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600000005

第5章 鱼玄机:在才女和荡妇之间徘徊(1)

◆鱼玄机的玄机

唐代总是充满了争议,而鱼玄机无疑就是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强盛繁华的大唐王朝,诗才辈出,不少女诗人也应运而生。长安女子鱼玄机,就是晚唐女诗人中的代表作家,与著名女诗人李冶、薛涛齐名。这位才华横溢、美貌多情的才女,一生短暂而悲凉,令人无限感慨。“一个会写诗的卖笑的道姑,最后卷入一件普通刑事案件。”历史最终对她竟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让人唏嘘不已。只有在王小波的《寻找无双》里,还残留着她的一缕无依的香魂,还有她那绸缎般闪亮、野草一样茂盛的长发。

从“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到“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鱼玄机走过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韶华易逝本已令人感慨,可对鱼玄机来说,那逝去的又何止是好时光?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青春美少女作家到放荡艳丽的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经历了怎样的劫难和内心的挣扎?鱼玄机的命运玄机如何让她成为一个为人们记住的从唐朝行走了千年的多才薄命奇女子?

自古,才女总是美女的别名,因此便有了所谓的才貌双全。但她们登册入史却并不是因为美貌和才华。历史常常会记下的那些传之万世的美女,仅仅是因为她们反常的行为和不羁的品格。这样的美女往往被称作淫妇。

鱼玄机生平不见正史,传记资料散见于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等书。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

才貌皆过人的鱼玄机,一生遭遇变幻莫测,命运之手将她摔碎,然后重新组合,让她变成另外一个人。这另外一个人陌生到了连鱼玄机自己可能都不敢相信,但是她接受了,准确地说这是她的选择。鱼玄机最突出的一点是她的不屈服,她的不屈服从正面来说,让我们看到了她身上呈现出的丰富性,鱼玄机也由此而上升,进而成为史书中绚丽的一页。而若从负面来讲,我们会看到她人生之悲怆,命运之苦痛,而鱼玄机也由此而下降,直至丧失人格,甚至堕落。

鱼玄机就是一个在生命未知的变数中既飞升又堕落的女人。

她在灵魂的一面,提笔写诗,以遣精神之负;而在肉体的一面,是与男人大纵其情,以解感官之饥渴。这便构成一道奇观怪景,她的诗越写越好,在盛世大唐众多诗人中不让须眉,称雄人前,独树一帜;而同时又放荡招摇,让人跌破了眼镜。

鱼玄机就这样成了两极分化的人,她的诗之高与人之低让她在两个极端上分裂了,而且是彻底的分裂,伴随着她人格的分裂,鱼玄机无法再使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与目标,她迷失了。她在写诗时,一个圣洁的出尘女子,在艺术灵动的美之路上,尽情挥洒着她的才华。等她放下笔,人格便立即倾向了另一个极端,让她由女诗人变成一个荡妇。她可以在床上与男人纵欲,而等她从激越的肉体狂欢中平静下来,再研墨铺纸,依然能写下清丽的诗句,于是她就又由荡妇变成了女诗人。

如此两极分化,而又在两个极端中做得如此出色,达到不可思议的矛盾统一,于是鱼玄机引起了千古以来的浓烈兴趣,也为人们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谈资论调。

◆美少女作家

鱼玄机(844-871),原名鱼幼薇,字慧兰,唐武宗会昌二年(844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郊,那是一户落拓的士人之家。她的父亲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便转而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独生女儿鱼幼薇身上,对她刻意调教。有史书说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一生未取功名,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小幼薇因此受到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自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名诗佳篇,到了七岁,鱼幼薇写出了她的处女作。这是小幼薇长期习读诗作的一次小成果,而对她父亲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肯定,肯定他的苦心没有白费,女儿终于圆了他的愿望,开始显山露水。

十一二岁时,鱼幼薇的诗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被人誉为“诗童”,成了备受关注的少女诗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新锐少年作家,而且还是很走红的美少女作家。皇甫枚所作《三水小牍》就这样称赞她:“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

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那一年,鱼幼薇十三岁。而大诗人温庭筠带给了她更大的声名,或者说是真正的成名。

那是一个春天,准确地说,是暮春的一个午后,在长安城东南角的一个破旧小院里,十三岁的少女作家鱼幼薇与著名的温大诗人会面了。在那个暮春时节,鱼玄机还不叫鱼玄机,而是叫鱼幼薇。这所破旧的小院在平康里附近。平康里位于长安的东南角,是当时娼妓云集之地,因这时小鱼的父亲已经谢世,鱼家母女只能住在棚户区,靠着给附近青楼娼家做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那一带是当时长安著名的红灯区,她们母女俩虽然有不少的活儿可做,挣来的钱能够解决吃饭问题,但鱼幼薇在成长期亲眼目睹的这种妓和嫖的纵情声色场景让她过早地接受了色情信息,这对她一定有很大的影响。日后,她在并无外界引诱的情况下放纵自己,其实都与这一时期耳濡目染的娼妓生活有很大关系。

温庭筠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不可能不为小鱼成长环境中弥漫着浓烈的淫荡气息而皱眉头。

不用说,温庭筠的专程慕名寻访,一定让鱼幼薇高兴极了:温庭筠那可不得了啊,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居然能亲自跑来,降尊纡贵地到破房柴门来拜访,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而在温庭筠的眼中,鱼幼薇的家境让他很吃惊,实在是太穷了,几乎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而出现在这个低矮阴暗的小院落中,这位才华横溢的美少女作家鱼幼薇,虽然还不满十三岁,但灵秀聪慧,纤眉大眼,肌肤白嫩,极富一派美人风韵。温庭筠当时的最深感触应该就是这小姑娘生活的环境与她的天资是多么的不相称!

温庭筠表现出的是中国文人传统而又典雅的以诗会友的行为,诗在中间充当了媒介,并将他与鱼幼薇之间存在的32岁的年龄差距和男女有别的性别差距打破,营造出了一种自然和温情。

因此谈诗或写诗在这种时刻是必不可少的。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过其实。

小幼薇落落大方,毫不拘谨地请大诗人出题。

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的情景,便对鱼幼薇写下“江边柳”三个字,让她以此为题作诗。

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会儿,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一看到这娟秀而工整的字迹,颇有颜体的风范,早就在心里赞叹不已。从诗中可以看出,鱼幼薇的想象力不错,在语言和情感处理方面都颇显功底,像“花落钓人头”中的一个“钓”字,用得便颇为鲜活有力。或许天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神蛰居于其心灵的一种反应,神青睐于他,便将神力注入其心灵,让他有了灵动的反应,显得与众不同。

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他对这个美丽又大方的小姑娘大为欣赏,甚至惊为天人。而其中“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一句,颇具谶语的味道,就不由得叹了口气。“系客舟”,也许意味着她终将难免以色事人。

唐代与鱼玄机齐名的另外两位才女分别是李冶和薛涛。李冶五六岁时,在庭院里作诗咏蔷薇:”她父亲生气地说: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此必为失行妇也!”后来的事实,竟如其预言!薛涛更有名,她八九岁就知声律,其父指着井里梧桐咏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小薜涛应声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也让她父亲黯然了许久。这三个女人早年的诗果然都成为她们命运终局的谶语。事实上,史上最具盛名的女诗人几乎只剩李清照是良家妇女了。

◆单向师生恋

从此以后,温庭筠经常出入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完全就是她的老师,却不仅不收学费,反而不时地接济一下,帮衬着鱼家度日。他与幼薇的关系,既像师生,又像父女、朋友。因文成友,这是中国文人古典式的生活状态,文学在这时候成了沟通人的心灵和精神的纽带,文学和人的心灵都由此得到提高。据史载,鱼幼薇在用名鱼玄机后,所著的《鱼玄机诗》,传世的约有五十首,其中大部分是在与温庭筠互答相赠的情况下写出的。由此可见,他们的交流是非常愉快的,彼此间把对方都当成了精神寄托。

不久,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湖北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等温庭筠走后,鱼幼薇才察觉,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年长32岁的温老师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单向的师生恋。这种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处于贫寒生活中的她从温庭筠那里体味到了温暖,平时由于一直处于诗歌创作的浪漫气氛中,她并未多么明显地体味到被他呵护关爱的温情,现在人各一方,她才发现温庭筠是自己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师长。

他们因诗而相识相交,自然也就要以诗来传情了。秋凉叶落时节,鱼幼薇思念远方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飞卿是温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时人因称之“温钟馗”。也许是年龄相差悬殊,也许是自惭形秽,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不敢再向前跨越半步。

毕竟是男人在婚恋中占据主动地位,这一点决定了温庭筠和小鱼儿之间永远只能停留在师生层面上,可以说,他们之间只是友情,而不是爱情。爱情是双向的,单相思不是爱情。

而在当时,情窦初开的鱼幼薇,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她第一次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女孩子的初次恋情,多半又苦涩又甜蜜,她当时一定因收不到回信而辗转反侧,甚至彻夜难眠。飞卿是温庭筠的字,她直接将其入诗名,由此可以看出,她对温庭筠用情之深。她的生活封闭而又单调,温庭筠是第一个进入她生活的男人,而且他与诗歌一起给予她强烈感动和震撼,带给她温暖、希望与关爱,她为他动心也在情在理。但温庭筠却守于礼,一直没有回应她的爱,甚至没有任何反应,这就让怀春的美少女不由得心生忧伤。

不见雁传回音,转眼秋去冬来,梧桐叶落,冬夜萧索,鱼幼薇又写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温庭筠又何尝不爱怜这个绝代佳人兼才女啊?只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当时45岁),却又功名前途毫无着落,再加上自己长得奇丑无比,觉得实在配不上鱼幼薇,就只好把爱之火熄灭在内心。

倘若温大诗人报以柔情万种,鱼幼薇也许就此成了温夫人,但他思前想后,仍抱定以前的原则,不敢跨出那一步。自此以后的无数朝代,无数的文人骚客,因此不断地责怪他把鱼大美女的一生都毁了:老温糊涂啊,怎么能把这么一个楚楚动人的美丽才女给拒绝了呢?

是的,如果老温接受了小鱼的爱,让她成了温夫人,那就不会有后来的鱼玄机了。但历史就是历史,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可以这样说,鱼玄机的成名,在于温庭筠;鱼玄机的香消玉殒,也在于温庭筠。幸好老温比小鱼早死了五年(温公在866年去世),不然的话,老温知道他的得意女弟子竟死于非命,必定痛苦一生了。

◆邂逅李亿

唐懿宗咸通元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两年多不见,鱼幼薇已经长成了及笄少女,其容貌光艳照人,其身段亭亭玉立。

温庭筠又出现在了鱼幼薇的面前。但他不是为鱼幼薇回来的,其时唐懿宗刚当皇帝,他想找机会在仕途上发展,所以,他这次其实是为自己回来的。

惊喜在鱼幼薇心头倏然掠过,但现实很快便让她明白,温庭筠的心思不在自己身上,他是男人,他必须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鱼幼薇与温庭筠仍以师生或朋友的方式相处,诗歌再次成为他们之间最重要的精神交流。

这一年,鱼幼薇大约十五六岁,仍是一个没有进入社会生活的单纯女孩子。这一年,她将邂逅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男人李亿。

那些日子,温庭筠在忙于仕途攻关的间隙,总是抽出一些时间陪陪鱼幼薇,与她一起谈论诗歌,尽量让她开心。他之所以这样,大概是出于内心的愧疚,他觉得对不起鱼幼薇的爱,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拒绝使得她心灵受伤。

温大诗人总是活得这样累这样沉重,凡事瞻前顾后,他的精神肯定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不过如果放在当今社会,他能够一直把持自己,倒也避免了和鱼幼薇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从现实的意义上说,这倒也是好事。

一日无事,师生两人兴致均好,便相偕到长安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他们春风满面,意气风发,令一旁的鱼幼薇对他们能用文学换得功名而羡慕不已,但羡慕之余,她又略有一丝伤感,因为这样的事对当时的女孩子来说是永远不可能有的。

他们题完诗后高谈阔论着远去,鱼幼薇按捺不住满怀感慨,便在观壁上也写下了一首七绝诗: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首诗前两句气势雄浑,势吞山河,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感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只有无奈空羡!

在当时,女子就是有再高的才华,也不可能在文坛有一席之地,更不可能走仕途,至于她的诗之所以能够流传于世,而且在《全唐诗》中也存有一卷,皆与她后来变成了一个淫妇有关,也就是说,她的诗之美与人之淫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以及她自身表现出的不可思议的行为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让人们对她产生了好奇心,想详细了解她的诗到底好在哪里,她又为何那么淫荡?于是一读之下,才发现她的诗果然了不得,但她的行为实在是让人难以启齿,她肆无忌惮地突破了女人、尤其是出家女人道姑的底线,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十足的淫妇。如此扭曲纠结、多种价值观交叉并存的个人形象,自然会将她的诗带动了起来。何况,她的诗本来就不错,一被关注,自然就会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