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2845100000005

第5章 文化历史习俗(4)

我国各地的名称历代变化很大,不过有一些名称却历代沿用,成了所指地区的别名。比如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这一带,被称做冀州;北京市西南以及邻近的河北小部分地区,一般被称为幽州;湖北以及附近地区被称之为荆州;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地区被称之为兖州;河南东部——安徽西部——湖北东北地区被称为豫州;山东中东部以及附近地区被称为青州;陕西西南——甘肃东部地区被称为梁州;陕西东南——湖北西北——河南西部地区被称为雍州;四川地区被称为巴蜀;上海一江苏南部——浙江——带被称为吴越;福建——广东被称为岭南;山东一带被称为齐鲁;河北一带被称为燕赵等等。

中国历史上的“北京”

唐朝以及五代唐、晋、汉三代,都以各自的发祥地太原府作为北京。正式改西京太原府作为北京的是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旧址坐落在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

庆历二年,宋仁宗赵祯为了抵抗辽国对关南地区的土地要求,将以前真宗亲征的时候驻扎过的大名府改建为北京,旧址在河北省大名东北一带。

金代天眷元年熙宗完颜禀,改辽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旧址在内蒙巴林左旗境内罗城一带。

金代贞元元年,由于中京大定府在新迁都城大兴府之北,因此把大定府又改为北京。旧址在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

明朝初年,洪武元年朱元璋改开封府为北京,旧址在河南省开封市。

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把自己做燕王的时候的封地j匕平府改称顺天府,即现在的北京市。正统六年,正式定顺天府为国都。

历史上的七个“南京”

在中国历史上,从唐代至明代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了7个“南京”。

1.唐朝天宝十五年,唐玄宗为躲避安史战乱,从长安躲到四川成都,因此把成都改成南京,不过时间很短,唐玄宗的儿子肃宗即位以后,就把“南京”撤销了。

2.五代的时候,后唐天成三年,辽国将辽阳改为南京。

3.后晋,天福初年。辽国夺得幽蓟十六州,改幽州府(现在的北京市)为幽都,称其为南京。

4.北宋的时候,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在宋州驻扎过,因此在1014年,赵匡胤改宋州为南京。

5.金朝天辅七年,有一段时间把平州称做南京。

6.金国初年,管北宋的都城开封府叫做汴京,到了金完颜亮贞元二年迁都到开封府的时候,改称南京。

7.明朝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将应天府更名为南京。从此,这个南京的称谓就没有再移往过它处,后来一直沿用到现在。据此计算,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的都城

商(后期)——殷(河南安阳)

西周一镐京(陕西西安)

东周——洛邑(河南洛阳)

秦——咸阳(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长安(陕西西安)

东汉——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魏——洛阳(河南洛阳)

蜀——成都(四川成都)

吴——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建康(江苏南京)

隋——大兴(陕西西安)

唐——长安(陕西西安)

北宋——东京(河南开封)

南宋——临安(浙江杭州)

西夏——兴庆府(宁夏银川东南)

辽——上京(内蒙巴林左旗内罗城)

金——中都(北京、开封)

元——大都(北京)

明、清——北京(北京)

古代历史著名的清官

郑子产(?~前522)——就是公孙侨,又为公孙成子,春秋时期郑国简公时的卿(官位)。郑子产实施改革,善于听取人民的意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赏罚分明,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

魏征(580~643)——字玄成,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大臣,敢于向唐太宗进谏,替唐帝国初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狄仁杰(607~700)——字怀英,太原人。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大臣,以不惧怕权势而赢得了民众的心。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吕蒙正是宋太宗、真宗时期的宰相,以敢于进言而著称。

包拯(999~1062)——字希仁。包拯是宋仁宗时期的大臣,以执法严谨、不畏权势而著称,后来被人称做“包青天”。

海瑞(1514~1587)——字汝贤。海瑞是明世宗、穆宗以及神宗时期的官员,敢于直言进谏,擅长惩治贪污,替百姓平反了一些冤案。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姜太公(西周),即姜尚。周武王时期官任太师,辅佐周武王击溃商朝。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卿(官位),后来辅佐齐桓公完成了称霸大业。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人,官拜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

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谋士,被拜为“亚父”。

萧何(?~前193),是汉朝初期大臣。萧何辅佐刘邦打败了项羽。汉朝建立以后,帮助刘邦制订了律令,帮助刘邦消灭了异姓诸侯。

张良(?~前186),字子房,汉朝初期大臣。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治理蜀国一直到鞠躬尽瘁。

赵普(922~992),字则平。赵普是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大臣,辅佐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并且提出了治国方针。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大臣,辅佐朱元璋策划用兵。

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齐桓公启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编制齐国的行政区划、以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设立三审的选吏制度、实施按土地质量好坏来进行征税、发展官办盐铁业以及用货币制度来控制物价,令齐国的势力日渐强盛,最后成了春秋霸主。

李悝(前455~前395),战国时期人,曾经担任魏文侯的相,实施变法,奖励农耕、废除了贵族的特权、重奖有功的人,令魏国快速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吴起(?~前381),卫国人,曾经担任楚国令尹,辅佐楚悼王实施变法,令楚国军事、政治渐渐强大。楚悼王死了以后,吴起被保守派杀死了,变法宣告失败。

商鞅(约前390~前338),卫国人。商鞅帮助秦孝公实施变法,鼓励耕织、废除了贵族世袭的特权、实行法治、废除了井田制、设立了按照人丁征税的办法、统一了度量衡等等,使得秦国逐渐强大。秦孝公死了以后,商鞅被贵族们迫害致死。

赵武灵王(?~前295),名雍。实施军事改革;下令改穿胡服、学习骑射,令赵国的国力变得很强大。

秦始皇(前259~前210)。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改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以及文字,设立郡县制,确立了我国封建统治的基本模式。

拓跋宏(467—499),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施多项改革,比如迁都洛阳、依照汉族的标准来改革鲜卑族的姓氏、语言、风俗以及制度等等,加强与汉族的联系,令北魏的政治、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还大大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

杨坚(541~604),就是隋文帝。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实施各项改革,推行均田制、减免赋税、重编户籍、设立三省制以及废九品官人的法律,令社会经济获得了恢复,替唐朝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范仲淹(989~1052),北宋仁宗时期的政治家。范仲淹参与了1043年的改革,提倡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鼓励农桑、整顿军备、推行法制以及减轻徭役。尽管变法失败了,却替王安石的变法拉开了序幕。

王安石(1021~1086),北宋的大臣,帮助宋神宗实施改革,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和农田水利等新法,压制官僚地主以及豪商的特权,来达到富国强兵、减少阶级矛盾的目的。神宗死了以后,遭到了保守派们的反对,变法宣告失败。

张居正(1525~1582),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家。万历皇帝时期,张居正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彻底清查大地主们所隐瞒的土地,推行了一条鞭法,令明朝社会的矛盾获得了缓和,社会政治和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学家,大约和孔子同时,《左传》和《国语》是他所著。

司马迁(约前145或者前135~?),汉武帝时的史学家,《史记》是他所著。

班固(32~92),东汉光武帝至和帝时期的史学家,《汉书》和《白虎通义》等是他所著。

陈寿(233~297),西晋武帝至惠帝时期的史学家,著有《三国志》等等。

刘知几(661~721),唐高宗至玄宗时期的史学家,著有《史通》等等。

杜佑(735~812),唐玄宗至宪宗时期的史学家,著作有《通典》等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仁宗至神宗时期的大臣、史学家,在他的主持下撰写了《资治通鉴》。

郑樵(1103~1162),南宋高宗至孝宗时期的史学家,著作有《通志》等等。

章学诚(1738~1801),清代乾隆至嘉庆时期的史学家,著作有《文史通义》等等。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

一、纪传体史书——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合称为“二十四史”。

二、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明通鉴》等等。

三、典志体史书——

《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等等。

四、纪事本末体史书——

《左传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和《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五、会要体史书——

《春秋会要》、《七国考》、《唐会要》和《明会要》等等。

六、史学理论——

《史通》和《文史通义》等等。

七、考史著作——

《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和《廿二史札记》等等。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工程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近千年没有水患,300多万亩良田获得了灌溉。

郑国渠——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工郑国开凿的。地处关中渭水以北。郑国渠的开凿,令关中变为千里沃野,替秦国进行统一一战争提供了物质条件。

灵渠——秦始皇派史禄修建的。地处广西兴安县,沟通了长江以及珠江两大水系。

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抵御,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入侵,调派许多民工对长城加以修补,使长城相连贯。后来历代又有修补。长城总长为6700公里,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

大运河——隋炀帝在位时期下令歼凿。运河北起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为两千多公里,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大工程之一。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全长50.82米,大桥洞跨径为37.02米,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

“皇帝”的称号由来

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败,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等。

秦王赢政一统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李斯、王绾、冯劫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去“泰”留“皇”,并吸收上古“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从此,“皇帝”的称号为历代君主袭用。

包公额上的月牙是怎么回事

电视剧《包青天》中的包公,印堂部位有一个半月形疤痕。这一造型,源自京剧等戏曲脸谱。黑脸表示铁面无私,月牙寓意明察一切,它们是包公性格的集中反映。传说包公少时面黑人丑,家道贫困。在为人放牧时,他被恶霸坐骑踢伤额部,愈后留下浅色疤痕。后来,他考中进士,走人仕途。由于包公为官清正,得罪了不少贪官污吏,他们找不到包公的把柄,竟对包公额上的伤疤做起文章,联名上书皇帝,说包公的伤疤是虎口恶相,对皇家不利。皇帝便召包公入朝检验,发现他额上的白疤并非虎口形状,倒是很像夜空里悬挂着的一弯新月,这才未加追究。

后来,戏曲舞台为了塑造清官形象,便在包大人额头上添画了一道白色月牙,进而月牙又被染上神秘的色彩,称包青天可以“日断阳,夜断阴”,即白天他能审人世间的冤案,夜里可凭这个“月牙”断判地狱中的不平。

据考证,最早的包公脸谱上是没有月牙图案的,只画了两道白眉毛。到了明代,在额头上画了个太极圈。清末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希望有像包拯这样的清官为民请命,便改画脸谱为月牙图案。

帝王的坟墓为什么称“陵”

帝王坟墓称“陵”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和“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这是古代帝王坟墓称“陵”的开始。

秦汉时期,诸帝坟墓越筑越高大。如秦始皇葬骊山,其陵墓高76米,周长2000米,远远看去,形同一座小山。汉高祖葬长陵,其墓至今仍高达80米。汉代以后,无帝不称陵。在陕西关中,汉唐陵很多。因为陵很高大,像山一样,所以又叫“山陵”。

汉陵均为覆斗形状,全为夯土筑成,上小下大,显得稳重如山。因封土之丘仍不足以显示其巍峨壮观,所以唐代以后帝王坟墓均依山而筑。

什么是东宫、西宫

何休《公羊传》注:“西宫者,小寝内室,楚女所居也。”后称妃嫔居住的宫为西宫。东宫则是太子所居之宫,也是太子之称。

我国自秦始皇称帝以来,从来没有什么“东宫娘娘”、“西宫娘娘”的称谓。尽管戏剧或小说常有这样的称呼,但那毕竟不是历史。直到清朝末年,才有了东太后、西太后的叫法。那是在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皇太子载淳即位于灵前。

咸丰皇帝死后的第二天,同治皇帝就颁发诏谕,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从这一天起,慈安太后搬人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慈禧太后搬入西暖阁。此后,宫内始有东太后、西太后的说法。

古塔为什么多奇数

据载,我国现存的古塔大约有两千多座,塔的种类和样式繁杂众多,但塔的层数却大都是奇数,尤以7至13层居多。如杭州灵隐寺的石塔是7层,我国著名的西泠社的华严经塔是11层,最高的是云南大理的南诏塔为17层,少林寺塔林中的墓塔层亦属奇数之列。而偶数层的古塔在全国只有一二处。

为什么我国古塔的层数大都是奇数呢?原来,这与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关。“阴”和“阳”是我国古代从朴素的辩证法出发确定的两个概念,它在医学、历法上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数学上也不例外。儒家重要经典《周易》上说:“阳卦奇、阴卦偶”。在古代数学中,把“一”、“三”、“五”、“七”、“九”等单数称为奇数,作为“阳”的象征;把“二”、“四”、“六”、“八”等双数称为偶数,作为“阴”的象征。

皇家建筑为什么都用“九”

过去,北京的许多皇家建筑都和“九”这个数字有关,如北京内城明代是九个城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天安门的城楼是九楹重楼;故宫四个角的结构是九梁十八柱;皇家建筑物大门上门钉数是纵九横九;天坛祈年殿顶是九龙藻井;北海和故宫有九龙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