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诗意人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0-2012)
2844800000011

第11章 上编2010高考古诗词鉴赏(10)

5.相关链接——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诗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十七、全国卷Ⅱ

1.入选理由

“文章太守”欧阳修既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又奖掖提携了如三苏、曾巩、王安石等名家巨擘,宋代文坛的繁荣与欧阳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欧阳修的这首《梦中作》采用拟景写情的手法,一句一景,四景构成一个更加阔大圆融的境界,既有对洛阳快意生活的回忆,也有对前途的忧虑和无奈,更有对家乡的怀念。复杂的人生感受凝练于一首短短的七绝之中,从中可见欧阳修超拔常人的笔力和手腕。

2.真题再现

梦中作①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柄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试题解析】首先抓住诗中点明情感的词语“无奈”、“思家”。其次抓住景物的特征,使其与人的心境对应。夜“凉”实则心凄凉,“路暗”实则前途“迷”人。再联系注释①,答案不难作出。注释②也能让我们感到诗中还有一种世事变迁的感慨。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4分)

【试题解析】此题意在考查诗歌常见手法。首先,前面描绘的场景写景,最后抒情,情景交融,不难看出。尤其应注意的是,古代的诗歌一般都是借助各种景物抒发情感,多为情景交融之法。其次,联系前几年考查的一首绝句,对仗的用法也应能答出。律诗的二、三联要求对仗,绝句并不要求,所以这也算此诗的一个特色。再次,本诗第四句虽有“客思家”这类的表现情感的字眼,但仍可视为一种场景的描写,即一句一个场景,这我们有时可能想不到。所以要把重点落实在平时的学习中。这种类型少见,但毕竟有。比较典型的是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从课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刘禹锡的《石头城》也比较有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3.深度赏析

美好梦境与现实人生的奇妙对照

——欧阳修《梦中作》赏析

梦境是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互映衬的世界,是对具有种种限制诸多无奈的现实世界的超越。古典诗词往往借助梦境将现实虚化,从而丰富诗歌意象,拓展诗歌意境,深化诗歌主题,为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审美空间,使诗歌具有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美和虚实相生的艺术美。情到深处梦境生。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欧阳修《梦中作》一诗的鉴赏,来体会诗人是如何借梦境深化情感的。

“梦中作”并非梦中所作,而是记梦述梦之作,将梦中所梦与醒后所思通过意象有机地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能传达诗人复杂情感的理想意境。因此,这不是一个未加雕饰的纯然梦境,而是经过诗人艺术加工之后的艺术化了的梦。

“夜凉吹笛千山月”是第一绝第一境。先说笛声这一意象,席慕容《乡愁》诗中有一句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这一句精确地概括了笛声在古诗词中出现的环境和表现的情感意蕴。首先,笛声总在月夜响起;第二,笛声总与月亮一起来表现思乡的情感。例子很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又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以及杜牧的“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等等。诗人喜欢将笛声与明月组合在一起,不仅在于它们一起营造出清幽渺远的意境,还有表现戍边将士思家情感的笛中名曲《关山月》的缘故,它们的组合既能突出视觉上的美感,又有听觉上的冲击,共同渲染一种相思的氛围。此外,笛声还常与杨柳、梅花组合,原因与明月一样,一是因为在古代诗词中,明月、杨柳和梅花都是表达相思的意象,明月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梅花如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杨柳如温庭筠的“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另一个原因是表达思乡情感的笛中名曲除了前面提到的《关山月》,还有《梅花落》,如冯延巳《菩萨蛮》中的“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也有《折杨柳》,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这一个梦关涉的应该是诗人被贬颍州的情景,表达的情感应该是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路暗迷人百种花”是第二绝第二境,似乎与上一句全无关系,而这正是梦境的妙处,可以超越现实时空的限制,随着如风的思绪在不同的时空自由穿梭。欧阳修喜欢赏花,尤其痴迷洛阳的牡丹,他遍历洛阳城中十九个花园,寻觅牡丹佳品,而且还写有我国第一部栽培牡丹的书《洛阳牡丹记》,因此被后人尊为牡丹花神。欧阳修仕宦洛阳时期豪迈欢快的生活成了欧阳修反复回忆并引以为豪的往事,几乎构成了他诗歌吟咏不绝的主题。而追忆仕宦洛阳时期的生活的诗词往往离不开对花的吟咏,如《夜行船》:“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如《玉楼春》:“常忆洛阳风景媚,烟暖风和添酒味。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别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日坠。关心只为牡丹红,一片春愁来梦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百种花”大概是诗人对洛阳生活的追忆。“路暗”与“迷人”是洛阳时期留给诗人两种深刻的记忆,同时表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迷人”是对往昔的欣悦怀念,“路暗”则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棋罢不知人换世”是第三绝第三境,这一句运用“王质烂柯”之典。《列仙全传》记载:王质,晋时衢州(在今浙江省内)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见二位老者弈棋,便置斧旁观。老人与之食,似枣核,吮其汁便解饥渴。后老人对王质说:“你来已久,可回去了。”王质取斧,柄已尽烂。遂归家,已历数百年,亲人无复存世。后入山得道。欧阳修运用此典,是说自己被贬颍州之后,基本断绝了京城风云变幻的政坛消息,过着一种旁观神仙对弈似的自在生活,隐隐透露出诗人希望摆脱官场羁绊的心理。

“酒阑无奈客思家”为第四绝第四境。客,点明诗人此时的身份处境;思家,是全诗的诗眼,如串珠之线,将全诗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四个看似不相关的隐约飘忽的梦境形成了完整的主题;酒阑,酒尽,本来是借酒来消除种种烦扰的,不料却勾起了原本并不明晰的相思情绪,而这也是潜藏在诗人心底最本真最强烈的冲动,然而又归家不得,一种深深的无奈之感油然而生。

古人绝句一般有两个特点:一种是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前所举杜甫的《绝句》。另一种是“意连句圆”。四句意思前后相承,紧密相关,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欧阳修的这首《梦中作》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句一个场景,但却是虚拟场景以写真情,这些虚拟的场景以思家之真情贯穿,使得前后相承,形成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而且对仗十分工稳,可谓技高一筹。

古代诗人们很善于借梦境传达丰富的情怀,概而言之,主要有这么几种:一、壮志难酬的英雄梦,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含悲饮恨的亡国梦,如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向往自由的浪漫梦,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四、思乡怀人的多情梦,如本诗《梦中作》以及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的下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等。了解了古代诗人借梦境传达的基本情感意蕴后,在鉴赏此类诗歌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

4.拓展训练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述。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1)最大特点是清幽。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石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2)恬淡闲适的情趣。

5.趣味链接——六一居士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