春联从标志喜庆的”爆竹“、”楹联“下笔,巧在”爆“与”报“相谐,”楹“与”迎“相谐。妙绝独秀群芳有腊梅春风送暖,千红万紫皆春色;腊月凌寒,独秀群芳有腊梅。

谭志雄,广东郁南县退休教师。

年春节,郁南县文化馆出上联公开征联,谭志雄对此下联,获一等奖。

下联虽在对句中未能跳出通常巢穴,但是,以”独秀群芳“对”千红万紫“确属妙笔。

庚午新春联草原新试马;桃萼早催春。

朱帆,原名朱己坤,1928年生,湖南湘乡县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当代楹联家,著有《两乡楼诗词》等。

己巳岁末,羊城文友聚会。席间,书法家董百振请朱帆撰一副庚午新春联,欲书之以应报刊之约。朱帆点头应可,遂斟酒酌句,酒未竟而联已就。董接过联语,熟视良久,笑对朱帆说:”此联若倒书之,则书法效果尤佳。“朱帆这时才发现这竟然是副回文春联,喜出望外矣”马试新原草;春催早萼桃。“回文联竟于无意中得之,真是无意于佳而佳!如无长期积累之非凡功力,也不会有偶然得之这等大奇大妙。

阳春欣有脚华夏乐无边,景如西湖,福如东海;阳春欣有脚,绿了北国,红了南疆。

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风景甲天下。华夏儿女在”景如西湖,福如东海“之氛围中生活,自然”乐无边“矣!下联尤妙,让”阳春欣有脚“,而且脚步踏遍祖国每一个角落:”绿了北国,红了南疆“。”东南西北“皆在联中,镶嵌自然,意境顿现。

”农家乐“迎春征联魁首联春信千家传紫燕;山歌一曲动银锄。

年春节前,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农家乐“迎春大征联,应征者七千余位,每人一联,此联荣获一等奖。

上联出乎意外,让”春信传紫燕“,而不让燕子传春信,隐含春早人更早之主题。下联仅七字,既有声又有画,让人嗅到浓郁的山乡泥土气息。春联创作就应该提倡生活化、情绪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杜绝表面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从而,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春联作品来。

新春榜首联十三年政策归心,农民放胆;九万里丰收醉眼,华夏扬眉。

胡静怡,笔名劲骑,1943年生,湖南宁乡人。当代楹联家。

年春节,《安徽青年报》举办新春征联,此联荣获一等奖。

联语妙用”归心“、”放胆“、”醉眼“、”扬眉“,使整个联句顿感生动活泼了许多。获一等奖当之无愧也农家春联长青树有根,独茂勤劳门第;幸福花无种,只生和睦人家。

上联”长青树有根“,长得枝繁叶茂、拔地参天。可是这样的树并非不择土地而扎根,而是”独茂勤劳门第“,”独茂“二字用得独具匠心,很有创意。下联”幸福花无种“,不可再造,妙在”只生和睦人家“,”只生“二字绝了林业春联树木又树人,人才济济成梁栋;造林即造福,福泽绵绵荫子孙。

胡玥,1946年生,山西昔阳人,楹联爱好者。

”树木“、”造林“皆切林业主题,是实写;”树人“、”造福“升华了主题,是虚写。以实状虚,虚实结合,突出了时代精神。”人“与”人“、”福“与”福“,又呈顶针连珠式,妙在承前启后,妙语连珠。

牧区春联帐前雪酿丰收酒;马上鞭催幸福春。

肖峥,山西昔阳人,楹联爱好者。

茫茫绿草原,一眼望不到边。帐篷是牧马人的家,手里的鞭子甩碎了云花花。这是北方牧区的独特生活。这种生活在对联中用了四个字”帐“、”雪“、”马“、”鞭“,让人嗅到了草原酒香,听到了牧民拉着马头琴唱响的春歌。

菜农春联温室茄瓜,与寒风谈绿意;大棚菜豆,向瑞雪唱春歌。

王昉,山西大同人,楹联爱好者。

让”茄瓜“开口,”与寒风谈绿意“;叫”菜豆“亮嗓,”向瑞雪唱春歌“。拟人手法使然。

渔乡春联螺号吹平千顷浪;渔歌唱美万家春。

袁嫒,山西昔阳人。楹联爱好者。

”螺号“和”渔歌“,只有在渔民水乡才会听到,着字不多,点出了地域特色。上联”螺号吹平“夸张在”平“字,气魄满大。下联”渔歌唱美“修饰在”美“字,形象生动,似乎看到了渔家姑娘的笑容,又看到了满舟鱼虾的丰收景象。

元宵灯节联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灯辉月辉,灯月交辉盛世春。

刘岫,1953年生,山西昔阳人,楹联爱好者。

”地乐天乐“与”灯辉月辉“,先分述,然后综述为:”地天共乐“和”灯月交辉“。”乐“字与”辉“字的重复使用,造成闹元宵的欢乐气氛,令人神往。

生哥莺妹做夫妻娘子官人,平日无非演戏剧;生哥莺妹,今宵真要做夫妻。

两演员举行婚礼,有人题此联贺之。

联语构思巧妙,从”平日“合演《西厢记》下笔,由假到真,诙谐有趣。

巧对联姻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相传,有一书香门第的秀才,爱上了邻居的女子,就因为女子是庄户人家,所以秀才之父从门第观念出发,认为男婚女嫁,应门当户对,不想成全此门亲事,但又不愿失掉邻里和气,便以对对子为理由,想借此推却婚姻。不料,那女子从小和秀才在一起,通晓诗文,把下联对上了。

将乘法口诀引进联语之中,别开生面,妙趣横生。

”红绫“与”锦被“六尺红绫,三尺系腰三尺吊;一幅锦被,半幅遮身半幅闲。

从前,一家员外小姐新婚之夜,花烛之下,新娘和新郎吟成此妙对。

”红绫“与”锦被“,物与环境相配得当。联语妙在运用了算术中的减法:上联,六减三剩三;下联,一减半剩半。仔细揣摩,妙在其中潘家郎娶来何门女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娶来何门女,添人添口添丁。

潘家令郎,娶何门之女为妻。婚宴上,有二客,趁兴一人一句,对成此巧联。

上联将”潘“字拆为”田、米、水“;下联把”何“字拆为”人、口、丁“。联语切题,自然流畅,堪称巧思之作。

可喜可嘉竹无心,藕无泥,奇物巧逢,果贞果节;男有品,女有德,良缘好合,可喜可嘉。

旧日,一富豪女子不嫌贫爱富,毅然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同窗学友结为伉俪,有人撰此联祝贺新婚。

上联言物,下联说人,意在作喻,恰到好处地称颂坚贞的爱情,对仗甚工。

”胡美意“与”何妙娟“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新人真可人,妙龄佳偶竞婵娟。

从前,在江西崇仁、永丰一代,新郎娶亲的轿子上要贴半副对,对中嵌入新郎姓名。另外半副对由新娘对来,同样嵌入新娘姓名。上面这副轿子对,就是新郎”胡美意“出句,由新娘”何妙娟“对成的。

”古月“为”胡“,”可人“为”何“。联语运用了饼字与嵌字法,语意且都是吉庆之言,堪称一副喜事妙联。

三杯淡酒便成婚两小无猜,一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

方尔谦,字地山,现代扬州人。时人誉为”联圣“。这是他在女儿出嫁成婚时,亲笔撰题的一副喜庆联。

”两小无猜“典出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有男女幼小,天真无邪之意。”古泉“,即古钱。民国初年,方尔谦将女儿方庆根,许给袁克文之子袁家嘏。初定婚时,两家相互交换了一枚珍稀”古泉“为聘订。联内以”泉“称钱,不仅显得古朴典雅,而且意与下联中”酒“字相对,物类相近,更为工丽。”万方多难“典出杜甫《登楼》”万方多难此登临“句。当时,袁世凯祸国殃民,南北分裂,确是一个多事之秋。

此联采用写实笔法,淡如白描。用典自然活脱,叙事直率流畅。情意在字里行间随处流露,纪事贺勉水乳交融,堪为非同一般之作。

徐徐风毛毛雨徐徐微风,吹得芙蓉怒放;毛毛细雨,汇与百川合流。

抗日战争前夕,陕西成功县设有国立西北农学院。有女生毛芙蓉与徐百川教授结成夫妻。成婚之日,有人撰此联以贺新禧。

上下联破格交叉嵌入夫妇姓名,别有一番趣味。”徐徐“、”毛毛“两个叠音词,用得尤其幽默巧妙。

贺熊希龄与毛彦文婚联且舍鱼取熊,大小姐沟通孟子;莫吹毛求疵,老相公重作新郎。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现代书法家、诗人。

熊希龄与复旦大学女教授毛彦文恋爱时,有位年龄与毛相仿的教授、红学家吴宓(字雨僧),也在狂热地追求她。最后毛还是选择了年长她一倍的熊希龄,一时传为社会新闻。

”舍鱼取熊“,典出《孟子·告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里以”鱼“、”熊“之谐音,隐指吴宓、熊希龄之姓(吴、鱼二字苏沪一带发音相近)。”吹毛求疵“是句成语,出自《韩非子·大体》。原意是把兽皮上的毛吹开,去细找其间的毛病。在联语中隐括了熊与毛的一件趣事:婚前,六十六岁的熊希龄蓄胡须尺余,毛彦文嫌其累赘,示意熊于婚时剃去胡须,熊照此办理。”毛“字在此又切毛彦文之姓。

此联用典与叙事融为一体,但不留痕迹。双关语般地隐嵌了”熊“、”毛“之姓,幽默中有趣,妙在其中。

幸此日淑女乘龙喜气溢江夏,喜报上林春,喜十年订就良缘,喜今夕吹箫引凤;幸寇退浠川,幸从离乱出,幸三生结成佳偶,幸此日淑女乘龙。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对恋人因日寇进犯婚期一再推延,到日寇投降那天,他们已订婚十年之久了。迎娶结婚那天,有人在轿子右边贴了上联,花轿到了女方门口,有人对出下联。

上联四个短句,句首皆为”喜“;下联四个短句,句头都是”幸“。可见此联构思也不一般,确是下了一番功夫贺婚联一阳初动,二姓克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凤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无缺羡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