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妈助考不添乱
2854900000003

第3章 告家长白皮书(2)

有调查显示,高三学生考试前,18.58%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20.8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这与国内外关于成人、大学生的研究结果相似。引起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升学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望子成龙,学校追求升学率。每次考试,学校和班级都要排名次,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多数学生怕考不好挨家长、老师批评,怕考不上大学,感到学习压力大,感到同学关系紧张,很容易引起焦虑和抑郁。考试焦虑也称为考试恐怖,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过分担心、紧张的一种复杂情绪障碍,特点是具有与考试明显相关的高度紧张、不安、着急与恐惧,同时伴有烦躁、坐立不安感。学生面临考试时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和紧张是正常现象,考试中存在适当的紧张可使能力得到更好地发挥,轻微的反应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但过度的焦虑和抑郁妨碍了高级神经机能的发挥,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灵活性受到干扰,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会影响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虽然我们都知道,轻装上阵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但要想让学生完全没有心理压力,也是不太现实的。在我国现有的办学条件下,高考对学生的意义仍然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学生产生心理焦虑的比例就相当高了。

心理焦虑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很想逃避考试;有的学生晚上失眠,做梦总是梦见考试时迟到或者根本不知道卷子上写的什么;有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总想逃出那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越是时间紧就越想做不相关的事,像上网、看课外书、跟朋友出去玩等……甚至成绩好的学生也焦虑:或者怕考试失误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或者因为家境困难而担忧考上之后读不起书等。更有个别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有一位成绩一直很好的女学生,她如愿考上重点大学之后,却总是郁郁寡欢,后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她出言惊人,她说她只想做猫,因为猫不要高考。

所以,学校和家庭都要配合起来,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现实的、学生可接受的奋斗目标,在鼓励学生进取的同时,不忘经常性地给学生泄压,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或者就坐在一起聊聊天什么的,一旦发现学生心理上有异样,要马上诊断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总之,要保持一种动静平衡的状态:当压力过大时,及时减压;当过于松懈时,适当加压,始终使学生的学习既有动力又避免压力过大。

4.他们在高压下容易失眠

对于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已到了决战时刻。许多学生相继出现了“高考失眠症”,失眠的根源主要是压力太大。研究认为,压力能影响人的神经系统节律,并对睡眠的各个时段都会产生影响,白天的压力与晚上的睡眠不好有着必然联系。研究人员监测了59名健康大学生在睡眠时候的心率,要求一半学生在醒来后做15分钟的演讲,以便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结果发现那些有压力的学生和没有压力的学生在睡眠时候的心率是不同的,而那些压力大的学生和失眠症患者的心率变化模式则是相同的。

据最近一组调查显示:69%的应届高考生每天仅睡五六个小时,而能够睡上8小时和10小时的分别只有28%和3%;至少有七成考生备感疲乏。“高考失眠症”将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我们从以往的高考中发现,不少考生由于睡眠不足,进入考场后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理解力也随之下降。他们答题反应迟钝,原本很容易做的题目也变成了“歌德巴赫猜想”,这样的考试成绩自然不会理想。

这种“高考失眠”源自三方面:一是家长较高的期望值带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让各种名目的考试如潮水涌向学生,有的学校还采取倒计时方式,不断张榜分数、排名,这就让学生更加紧张;分析学生的主观原因,怕失败是最大的心理负担。

为此,调整好考试状态很重要。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状态同人的脑细胞活动规律密切相关,相应的脑电波决定了当时人的精神状态。而α脑波活跃的时候正是我们学习的最佳状态,目前科技领域正在探索如何使用“脑状态调控仪”来诱导脑内α波活跃起来。据说,这种仪器是运用频率跟踪反应的原理来帮助学生诱导α脑波,在考试时产生兴奋和清醒,有利于考出好成绩。

5.他们在遭受心理亚健康侵袭

某市重点中学对本校及其他学校150名高三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半数高三学生存在亚健康症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5.66%的学生自诉疲劳至极,63.82%的学生声称在重复中没有新的收获而心生厌倦,39.47%的学生每到考前就会焦虑不安。尽管多数学生丝毫没有放松高考复习,但60%的学生坦言学习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78%的学生表示对城市的污染,特别是噪音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以休息身心。这些学生在一种被往前赶的无奈中失去了自身对学业的主动把握,加上对良好成绩的过度期望,产生了亚健康的种种症状。他们的心理免疫力正经受着考验。

6.他们易患“高考综合征”

高考临近,总有些考生患上焦虑、失眠、出汗、食欲不振、厌考等“高考综合征”,由于“矫治”不及时,有可能影响到高考成绩。过大的压力不仅会诱发精神上的疾病,还会引发身体疾病,如感冒、胃肠道疾病等;另外,过大的压力还损伤大脑,使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在现实生活中,压力大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紧张或失眠,同时大脑无法正常运转,最终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记忆力丧失等不良反应。

今年准备参加高考的小王这样向心理医生倾诉:“为了考出好成绩,父母在生活上对我体贴入微,在家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吵到我,除了学习,他们几乎不让我做任何事。我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最近的两次模拟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看着父母殷切的目光,现在一想到考试我就紧张、心慌、憋气、烦躁、出汗,晚上还经常失眠,白天无精打采,脑子记不住东西,反应也比以前迟缓。”

成因分析:

(1)过高的目标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

高三学生绝大多数都有升学的渴望,认识到考上大学,特别希望能考上重点大学,对自己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而目标的过高造成成就感过分强烈,从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过度焦虑与紧张。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调节就会诱发心理疲劳,产生消极的心态。一位高三学生写道:“我期待着让高考来检验十二年的成绩,期待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大学生活……但在我心中,却总有沉沉的压力和隐隐的不安,每当迎来又一个早晨,我总是对自己说,要努力,要相信自己。可是每当夜幕降临,面对着堆叠的练习,我不禁要问,我能行吗?高三难,高三苦。”

(2)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希望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与疲劳。

高三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希望通过对子女的关怀、照顾,使子女身心健康地成长。但有的家长,工作忙或因其他原因,仅在早晚或吃饭的时候,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由于时间紧,往往容易急于求成,对孩子常说:“专心、抓紧、听话、你要考上大学就给你重奖”等。这种急于求成的方式和经常性的唠叨,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火上浇油。因此高三学生普遍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同时,社会舆论对教师水平的评价也是以学生能升学多少为标准,从而促使教师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与家长一道对学生施加压力,造成通往“罗马”的道路似乎只有考大学这个独木桥。这些都加剧了学生心理负担。

(3)繁忙的学习压力是学生心理负担的关键所在。

适度的练习是必要的,它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一环。但是大量的练习扑面而来,任课教师为了抢时间,提高自己所任班级的成绩,大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只能靠拼体力、脑力来应付。而当学生长期辛劳学习而没能使成绩提高时,往往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陷入极度悲观、焦虑之中,个别学生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为您支招

现在,您可能已经明白了,在学校繁重的学习压力与家庭社会压力之下,孩子更需要的是理解与支持,鼓励与帮助。所以,助考时,您可以多一点笑容,少一点苦恼;多一点指导,少一点责怪;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雪上加霜。在人生的旅途中,让他们能够扬起生活的风帆!

首先,家长不能越位。家长应该明确,考试是孩子的事情,复习是孩子的事情,应该依孩子的意志和习惯,以及孩子的安排来,家长不能越位。复习阶段,孩子要把所学的知识理顺,需要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时家长是帮不上忙的。哪怕家长是高三的任课老师,你能给孩子的帮助也仅仅局限于你所任学科,而不能给孩子以系统的辅导。尤其是,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收集复习资料,收集模拟试题,孩子做了或许有帮助,但是你毕竟不是专业人员,这样就容易形成孩子复习没有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有的忙于给孩子找家教,而家教老师又不清楚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也会造成复习的误区。这样使得孩子劳心劳力,负担加重,不但身体吃不消,心理还会产生厌倦情绪,有的甚至会跟家长产生矛盾和隔阂。复习完全可以由学校指导学生统一安排,有序进行。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可以适当地询问一下复习计划,可以监督孩子薄弱学科复习。家长切记不要介入过多、过细。

其次,要给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方式,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快乐和不幸。无论家长之间有什么矛盾,孩子高三期间,都不要有任何让孩子分心的事情出现,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身心愉悦,能给孩子以信心和力量。家长尽量给孩子一个宁静的学习空间,晚上看电视不要打扰到孩子,说话的时候降低音量。还应尽量减少外出,让孩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能感觉到家人的温暖,能触摸到父母的爱。家里也要减少客人的来访数量和时间。家长也可以加强学习,让家里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再次,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面临高考,外在、内在的压力都会很大,家长应该每天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每天要保证跟孩子交流,最好是别主动询问孩子,而是让孩子主动跟你交流,免得孩子嫌你唠叨,产生厌烦心理。交流了,就能防患于未然,就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的不足以及心理上的变化,家长加以正确的开导和引导,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态。此时要多点关心、安慰、赞扬、指导,少点指责、批评、急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最后,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家长要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以及体育锻炼,不要刻意追求特殊,但是一定要养成好的规律和习惯,要保障考生的身体健康。

读了上面的内容,您也许已经明白家长在助考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了吧,但是,具体怎么做呢?您一定心存疑惑,不过,您不要着急,在本书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会和您更详细地探讨如何正确扮演好助考角色。

在孩子的高考复习过程中,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助考者”。家长助考要把握好度,应帮孩子调整好心态,营造一个安静、良好的支持性学习环境。作为一个家长在这段时间内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很重要。孩子高考前都是非常紧张的,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时候应该给孩子找心理医生。一个家长如果做好了的话比心理医生能起到的效果更好。家长不仅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还要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氛围,指导孩子学会生活,与老师、同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十七八岁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此时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自我分析,正确评价孩子的状况,包括心态状况、成绩状况以及学习方法,树立合适的目标。然后,帮助孩子找到复习的“金钥匙”,有的放矢,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考前1~3个月,任何一个高三同学甚至包括复读同学都很紧张。紧张是很自然的事情,家长此时应该采取措施降低孩子考前焦虑,指导孩子保持良好心态,针对考前学生的焦虑,“高原”现象等,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最终使考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另外,这段时间,孩子经过长时间的备战,已经身心俱惫,此时,家长应做好孩子贴心的后勤兵,合理调整孩子考前的营养、睡眠、穿着,并且提醒孩子准备好考试用品等。

临考前数日,大战将至,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对孩子充满信心,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复习并帮助孩子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考试期间,为了能让孩子以最好的状态参加考试,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合理的饮食、安全的出行条件等,以及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高考结束,对于考生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家长们来说,身上的担子应该更重了,家长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帮助孩子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如何填报志愿,如何去适应考后的生活等。家长应该明白,高考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考试,更应该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自立、自强的开始。

高考,特别的时期,关键的时刻,作为家长,您的心态和表现同样重要。和孩子一起迎接挑战,充分科学备战,必将会给考生以积极的影响。我们的这份“白皮书”就是为此而做,希望它能带给您一份心灵的支持。

您的愉快将给考生阳光,

您的轻松将给考生希望,

您的沉稳将给考生信心,

您的坚强将给考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