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2852000000007

第7章 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1)

31.伤风感冒病人如何选用中草药?

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多见。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轻的叫伤风,重的叫重伤风或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常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咽痛等症状症也有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症状为主的流感。中医主要根据病人症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药物。

流如病发于冬季,发热轻,怕冷明显,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水鼻涕,不出汗,咳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可用紫苏叶12克,鲜生姜9克,水煎,趁热顿服,盖被发汗;或用干辣椒少许,红糖30克,水煎,去渣,趁热服,盖被发汗;也可用葱白5根,生姜3片,共捣,加红糖1匙,开水泡服。

流如病发于春季,发热重,怕冷轻,鼻塞,鼻涕粘稠,咽痛口干,咯黄痰,头胀痛,有汗或无汗,舌尖红,可用竹叶12克,薄荷3克,杏仁10克,连翘10克,水煎,温服;或用野菊花30克,竹叶12克,水煎,温服。如热毒偏盛,高热不退,可用蒲公英、大青叶各30克,草河车15克,薄荷5克,水煎,温服。如合并扁桃体炎,咽喉肿痛,可用一枝黄花、土牛膝各30克,薄荷5克,水煎,温服。

流如病发于夏季,高热,头晕头胀,心中烦热,身倦无汗,口渴喜饮,或伴有恶心呕吐症、便短而色黄,舌苔黄腻,可用浮萍30克,鲜荷叶9克,西瓜皮12克,水煎,去渣,温服,汗出为度;或用藿香9克,银花15克,扁豆花9克,厚朴6克,水煎,温服。

此外银在感冒流行期间,可用藿香5克,佩兰5克,薄荷3克(鲜药加倍),水煎代茶。或用贯众、紫苏、荆芥各9克,甘草5克,水煎,顿服,连服3天,均有预防作用。

32.痢疾病人如何选用中草药?

痢疾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两种。它们都以腹痛,里急后重(便意急迫银但排便不爽),泻下红白脓血便或粘冻样便为主症。下列一些中草药验方对痢疾有较好的疗效银可以酌情选用。

鲜生姜45克,红糖30克,共捣糊状,每日3次分服。适用于细菌性痢疾。

鲜夏枯草60克,水浸10小时,文火煎2小时左右,每日4次分服,7日为1个疗程。主治细菌性痢疾。

鲜大青叶(路边青或马蓝)成人每日用次克煎汁,一次顿服,或90克两次分服,连服至愈后1-2日停药。适用于细菌疾。

鲜土茯苓个0-小0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日为1个疗程。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鲜野荞麦根剂克,山楂9克,生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多数1-3剂见效。主治细菌性痢疾银阿米巴痢疾也有一定疗效。

鲜番冯叶9-剂克(儿童酌减),加水200-300毫升,用文火煮沸(煮沸时间不能太长,久煮会失效),或用开水泡服,每日2次,一般服1-3剂可治愈。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有良好疗效。

鲜)车前草鲜叶制成煎剂,每次服60-剂0毫升,每日3-4次,连服7-10日,慢性者可服1个月。对急、慢性痢疾均有治疗效果。

(8)生熟山楂各个克,煎水当茶热饮,白痢加红糖,红痢加白糖,红白痢加红白糖各适量。主治细菌性痢疾。

(9)大蒜头,蒸熟内服,每次1个,每日3-4次。亦可用大蒜头2个与马齿苋1把一起煎服,每日1剂。可治细菌性疾。

(10)将荜澄茄子连皮研细,装人胶囊中服。每次1克,隔2小时1次,每日4次,视病情轻重连服3-5日。如服后有胃肠剌激反应,可加服碳酸镁。主治阿米巴痢疾。

(11)鸦胆子去壳取仁10粒,桂圆肉或豆腐皮包,吞服,每日3次慢-剂日为1个疗程。主治阿米巴痢疾。

33.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如何选用中草药?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眼睛黄、皮肤黄、小便黄为特征,并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肝区不适、浑身乏力等症状。如黄疸色泽鲜明,像成熟的新鲜橘子色,舌苔黄腻,可酌情选用下列验方。

(1)茵陈2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个月。本方对黄疸有显着的疗效。

(2)鲜垂盆草次克,田基黄剂克,紫金牛剂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个月。能较快地退黄和恢复。

(3)鲜马齿苋50克(干品剂克)对水煎分2次服。

(4)茵陈50克,红枣次克,粳米剂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加水煮取约剂0毫升;红枣、粳米常规煮粥,水沸后倒人茵陈液,继续煮至米烂稠慢纟加白糖,分早晚各服1次。本方比较适合黄疸型肝炎恢复期应用。

(5)茵陈30-60克,金钱草10-20克,滑石20-30克,甘草5-10克,枳壳3-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6)生大黄剂克,清水洗净,开水冲泡,每日代茶饮。可治急性黄疸型干炎。

(7)金钱草50克,制成煎剂或糖粉,每日1次。对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民间还有一种外治法——瓜蒂鼻吸退黄法。选取青绿色的新鲜甜瓜蒂适量滑置于烘箱内烤干,或用小火焙黄,研成极细末备用。每次取瓜蒂粉0.1-1.5克,分成4-6份;晨起空腹时,每隔20-30分钟从两鼻孔各吸人或吹人1份,经40分钟至1小时鼻腔便流出黄色分泌液。每隔77,再用同样方法吹吸0.1-0.剂克,用完0.4-0.6克为1个疗程。吸人深度以至中鼻道为宜,不要吸得太深。吸药时宜取坐位或俯卧位。个别人会有鼻干或少量鼻血出现。体质虚弱伴有其他合并症者慎用。本法经临床证明,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一般用药3-5次即可治愈。

34.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如何选用中草药?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急性肝炎迁延不愈,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临床有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两大类型,常见症状有明显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肝区疼痛、肝肿大等,还常伴有关节炎、慢性结肠炎、肾炎等肝外多脏器损害,体征以肝肿大为主,也可见脾肿大食干掌、面部黝黑、毛细血管扩张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或正常。慢性迁延性肝炎预后良好,慢性活动性肝炎预后较差,易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导致原发性肝癌。下列一些中草药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可酌情选用。

(1)生三七粉,口服,每次1.5-2克,空腹温开水送服。本方对慢性迁延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均有效。

(2)人参、三七、琥珀,按2:2:1的比例共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本方对慢性肝病血清蛋白的异常有较明显的疗效。

⑶五指毛次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背叶根次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7个月。对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

(4)板蓝根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对急、慢性肝炎有。

⑶白茅根(干品板0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或鲜马齿苋50克(干品剂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对急、慢性有。

(6)鸭跖草次-6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对急、有定。

⑶将五味子烘干,研末。成人每次3克,日服3次,30日为1个疗程。本方对传染性肝炎有明显的降酶作用,奏效较快,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8)冬虫夏草菌丝胶丸,每丸0.25克,每日服3次,每次5丸,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本方具有抑制《球蛋白、提高血清蛋白的作用。

(9)鬼箭羽6克(儿童用3克),或配红花剂克,水煎服。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

35.乳糜尿病人如何选用中草药?

乳糜尿是由于乳糜液(脂肪皂化后的液体)不能按正常淋巴道引流人血液,而至泌尿系淋巴管中,以致泌尿系淋巴管内压力±曽高、弯曲扩张、破裂、乳糜液溢人尿中而使尿液呈季白色的疾病。如尿中含有血液,颜色可呈粉红色;合并泌尿系感染,可见乳糜脓尿。乳糜尿在体外容易凝结成白色透明胶状凝块如较严重的乳糜尿静置后可分三层:上层为脂肪;中层为乳白色或色泽较清的液体,常有小凝结块混悬于其中;下层为红色的沉淀物,内含有红细胞及白细胞等。下列中草药验方可治疗本病。

(1)每次用北山楂末25克,水煮成膏状颜卩人生蜂蜜25克,饭后30分钟1次服完,每日2次颜0日为1个疗程。如第1个疗程后症状未完全消失,可继服第2个疗程。此方治疗本病有较满意的疗效。

(次金樱子根次克,黄毛耳草30克,贯众9克,车前草9克,水煎服。

(3)用多花蔷薇根煎液(每日次5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后煎煮2小时,浓煎至15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

荠菜(连根)剂0-500克,洗净煮汤(不加油盐)顿服,或分3次服,连服1-3个月。或用荠菜剂5克,匍伏堇次克,水煎服,连服1周。

瓦松6克,煎水适量,白糖冲服。

鲜黄毛耳草次克,金樱子根剂克,灯心草、贯众各15克。加水3碗,煎成1碗,分2次服。如尿中有圆柱样物加星宿菜全草次克,牡荆子周克;病重黄毛耳草增力口30克。忌食姜、葱、蒜等。

每日取车前草、莨蓄各碗克,鲜山枣树根次0克,水煎分3次口服;服药前每次先服啤酒周0毫升,略停片刻,再服汤。

飞蜚蠊次克,玉米秸芯(或向日葵秸芯)周-31克,白鸡冠花个克,糖剂0克,煎2次合成5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剂。本方也可治疗血尿。

(9)向日葵茎髓9克。水煎,分2次,早晚空腹服。

(剂)水螺松(干根茎)、桂圆(或黑枣)各6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剂日。

36.病毒性疾病可选用哪些中草药?

病毒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西药,而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数以百计对病毒有抑杀作用、对病毒性疾病有治疗效果的中草药。

抑制呼吸道病毒的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和五加皮等。

抑制肠道病毒的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桑寄生、淫羊藿、黄连、黄柏等。

抑制腺病毒的有板蓝根、大青叶、贯众、七叶一枝花、和。

抑制疱瘆病毒的有蒲公英、大青叶、金盏银盘、鸭脚和。

抑制麻瘆病毒的有紫草根、穿心莲、金银花、贯众和草。

抑制脑炎病毒的有贯众、金银花、连翘、多花水仙、千里光、大青叶和接骨木等。

抑制肝炎病毒的有茵陈、虎杖、板蓝根、大青叶、青、贯众和。

其他抑制大型病毒的中草药还很多。上述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贯众及柴胡等,对好几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37.“老慢支”病人如何选用中草药?

“老慢支”又称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咯痰,有的还伴有气喘。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寒冷的地区和季节更容易发病。如果每年发病时间持续在3个月以上,并有连续2年以上的病史,就可以诊断为“老慢支”。

应用中药治疗常要根据病人的不同表现选用不同本

(1)如见咳嗽痰多,痰白粘或稀就胸脘闷满、舌苔白腻,可用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曰1剂;或用皂荚适量,焙焦存性就研成细粉,每次用大枣汤送服1克,每日2次;或用苏子9克,莱菔子9克,佛耳草个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如见气逆作咳,面红咽干,咳引胁痛,就脓稠就心烦口渴,舌边红,舌苔薄黄干燥,可用桑白皮9克,黄芩9克,黛蛤散9克(包);也可用活蚯蚓数十条,清水漂净,捞起晒干,研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山药为衣,每服6克,每日2次。

(3)如咳嗽痰多,色黄粘稠,胸闷胸痛,舌苔黄腻,可用白毛夏枯草、一枝黄花各个克,水煎,加糖适量,分2次服;或用大青叶90克,胡颓叶个克,就菔子剂克痰煎,分3次服。均有较好的疗效。

(4)如咳嗽痰多症状减轻,而汗出较多,气短乏力,经常容易感冒,可用黄芪个克,旋覆花剂克,白术剂克,水煎,分2次服,需连服1个月以上。

(5)如年事已高,咳喘日久,反复发作,平时气喘气短,活动时明显加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就、便频多,舌淡苔白,可用冬虫夏草适量,焙干研末,每日5克,分2次开水冲服;也可用冬虫夏草5克与鸭(鸡)汤炖服,每日1剂;或用淫羊藿、矮地茶,按4:1研成细粉陈卩1倍量的蜂蜜制成丸剂,每服剂克,2。

此外,本病还可采用冬病夏治法。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各等份,碾碎为末,以蜂蜜或姜汁适量,调和药末成膏状,每次制成两分硬币大的圆饼6枚,余下备用,而后分别贴在双侧的定喘、膏肓、肺俞穴位上,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每次贴3曰。

如果“慢支”急性发作,表现的症状和急性支气管炎相似,就可以参考急性支气管炎选药。

38.支气管哮喘病人如何选用中草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以过敏为主要原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此病特征为反复发作。发病时感到胸闷窒息,呼吸困难,呼气延长,有痰鸣声,持续数分钟至数4、时,经治疗后或者未经治疗而自行缓解。此病的发作往往与过敏有关。中医认为,哮喘的反复发作与体内有停痰密切相关,发作每由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精神失调等因素诱发。所以中医治疗本病有“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中草药的选用亦应遵循这。

(1)苏子次克,白芥子次克,莱菔子次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冷哮。

(2)葶苈子次克,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哮喘兼有下肢浮肿。

(3)石韦剂克,加水600毫升,煎成10毫升,趁热加人冰糖少许溶化,每4小时服1次,分3次服完,连服5日为1。

(4)地龙剂0克,桔梗50克,石韦50克,烘干研粉,混合装瓶,每次3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5)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咳喘痰多色白者。

(6)款冬花10克,枇杷叶10克,七叶一枝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

(7)核桃肉500克,补骨脂50克,甜杏仁30克,白糖500克,生姜3片,核桃肉用盐炒至黄色,同补骨脂、甜杏仁、白糖共捣烂如泥,加生姜隔水旺火蒸3小时,备用。服时每次2匙,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平常哮喘不发时,如能坚持服用有补肾益肺的治本功效。

(8)选用紫河车(胎盘)粉、或冬虫夏草、或蛤蚧等单味药常服,亦有较好的补肾益肺效果。

胎)小猪睾丸,烘干,研粉,每服1.5-3克,每日3次。为平时治本之用。

(10)白芥子、延胡索各次克,甘遂、细辛各9克,共研为末,加麝香0.6克,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2-3小时去之,每剂日敷1次。

39.高血压病人可服用哪些中草药?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应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血压维持在剂0/95毫米汞柱或者以上则为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症的疾病。早期的临床常见症状有头痛,眩晕,耳鸣,健忘,失眠,乏力枇心悸等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缺血性病变,出现相应的复杂症状。应用中草药治疗本病有较的。

夏枯草小克,苦丁茶剂克,菊花剂克,草决明剂克。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适用于本病肝阳上亢型。症状可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枇便黄量少,舌质红等症状。

菊花60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本病肝阳上亢型。

(3)荷叶20克,苦丁茶20克,钩藤25克。用水冲泡,代茶饮,可长期饮用。适用于本病肝阳上亢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