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700000011

第11章 才女冯小青薄命俏佳人(1)

十年一觉扬州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断桥残雪、雷峰夕照……这一湖灵动的碧波以其万种风情、绝妙风姿吸引了无数的才子佳人、文人墨客。如今虽已隆冬,杭州城却依然风采不减,青瓦白墙、飞檐雕廊、斑驳朱漆,恍惚着千年的梦境。许仙、白娘子千年等一回的企盼化作绵绵不绝的幽怨。苏小小“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的浅吟低唱飘散在蒙蒙烟雨之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又是一年元宵节,广袤苍穹,满月高悬,丝丝流云时聚时散。“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大明的元宵热闹非凡,自正月初八掌灯,正月十八才结束,历时整整十天。这一天,堪称全民狂欢节,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可以尽情欢乐。这一天,取消了宵禁(古时,一个城市一年到头都要实行宵禁,即用晨钟暮鼓,提醒人们早上出门,傍晚归家,夜晚是不准出城的。女性尤其是未婚女子必须深藏在闺室里,不得随便出去玩耍)。女子能名正言顺、欢天喜地地出门游玩、观灯、赏月,更借机物色自己的意中人,由此元宵节也增添了浪漫而诗意的色彩。此时夜幕下的杭州铺锦叠绣,流光溢彩,茶坊酒肆灯烛齐燃,大街小巷人流如织,花灯焰火交相辉映,奇术杂耍应接不暇,歌舞百戏喧闹达旦。

富商冯员外府中,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爆竹声声,烟花璀璨,公子小姐锦衣华服,家丁丫鬟进出忙碌,一派繁华。

冯府西苑一方小屋中,孤影闪烁,一个眉清目秀、温婉娴雅的白衣女子独倚纱窗,俯首低眉的瞬间,已是梨花带雨。这满室寂寥实实与元宵的喧哗喜庆格格不入。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昔日广陵府邸也似这般热闹繁华,然短短数月,广陵的欢愉时光已然恍若隔世梦境,这中间有多少曲折,又发生了什么变故,谁人能知?今夜唯有皎洁大薄命俏佳人的月色和璀璨的灯火照亮脸颊的泪痕,思绪一如风车般旋转起来。

当日爹爹无端受牵连获罪,一家族人尽成刀下亡魂。要不是小青随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匆匆逃至杭州,若非得冯员外不弃收留,怕也早与爹娘共赴黄泉。而今虽幸免于难,却是身似浮萍,飘泊无依。这位冯员外乃杨夫人远亲,经营丝绸生意,因属冯氏本家,冯员外在扬州与爹爹也有过一面之缘。冯员外家境殷实,也算钱塘大户,庭院楼阁甚是雅致,不过广陵太守府邸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昔日祖上追随太祖皇帝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打下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1368年正月,明太祖在南京“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对开国功臣封官拜爵,冯家也被赐予高官厚禄,到父亲这一辈则受封为广陵太守。

作为家中独女自是得父母万千宠爱,视若掌上明珠。且不说锦衣玉食、呼婢唤奴,至少一家人和和气气,温馨美满。父亲虽忙于官府公务不常在家,但严厉而不失慈爱。母亲出身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抚琴拨弦、舞文弄墨、女红,也许正因如此,母亲对女儿更是悉心调教,读书识字、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无不涉猎。

十岁那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太守府中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母亲从来都乐善好施,见老尼一身灰布袈裟,慈眉善目,谈吐不俗,便吩咐厨房准备斋饭。

“阿弥陀佛,多谢女施主,贫尼有礼了。”老尼双手合十作揖,“小姐端庄秀丽,聪慧伶俐,命相不凡,叫什么名字?”“师父客气了,小女叫小青。”母亲微笑回答。“小姐读书识字了吗?我教小姐一段文章,不知可愿意?”老尼慈爱的目光凝视着她。“愿意。”见娘点头默许,她更加饶有兴致。老尼再次合手,闭目诵读了一段佛经。读罢,微笑着看着小青。她当即也闭了眼,把刚才老尼念的佛经复述了一遍。老尼一脸惊诧:“阿弥陀佛,小姐好记性,刚才一段佛经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可惜……”老尼摇摇头,叹了口气,欲言又止。“师父为何叹气?”母亲满怀不解,“但说无妨。”“夫人,恕老身直言,”老尼郑重说道,“令千金聪慧灵秀,只怕早慧命薄,若随老身皈依佛门,或能保她平安。”“妾身与夫君就这么一个女儿,如何舍得?”母亲虽略有不快,却仍和颜悦色。“不忍割舍亦是人之常情,只是有一句话请夫人切记。”“请师父指教。”“往后万勿让令爱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

“多谢师父提点!”母亲闻言一惊,但毕竟见过世面,依然毫无愠色。

“阿弥陀佛,贫尼告辞。”

送走老尼后,母亲拉着她细细端详了一番,自言自语道:“我儿清秀俊雅,聪慧伶俐,怎可能是薄命之人?冯家乃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从来都是衣食无忧,吃穿不愁,这出家人仅凭一面之缘就故弄玄虚如此断言,如何取信于人?”

当晚,父亲回府后,母亲将白天老尼所言告诉了他,父亲甚是不快:“休听那老尼胡言乱语,信口雌黄。”随着日子的消逝,老尼之事很快淡化,母亲依旧教授她诗书礼乐,日子过得舒适惬意,波澜不惊。

春去秋来,很快五年过去,江南风物的滋养之下,小青已是亭亭玉立,肤如凝脂,明眸流盼,朱唇皓齿,十指纤纤,春光无限的后花园是她流连之所,豆蔻年华,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任清风拂过发际,衣袂飘飞,眼见落英缤纷,芳草萋萋,临风赋诗,诉不尽少女情怀。

到了及笄之年,母亲特地为小青举行了热闹而隆重的笄礼(成人礼)。

当日受邀的杨夫人为小青加笄,她缓缓将一头乌黑的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微笑着说:“我们冰清玉洁的小青及笄可婚嫁了。”众宾朋也无不夸赞。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几个月后,一场大祸从天而降。却说万历皇帝因立储之事与群臣意见相左,最终极不情愿地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因此产生了扭曲的报复心理,开始了空前绝后的“大罢工”,“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几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皇帝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以致许多朝臣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万历一朝,官僚集团各派之间的门户之争可谓惨烈,东林党、邪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朋党互相倾轧,势成水火。而小青之父恰恰无端牵连朋党之争,一时间全家几十口人均遭不测。

小青虽侥幸逃过一劫,却从养尊处优、“不识愁滋味”的太守千金沦落为无依无靠的孤女亡命天涯,从幸福的巅峰跌落至痛苦的深渊,如今暂居冯员外府中,虽是吃穿不愁,可毕竟寄人篱下,触景伤情,难免悲从中来。

“小青姑娘,杨夫人来了!”一句话将小青从忧伤中唤醒,赶紧应了一声,用丝帕拭去脸颊的泪水。

“小青,你又独自伤心垂泪了,外面好不热闹,随我出去走走吧。 ”杨夫人一进门就拉着小青出去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大家都聚在后花园猜灯谜呢,我们也瞧瞧去。”杨夫人拉着小青一路朝后花园走去,“听说灯谜都是大少爷冯通所制。”看出小青疑惑的眼神,杨夫人接着说:“别看冯家世代经商,这大少爷却是精通文墨的雅士。”二人这般一路闲聊着便到了花园,果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每盏灯上都挂着谜语,已被猜中了大半。小青随杨夫人走近细看,无意间一条谜语的谜面吸引了她:

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

这首七言绝句不正是此时自己凄苦心境的写照吗?巴山夜雨思往事,天涯流落无归期,万千感慨又似汹涌潮水般将小青吞没。

而这一切,冯家大少冯通看在眼里,心里也已明白了大半。早前他就听闻家里来了一位落难的官宦小姐,说是聪慧灵秀,才貌双全,一直很想见见,只因家里绸缎庄事务繁忙,自己又是有妇之夫,不好贸然造访。如今这么个可人儿就站在眼前,却是一副心事重重、多愁善感的模样,怎能不叫人心生怜爱?

冯通上前轻声问道:“小姐,可曾猜出谜底?”

见小青神情恍惚,杨夫人赶紧拉拉她的衣袖,小青这才惊醒,眼前竟是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公子,自觉失态一时羞红了脸,低头答道:“可是红烛?”

“小姐好悟性!”冯通微笑着说。

“公子过奖。”小青稍稍俯身行礼。

“小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小青心头一热,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公子竟能看穿我的悲伤?随即匆匆道谢离去。

几天后,小青一早起来推开房门,只见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眼前已是银装素裹,屋外的几株红梅正傲雪挺立,朵朵红蕊在冰天雪地中尤为抢眼。此景竟是如此熟悉,昔日广陵府花园中亦有一大片梅树,每每天寒地冻之际恰是它吐蕊绽放之时,红梅娇艳、白梅圣洁,徜徉梅林,享受那暗香浮动总有难以言表的喜悦。如今身世飘零,在异地他乡竟能见到久违的故乡之景,萦绕心头诸多时日的阴霾渐渐散去。

触景生情,小青不禁吟道: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王冕小青转身进屋取来一个小瓷盆,脚踏一地积雪吱吱作响,来到梅树底下,轻轻地从梅花花瓣上扫落积雪,当日用融化的雪水沏梅雪茶一直是她的最爱。难得今天落难之身还能再行此雅趣,小青愈发心无旁骛,似乎全身心融入了这红梅白雪之中。

这一切,冯通又一次看在了眼里。他本是来小院赏梅的,竟无意间见到小青那如痴如醉的模样,与元宵夜那个愁容满面的女子简直判若两人。白雪、红梅、俏佳人,不正是一幅绝妙的天然画卷?

偶然间一抬眼,小青与冯通四目相对,似乎是心有灵犀,两人相视一笑。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吗?记得唐代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诗: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就在那目光定格的瞬间,一股特殊的情愫在两人心里埋下种子。

两位爱梅人开始一同话梅扫雪,很快便收集了满满的一盆梅雪。

“公子若不嫌弃,请进屋品杯梅雪茶。”小青一脸娇羞。

“小生恭敬不如从命。小姐,请”冯通欣然答应。

屋外天寒地冻,屋内却是春意融融,两人一同融雪烹茶、品茗吟诗,从广陵到杭州,从咏梅诗词到梅画名作,两人像相识已久的故交、又似多年未见的知己般相谈甚欢。小青的兰心蕙质、知书达礼令冯通颇为倾心,而冯通的温文尔雅、善解人意也使小青冰凉的内心开始暖暖的,一早上的时光在二人绵绵情愫的悄然萌发中很快流逝。

之后,冯通便经常出入小院看望小青,而这自然是瞒着妻子崔氏。爱情的魔力就是神奇,冯通的出现仿佛一缕清风吹散了萦绕小青心底的阴霾,又似一阵细雨滋润了小青坎坷冰凉的心田。小屋里早早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小青也越发开朗活泼起来。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两个人道不尽海誓山盟、地老天荒。热恋中的男女好似干柴烈火,自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何忍受相知相恋却只能暗中相会,如何忍受近在咫尺却要日日别离。

还好,小青没有等太久,春花烂漫之际,冯通便向父亲提出纳小青为妾。冯员外很爽快就答应了。之前冯通还担心父亲会嫌弃小青家道中落,岂料竟是杞人忧天。虽然家里突遭变故,小青毕竟也是大家闺秀、名门之后,加之“腹有诗书气自华”,骨子里那种的气质是永远带不走的,就是这股子淑女加才女范儿,冯员外对小青一直很赞赏。再则,冯通与崔氏成亲已三年有余,却仍未有一儿半女,冯员外夫妇虽着急抱孙子,却碍于崔氏娘家也是杭州富商,不好有太多言语。如今,儿子自己提出纳妾,所娶女子又是这般才貌俱佳、知书识礼,自然正中下怀满口答应。

而另一厢,虽说男人三妻四妾是平常之事,可崔氏对夫君纳妾却是百般不乐意,甚至可以说咬牙切齿,可她是个聪明人,公公婆婆都欣然应允,再哭闹反对根本于事无补,反显得自己不识大体,只能怪自己肚皮不争气,没有资本反对。当然崔氏在公公婆婆面前也做足了表面功夫,尽力表现出正室的宽容大度:

“我一早就劝相公纳妾,难得小青姑娘垂爱,像她这般人品才学俱佳的女子怕是咱杭州城也难找去,只是要委屈小青姑娘了。但愿菩萨保佑,让她早点为冯家添个男丁。”

新婚宴尔,曲径回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内,卧榻之上,小青与冯通耳鬓厮磨、如胶似漆,日日相守,恩爱有加。冯通不仅痴迷于小青的如花美貌,更为其满腹才情倾倒。而那个含羞带娇、温婉多情的小女子,更是陶醉在幸福的甜蜜里。

半年之间,一遭蒙难,家破人亡,由无忧无虑的知府千金变成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弱女,无意间又嫁作商人姬妾,落魄的小青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而冯通的体贴关怀则给了一朝心寒彻骨的小青朝思暮想的家的温暖。因此即便屈身为妾,小青却无怨言,只为这份危难之际的相知便心安,为这余生的依靠也知足,更祈愿就在这风光旖旎的杭州城与爱人相知相守,终老一生。

岂独伤心是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