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妈助考不添乱
2854900000007

第7章 家长助考心理攻略(4)

沟通的前提在于互相尊重。“互相尊重”指的是孩子与父母亲能够彼此真诚地表明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担心会被拒绝。也许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可以表达接纳他们的感受。

也许我们很难要求父母与孩子之间真正平等地对话,但是作为良好沟通的前提,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兴趣爱好,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对人对事的看法等。举个例子,当孩子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们始终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与特长为依归,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选择。除了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以外,更因为你的尊重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更加自尊、自我肯定。很多家长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明白更多的事理,同时又担心孩子会失败,就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制性地灌输给孩子,也不问孩子是否乐于接受。这样的互动关系显然是破坏性的。试想,如果你不能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又如何能够要求孩子尊重你,信任你,理解你?更别提亲子间的良好沟通了。

有时候,孩子对于事物稚嫩的见解的确是很难得到父母的认同,这个时候,我们难道假装自己赞同吗?当然不是,不真诚的沟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很难建立长远的、健康的、积极的亲子关系。我们只需要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赞成或者反对,对于孩子自己的价值观在一定范围内不做干涉。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价值观的权利。但是,如果您确定孩子的价值观是错误的,并且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那么就不必沉默。这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告诉孩子,他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我们通过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释问题,用他的方式来阐释问题,表示出对孩子的极大尊重,同时也用积极的观点慢慢地同化着孩子不成熟的价值观体系。孩子得到了尊重,自然也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这时候,也就达成了所谓的双赢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我们期待得到良好的亲子关系之前,请先学会尊重孩子吧!

3.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倾听

很多人际交往大师都有一个共识:良好的沟通源于倾听。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认为沟通的元素主要是“说”,父母所呈现的态度是“我说,你听”。其实,“说”只是沟通中比较不重要的一环,真正重要的沟通元素是“倾听”。

(1)为什么要倾听?

倾听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引导孩子说出内在感受后,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孩子的负向情绪自然能够得到疏解。它最明显的好处在于:

1)倾听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惧怕的心理。

因为,父母借着倾听流露出对孩子的接纳与包容;孩子从父母的反应中,感受到父母的友善态度,而能够勇敢地说出内心的恐惧。

2)倾听能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

当你在谈话时,对方专注地倾听,了解你所说的一切,你必定会欣喜若狂。孩子也是一样,渴望有人了解他、包容他、接纳他。父母使用反映式倾听,他会更进一步地认识孩子、尊重孩子、更加关爱孩子,而孩子必然和父母产生更加亲密的互动。

3)反映倾听能协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把问题说出来,比闷在心里好多了,也比较能够看清问题的真相。倾听具有让人说话的功效,也能促使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倾听具有净化作用。

倾听是了解的开始,在心理学上,倾听更具有净化作用。如果孩子心中有一些困扰或问题并且愿意把它说出来,通常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大半了。就像眼睛里进了一粒沙子很难过,但当眼泪将其流出来后,便会觉得舒服多了。

当孩子遭遇挫折、困顿、失败和难过时,积极的倾听能够沉淀和过滤孩子复杂而奔腾的情绪。因此,良好的沟通,从倾听开始。

5)倾听能够促使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看法和意见。

许多父母亲常常滔滔不绝地讲,很少听孩子说些什么,如果父母亲不愿意尝试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就可能会造成亲子间的紧张与冲突,更别提让孩子接受父母的看法与意见。但是,当父母很好地倾听了孩子的心声后,提出的意见往往更加中肯,也更能够为孩子所接受。

(2)怎样倾听?

既然倾听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才是促进亲子沟通的良好的倾听方式呢?

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是有技巧的。

1)反映倾听。

什么是反映倾听呢?

反映倾听,是指“听者”必须试着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向对方求证。必须注意的是:“听者”决不可加入自己的意思、分析、劝告及任何价值判断。

“听者”就像一面镜子,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反映出来,帮助孩子看清楚自己,了解自己。

父母应该如何运用反映倾听呢?

在运用反映倾听时,父母并不只是扮演一台录音机,重复孩子的叙述,而是整理孩子的叙述,并找出孩子隐藏的感受,然后真实地帮助孩子呈现他想要表达的一切情感和需求。

此时父母要注意的是:学习“停、看、听”。

通常情绪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父母要贴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适当地反映出来,就有赖于父母有效的倾听。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的功夫,包括看与听:眼神的接触及注视,耳朵的接收及传递“我正在听”的反映信息,适时给予孩子一些反应。事实上,沟通并不仅是语言的交谈,有时候非语言的行为,如脸部表情、眼神、手势、坐姿与音调等亦传递着沟通的信息。有些人认为这些非语言的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可能比语言沟通更重要,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如果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光凭语言交谈的沟通并不容易达到了解的目的,父母必须增强对非语言的观察和倾听技巧:停、看、听。

“停”:暂时停止进行中的工作,注视对方,给孩子提供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

“看”:仔细观察孩子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表现。

“听”:倾听孩子说什么。

2)了解非语言的信息。

父母如果要成为一位有效的倾听者,必须对孩子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了解。通常孩子会借着下列的行为表现传递着不同的感受。

孩子非语言行为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相同的感觉可以借着不同的非语言行为予以表达;当然一种行为亦可能代表各种不同的感受,具有不同意义。然而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拥有唯一的独特的非语言行为表征。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感觉与情绪,改善个人倾听的技巧,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要学习注意观察与了解孩子非语言行为的意义。

3)了解话中隐含的意义。

倾听最大的优点就是指出隐藏于交谈背后的感受,帮助孩子从较合理的角度来察觉自己的感受。

当父母倾听子女的谈话时,父母必须注意观察子女的非语言行为。当孩子与父母分享情绪感受时,父母要不时地与孩子眼神接触,但不是紧盯不放地注视。同时要避免打断孩子的说话,表现出注意、轻松、有兴趣了解的表情,并不时地用“是的”“嗯”“我了解”,偶尔点点头来表示你对他说话内容的注意,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父母这些表现最能流露“我关心、我正在听”的信息。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千万不可以到处走动、边做事边听或背对着孩子,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令孩子认为你不关心他,对他所说的一切没有兴趣。此外,父母要避免对孩子说:“好啦!我想我了解,我知道你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常常会让孩子不想说了,而父母所谓了解也许并不完全正确,毕竟对别人的感觉我们并不能真正知道,只能猜测罢了。

经过上述的倾听阶段,可以再与孩子一起动脑讨论解决方法:“你想,有没有什么法子?”“让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解决方法来改善目前的情况呢?”等。

4.亲子沟通的重要基础:情绪管理的能力

除了倾听,父母与孩子双方的情绪管理的能力也是沟通的重要基础。

如果不懂EQ(情绪智商)管理,那么再高的IQ(智商)都会变得没有意义。高三的孩子由于压力大,常常变得非常敏感、急躁,容易生气、焦虑等。情绪的失控,不仅影响他的复习效率,也会造成消极的心态。聪明智慧的发挥必须要以情绪管理为基础,没有情绪管理能力的人不但不能与人沟通,也不能和自己进行理智的沟通。孩子如果懂得情绪管理,就可以更好地迎接高考;父母如果懂得情绪管理,就可以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因为情绪管理不仅包括自我的情绪调解,也包括对别人的情绪的识别与影响。如果父母连孩子的情绪表现都识别不了,又怎么能够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很多时候,孩子如果常常生气代表他内心恐惧,也表示他自信不足,从而变得急躁不安。如果想解除孩子对于高考的恐惧感,就要改变孩子对于高考的不良认知,降低对他高考成绩的过高要求。另外,常常保持微笑也是控制自身情绪、调节对方不良情绪的好方法之一。

5.亲子沟通的秘诀: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请先看下面一个关于沟通的小故事,这是一篇小学生的日记。

今天,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武士和恶魔交战起来,可后来他们又成了好朋友,有意思吧?

读了这个故事,我就在想武士和恶魔为什么打起来呢?他们是为了一堆垃圾而争执起来的。武士手里有一把钢尺刀,当他的刀指向垃圾时,那些裂纹的坛子、破旧的饭碗、木梳和酒罐,还有旧鞋等会听到钢尺刀说:“没用!没用!”可当恶魔的银尺刀指向垃圾时却说:“有用!有用!”我明白了,武士和恶魔打起来是因为他们衡量事物的尺子不同。于是我又想起在我看动画片时爸爸妈妈不让我看的情景,我们对动画片的看法不一样,也是因为大人和小孩衡量事物的尺子不同。

后来武士和恶魔和好了,那是因为武士累了就坐下来吹笛子,恶魔欣赏美妙的笛音就跳起舞来。武士也欣赏恶魔的舞蹈,于是他们就聊了起来,武士才知道恶魔是那些废弃的垃圾幻化成的。恶魔认为这些破旧的坛坛罐罐经过修理翻新还是可以再利用的,不应该被抛在荒郊野外,于是恶魔才为这些垃圾喊冤叫屈。武士理解了恶魔,他们就和好了。

我想,武士和恶魔不打仗了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流方式,那就是笛子的声音和舞蹈。家长和孩子沟通也要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比如家长认识到动画片的教育作用,孩子也理解大人不让看动画片是怕影响学习,家长和孩子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沟通才容易进行。

这篇日记道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沟通道理——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在心理学上这种将心比心的能力叫做“同理心”。

我们应该怎样在沟通中运用“同理心”呢?例如:

——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当孩子和你谈问题时,你应该眼神注视着他,身体面对着他(上身微向前倾),蹲下来或坐下来,频频点头或微笑。

——适当重述孩子的话,当孩子说:“我很难过……”之类的话,为了引导和澄清他的叙述,可以像一面镜子般地重复孩子的一句话或几个字,如“哦!难过?”

——请孩子举出一些例子,如孩子告诉你:“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之类的话,你可以请他说得更清楚、更具体点,如“你可不可以举个例子?”“比方说……”等。

——运用一些引导句子,如当孩子在叙述事情时,父母可以用“嗯”“哦”“是”“这很有趣”“请你继续说”“你的意思是……”“你是怎么知道的?”等反应来引导孩子。

这些技巧最重要的精神都是运用“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最容易的方法是想一想:“我如果是这孩子的话,我会有什么感受?”打个比方说,当孩子放学回家告诉你:“妈!这次考试我考砸了。”典型的父母反应常是:“你一定是没有用功,否则考试怎么会考砸?”这种反应给孩子的感受是拒绝和指责,久而久之,孩子有什么事情发生,自然不会让父母知道,问题也就发生了。父母应该学着用以下的句子表达同理心,如“考试考砸了,你很难过?”“……你很失望?”“你是不是已经认真复习了?觉得自己很失败,没有成就感?”等反应。这种反映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等态度和方法是亲子沟通的有效之道。

具体针对临近高考的孩子,我们更应该设身处地地想到他们的难处。我们可以试着想象,如果面临高考的人不是他们,而是我们,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紧张忙碌的学习、一刻也不得放松的神经、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同学们你追我赶的竞争……我们吃得消吗?大多数人都承认,“高考一族”无疑是这个社会上最辛苦的人群之一了。正处于关键时期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父母每天无休止地唠叨?老师每天不停地敲警钟?或者是我们自以为他们需要的营养大餐?还是作为父母也高度紧张地一起投入战斗,陪读陪考,时刻守护着?很显然,这些都不是。当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就不难发现,我们以为自己给了很多,其实都用错了地方,用错了表达的方式。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不仅仅是把对方的处境放在自己身上,更要把自己当做对方,用对方的思考方式来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诚然,让四五十岁的父母用十七八岁的青少年的思考方式来想问题,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肯用心,肯放下姿态与孩子做朋友,那么,与孩子感同身受的一天就将来临。不仅你理解了孩子,孩子也读懂了你的用心良苦。因为,沟通是两个人一起成长的过程。

为您支招

上面和大家说了这么多关于亲子沟通的种种要点,下面我们就要扬帆远航,将理论付诸实践啦!让我们共同为孩子构筑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吧!

有句话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如何去爱别人。”每每在电视媒体看到罪犯的表情,除了悔意,就是无奈和怨恨,而研究犯罪学者也一再告诉我们:这些人很多都是因为生长在破碎不健全的家庭里,进而促使他们步入歧途。

现代的父母普遍都有一个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缺乏敏锐柔软的心,不易感受父母的用心良苦。其实温暖的心必须用有爱的土壤来培育,我们总是给孩子我们以为需要的、最好的,结果是适得其反。

有些父母用“理”来教育孩子,固然可能培养出社会精英,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懂得感恩、惜福、体贴而快乐的感性孩子。“家”除了是提供温饱的地方,它更多的功能是给人们在辛苦工作、学习,或遭遇挫折之时提供休憩的避风港。温馨的家庭气氛是良好的亲子沟通的必要的环境条件。没有温馨的氛围,沟通就很难得以顺利开展。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呢?

首先,让孩子觉得家门永远是对他敞开的。

家是不必担心被批评、被排斥或者受到讥笑的地方。在这里,即使犯了错,也可以得到无条件的宽容和接纳,孩子在其中感受到父母的亲情,而逐渐发展他的自我反省能力。在家中我们可以自由地思考、高谈阔论,自在地生活而不怕被拒绝。家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小窝。孩子可能会在学校里受到委屈,经历挫折,在他推开家门回到家里的那一刻,迎接他的应该是笑脸,是拥抱,是倾听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