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句典4
2838700000020

第20章 学问(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弥:更加,越发。钻:钻研。意思是:越是抬头仰望,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心钻研,越觉得深奥。原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对孔子道德、学问的赞叹。后多用来赞扬某人的才学。

【闳其中而肆其外】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闳:也作“宏”,博大精深。中:指内容。肆:奔放自由。外:文辞,即文章的形式。意思是:文章的内容博大精深,而其形式和文辞上却流畅奔放。极言文章之妙。

【小诗有味似连珠】出自宋代苏轼诗《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连珠:古代文体名,晋代玄傅曾说其“辞丽而言约”、“历历如贯珠”,因此而得名。意思是:诗文虽然短小,但每一句都隽永有味,就像串联的珠子,每一粒都晶莹剔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晋代陶渊明诗《饮酒》。辨:同“辩”,解说。意思是:置身于大自然中,其中有不尽的妙趣真意,想要解说,但却忘记了该怎么去说。诗句原意是赞誉作者的隐居生活,现长用来形容诗文蕴涵着不可言传的意趣和神韵。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出自唐代杜甫诗《解闷》。意思是:又想起了襄阳的孟浩然,他的诗句,清新亮丽,句句都值得流传后世,流芳千古。此句原为作者称赞孟浩然的诗句所作,现在人们也常用来称赞那些清新亮丽的诗句或文章。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请麻姑痒处抓】出自唐代杜牧诗《读韩杜集》。杜韩:指杜甫和韩愈。麻姑:相传为一位仙人,《神仙传》中曾记载:“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含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意思是:烦忧的时候,读读杜甫的诗,韩愈的文,就像是在大痒之时,请到了麻姑抓痒一样的惬意舒适。诗句用“麻姑搔痒”这一形象的比喻赞美了杜诗韩文的精美。

【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衮衮笔头倾】出自金代王若虚诗《论诗》。三江:指四川境内的岷江、涪江和沱江。衮衮:即“滚滚”,形容大水奔流的样子。意思是:写诗作文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材料,不假细琢,写起来就像滚滚的江水一样,豪放洒脱。诗句常用来赞誉写作者才思敏捷、挥洒自如。杂谈

【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出自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意思是:不通过教授别人以及自己的学习,就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为学大病在好名】出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意思是:做学问最忌讳的就是贪图虚名。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君子》。意思是:对于天下的事情,有一件不知道的,圣人都会觉得耻辱。

【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出自宋代杨时《二程粹言·论学篇》。守约:掌握要领。意思是:学识不够渊博,就无法得其要领;志向不够坚定,就不会努力实行。

【学博而后可约,事历而后知要】出自明代王廷相《慎言·见闻篇》。约:简约,要领。要:重要。意思是:学识渊博了,然后才能得到其要领;事情经历得多了,然后才能知道其重要。说明人应当多学习、多经历。

【学不必博,要之有用】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意思是:学识不一定要有多么渊博,最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无法者,人之大殃也】出自《荀子·儒效》。法:法度。意思是:能够有老师、有法度是人最为宝贵的事情;没有老师、没有法度是人最为不幸的事情。

【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出自《陆象山集·语录》。意思是:学习的人不能有所长进,只是因为太爱自以为是、骄傲自满了。

【学者不长进,其病根只在护短,恐人笑己之不知也。一笑即耻,而终身之笑,顾不耻乎】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顾:难道。意思是:为学之人之所以不能长进,根本原因就是护短,恐怕别人笑话自己无知。被别人笑话一次就觉得耻辱,被别人笑话一辈子就不是耻辱了吗?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学习就好像是在追赶什么东西似的,总是怕追赶不上,等追赶上了,又害怕会失掉它。

【独是之语,高士不舍,俗夫不好;惑众之书,愚者欣颂,贤者逃顿】出自汉代王充《论衡·自纪》独是:独到见解。逃顿:即逃遁。意思是:有独到时见解的言论,高尚之人不舍放弃,而庸人却不喜欢;迷惑众人的书本,愚钝的人欣然吟诵,而贤德之人却避而远之。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出自汉代徐干《中论·治学》。赡:丰富。意思是:为学之人不怕其才智不够丰富,而是怕他的志向不够坚定。

【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出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不:不要。丑:羞耻。恶:讨厌,不喜欢,怕。意思是:不因为自己有所不能而感到耻辱,不因为自己有所不知而觉得可怕,这是优点。

【学不足以修己治人,则为无用之学】出自清代方苞《年谱序》。意思是:如果所学的知识不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能够服务于社会,就是没有用处的学问。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出自宋代黄晞《聱隅子·生学篇》。意思是:人生在世,如果不知道学习,就如同没有出生一样;学习了而又不能领会其中的道理,就如同没学一样;领会了其中的道理而又不能实行,就如同没有领会道理一样。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出自宋代刘过诗《书院》。种:种植,这里指勤奋学习。稔:庄稼成熟,比喻获得成功。意思是:努力学习就如同努力耕种一样,该勤奋还是该懒惰,你自己知道。只要书读得多,总会有大获成功的时候。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出自宋代汪洙《神童诗》。意思是:所有的行当都是没有出息的,只有读书最高尚的。表现了旧社会对各行业的偏见。

【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诗书负笈,不为有道】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相刺》。箧:箱子。笈:竹制的书箱,能背在背上。意思是:碎玉满箱,算不得拥有财宝;读了几箱子的书,也不等于就掌握了其中的道理。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书:这里专指《尚书》。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里的话,还不如没有《尚书》。现多指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被书本所束缚。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也】出自清代朱舜水《送林道荣之东武序》。意思是:不担心读了书没有用,只怕不肯读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魏略》。意思是:书能读到上百遍,书中的含义也就自然懂了。

【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出自《文中子·礼乐篇》。意思是:要想住在近处而知道远处的事,生活在现代而了解古代的事,只有学习才能做到啊。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意思是:要想了解天下的世事沧桑,只有读通古人的书才行。

【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出自清代唐彪《文章多做始能精熟·引谚》。意思是:读十篇文章也不如自己写一篇文章的收获大。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出自清代徐洪钧诗《书怀》。事:从事。意思是:读书贵在能够领会书中的主旨要领,而不必拘泥于它的章节和句子。

【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出自宋代陆九渊诗《读书》。荒忙:即慌忙。涵泳:慢慢体会消化。权:暂时。意思是:读书最忌讳马虎匆忙、急于求成,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慢慢体会,会发现里面有无穷的兴味。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放一放,但对自身急需的东西一定要立即动脑,抓紧时间思索。

【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出自明代鹿善继《四书说约》。意思是: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思上,更重要的是要从中体会出处世的道理。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出自唐代皮日休《目箴》。色:色彩。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一位美女。百卉:各种花卉。意思是:只有书是最有姿色的,甚至比西施还要艳美;只有文章是最华美的,甚至比百花还要秀丽。

【道理书尽读,事务书多读,文章书少读,闲杂书休读,邪妄书焚之可也】出自明代吕坤《问学》。意思是:揭示事物道理的书全都要读,阐述处理事务方法的书要多读,说明文章章法词句的书尽量少读,只用来消遣的书不要去读,而那些宣讲歪门邪道的书烧了就行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止境的。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出自唐代贾岛诗《戏赠友人》。意思是:一天不写诗,就觉得自己的心如同废弃的水井一样干枯。

【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出自晋代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序》。逾:胜过。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礼服。市朝:人群会集的地方。意思是:对作品哪怕一个字的褒扬,比送给王公贵族的礼服还荣耀;对作品哪怕只言片语的贬抑比在人群里鞭打一顿还羞辱。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自唐代杜甫诗《戏为六绝句》。意思是:不轻视今人,同时也更推崇古人,只要有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

【文起八代之衰】出自宋代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八代:指东汉、两晋、宋、齐、梁、陈、隋,八代之衰是指自东汉等八个朝代以来,盛行骈体文,文体形式呆板,很难具体细致地表现内容,只追求辞藻华丽,是一种程式化的浮夸文风。意思是:韩愈的文章振兴了八代以来日渐衰落的传统古文。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自唐代杜甫诗《戏为六绝句》。尔曹:你们。江河:长江黄河。意思是:日后你的身名俱灭了,可“四杰”的那些诗文仍将像长江黄河那样永远流传下去。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出自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意思是:后人评价我们,就像我们评价前人一样。说明看待前人作品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清代赵翼诗《论诗》。江山:国家。风骚:《风》和《骚》,即《国风》和《离骚》,这里泛指诗文创作。意思是:历史上每一朝代都会有有才华的人出现,各自开创一代新风,领导诗坛几百年。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持:主张。意思是:他所持的观点有根据,所说的话有道理。后泛指立论有据,言论有理。也作“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出自晋代陶渊明诗《移居二首》。奇文:好的文章。相与:共同。意思是:有好的文章一起赏识,疑难的问题,大家共同剖析。后人常反其意而用之,指将不好的文章拿出来,供大家批评分析。

【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出自《新唐书·太宗本纪》。春秋:即《春秋》,相传为孔子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意思是:《春秋》之中常常责备有才德的人。说明史书对人的评价非常严格。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意思是: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自以为是无价之宝。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看不到自己的弊病。

【著书都为稻粱谋】出自清代龚自珍《乙酉·咏史》。稻粱:泛指食物。意思是:著述立说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原为作者自白之语,现常用来讽刺一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作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在别人看来,满篇都是荒诞的言语,而实际上却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和苦涩。都说作者太过痴狂,可谁能真正了解各中的滋味呢?说明文章中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