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700000020

第20章 侠肝义胆李香君(1)

“秦淮八艳”中,李香君在当代人中名气最大,广为人知,但在明末,她的知名度却远小于其余“七艳”,以至于记载她的文字很少。侯方域曾写下一篇《李姬传》,记载了李香君的生平。

蕙质兰心

秦淮河边美女们风情万种,美女们的香闺也各具特色。金陵栖霞山上有座精巧别致的小楼,它的名字极其香艳叫媚香楼。媚香楼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

媚香楼的主人是李贞丽,据说她年轻的时候就是秦淮岸边当红的妓女,不但花容月貌,更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不论诸家传奇还是市井小调演唱起来均极富韵味,为人则仗义豪爽,颇有江湖侠气,曾与人赌博,一夜输掉千金仍面不改色,谈笑自若。此举为坊间热议,不亚于今天的新闻头条。毕竟混迹风月场多年,李贞丽深知韶华易逝,吃青春饭非长久之计,徐娘半老之时她用全部积蓄建起了媚香楼,收养了若干个干女儿,当起了老鸨。这一青楼奇女子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当时复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就与她过从甚密。

在秦淮河畔诸多秦楼楚馆中,媚香楼的定位是比较高的,李贞丽将服务对象锁定在文人雅士这一群体。经多年的悉心调教,干女儿们个个深谙陪客之道,却大多卖艺陪笑不卖身,愣是以诗酒歌舞撑起了场子,在南京城里媚香楼也赚足了名气。

李香君便是李贞丽众多干女儿中最得意的一个,算是媚香楼中的头牌。据说她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出生在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其父原是一名武官,为东林党成员,因遭魏忠贤阉党迫害而致家道中落。八岁那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年)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养,遂改吴姓为李,名香君。

李香君是典型的江南美女,体态娇小玲珑,肤色莹白如玉,眉眼顾盼生辉,“慧俊婉转,调笑无双”,因她出落得娇小又香艳撩人,名字里带个香字,客人们都戏称她为“香扇坠”。李香君自小聪慧勤奋,悟性极高,李贞丽对她疼爱有加,视若己出。在李贞丽身边耳濡目染,她亦不负所望,颇得干娘真传,不但知书识礼,而且色艺非凡,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其身上亦兼具巾帼不让须眉的豪爽侠气,也学会了察颜观色,慧眼辨忠奸。十三岁时,李香君投于著名昆曲艺术家苏昆生门下,学习弹唱。

苏昆生,原名周如松,度曲出神入化,系魏良辅嫡派,以善歌出入公卿府邸和青楼妓院,人称“南曲天下第一”,为人耿直,在复社文人声讨阮大铖之后,毅然地离开了阮家来教授李香君。

经名师苏昆生指点调教,李香君很快得其要领,进步迅速,歌喉婉转甜润,唱腔悠扬动人,而最拿手的莫过于师父的看家好戏“玉茗堂四梦”和高明的《琵琶记》。(玉茗堂四梦分别是《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由于作者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都有梦的内容,故合称“临川四梦”;作者所居之处名为“玉茗堂”,所以又被称为“玉茗堂四梦”。)对古往今来的著名英雄,如岳飞、文天祥、于谦等,李香君尤为敬重,她最爱弹唱岳飞的《满江红》,每每弹唱此词,旁听者无不为之震撼而热血沸腾。1630年,抗清名将袁崇焕蒙冤惨死之时,香君悲愤不已,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悲愤填怀读指南,精忠无计表沉冤。伤心数百年前事,忍教辽东血更斑。

当时最著名的两大党社复社和几社的领袖张溥、夏允彝都对她大加称赏,名士余怀还曾戏赠七绝一首:

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中偏来见楚王。

书法家魏子中将此诗抄录在香君居室的墙壁上,画家杨龙友挥毫作画,在诗旁绘上奇石幽兰,暗寓李香君品行高洁,如空谷幽兰。当时的士子名流将这诗、书、画并称为“三绝”。

名士领袖们的推崇赞赏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仅十五六岁的李香君很快声名鹊起,扬名秦淮两岸。一时间文人士子趋之若鹜,争相登门拜访,希望一睹芳容,一饱耳福。然而李香君小小年纪却矜持自重,不慕荣华富贵,更不轻易弹唱。那些品行卑劣、附庸风雅之徒,即便一掷千金,她也一概拒不接纳。

美丽的邂逅

明末,自诩代表正义、追求光明的东林党人和复社文人等一干清流士大夫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官僚的斗争风起云涌。大明国势日危,文人士子们回天无力,一方面热衷于针砭时事,抨击阉党;另一方面又流连风月,在纵情声色中寻求暂时的麻醉与安慰。清流小愤青们的举动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更博得了风月场中美女们的青睐。缘于敬佩,品格高逸的李香君同样喜欢结交这些清流愤青,将他们视为知己至交。

崇祯十二年(1639年),李香君正值十六岁花季妙龄,“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她坐在低垂的绣帘前,遥望着秦淮河,等待梦中的爱情。

而那一方,秦淮河畔,家世好、容貌俊、才学广的翩翩少年如意郎君终于粉墨登场,他就是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明代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生于官宦世家,换在今天也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不过其祖父及父辈却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罢黜。父亲侯恂乃前户部尚书,东林党人,天启四年阉党大攻东林时落职而归。祖父侯执蒲两榜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天启年间魏忠贤想代熹宗行南郊祀天大典,侯执蒲事先得知消息,在魏忠贤不曾矫诏宣布此事以前上了一道奏疏,说天坛常有“宫奴阉竖,连行结队,走马射弹,狂游嬉戏”,以为“刑余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飨祀之地?请下所司论治”。这番言论明显是指桑骂槐,自然得罪了魏忠贤,侯执蒲被迫辞官而归。

遭此巨变,原本锦衣玉食、富贵荣华的官宦之家渐渐败落,浓厚的家学渊源却一贯秉承,侯方域自幼随家乡名士倪元路学习诗书,二十出头便凭借出众文才崭露头角。此番到南京便是参加会试,希望能够再次光耀侯家门楣。

侯家是衰落了,但祖父辈们当年为官清廉正直的好名声及人脉资源还是在的,这些都给了开始闯荡人生的侯方域莫大的帮助。他一到南京,就受到了清流士子们的大力追捧,复社名流张溥、夏允彝、陈子龙、陈贞慧、吴应箕等均对其十分友好。陈贞慧之父陈于庭与侯方域的祖父辈曾同朝为官,在侯执蒲落难时更对其颇多照应,算起来侯陈两家还是世交。通过陈贞慧,侯方域又结识了冒辟疆、方以智,后人称“明末四公子”。

与河南商丘相比,号称六朝金粉之地的金陵明显是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花花大世界,“人不风流枉少年”,年少气盛的侯方域自然也不例外,应试之事很快被抛之脑后。整日和众士子聚在秦楼楚馆,说诗论词,狎妓玩乐,癫痴狂笑。且不说陈贞慧与李贞丽的相好关系,就冲着当日李香君的名气,媚香楼也是非去不可的。某一天,在好友杨龙友的引荐之下,侯方域慕名而来。

也许早已从复社好友口中得知金陵城中来了位儒雅博学的翩翩公子,李香君笑语盈盈地接待了侯方域。当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侯公子与兰心蕙质、豪爽多情的李佳人四目相对时,便注定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即将拉开序幕。

李香君的房间别有一番清新气息,书画古玩陈设有致,与一般青楼的媚俗大为不同。落座之后,侯方域立即被正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寒江晓泛图”所吸引,蒙蒙瑞雪弥漫天地之间,一叶孤舟独立江心,寂寥悠远。画上还题有一首诗:

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不知何处涸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侯方域端详须臾方转身问道:“此画是何人大作?”“乃小女子涂鸦之作,不足为道。”李香君一脸娇羞。“难得,难得!”侯方域连连赞叹,对这娇小可爱的美娇娘更加刮目相看。这幅画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越谈越投机,彼此引以为知己。临走前,侯方域索要了诗笔,作诗一首,送给李香君作为初次相见的礼物:

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诗中倾慕之情已然流露,这一场美丽的邂逅终究演绎出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浪漫。在金陵的湖光山色中,在秦淮的烟雨楼台中,二人把酒吟诗,同赏朝云暮雨,道不尽脉脉真情。

按当时的风尚,妓院中处女只梳辫,称作“清倌人”,接客后梳髻,改称“红倌人”。如果某位客人钟情于一个妓女,只要出资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式,再给妓院一笔重金,这个妓女就可以专门为这一位客人服务,这套手续就称为“梳拢”。梳拢所需资金,因梳拢对象名位高低而不同。遇上品位高、经济实力强的客人,梳拢仪式不但合八字、纳彩、定期等一样不少,更要张灯结彩、大宴宾客、洞房花烛,总之办得和一般新婚毫无二致。像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妓,梳拢自然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

然而侯方域客居南京,客况不堪,没多少银子,虽然有心梳拢李香君,却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此事也就一拖再拖。此时友人杨龙友突然雪中送炭,给了他二百两银子。热恋中的人都有点不太理智,侯方域根本没去细想杨龙友为何出手如此大方,就放开手脚办了梳拢仪式。当夜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肩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扇面上还题了一首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人在欢场、阅人无数的李香君自然无比清楚侯郎这般儒雅风流、才华横溢的少年正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意郎君,从一见钟情到日久弥坚,她早将侯郎视为灵魂之伴侣。

某一日,李香君无意间问及梳拢之花费,侯方域直言乃好友杨龙友资助。还是香君提醒,杨龙友家中并不富裕,哪里来得那一笔重金呢?事出蹊跷,侯方域这才决定去问个明白。经过追问,杨龙友才道出实情,原来那二百两银子是阮大铖赠的人情,他希望以此和侯方域交个朋友。

这阮大铖是何许人呢?为何下此血本要亲近侯方域?他到底打得什么算盘?

阮大铖,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曾经列籍东林,为高攀龙弟子。同乡左光斗乃东林骨干,天启四年春甲子,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同乡好友阮大铖来京递补。然因东林内讧,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一伙人认为“以察典近,大铖不可用”,转而举荐东林闯将魏大中。按资历本应轮到吏科的阮大铖递补,可待他到北京时,赵南星一伙人却使之补工科。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阮大铖为此憋了一肚子的火。岂料此时魏忠贤清算了他的对手,阮终得偿所愿。就为这升迁之事,阮大铖和东林清流们闹得很不愉快,上任不到一月便弃官而归。魏忠贤当权时,他又被召至京城,为太常少卿。他深知自己是东林出身,现在又当上了反东林楷模,估计是两面难讨好,因此行事十分小心。一段时间后,他又归乡里,打算观望形势。

崇祯二年(1629年),魏忠贤倒台,官员们纷纷与魏党划清界限,阮大铖自然也免不了要表明态度。不过这厮耍了个小聪明,打算搞个无间道,准备了两本不同的奏章,其一专劾崔、魏之阉党,其二则直言“以七年合算为言,谓天启四年以后,乱政者忠贤,而翼以呈秀,四年以前,乱政者王安,而翼以东林”,指出东林与阉党都“党附宦官”,同为一丘之貉,应该一起罢去。他将两本奏章一起送至北京的朋友杨维垣处,嘱托他见机行事。但杨维垣因为正和东林敌对,便不顾其他贸然上了两边都得罪的第二本奏折。结果可想而知,阮大铖成了众矢之的,就连他备下两份奏章的内幕也昭然于世。最终被崇祯以逆党同僚削籍免官。期间阮大铖虽多次想与东林清流讲和,却无奈清流们视他为污秽避之唯恐不及,故一直无法如愿。

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起义军进入安徽,阮大铖避居南京。然这厮却改不掉高调处事的毛病,在南京裤衩巷买下一处宅院,养起歌儿舞女,编排演绎他创作的戏曲。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评价他“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看来阮大铖虽说品行不佳,但导演创作才能却是不容忽视,所作传奇戏曲《春灯谜》、《燕子笺》等,陈寅恪先生尤推佳作。

不过,那些清流愤青们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哪里容得下这个东林叛徒在南京地盘上如此风流快活地应酬交际,当时复社中名士吴次尾、顾杲、陈贞慧等一合计,决定除此一害。

于是一纸《留都防乱公揭》横空出世,历陈阮大铖三大罪状,“其恶愈甚,其焰愈张,歌儿舞女充溢后庭,广厦高轩照耀街衢,日与南北在案诸逆交通不绝,恐吓多端。”

虽说那时通讯不发达,但凭借着清流们的人脉,《公揭》仍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百四十多人签字声讨,阮大铖一时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毫无招架之力,从此迁居到南门外的牛首山,闭门谢客,气焰顿敛。

一次文人们祭祀孔子,阮大铖也混迹其中,结果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揪了出来,虽然他为自己的无耻行径百般狡赖,结果还是被众人一顿嘲笑痛打给赶了出去。

就在阮大铖左右为难之际,侯方域来了,这位前户部尚书的公子与复社文人们关系密切,“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又那么巧这位风流才子正苦于没银子为心爱的美娇娘梳拢。阮大铖大概也觉得此乃天赐良机,可亲自出面唯恐碰一鼻子灰,于是改用曲线救国,拜托好友杨龙友出面张罗,银子不是问题,只要能笼络这位复社新贵,再多的银子他也舍得出,感情投资嘛,总得出点血。

因此,当侯方域追问之时,杨龙友只好将阮大铖的嘱托和盘托出,希望侯方域为他求个情,缓解下和清流文人之间的敌对关系。

毕竟是刚出道的菜鸟,侯方域听说自己竟为阮大铖如此看重时,心也软了,大抵说了些“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也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

岂料听完一席话,李香君杏眼圆睁、双眉倒竖,气愤地说:“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地也?官人之意,不过是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哪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不放在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随即脱下阮大铖送的衣服、首饰,又四下凑够了钱,一并退回。

侯方域看到李香君如此刚烈正直,十分佩服,立刻让杨龙友把钱物退还给阮大铖。

后来阮大铖又托自己的心腹王将军,每天载酒食与侯方域游览风景名胜。李香君说:“王将军家不富裕呀,不应该这样大手笔结交宾客,侯公子最好问问清楚?”侯方域再三盘问王将军,他才把所有人打发走,私下里转达阮大铖的心意。李香君义正词严地对侯方域说:“以公子你的声望名气,怎能追随阮大铖这种人?公子读过万卷书,你的见识难道还不如贱妾我吗?”侯方域称善,醉而卧,王将军很尴尬,就此离开他们,不再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