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2825900000020

第20章 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2)

李清照少小便有才名,赵明诚虽然名气不如李清照大,但也曾是太学学生,两人都饱读诗书,对诗词的极度喜爱反而使得他们在这段空闲的时间里有机会互相切磋诗艺,共同进步。有一次,李清照与赵明诚在一起谈论诗词,赵明诚诚恳地对李清照说:“我十分喜欢你的词中许多看似不经意,但是却意味十足,难再模仿的句子,像你词中‘惊起一滩鸥鹭’,‘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等一类的句子,意思浅显,但措辞却是难得,若是让我细细揣测,怎么也不会想到,但如果要刻意琢磨,却往往是弄巧成拙,不伦不类。”李清照笑道:“文章最忌巧饰,父亲在我年幼时就曾教导最不可为了创作而创作,诗歌的创作讲究的是情景交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融,胸内必须有不得不发的情感才能写出行云流水的上等文章,如果一味地刻意求巧,反而失去了诗歌的本来面貌,最终也只会味同嚼蜡,毫无诗意。”

李清照记忆力非常好,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追述她与丈夫在这段时间里的生活时,曾自称记忆力惊人,每天吃完饭,便与丈夫两人来到书房里,自己亲自烹茶,指着书架上的一堆书,跟赵明诚赌书作乐。常常是她或者赵明诚指某一本书,然后回忆说书中所言之事在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然后另一人翻出书来进行检查,看看谁说的对,按照输赢来决定谁先喝茶谁后喝茶。有时候两人赌书到了兴致最高处,常常一人赌赢了,高兴得把茶杯举起来哈哈大笑,以至于茶杯都倾倒在自己怀中,都没法喝了。试想一下,春日午后,两人在书房里你来我往地赌书取乐,一时间书香、墨香、茶香四散飘逸,其间夹杂两人畅饮的欢快笑声,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啊。清代纳兰性德曾依易安的这段往事作词《浣溪沙》,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妻之情与自己相比况,让人读来暗生神往: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清贫的生活中两人相濡以沫,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安乐,夫妻二人和睦幸福。有一年的深秋时节,赵明诚得到朋友刘跋的书信,相约此时到泰山赏景访古。作为女子的李清照自然无法一起随同前往,不可能像年轻时女扮男装随丈夫一同游览大相国寺一样。但要面对独守空房,等待丈夫归期的痛苦,这对李清照来说也是无疑一件十分难挨的事情。因此,在赵明诚即将远行时,李清照将自己所作的《一剪梅》赠与丈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赵明诚读罢,心中便隐隐觉得怅然若失,身还未动,心已念家。因为心里惦记着李清照,泰山之行也是匆匆而过,赏景的心情失去了大半,两人感情之好可见一斑。功名前程虽然重要,但是长相厮守对赵明诚和李清照来说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赋闲的这些年简直成了李清照夫妇长达十年之久的“休假”时期。

宣和二年,蔡京致仕(即退休),作为蔡京极力打压的人,赵明诚终于有机会重新得以起用,然而赵明诚的仕途却并不顺利。此时的华夏大地上巨大的变化和震荡正在时时发生着,这一切还要从宋徽宗说起。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多才皇帝,书画诗词无一不精,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这种书法之精妙,此后八百多年没有人能够与之比肩。但是作为皇帝,宋徽宗无疑又是非常失败的,宋徽宗宠信奸臣蔡京,蔡京当权的这段时间里,极力排除异己,打压重臣,整个大宋朝民怨沸腾,国库空虚,冗兵冗员,国家机器一度几乎瘫痪。也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就是在这一时期,北方的金族开始肆意地窥测濒临绝境的中原,大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面临着大厦倾覆的险境。赵明诚当此国破人亡之时出仕任官,前程如同国运一般,在风雨飘摇里四处颠簸。同时也因为外任做官的原因,赵明诚与李清照开始了长期的两地分居的生活,生性敏感的李清照已经习惯了十数年夫妻厮守的生活,赵明诚北上做官使她内心煎熬不已,在极度的相思之中,李清照创作了一大批相思伤感的词作,这些词作成为李清照词作的另一个高峰。

战事的变化很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公元1127年,北方的金族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国掳走,宋高宗被迫开始了南渡的逃亡生涯,处在这一时期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自然难逃家国衰亡的逃难命运。有一部分史书上记载,此时赵明诚的母亲在南京病逝,为了奔丧,赵明诚携着李清照南去守丧,但实际上,赵明诚夫妇此行还有一个目的:长期的战乱已经使得北方无法容身,他们与宋高宗一样正在奔上逃亡的路。但是夫妻两人长期醉心的金石书画收藏使得他们的逃亡之路更加艰难。赵明诚与李清照半生无所他好,所剩盘资全部用来收藏,因而全部的家底算起来竟有十几间屋子那么多,逃难之路本来就应该一切从简,李清照被迫忍痛将其中的一大批珍贵的金石藏品舍弃,但是十几年的收藏数量极其巨大,最后挑来选去,所剩的藏品还是足足装了十五车之多。李清照夫妇将毕生的心血所换来的剩下的十几屋的藏品寄放在老家,打算以后局势稍稍安定之后,再选一个机会回来领取,但是当时的中原大地处处是烽火连天,生灵尚且涂炭,这么多藏品岂能得以保存?李清照夫妇离开之后,一场大火将他们毕生的收藏付之一炬,李清照心痛不能自已,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保命尚且不及,谁还能有额外的精力去保存这些藏品?

第二年,赵明诚在江宁太守的任上被罢官,两人有感于世事艰难,决定退避到洪州去暂避风波,两人沿路看到国家凋敝,百姓疾苦,兴之所致,不禁多谈些艰难国事,李清照常常感叹,当此国家危亡之秋出现了不少忠勇豪杰,谈到高兴时,她以李纲、宗泽、陈东为例,称大宋朝虽然是风雨飘摇,但是多有忠肝义胆之辈匡扶社稷,力挽狂澜。赵明诚感叹世道艰难,当今圣上尚且不远千里出奔避难,像你我二人这样日夜疲于奔命的又不知有几何?可怜故国远去,你我以后想再赌书玩乐恐怕也成奢望。聊到这里,两人都不免又感伤几多。

一次,两人在行进中恰到和州境内,路过乌江边,李清照十分感慨,手指乌江对赵明诚说:

“此处便是楚霸王自刎的地方,你看这里百草丰茂,杜鹃漫山,当真是如同当年楚霸王自刎时一样。”两人一同踏上船头,此时正值日薄西山,晚霞映天,杜鹃花映衬着晚霞,分外鲜丽,江水无声东去,千百年前的军马嘶鸣,刀剑寒光在这一刻都寂寥无声。李清照触景生情,又对赵明诚道:“楚王真乃盖世豪杰,他中原逐鹿,叱咤一时,纵然是天命另有所属,然而热血不减,以致乌江边上自刎以谢江东父老,比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之辈真乃是天壤之别。”话说到此,她难以自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已,竟然以手击船舷,放声高吟道那首流传后世的名作《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词慷慨悲壮,作于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别有一番滋味,诗中的李清照竟不像是一位长期居在闺阁中的女子,倒像是一位满怀着报国理想的英勇男儿,雄浑气概,读来令人怆然。

在李清照作完这首著名的词作之后不久,赵明诚就被再次起用做官,要飞奔到浙江任职,这就不得不与李清照中途而别。值此兵荒马乱之时,两人本就是“凄凄惨惨戚戚”,又要面临着别离的苦楚,李清照心中顿生无限的惆怅与悲惘。两人流连许久,奈何时间催人,还是到了离别的时刻,李清照坐船继续既定的行程,而赵明诚则走陆路,走马上任。就在两人船头依依惜别,就此两地分居之时,李清照想起离开丈夫以后自己将要面对的无依无靠的生活,于是急唤丈夫道:“值此荒年,若是这里也遭遇兵灾,我应当如何?”赵明诚回道:

“若是起了兵灾,情况万分紧急,切莫有半分迟疑,一定要随别人逃难。如果时间仓促,准备不及,先将日常用具器皿丢弃,逃命不易,切勿反生累赘。若是精力还不济,那便抛却衣物被褥诸物。”赵明诚从来视自己的金石字画如同珍宝,此时也顾不得这么许多,想了想又道:“若是还不行,那就再将书籍、字画一类扔掉,古玩等物也可在万分危急之时丢弃,但是那祭祖之物,务必贴身存放,这些东西贵重堪比生命,定要妥为保全,莫辜负我的期盼。唯愿你诸事顺达,你我夫妻二人重好之日不久将至。”赵明诚与李清照情义难舍,此刻再也难掩别离的感伤之情。李清照答道:“你且放心做官,金石诸器交我保管。你大可放心,我纵是身损也不教这些东西有一点儿损伤。”说毕两人执手无言。两人结婚已二十余年,经历夫妻分别也不是一次两次,然而值此兵荒马乱之时,却别有滋味。李清照目送丈夫乘车而去,消失在视线之外,才命船出行。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等到李清照再次见到赵明诚之时,他已然是垂死之人。

◆半生坎坷黄花凋

就在赵明诚与李清照分开的同一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的8月,赵明诚刚到建康任太守没有多长时间,就因为重病而卧床不起。信传到李清照手中后,她不顾兵荒马乱的局势,星夜兼程一天一夜赶了三百里的路程跑去建康见丈夫赵明诚。幸而天随人愿,赵明诚在临死之前还是等来了李清照,但是奇迹没有因为李清照的真情而出现。因为病情加重,兼之痢疾、疟疾等并发症的出现,赵明诚在李清照到达建康不久便英年早逝,赵明诚的去世对李清照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李清照半生坎坷,早年本是家和人睦,但婚后不久便家破人亡,幸而赵明诚对她始终不离不弃。赵明诚对李清照来说不仅是丈夫,更是精神的依靠,让她在严酷的政治风潮和兵戎刀剑中还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时,这个唯一的精神支柱终于倒塌了,李清照也终于没能坚持下去,在料理完赵明诚的后事之后不久,一场大病袭击了李清照,她终于病倒了。在病榻之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上,李清照每日只以丈夫生前留下的金石字画、古籍碑刻聊为慰藉。长期的忧虑相思冲垮了她的身体,但是并没有打倒她的精神,在病好之后,她将目光投向了丈夫与自己毕生心血所收集的金石彝器之上,在她的心里产生了为丈夫将毕生心血整理成书流诸后世的想法。李清照与丈夫同行二十九年,夫妻感情甚笃,对李清照来说,能够完成丈夫生前的宏愿,修成一部流芳百世的金石著作,才是对赵明诚最好的纪念。

赵明诚辞世之后,金兵仍在继续南犯,李清照无奈只得继续南移,并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逃亡生涯。此时的李清照已是孑然一身,她只能追随着宋高宗的逃亡路线,从建康一路向南方的更南方行进。李清照本打算将全部心血寄托在保存丈夫与自己收藏的金石字画和编辑整理著作之上,然而时乖命蹇,在战火遍野的年代,李清照想完好地保存这些金石彝器似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年当李清照到达越州时,获悉她在洪州寄存的十几屋子的书籍和数千卷金石拓片因为金兵的南侵,被哄抢、焚烧一空,多年辛苦的心血化为灰烬,且祸不单行,她在洪州随身携带着的十数箱的文物也多被盗贼窃取。李清照到底势单力薄,在这性命尚且在旦夕之间的时代,想保住这些珍贵的文物又谈何容易?

接连的打击使李清照身心俱疲,觊觎着李清照的金石字画的人不在少数,李清照日夜提防但仍旧是疲于应对。命途多舛,就在李清照受到这接连的打击之后,又一件麻烦事找上门来。这件事还得从病重中的赵明诚说起,赵明诚刚到建康太守任上不久,友人张飞卿知道赵明诚嗜好金石彝器,故而带着玉壶来看望赵明诚,本来是为了娱友之心,盼望他能够速速好转,临走时张飞卿又将金壶带走。这本不是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但这件事却成为后来李清照通敌叛国的罪证之一。宋高宗的宠臣御医王继先垂涎李清照的文物古籍已久,一次王继先亲自登门来求李清照的所保存的古籍,两人主宾落座之后,王继先道:“当今天下大乱,九州无一处不是战祸连绵,夫人孤身一人,虽钟情于这些文物,但是想保存这些金石彝器岂是易事?为了这些文物不至于损坏,夫人不如将其托付于我,我本也是爱物之人,我愿出三百两黄金来换。一则实在是喜爱,二则也是为了能够使它们得以保存,夫人以为如何?”王继先的话听来十分顺耳,但李清照所藏乃是自己与丈夫近三十年的心血,价值何止三百金?况且这是丈夫生前之物,岂能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