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奥秘世界3
2855900000003

第3章 古文明之谜(2)

考古专家对出土的盔甲进行考证推测,当时盔甲均是披挂在成行成队、整齐排列的俑士或木架上,后因长期消蚀等天灾影响,支撑物被毁殆尽,使甲衣摊散坠落在黄土之中。根据这一考证:秦时我国军队的管理十分严谨,不仅队伍排列整齐分明,而且物资摆放也高度集中统一,井然有序。

彩绘俑,从衣着分析发现,其战袍多以粉绿色、朱红色、粉紫色为主,但其领口和袖口则常常施以粉红、粉紫、天蓝、白色等不同颜色,原因何在呢?秦陵考石队副队长刘占成认为:秦朝军队的军服很可能有统一和自备两大类,除外罩军服由军队统一发放外,内衣、中衣均为自备,所以各不相同。但又受当时颜料限制,造成颜色上的不一致。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我国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军队服装已十分注重了外表的统一。

从出土的文物看,兵马俑的质地与铠甲的质地完全不同,显然铠甲的石料加工工艺,比兵马俑的泥土烧制工艺要考究得多,精细得多。考古工作者由此推断,当时秦军军队有着严明的等级和待遇区分。

据史书文献记载:“秦朝军士勇猛强悍,冲锋陷阵,不戴头盔,飞跃奔跑,杀敌无数。”同时在秦陵兵马俑的整个俑阵中,个个俑兵都是头束发绾,均未戴头盔。但在秦陵近侧的陪葬坑中,却发现大量的石质头盔,这一有盔不戴的现象,为考古和军事研究工作者又留下了一个崭新的课题。玛雅文明湮灭之谜

1839年,探险家史蒂芬斯率队在中美洲热带雨林中发现古玛雅人的遗迹:壮丽的金字塔、富有的宫殿和用古怪的象形文字刻在石板上的高度精确的历法。

考古学界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疾病,气候变化……各执已见,给玛雅文明涂上了浓厚神秘的色彩。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20世纪80年代未,一支包括考古学家、动物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内的共45名学者组成的多学科考察队,踏遍了即使是盗墓贼也不敢轻易涉足的常有美洲虎和响尾蛇出没的危地马拉佩藤雨林地区。这支科考队用了6年时间,对约200多处玛雅文明遗址进行了考察,结论是:玛雅文明是因争夺财富及权势的血腥内战,自相残杀而毁灭的。

玛雅人并非是传说中那样热爱和平的民族,相反,在公元300~700年这个全盛期,吡邻城邦的玛雅贵族们一直在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战争。玛雅人的战争好像是一场恐怖的体育比赛:战卒们用矛和棒作兵器,袭击其他城市,其目的是抓俘虏,并把他们交给已方祭司,作为向神献祭的礼品,这种祭祀正是玛雅社会崇拜神灵的标志。

玛雅社会曾相当繁荣。农民垦植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工匠以燧、石、骨角、贝壳制作艺术品,制作棉织品,雕刻石碑铭文,绘制陶器和壁画。商品交易盛行。但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了。随着政治联姻情况的增多,除长子外的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挤。一些王子离开家园去寻找新的城市,其余的人则留下来争夺继承权。这种“窝里斗”由原来为祭祀而战变成了争夺珠宝、奢侈品、王权、美女……战争永无休止,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有10%的人幸存下来。

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视为玛稚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杜斯·彼拉斯是方圆1500英里内的中心城邦。它遭到从邻近托玛瑞弟托城来的敌人的攻击。一个装有13个8岁至55岁的男人的头颅的洞证明该城被攻占时遭到了斩草除根的大屠杀。8天后(这些精确的细节被记录在石头刻板上),胜利者举行了“终结典礼”,砸烂了王座、神庙和刻板。一些贵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这是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他们在那里苟延残喘了40年,最后还是遭到了敌人的攻占,陷入了灭顶之灾。公元800年,阿迪卡已是一座鬼城。公元820年以后,玛雅人舍弃了这片千年间建立了无数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没有返回这片文明的发源地。玛雅文明的毁灭已成为历史,但它提供的警示,值得人类永远记取。

今日,仍有200万以上的玛雅人后裔居住在危地马拉低地以及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处。但是玛雅文化中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已消失殆尽,未能留给后代。乐山大佛之谜

1989年5月11口,广东省顺德县62岁的潘鸿忠老人正在兴致勃勃地游览乐山名胜。当他乘船返回时,偶然地回首对岸古塔,此时天气晴好,他举起相机,拍了一张风景照。5月25日,返回家乡的潘老在朋友们索要下,将照片拿出来看,友人们赞赏不已。潘鸿忠也在一旁审视,当看到那张古塔风景照时,他突然感到照片中山形恰如一健壮男子仰卧,细看头部,更是眉目传神。老人兴奋不已,示以众人,无不称奇。照片一传十,十传百,前前后后共有500多人观看,无不惊呼:“此乃乐山巨佛!”

乐山大佛从乐山河滨“福全门”处举目望去,清晰可见仰睡在青衣江畔的巨佛的魁梧身躯。对映着湍流的河水,巨佛似乎在微微起伏。那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联襟构成。

仔细观察佛头,就是整座乌龙山,其山石、翠竹、亭阁、寺庙,加上山径与绿荫,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卷卷发鬓、饱满的前额、长长的睫毛、平直的鼻梁、微启的双唇、刚毅的下颌,看上去栩栩如生。

详视佛身,那是巍巍的凌云山,有九峰相连,宛如巨佛宽厚的胸脯,浑圆的腰脊,健美的腿胯。

远眺佛足,实际上是苍茫的龟城山的一部分,其山峰恰似巨佛翘起的脚板,好似顶天立地的擎天柱,显示着巨佛的无穷神力。

总观全佛和谐自然,匀称壮硕的身体,凝重肃穆的神态,眉目传神,慈祥安然,令人惊诧不已。全佛长达4000余米,堪称奇绝。

更令人称奇的是,那座天下闻名的乐山大佛雕,恰好耸立在巨佛的胸脯上。这尊世界最高最大的石刻坐佛,身高71米,安坐于巨佛前胸,正应了佛教所谓“心中有佛”、“心即是佛”的禅语,这是否为乐山大佛所暗示的天机呢?

1994年在乐山首届国际旅游“大佛节”上,潘鸿忠又慧眼识佛。6月5日,“大佛节”降下帷幕后,潘鸿忠来到大佛处观瞻道别,没曾想这一道别又道出个惊奇来。

当天下午3时半,他在游船上再次细细揣摩“佛是一座山”的景观,大佛左右两座“石龛天王”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两座分别为12米和14米高的龛内石浮雕,与大佛佛脚两边向上翘起的约12米高的莲花座,不正好是一个巨大的“心”字么?

乐山巨佛作为旅游景观是确定无疑了。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留给世人的一谜。现在有一种推断:据《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冰”即李冰,都江堰的创建者,“离堆”就是乌尤山。那么,在2100多年前古人就凿开麻浩河,造就了巨佛的头。唐代僧人惠净为乌尤寺立下法规: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和砍伐乌尤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树,代代僧众都视此为神圣不可违犯之法规。困而才保证乌尤山林木繁茂,四季常青,使“佛头”千年完美无损。

但据研究乐山大佛文化和文物部门的专家们介绍,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和听说关于巨佛的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那么,巨佛是纯属山形地貌的巧合吗?为何佛体全身,人工的刀迹斧痕比比皆是呢?为什么1200多年前,唐代开元年间的海通法师劈山雕凿乐山大佛,偏偏选中了凌云山西壁的栖鸾峰,并雕在巨佛心胸处呢?

再有“福全门”之谜也费人心思,要看到楚楚动人的巨佛身影,其最佳位置只有“福全门”。其他任何一处观赏的效果都不是最好,或者看上去身首异处;或是佛头不清;或是佛身不全。是不是先人故隐玄机,以“福”喻“佛”,其寓意指唯在此处,才可观赏到巨佛全身?卡纳克石阵之谜

巨石古迹遍布欧洲各地,由南边的意大利伸展至北方的斯堪的纳维亚,还包括不列颠群岛。不过规模最大的是位于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松林和石南荒原中的卡纳克。这里的石块不仅比欧洲其他地方多,而且分布范围也大,约有8千米长。这些石块究竟为何人所竖,至今所知甚少,但他们必定精通技术,可动用众多人力,而且是按预先构思好的计划进行的。卡纳克石阵主要由3组巨石组成:勒梅尼克、克马里奥和克勒斯冈,全在卡纳克北部。各组的排列大致相同,全部沿东西方向分行排列,各行间的距离不同,接近外缘即南北边缘的行距较密。每一行越接近东端,石块便越高,而且排得越密。偶尔有些石块并不排成直线,而是排成平行曲线。巨石的高度也参差不齐:最矮的在勒梅尼克西端,约高90厘米;最高的在克马里奥,高达700厘米。

长期以来,卡纳克石阵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8世纪2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从此,各种推测众出,诸多传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

当地人解释说,石阵诞生于公元前56年恺撒征服高卢时期。被罗马人打败的卡纳克守护神科内利逃到城北的山坡上,用魔法将追赶他的罗马士兵变成了一队队排列整齐的石阵。这一传说固然不足为凭,但在18世纪,不少学者相信石阵是恺撒时代的产物。19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卡纳克周围发现许多蛇崇拜的遗迹,这使人们产生新的联想:那一条条逶迤延伸的石队或许是蛇的模拟图形?其他一些五花八门的推测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例如有人称石阵是晒鱼场、市场、旅馆、妓院的遗址等等。

1959年,专家们利用放射性碳元素年代推测法测定出石阵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并确认卡纳克为世界上最大的新石器文化发源地之一。70年代中期,英国人亚历山大·汤姆对每一根石阵进行测量,并宣布他的惊人发现:石阵是一个复杂的月亮观望台。他说,古代天文学家每天在观测月亮时,随着其出没不断变换自己的观察位置,每一次都在新的地方竖起一根石柱为标记,用这种方法,他们掌握了月亮盈亏周期以及其他一些天文知识。80年代初,英、法考古学家组成联合考察组,在卡纳克对汤姆的学说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石器时代的人类并不具有这种高超的智慧。如今,一些从事UFO研究的学者则认为卡纳克石阵是外星人访问地球的飞船基地。

尽管聪明的现代人绞尽脑汁,还是难以了解远古的卡纳克石阵的奥秘。正如对石阵进行过长期考察的英国考古学家欧文·霍丁霍姆所说,它像金字塔一样,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不解之谜。三星堆的七大“千古之谜”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氐羌系。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可以说,如果解开“巴蜀图语”之谜,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矿石中的人造物

人类学会制造工具不过几十万年历史,然而,人们却从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人工制造的东西。

1844年,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矿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发现藏有一条金线。

1845年,英国布鲁斯特爵士报告,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在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铁钉的一端嵌在石块中。

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多契斯特镇进行爆破,从坚实的岩床中炸出了两块金属碎片。这两块碎片合拢后,竟是一种钟形器皿,高12厘米,宽17厘米,是某种金属制成,有点像锌,或锌与银的合金,表面铸刻着6朵花形图案,花蕊中镶有纯银,底部镌刻着藤蔓花环图纹,当地报刊誉为“精美绝伦”。

1852年,苏格兰一处煤矿中,在一大块煤炭中发现一件形状像钻头的铁器,而煤块表面无破损,也找不到任何钻孔。

1885年,澳大利亚一处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块时发现煤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属物,是一个平行六面体,两面隆起,其余四面皆有深槽,形状规则,使人无法否认这是一个人造物体。

1891年,伊利诺州摩里逊维尔镇的柯尔普太太在敲碎煤块时,发现煤里有一条铁链,两端还分别嵌在两块煤中。这两块煤原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敲碎时才分开。

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恰市洛亨斯宝石礼品店3位合伙人兰尼、米克谢尔和麦西,在一个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块化石。当他们用钻石锯开化石时,锯刃被坚强的东西弄坏了,打开后才发现,化石中包着一个“晶洞”,里面有一个像汽车火花塞一类的东西。中间是一条金属圆芯,外包一个陶瓷轴环、轴环外又有一个已变成化石的木刻六边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贝壳化石碎片。据地质学家估计,这块化石在50万年前就已形成。而50万年前又何来汽车火花塞?埋在“死人之丘”下的城市

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南部,滚滚流淌的印度河右岸,有一座半圆形的佛塔废墟。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代修建的。这里是信德沙漠的边缘,白日狂风沙尘呼叫,夜晚寒风习习。尽收眼底的只有一望无际的信德沙漠。多少年来,这里一片荒芜,满目凄凉,一直被当地人称为“死人之丘”。

1922年,几名印度勘察队员偶然来到这里,在佛塔的废墟里,找到了几块刻着动物图形和令人费解的文字的石制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