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1
2838800000013

第13章 遵纪守法立于世(3)

几天后,包拯派捕快将舅舅缉拿归案。在家中,包拯之妻董氏深知丈夫一向秉公办案,可又担心人家说丈夫无情无义,因为他们的儿子包意一家在庐州全仗舅舅照顾,才衣食无忧,所以,董氏语重心长地劝包拯:“舅舅待我们不薄,你一定得手下留情,免得让人觉得你六亲不认。”

包拯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不能怪我包拯六亲不认、无情无义,舅舅在庐州称霸一方,百姓怨声载道,而我一向为官清廉,做官就是要为百姓做主,既然大家状告到我这儿,我就得管。舅舅仗着我在朝中作官,横行乡里,连县令也不敢过问,长此以往,他的气焰会更加嚣(xiāo)张,如果我都宽恕了他,不依法惩治,你想想看,这庐州会成什么样子。”一席话说得妻子哑口无言。

第二天,包拯升堂,亲自审理舅舅的案件。包拯的舅舅被带上堂,他以为外甥能袒护自己,没想到包拯却厉声喝问,并把百姓递上的状子摆在他眼前,又让衙役找来证人,当面对质。包拯的舅舅无话可说,只得认罪。同时,他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大骂外甥不孝。

包拯大喝:“你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还于公堂之上辱骂本官,本官罚你重杖五十大板。”说完令牌扔出,一顿啪啪的板子落下,吓得一帮恶霸乡绅再不敢为非作歹,至此庐州太平无事。

包拯不徇私情,为民谋利,千载之后,仍留有美名。一切大公无私的行为都是最难实现的,但它也是最高尚最令人钦佩的美德。如今的许多高干子弟仰仗父母之权势常常为非作歹,而许多父母却舔犊情深,纵容子女违法犯罪,岂不知这不是爱护他反而是害了他。从另一面讲,做子女的或高干的亲戚也应严格自律,养成守法意识。

陈之茂抵制秦桧丑行

南宋高宗时,宰相秦桧独揽大权,排除异己。朝野内外,无不对之忌惮三分,溜须拍马者更是大有人在。大臣陈之茂却洁身自好,从不巴结秦桧,甚至敢于抵制秦桧的丑行。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陈之茂被朝廷任命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可巧秦桧的孙子秦埙(xūn)这一年也要参加科举考试。秦桧特地把陈之茂召到相府,直截了当地要求陈之茂把他的孙子秦埙取为状元。

陈之茂考虑再三,他想如果他马上拒绝,秦桧就会撤掉他的主考官职务,换一个唯秦桧之命是从的考官,那样公正取士便不再可能。于是陈之茂半推半就地回答说:“只要令孙文章确实出类拔萃,我会按照朝廷定的标准,把他取为今科状元的。”

秦桧听了只顾高兴,也没有仔细推敲话里的含义,以为陈之茂已经应允了。

科举考试完毕,陈之茂逐一批阅考卷。他觉得秦埙的文章虽然写得通顺,但山阴(今浙江绍兴)才子陆游的文章更胜一筹。陆游的文章文笔流畅,气势雄浑豪放,洋溢着爱国热情,于是陈之茂毅然把陆游取为头名状元。

秦桧知道后,暴跳如雷,他想命人杀掉陈之茂以出这口恶气,又担心做得露骨会引起众怒,更怕陈之茂把他以权压人的事揭发出来。再说,还有复试。只要在复试时做好手脚,秦埙也是可以当上状元的。秦桧只是派人警告陈之茂复式时小心性命。

面对刁难威胁,陈之茂义正辞严地说自己公正取士,为国选才即便被杀,也会觉得值。

接着,陈之茂一面给陆游去信,勉励他为参加复试做好准备;一面给礼部去函,正式通知说:这次由他录取的状元是陆游。如果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是不能另行更改的。

第二年礼部复试的时候,在陈之茂的坚持下,陆游仍被定为头名状元,秦埙只被取为榜眼(第二名)。秦桧竟因此制造事端,逼走才子陆游,然后把秦埙补为状元。

陈之茂对秦桧的丑行愤恨不已。他冒着生命危险,向宋高宗揭发了事实真相。陈之茂的勇敢鼓舞了大家,一些正直的朝臣和应试的举子都群起而攻之,甚至秦埙也觉得这么一闹脸上没有光彩。后来在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秦埙的文章因显逊色,进而退居为探花(第三名)。秦桧又羞又愤,因抑郁而大病了一场,不久一命呜呼。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是强国之本,因此,在教育招考、人才录用方面能否公正公平,可以说关系重大。陈之茂爱才惜才,秉公办事,不被恶势力所威吓,毅然公正取士,为朝廷挑选了真正的人才,真可谓刚正不阿之典范。

海瑞不畏权势

海瑞是广东琼山(今海南)人,别名刚峰,他是明朝大臣。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海瑞在浙江淳安县做知县,他体察民情,革除弊政,十分清政廉洁。他爱民如子,对那些祸害百姓、以强凌弱的人,决不手软。他办案公正,一视同仁,决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当时,浙江总督胡宗宪是明世宗时期权相严嵩的亲信,此人手握兵权,威镇东南,但他卖官鬻爵,欺压百姓,作恶多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儿子也依仗权势,无恶不作。

胡公子曾在海瑞为县令时来到淳安,因为驿馆招待得不够周到,他就将驿吏倒吊起来用棍棒殴打。海瑞闻讯,十分愤慨,但因为这是顶头上司总督大人的儿子,不便直接抓捕。他心生一计,将胡公子作为假冒之徒抓进了县衙。在升堂审案的时候,海瑞一拍惊堂木,问他是谁?

胡公子如实地报上姓名,并且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身份。

海瑞听后佯装发怒,说他是冒充之徒,并将其责打四十大板,关进了牢房。

事后,海瑞将事情经过向胡宗宪做了详细报告。胡宗宪心里对海瑞恨得咬牙切齿,但因为是自己的儿子不争气,把柄落在了海瑞手里,所以表面上还夸奖海瑞办事认真,好说歹说把自己的儿子从淳安县的牢狱里接了出来。

严嵩手下的一个爪牙名叫鄢懋(yānmào)卿,常常狗仗人势,大肆敛财。有一次他以总理盐法都御史的身份来东南各省巡视,为了标榜清高廉洁,曾向各地发出告示,假惺惺地说他“素性简朴,不喜逢迎,凡饮食供应,俱宜俭朴为尚,勿得过为华侈,靡费里甲”。官员们都深知鄢懋卿的为人,他所到之处官员们都竭尽全力款待,所以他每到一地就敲诈勒索,残酷搜刮民脂民膏。

海瑞惟恐鄢懋卿来淳安骚扰百姓,就直接向他上了一个禀帖。禀帖中说:“大人您在告示中说,让各地的饮食供应要俭朴一些,可是据我们了解,您每到一地无不花天酒地,这就使我们很难办了。因为如果我们按照正式告示办事,深怕获简慢之罪;如果我们大肆招待,又怕违背了您体贴平民百姓的好意。现在请示您,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才合你的意思呢?”

鄢懋卿反复细读了海瑞的禀帖,心里对这个使他极度难堪的海瑞怒不可遏,然而为了面子上过得去,他只得咬紧牙关同意按正式告示办事。他深知海瑞公正廉明、铁面无私,为了不碰这个硬钉子,他绕过淳安地界改往别处。就这样,淳安老百姓逃过了这一次灾难。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不畏权势,他严惩贪官,秉公执法。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其清苦之行为明朝第一,死后仅余葛帏旧衣,在同僚的捐助下才得以葬殓。他深得百姓拥戴,发丧之日,市民哭送,绵延百里,他被百姓呼为海青天。

历史上像海瑞这样的清官,还有包拯,他们都是爱惜民众、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的典范。他们爱民众,民众更尊敬他们,其一世英名必将流芳百世。当今为官者如果都向海瑞看齐,则国家大幸,百姓欢呼,社会风气也会好转。

朱元璋杀婿惩贪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80贯钱就要处死,禁止官吏在商业活动中牟取暴利,违者要严加惩处。

欧阳伦是朱元璋的三女婿,官为驸马都尉。他文武全才,十分干练,他向朱元璋建议了许多治理国家的好方法。开始时,他兢兢业业地为国效力,政绩不凡,朱元璋对他非常赏识,委以重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子久了,欧阳伦便贪图起钱财了,他看到茶叶是由政府控制的物资,收税很重,致使市面上的茶价很高,贩卖私茶利润很可观,他开始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干起走私茶叶的勾当。

朱元璋欧阳伦是当朝驸马,地方官都对他的走私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人敢管。有些不法之徒看到欧阳伦能如此这般地发财,也就赶紧走门子,托关系,行贿赂,与欧阳伦狼狈为奸,大摇大摆地干起了走私的勾当。这样,欧阳伦走私受贿、贪赃枉法,他倒是发了大财,可国家的税收锐减,而且还滋长了贪污走私、行贿受贿的不正之风,影响极坏。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雷霆大怒,立即派人把欧阳伦拿下,严加审问。此时,欧阳伦的妻子安庆公主急忙来求见父亲,她跪在地下声泪俱下地哀求父亲放过丈夫。

朱元璋面对女儿的苦苦哀求,毫不心软,在他看来,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如果这次不按法律办事,就会损害法律的尊严;如果有法不依,那么社会上就会贪污走私成风,大明王朝也就会很快灭亡。

安庆公主见父亲的态度斩钉截铁,毫无回旋余地,只得作罢,痛哭而去。

过了几天,欧阳伦就被斩首示众。那些贪污行贿和走私之徒见此,个个胆战心惊,再不敢为非作歹。因此,官倒现象一下子消声匿迹,《大明律》也得以顺利推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朱元璋不徇私情,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他杀女婿以警贪官,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当今社会,法制还不健全,有些人企图钻法律的空子,还有一些人凭手中的特权,做知法犯法的勾当,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是应该坚决打击的。

刘胡兰自尊自律

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刘胡兰,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西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刘胡兰从小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在村里搞宣传、办冬学、组织妇女做军鞋,工作极为出色。1946年,刘胡兰14岁时,党组织经过研究,一致同意吸收她为中共候补党员,等她满18岁时再转为正式党员。

1947年1月12日,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队突然袭击云周西村,逮捕了小英雄刘胡兰。其实,在这之前,已有人通知刘胡兰处境危险,要她转移到西山,但刘胡兰为了忙碌的工作而放弃了逃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