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2832800000007

第7章 本质论(4)

本章附录

徐庆誉论美的起源

美术的起源,美的性质,及其与人生的关系,为美学中三大问题。从来学者对于这三问题的意见极不一致。关于美术的起源问题,有谓起于游戏者,有谓起于宴会者,有谓起于攻猎者,还有谓起于自炫的冲动者。这四种假定,都不足以解决起源的问题,比较起来,“自炫冲动说”算是可靠。我们首先当分别美术与美的异同,当承认先有“美”,而后有“美术”;美是“因”,美术是“果”,欲明白其果的起源,决不能就果论果,必须追考其因;这样看来,美术起源问题,其关键完全在“美”的本身上。如果明白美之所以生,自不难知道美术之所由起。人们为什么有美的观念呢?换言之,人们为什么爱美?我们马上要解决这个问题,爱美是人们的通性,古今中外,如出一辙,虽幼稚的小孩,便知道选择美的玩具,和美的衣裳;虽赤贫的劳工,在他家里,必有~两幅图画,或用花纸裱墙,或用鲜花实瓶,不论怎样穷,必想法设计整理其家具,装饰其居宅。至为青年妇女,对于自身的服饰,尤为注意;在行走兴寝的时候,无一刻不力求其美,饭可牺牲不吃,而装饰不敢稍疏。不仅少年妇女如是,老年男女亦然。总之,凡是含生赋气的动物,都有好美的冲动,不仅人类如是,其他动物亦然。人的爱美,正如求食一般,这是天赋的本能,并不是由学习而来,从生物进化方面研究,这爱美的本能,更有深厚的趣味和意义。生物的繁殖,基于雌雄两性的调和,两性的调和,又基于两性的吸引,而两性互相吸引的唯一工具,即是以“美的表现”(Expression of beauty)为媒介。

知道了这个奥秘,然后就知道花之所以美丽,雄鸟羽毛之所以夺目,-一雌鸟之所以善歌。以及男女青年之所以殷勤打扮。是什么一回事了。总而言之,爱美是人的通性,(生物的通性)这种冲动,是先天的,在生物进化与种族繁衍上都有极大的价值;因先有了这热烈的爱美冲动,于是才逐渐进而为各种传美的美术,美术的根源。就是在此。

——《美的哲学》,世界学会,1928年版,第17页

黎舒里论美的本质性

人类的活动是复杂而多方面的,所谓本质的意思并不是说美的感受是极单纯的代表只是美的成分,而是具有各种成分,而此种更多的成分是予以加强,不会予以搅扰的。如美的感受不是功利的。但功利的事实却曾注意到,不过功利的事实在美的眼睛中不复再是功利的事实。例如托尔斯泰所表现的农奴解放,我们怎能说只是一种社会改革的要求,它是一个艺术上的美满。托尔斯泰有那样一个理想,所以为人的生命当如宇宙一样大。人的尊贵如神明一样。人不应该服生活的劳役,而更不应从他人的苦役掠取自己无缘故就得到的一份收获。人人要把自己托给一个至高尚尊敬的理想。这理想长存在我们的心中,长存在所有的人类的心中。而人的心当如平铺的原野一样朴素,当如躺在这大地上的蓝天一样朴素,当如田堰上的木筑的农舍和成排的白杨树一样朴素。托尔斯泰这样盼望着每一个人,在他的劝说里没有任何社会学的,经济学的,人类学的原理的根据。他的同情农奴生活的悲惨,愤恨贵族的无耻。他的理想,所认为有益于人类幸福的,是美的,而非他理想合理。很明显的,我们现在都知道托尔斯泰的理想完全代表空洞的无救助的基督徒的人道主义,在现实世界中,这人道主义除了施舍怜悯什么结果也没有。每一个前进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能反对他,但是无论谁都没有力量能够抵抗他的作品中的说服人的力量。我们接收他是一种美的感受。这种说服人的力量是那里来的,是来自“美”。

——《美的理想性》,《清华周刊》,1936年5月,第44卷第7期,

帕克论艺术和科学的区别

但是,我们还没有把表现的范围限制到相当于审美表现的程度,因为自由的表现并非全都是艺术。最重要的分歧类型就是科学。科学也是表现——它用言辞、图式、数学符号、化学公式和诸如此类的手段来体现思想,目的在于描绘人类经验的对象。科学的表现当然有实用功能,概念是“行动的计划”或计划的忠仆,是人类掌握的最完善最微妙的东西。然而,科学知识本身也就是目的,正像它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一样,因为单是去构造和掌握概念与法则就是愉快的源泉。科学家感觉有趣的是制定适当的公式体系来表述大自然的习性,他们对于这种公式可能的用处毫不关心。

——《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尼采论“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 西方艺术理论史上对艺术类型的划分(在共时性划分和历时性划分两个向度上),其主流是二分法,如歌德的“古典的”、“浪漫的”的划分(此一划分方法被施莱尔马赫兄弟直接继承并发挥),席勒的“朴素的”、“感伤的”的划分,尼采的“酒神的”、“日神的”的划分等等,但是三分法也很发达,如黑格尔的“象征”、“古典”、“浪漫”的划分等也很有影响。——葛红兵注]”

假如我们不仅达到逻辑的判断,而且达到直觉的直接确定,认为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梦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两类型有关,正如生育有赖于雌雄两性,在持续的斗争中,只是间或和解;那么,我们对于美学将大有贡献。这两个名词,我们假借自古希腊人,它们使得明敏的心灵能领悟到希腊艺术观的深奥的秘密,当然不是在概念上,而是从他们的极其明确的神像上,从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这两个希腊艺术神,我们认识到,古希腊世界,阿波罗的雕刻艺术和狄奥尼索斯的非造型的音乐艺术之间,就其起源和目的来说,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照,这两种如此不同的倾向彼此并行,但多半是公开决裂。互相刺激而获得不断的新生,在斗争中使得这种矛盾永久存在,而“艺术”这个共同名词不过是表面上为它们架桥梁;直到最后,凭借希腊“意志”的玄妙奇迹,这两者又结合起来,终于产生既是狄奥尼索斯型又是阿波罗型的阿提刻悲剧艺术作品。

——《悲剧的诞生》,选自《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四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帕克论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区别

艺术总是由艺术作品组成,而自然美却由较直接的经验组成。从这一区别中就产生了另一区别——艺术更为单纯和完美。艺术家由于控制了自己的材料,因此能够使材料自始至终具有表现力,每一要素都有助于达到艺术家的目的,其中没有那种不相干的或者不听支配的部分,即对大自然的每一知觉中所存在的那种东西。

——《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托尔斯泰论“什么是艺术”

为了准确地给艺术下定义,首先应该不再把艺术看作享乐的工具,而把它看作人类生活的条件之一。对艺术采取这样的看法之后,我们就不可能不看到,艺术是人与人相互交际的手段之一。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能使接受的人跟已经创造了艺术或正在创造艺术的人之间发生某种联系,而且也跟所有那些与他同时在接受、在他以前接受过或在他以后将要接受同一艺术印象的人们之间发生某种联系。

正如传达出人们的思想和经验的语言是人们团结一致的手段,艺术的作用也是这样。不过艺术这种交际手段和语言有所不同:一个人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另一个人,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

——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托尔斯泰论“艺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