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的超越
2833700000003

第3章 人生的梦想(2)

人生需要仔细规划,没有仔细规划的习惯,只能使自己每天过粗糙的生活,更谈不上打开人生局面。成大事者的习惯之一就是善于在自己的人生规划图上精打细算!

美好、成功的人生离不开规划。茫茫人海之中,大多数人所度过的一生是无意义无目标没有规划的人生。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点光阴,他们除了一天老似一天外,别的什么变化也看不到;他们在自己所建造的牢房里迷惘、焦躁。

人生的败者在其一生中从未达到过自我解放,从未做过给自己以人身自由的决断。即使在最自由的社会里,他们也不敢决定自己的人生如何度过。他们去工作是为了看看世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观看别人如何规划人生之路,实现自己的目标上了。

曾经有两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建筑一堵墙,一位行路人走过,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砌砖。”一个人答道。

“我们在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他的同伴回答。

后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砌砖的瓦工砌了一生的砖,而他的同伴则成了一位颇具实力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为什么同是瓦工,他们的成就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其实,我们从他们两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经可以看到他们之间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把工作仅仅当成工作而已,后者则把工作当作一种创造;前者在那儿只知道把一块块砖砌到墙上去,别的一概不知不问,后者不仅是在把砖砌到墙上去,而且他的目的很明确,要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

两个人在做同样的工作,一个有目标,一个无目标,这就是造成两个人成就不同、命运迥异的根本原因。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为一条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约有95%的船是无舵船。他们总是漫无目的地漂泊,面对风浪海潮的起伏变化,他们束手无策,只有听其摆布,任其漂流。结果他们要么触岩,要么撞礁,以沉没而告终。

还有约5%左右的人,他们有方向、目标,又研究了最佳航线,同时学习了航海技巧。这些船从此岸到彼岸,从此港到彼港,有计划地行进。那些无舵船一辈子航行的距离,他们只要两三年就达到了。他们像现实中的船长一样,既熟知下一个停泊或通过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暂不明确(譬如探险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标的特性、目的地上应有什么和现在航行在什么水域。如果出现狂风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他们不会慌张,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把应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么抵达目的地就是确定无疑的事。

人生成大事者往往从起步时就有了生活目标。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誓死捍卫的是什么?当自己离世以后,能为后者留下些什么?——成大事者思索,并且明达。

成大事者很清楚,按阶段有步骤地设定目标是如何重要。“五年计划”,“一年计划”,“六个月达标”,“本年度夏季运动会的目标”等等。然而,成大事者之所以成为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原则——成大事是在一分一秒中积累起来的。

成大事者每天的目标,至少要在前一天的傍晚或晚间制定出来,还要为第二天应该做到的事情排出先后顺序,至少要写出六个以上的明确顺序的内容。于是,第二天清晨醒来,他们就按照事情的顺序,一一去身体力行。

每天结束时,他们再次确认这张目标表。完成的项目用笔划去,新的项目追加上去,一天内尚未完成的,顺推到下一天去。

一个成大事的目标规划图,对自己和家庭,从现实到长远利益都应是周全的。

明确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因而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标,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有明确目标的人,会感到自己心里很踏实,生活得很充实,注意力也会神奇地集中起来,不再被许多繁杂的事所干扰,干什么事都显得成竹在胸。

相反,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总是感到内心空虚,思维乱成一团麻,分不清主次轻重,遇事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只有确立了前进的目标,一个人才会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检验出自己的创造性,调动沉睡在心中的那些优异、独特的品质,才能锻炼自己、造就自己。

美国一个研究成功的机构,曾经长期追踪100个年轻人,直到他们年满65岁。结果发现:只有一个人很富有,其中5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94人情况不太好,可算是失败者。这94个人之所以晚年拮据,并非年轻时努力不够,主要因为没有选定清晰的目标。

为了证明树立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假设一场生死攸关的篮球冠军争夺战中的一个场景:

两支球队在做了赛前热身运动后,为投入比赛做好了身体上的准备。然后他们返回到更衣室,教练给他们面授行动前最后的“机宜”,下达最后的指示。他告诉队员:“伙计们!这是最后一战,成败就在此一举,我们要么青史留名,要么默默无闻,结果就取决于今晚!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整个赛季的成败就在今晚!”

队员们士气高涨,一个个像被打足了气的皮球。当他们冲出门跑向球场时,几乎要把门从框上扯了下来。可当他们来到球场上时却愣住了,一个个大惑不解,十分沮丧和恼怒。原来他们发现球篮不见了。他们愤怒地大叫:“没有球篮我们怎么打球?”因为没有球篮,就没法知道比分,就无法知道他们的球是否命中。总之,没有投球的目标,他们就无法进行比赛。球门对于球类比赛相当重要,对吧?那你呢?你是否也在打一场没有球门的比赛?如果是这样,你的得分是多少?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

前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总裁刘易斯·沃克曾接受一位记者采访,问有关稳健投资计划的基础。他们聊了一会儿后,记者问道:“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

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记者请沃克进一步解释。他说:“我在几分钟前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就在‘有一天’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大。”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间小屋,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我告诉你那个小屋的现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算出5年后这栋房子值多少钱;接着你必须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你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说说,梦想就可能不会实现。梦想是愉快的,但没有配合实际行动计划的模糊梦想,则只是妄想而已。”

聪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都能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否则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浪费了时间和生命。

许多人怀着羡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总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相助,于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殊不知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勤奋创造完美自我

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勤奋能塑造伟人,也能创造一个最好的自己。

我们从古今中外卓越的伟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但他们每一个人才学广博,勤于耕作,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凡是能创造最好自己的人,他们的努力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勤而不怠却是相同的。

有人问寺院里的一位大师:“为什么念佛时要敲木鱼?”

大师说:“名为敲鱼,实则敲人。”

“为什么不敲鸡呀,羊呀,偏偏敲鱼呢?”

大师笑着说:“鱼儿是世间最勤快的动物,整日睁着眼,四处游动。这么至勤的鱼儿尚要时时敲打,何况懒惰的人呢!”

“懒惰”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怪物,人一生谁都会与这个怪物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懂,不会做的事自己不想做……“懒惰”是人类最难克服的一个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寺院里这位大师讲的敲打,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鞭策。人一生要勤奋就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克服懒惰的毛病。

勤奋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自己养成的。人一旦有了抱负和信念,就会产生勤奋。

马克思花了40年的心血,撰写了《资本论》。他从计划写作时起,为了避免计算上的错误,就利用“业余”、“养病”、“休息”等时间,刻苦钻研数学。为了详细占有材料,他仔细钻研和作过摘要的书达1500多种。写第一卷前两章,他从各种书籍中作摘要就达200多处。为了写好英国劳工法的20多页文字,他竟把英国图书馆里凡有记载英国和苏格兰调查委员会和工厂视察员报告的蓝皮书,都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在写作过程中,几乎每天都到图书馆去查阅大量资料,晚上在家里常常工作到深夜。他在出外散步时总要带上笔记本,并且不时地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他认为有用的东西都记在上面。他还常常在室内踱来踱去,一边走,一边思考,长年累月竟把门窗之间的地毯踩成了一条浅沟,好似穿过草地的一条羊肠小道。他经过勤奋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在逝世前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二、三卷的初稿,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故事,告诉人们“勤奋来自抱负”。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天才来自勤奋”的故事。据说,清末时梨园中有“三怪”,他们都是因勤学苦练成了才。

瞎子双阔亭,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时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须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

还有一位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默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长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园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子奉为导师。

“天才来自勤奋”,三个残疾人从勤奋中创造了最好的自己,如果我们都有“三怪”的勤奋精神,世间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助之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最后获得成功。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而只知悲叹自己处境低劣的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只能是一只飞不起来的笨鸟。

成功需要勤奋,成功依靠勤奋,可以说勤奋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和力量。

人生的幸福总是建立于所追求目标的成功之上,倘若所追求和渴望的目标无一得以实现,人生的幸福也就无从谈起,除了遗憾和失望,还会有什么呢?

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曲折和坎坷是摆脱不掉的困惑,而不管多么聪明的人,要想从中取一捷径,都少不了一个“勤”字。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主要指读书与成功的关系。其实,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和任何一种幸福的获取,大多都始之于勤而且成之于勤。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勤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不少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溪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宜精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做出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

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义为过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总是同“苦”字联系在一起。甘于吃苦,勤奋努力,尽管有时还没得到成功的报答,却先已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坚韧,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勤勉努力,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和力量。培养成勤勉习性的人,虽然上了年纪,也由于习性的关系,不减勤勉且更努力;虽然他不自觉是勤勉努力,可是其所作所为,会自然表现出勤勉努力的行为。

在当今的情势之下,有形财产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那些永远寄托于自身的——学问、艺术、技术等无形财产,这是终身不会被人剥夺的东西。而这些人生资产必须靠勤勉努力才能获得。由此看来,勤勉努力的习性,也就是终身不会脱离其人的贴身财产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对真正财产的价值判断,有所认识和分析才行。

拥有勤奋,运用勤奋,勤奋将使你的人生亮丽多彩。

一个人,如果毕生能坚持勤奋,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它使一个人精神上焕发出来的光彩,决非胸前的一打奖章所能比拟。

一个普通的灵魂,在勤奋之火的燃烧中,同样会发出夺目的光亮和巨大的热能。

天道酬勤,好运临头

中国有句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如果你不是很聪明,那就勤一些吧,“天道酬勤”,“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付出勤劳的艰辛,就会有收获的甜美。

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所谓“勤”,就是要勤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刻也不放弃,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己加强学习,同时也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休息,你在学习。别人去旅行,你去学习。别人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则有十六个小时,那就等于一天当二天用。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经高于基准的水平线上,加上你的这种“勤奋”,你很快就会在所处的团体中发出亮光,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