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流行词语看中国
2834300000015

第15章 1984年(2)

小平您好

● 一句平常的问候语,一段不平常的故事。

● 关联词:邓小平 国庆35周年 庆典游行 北京大学

1984年的金秋十月,共和国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庆典上,一队队盛装的游行队伍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前。在北京大学的队伍中,北大学子突然打出了一条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

更多的观众是通过电视直播收看国庆35周年庆典的,电视画面这样记录:党和国家领导人伫立天安门城楼,胡耀邦最先看见了什么,微笑起来,然后倾身对一旁的邓小平说了一句什么,同时手指向长安街上的游行队伍,邓小平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时,电视直播镜头及时转向了游行队伍。原来,一群欢乐的大学生正走过天安门广场,一条绿底黑字的大型横幅赫然出现在队伍中,于是,全世界都看见了“小平您好”四个大字,这个画面瞬间传遍全世界,引起亿万中国人民的欢笑与共鸣,也成为记录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经典画面。

这个口号十分平实,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待亲人朋友的问候。在气氛庄严、纪律严格的国庆游行队伍中,更显得活泼而亲切,带着大学生特有的年轻、热情、别有创意!果然事后得知,这是北大生物系1981级几个学生的杰作。他们在游行前晚聚集一起萌生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想法:挥舞花束,喊喊口号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想制作一条横幅来表达心意。横幅上写什么呢?有人提议写“教育要改革”,有人说写“改革要加速”,但都不能最好地表达大家共同的愿望。经过反复琢磨,大学生们终于决定写上“小平您好”,认为这句话能充分表达对邓小平的敬意和爱戴,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

把四个大字写在了四张绿色大纸上,大学生们拿来自己的床单,把纸贴在床单上,一条让大家都满意的横幅产生了。如何将横幅带进第二天的游行队伍中呢?大家小心翼翼地把横幅裹起来,外面缠以彩带,顶端缀以纸花,变成了一把高大的花束。第二天,同学们心里揣着这个秘密,护卫着这把特殊的“花束”进入了游行行列。当他们行进至金水桥边时,一下子打开横幅,一个经典场面就这样诞生了,邓小平看见了,他微笑着向同学们示意。

用相机记录下这一珍贵时刻的是《人民日报》主任记者王东,凭着这幅抓拍的照片,王东获得了当年的全国最佳新闻摄影奖、全国好新闻特等奖。

《红衣少女》

● 一部青春题材的国产影片,荣获电影“金鸡”、“百花”双奖,导演陆小雅。

● 关联词:安然 安静 铁凝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蝙蝠衫

1980年代中期,著名女作家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发表以后,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反响。导演陆小雅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描述了一个少女青春懵懂的意识和不谙世事的单纯。影片引起的好评和争论一样多,被认为是中国青春片的初始之作。但导演陆小雅却认为《红衣少女》并不单纯是一部青春片,实际上是她拍给大人们看的“青春寓言”。文艺界的老前辈夏衍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他当时说:“没有一篇评论文章把《红衣少女》真正读懂。” 影片主角是一个名叫安然的16岁的女中学生,聪明、刻苦、成绩优良,热情积极、关心同学,性格直率得像个“假小子”,喜欢踢足球,喜欢吹口哨,喜欢佐罗的下巴,在课堂上当众指出班主任老师在读音上的错误,揭穿班长的虚伪,为此,她得罪了班主任韦婉,同学中有人喜欢她,也有人讨厌她。

姐姐安静是某文艺期刊的编辑,性格和妹妹不一样,是个深沉柔弱的姑娘,她理解妹妹并爱护着这个16岁的女孩,姐妹二人感情笃深。安然上高中后,安静给妹妹买了一件大红衬衫,安然特别喜欢这件款式别致的衣服。期末安然在评“三好”中失利,为使妹妹能评上“三好”,安静违背自己的意愿给韦婉送内部观摩电影票,还刊发了韦婉一首蹩脚的“甩膀子诗”,世故而浅薄的韦婉也心领神会地在“评三好”会上搞小动作,硬将她平素并不喜欢的安然评上了“三好生”。尽管评上了“三好”,但安然并没有逃脱一场人身攻击,连她身上那件红衬衫也成了罪状。她感到委屈,而当她得知姐姐安静与韦老师在“评三好”背后所做的“交易”时,她陷入更深的痛苦和思索之中。热情开朗的安然逐渐发现,生活中并不是只有冰棍、足球、迪斯科,生活也有猜忌、困惑和冷漠。生活既很美也很累,她得用自己的勇气去拉开人生的序幕。

导演陆小雅称此作是她作为“第四代导演”迟到十年的爆发之作,因为“文革”,她将近四十岁才得到独立拍片的机会,所以特别珍惜。《红衣少女》明显具备着那一代导演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安然的饰演者是从北京的中学生中挑选的,而姐姐安静的饰演者罗燕,之前出演过《女大学生宿舍》,进入新世纪后,还自编、自导、自演、独立制作了《庭院里的女人》。

《星球大战》

● 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科幻影片。

● 关联词:宇航 科幻 《外星人ET》 美国总统里根

1984年中国举办了首次“美国电影周”,一共放映了五部美国影片。其中《星球大战》立刻掀起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争相观看的热潮,从那时起就催生出许多中国的“星战迷”,这些星战迷后来基本上都看过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ET》。

《星球大战》1977年在美国上映后也是大获全胜,在电影排行榜上雄居榜首,长领风骚,很多年轻的美国观众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观看,不仅对故事耳熟能详,甚至能背出片中所有飞行器的号码。影片的主要内容是:银河帝国的各星系居民饱受暴政之苦,莉娅公主潜入帝国基地,偷走了帝国秘密武器死星的核心资料。她把数据输入机器人R2D2的计算机中后,被帝国皇帝的卫士黑武士达斯·维达抓获。

R2D2和伙伴C3PO逃到了遥远星球塔图音,被农场少年卢克发现。为搭救莉娅公主,卢克找到在克隆人战争中仅存的绝地武士欧比王,一起踏上危险重重的营救之途。

途中,他们结识了星际走私犯汉·梭罗,一行人深入虎穴,终于救出莉娅公主,获得了死星核心资料的反叛军策划突击行动,身为绝地武士后人的天行者卢克也初步掌握了“原力”的奥秘,在千钧一发之际摧毁了死星。

《星球大战》的成功催生了星战系列篇《帝国反击战》《杰迪骑士的归来》《幽灵的威胁》《克隆人的进攻》以及《星战前传》,但观众普遍认为续集是一集不如一集,所以仍然对《星球大战》情有独钟。

《星球大战》的问世带来了一股席卷全球的太空科幻旋风,影片对于青少年喜爱并迷恋科技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据说在NASA(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因为看了《星球大战》开始喜好宇航,很多年轻的学子从此立下雄心探索宇宙奥秘。

有一个巧合特别有意思,这部影片传入中国之际,1984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一项国家安全指令,正式批准了与影片同名的“星球大战计划”。那是为了防御核战争同时也为了开拓太空工业,以获取宇宙空间的丰富资源的一项计划。

录像厅

● 专供放映录像带的场所。

● 关联词:港台片 三级片 扫“黄”打“非” VCD DVD

1980年代是中国文化娱乐的重新开始阶段,歌厅、舞厅、音乐茶座等娱乐场所次第复兴,且呈从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向内地发展的趋势。1984年开始了录像厅时代。经营面积普遍偏小,设备普遍比较简陋的录像厅遍布城市乡镇。那一代少年的共同记忆中难免有逃学进录像厅这一幕,且不少人还有看“三级片”的经历,所以录像厅成了家长眼中的是非之地,犹如后来的网吧遭受非议一样。

其实当年录像厅的遍地开花,有着这样一个背景:就是国产电影题材单一、产量太低,完全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于是,录像厅代替了电影院的功能,录像厅放映的大都是港台电影录像,那时正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录像厅里港片的更新速度让内地观众惊讶其电影产量的巨大!

录像厅放映的内容开初像是在补课,先是将1970年代的香港功夫影片逐一放来,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成龙的《醉拳》《蛇形刁手》《师弟出马》等等。以后,录像厅几乎同步放映香港的热门影片。如《英雄本色》系列、《赌神》系列、《倩女幽魂》系列、《黄飞鸿》系列、《逃学威龙》系列,而《新龙门客栈》应该达到了录像厅的“票房”最高记录。

录像放映几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普及度最高的大众娱乐项目,这个趋势到1990年达到高峰,最多时全国有五万多家大小录像厅,很多电影院都改成了录像厅。在行业火暴的同时,黄色音像制品和非法音像出版制品趁势泛滥,扫“黄”打“非”成为地方治安的一大任务。直到1990年代,全国统一取缔了镭射放映,各城镇的镭射厅先后被关闭,文化部要求所有录像放映厅必须播放内容经过国家审查、具有播映权的“专供节目”,这导致放映场所数量逐步下降,录像厅彻底淡出市场。紧跟其后VCD时代来临,仅仅几年VCD又被影像更清晰、声音更保真的DVD替代,使观影的体验不再是集体的狂欢,而渐渐变为在私人空间慢慢体味……

“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

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 专供放映录像带的场所。

● 关联词:港台片 三级片 扫“黄”打“非” VCD DVD

“商品经济的大潮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社会的每一角落……偌大的神州,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神圣的校园失去了往日的清高,安宁的书斋,也难以再抚慰学者们寂寞的心。”——这是著名学者许纪霖1980年代在一篇引起知识分子共鸣的文章《商品经济与知识分子的生存危机》中的一段话。

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是第一轮全民经商的热潮。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共有三次下海经商浪潮,1984年,改革开放已经六年,经过六年的酝酿和鼓动,“全民经商热”终于降临。后两次则发生在1987年和1993年。根据《中国青年报》作的一份调查,当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前三名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而最后的三个选项分别是科学家、医生、教师。有位副教授说,他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大学毕业留校每月挣90元钱,二儿子高中毕业进工厂每月挣一百多元,小女儿初中文化,在饭店当服务员每月能拿两百多元。

人们经商致富的消息不断传来,北京前门的一位老大娘靠卖烤红薯,一年收入过万元;广州一位初中毕业的女青年,找不到工作,摆个服装摊,几年下来已腰缠万贯……莘莘学子已无法安坐书斋,大学生的择业偏向于急功近利,新“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生动的现实严重影响着知识分子,不能迅速转化成货币的知识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显得无足轻重,知识分子陷入集体困惑。

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持续多年。北京市曾在1986年对全市职工收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根据工作性质将职工划分为:脑力劳动者(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干部和教师)月收入172元;体力劳动者(工人、服务人员)月收入均182元,前者比后者仅差5.8%。

这次调查也显示出行业间收入差距,是造成社会总体脑体收入倒挂的主要原因。这些现象很快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方面着力调整分配政策,另一方面保护知识产权,提倡知识经济,鼓励诚实劳动、勤劳致富,逐步扭转了“脑体倒挂”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