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28645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卷·秦汉时期(7)

就在绿林军纵横于湖北、河南一带时,东方也爆发了樊崇领导的赤眉军起义。天凤五年(公元13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东南)人樊崇等率领100多人在莒县(今山东莒县)起义,他们以泰山为根据地,转战于黄河南北,得到了青州、徐州一带饥民的响应,一年之间便发展到了万余人。第二年,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聚众万人,投奔樊崇,起义队伍得以迅速扩大。另一个起义领袖吕母死后,她的部队也投奔了樊崇。起义军没有设立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只是以言语相互约束,共同遵守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起义军内部分为三级组织:最高首领称三老,其次为从事,再次称卒吏,彼此之间相互统辖。地皇二年(公元21年),起义军与翼平连率(即北海太守)田况的军队在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展开激战,田况军大败,被歼一万多人。地皇三年(公元22年)四月,为剿平樊崇领导的起义军,王莽派太师王匡(和绿林军中的王匡不是一个人)和更始将军廉丹率领10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经过定陶、无盐(今山东东平附近)南下,在成昌(山东东平西)与起义军展开激战。这次战役,双方都投入了10万人以上,是农民起义军与新莽政权第一次大规模的较量。因为王匡轻敌冒进,大败而逃,廉丹以及其部下20余名将领被杀,王匡仓皇逃跑,方才得以活命。

在这次会战中,为了与官军进行区别,起义军把自己的眉毛都染成了红色。此后,这支队伍便被称为赤眉军。成昌大捷使东方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赤眉军改变了往常被围剿的局势,乘胜向西发展,接连占领了东到莒城、西至陈留、南达汝南、北到濮阳的广大地区。

农民起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巨大震动。本来,由于王莽改制损害了豪族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已经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而遍及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则更显示出王莽政权已失去了保护地主统治集团的能力。各地的豪强地主与刘氏宗族开始自寻出路。他们纷纷结寨自保,甚至是聚兵反叛。如南阳郡湖阳人冯鲂,招揽军士高达万人;陈留东昏人虞延,经常身着甲胄,手下也有万人;梁国蒙人夏恭,拥兵自守。他们虽然名为抵御义军,但当起义军迅速发展以后,很多人,尤其是刘氏宗亲纷纷打出了反王莽的旗帜。在这部分人中,以南阳人刘秀最为著名。

居住在南阳的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虽然从曾祖时就不能再承继封爵,但其父刘钦曾做过县令,刘秀也是南阳地区拥有大片土地的豪族地主。王莽夺取汉室政权、排挤刘氏宗亲,特别是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严重地侵害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当绿林军活跃于南阳地区时,刘、刘秀弟便与其周围地主李通、邓晨等人商议:“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月,邓晨于新野起军、刘与李通等于宛起军、刘秀起于舂陵(湖北枣阳南),这支地主武装共有8000多人,号称舂陵兵。刘秀还派宗室刘嘉与新市、平林兵首领王凤、陈牧取得了联系,相约联合作战。舂陵兵与新市、平林兵一起,合攻长聚(今河南唐县境内),杀掉新野、湖阳两尉,并攻占了棘阳(今河南南阳南),取得了初步性胜利。十一月,刘秀急于求成,进攻南阳首府、战略要地宛城,被守将甄阜和梁丘赐击败,不得已退守棘阳。地皇四年(公元23年)正月,甄阜、梁丘赐等率领10万大军横渡淳水,企图一举歼灭驻扎在这里的绿林军主力。新市、平林兵与舂陵兵同心协力,乘着夜里偷袭敌军后方,夺得大量粮草辎重。第二天,联军发动总攻,斩杀甄阜和梁丘赐,歼敌两万,王莽兵余部纷纷溃逃。联军又乘胜大败前来救援的严尤、陈茂部,继而围攻宛城。

绿林军组织并不严密,与舂陵兵之间也只是一种协同作战的关系。棘阳大捷后,联军逐渐发展到了10余万人,将领们越来越感到目前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成为了迫切的任务。在天命皇权思想的影响下,选择刘氏宗室做皇帝的意见逐渐占据了上风。刘秀也依仗舂陵兵的实力,自称柱天大将军,准备夺得皇帝位置。

南阳地主也大多欲推他做皇帝,但绿林军将领却不拥护他,他们推举了一个平庸的刘氏宗室、更始将军刘玄做皇帝。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新市、下江、平林、舂陵等各路义军正式推举刘玄为帝,称汉,年号为更始,以公元23年为更始元年。历史上称这个政权为更始政权。更始政权以刘玄的族父,即刘秀的叔父刘良为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他将帅都封为九卿将军。从此,更始政权的组织机构便初具规模了。更始政权的建立,对全国各地的反莽义军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据史书记载:“时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间,遍于天下。”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更始政权于三月派出多支队伍,向正北和东北方向的颍川、汝南及沛郡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成国上公王凤、太常偏将军刘秀等率军进入颍川,接连攻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郾(今河南郾城)等地,前锋一直攻打到距离洛阳不远的阳关一地。义军在昆阳等地缴获了大量的物资,牛马财物,不计其数,谷数十万斛,转而围攻宛城。五月,义军攻克宛城,刘玄便将宛城定为国都。

刘玄称帝,对于刘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南阳地主集团也对此非常不满,对刘玄非常不服。刘秀的部将刘稷曾公开扬言:“起图大事者,伯升(刘字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随着起义军的节节胜利,南阳地主集团与绿林军将领之间的矛盾开始公开化。早在更始政权建立之前,平林兵就曾进攻新野,但久攻不下。新野城宰宣称,只要有刘秀一份书信,便可以交出新野城。更始政权建立之后,刘玄派刘秀率军攻打新野,当刘秀率兵赶到新野城下时,新野宰果然开门投降。五月,刘秀又率军顺利攻占了宛城。后来大军西去,攻下长安。绿林军创始人王匡、王凤和张昂等农民将领,在进入长安以后,仍然保持着农民阶级的本色,在他们的管辖地区,对官僚、地主坚决进行打击和镇压。他们手下的官员都是“群小贾竖、膳夫疱人”,政权依然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王匡、王凤等对刘玄的荒淫腐化,对赵荫等人的专横跋扈,非常反感,感到痛心。他们想说服刘玄离开长安,谁知消息泄露,刘玄竟动了杀机,他先后用计将农民将领诳进宫中,杀害了申屠建、陈牧、成丹等人,王匡、张昂等机警地发觉了刘玄的阴谋,仓皇逃出虎口。刘玄又派赵荫率军攻打王匡、张昂驻地。于是,更始政权的内部斗争,变成了公开的内战,双方在长安连战月余,王匡、张昂等兵败后退出长安。原来想和绿林军合作的赤眉军,看到更始政权已经变质,便向西发动了进攻,这时已经逼近到高陵。王匡、张昂于是和赤眉军联合进攻长安。已成了孤家寡人的刘玄,走投无路,只好向赤眉军投降,后来被赤眉军处死。王匡、王凤、张昂与赤眉军联合推翻刘玄政权后,仍然坚持斗争。直到公元27年随赤眉军一起撤出长安,在崤底、宜阳被刘秀的军队镇压下去。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刘秀像

王莽篡权后没多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同时,一批没落的贵族和地主豪强也乘机起兵造反。汉宗室的刘、刘秀两兄弟在舂陵乡起兵,声势越来越大。公元23年,起义军推选没落贵族刘玄做了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刘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在后来的昆阳之战中,刘、刘秀两兄弟一鸣惊人,威震八方。这使得一些起义军将领十分嫉妒,为了排挤刘秀、刘两兄弟,他们向更始帝刘玄进谗言,说当初刘反对您称帝,如果现在不除掉他,将来必定成为后患。刘玄向来没主见,听信谗言后,他借犒劳军队的机会制造矛盾,使起义军内部发生内讧。不久后,刘秀的哥哥刘便被杀害。

刘秀听到哥哥被杀后,立刻动身前往宛城。到宛城后,他绝口不提刘哥哥被杀一事,既不穿孝服,也不行孝礼,照常起居,装得若无其事。刘玄看刘秀如此,实感内心愧疚。从此,他更为信任刘秀,并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其实,刘秀心里比谁都悲痛,数年后想起哥哥被杀一事,还常常暗暗落泪。在当时,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实力,完全不足以和平林、新市的起义军对抗。于是,采取了隐忍的策略,一方面保全自己;另一方面赢得同情,为以后的自立创造条件。

公元23年,起义军攻破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当时,刘玄定都洛阳后,想派一名有能力的大臣去安抚河北百姓。具有敏感政治嗅觉的刘秀发现,这是一个壮大自己的绝佳机会,便向刘玄请命去河北安抚百姓。征得同意后,刘秀以大司马的身份赶到河北。他每到一处,必做三件事:接见官吏,给予厚待;平反冤狱,释放囚犯;废除王莽的体制,慰问饥民。刘秀做的这三件事深得当地民心,很多人民都纷纷起来拥戴他。

尽管如此,刘秀面对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因为当时的河北有三股势力:首先是王朗势力;其次,是王莽的旧部和残余势力;再次是铜马和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势力。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河北人刘林曾向刘秀献计,说黄河以东的赤眉军,只需决河灌之,其百万士兵便可葬于水海。但刘秀认为这种做法太过于残忍,会失掉民心,便仍然坚持实行宽柔的政策。他以德收复人心,不以威震慑人心,逐渐招揽了邓禹、姚铫、冯异和耿纯等人才,又借当地起义军的名义壮大声势,而后刘秀又联合信都、上谷和渔阳等地的官僚集团。这样一来,刘秀不仅得到了人心,还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在笼络军心方面,刘秀更多的是采用宽柔政策,很少施用刑罚。铜马起义军投降了刘秀后,刘秀担心本部军和起义军产生矛盾,于是令本部军回营,而自己一人来到铜马军营,为铜马军操练兵马。铜马军见刘秀如此信任他们,便甘愿为他卖命,并称刘秀为“铜马帝”。

在处理内部矛盾方面,刘秀仍坚持采用宽柔的政策。刘秀消灭王朗后,下属在王朗住所搜出了很多议论刘秀的书信。刘秀非但不看,反而将那些文书当场烧毁。为此,那些从前议论刘秀的人都觉得刘秀值得信任,纷纷投靠了他。

知识链接

地动仪模型

张衡张衡(公元78—139年),东汉南阳人,浑天学说的主要代表。公元117年,张衡创制了一架比较精确的浑天仪。这架浑天仪是个可以转动的空心铜球,中间有一根铁轴贯穿球体,轴的两端分别象征着北极和南极;在球体的外面还有几个铜圈,分别代表地干圈、子午圈、黄道圈、赤道圈。另外,赤道和黄道上还刻有二十四个节气。随后,张衡又设计了滴壶滴水推动齿轮,以此来推动浑天仪转动。浑天仪在旋转时,标志各种天象的铜圈也会一起运动,简直和天体上星球的运动一模一样。此外,张衡还制作出了非常准确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蔡伦蔡伦(公元61年—121年),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是东汉著名的发明家。蔡伦在汉明帝后期入宫,在章帝时为小黄门,和帝即位后升为中常侍,开始参与政事,进位至尚方令。公元114年,蔡伦又被封为龙亭侯、长乐太仆。蔡伦一生服侍宫廷40余年,历经明、章、和、安四帝。蔡伦改进了西汉以来用丝麻纤维造纸的技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

许慎

不仅使纸的质量大为提高,而且原料还比较容易寻找。蔡伦于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时称“蔡侯纸”。因此,后世才以他为造纸术的发明人。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由东汉人许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把部首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书中在每个字下面先解释含义,然后再分析字形,进而辨别读音。全书一共收录了9553个字。书中对字义的解释也涉及了广泛的内容,包括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制度、礼仪、世间人事等各个方面。

公元25年,刘秀势力强大、羽翼丰满,在众将士的一再请求下称帝,年号“建武”。因刘秀是西汉皇族的后裔,故国号仍为“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又因刘秀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洛阳,而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长安,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后世称之为东汉。从此,刘秀开始逐步与其他起义军争夺地盘,最终统一天下。

在刘秀的政治生涯中,他柔道治天下的策略和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刘秀还极善于找出别人的优点,给予褒奖。公元27年,赤眉军的樊崇和刘盆子向刘秀投降。此前,两人都非常暴戾,对老人、弱者也毫不留情。刘秀接受他们投降后,却称赞他们做了三件好事:攻破城池,行遍全国,却没有抛弃故土的妻子;以刘氏宗室为君主,没有篡位之想;危急时刻没有像其他贼寇一样,拿自己君主的头颅去讨好敌人。两人听了刘秀的褒奖后,深感惭愧,于是痛改前非。

在处理将领之间矛盾时,刘秀也非常在行。常常好言相劝,不让他们互相争斗,并告诫群臣“在上不骄,做事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日慎一日”等。刘秀的这些告诫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官场上的某些风气。

在行政和执法方面,刘秀始终实行轻法缓刑,重赏轻罚,绝不轻易杀戮将士。

东汉建立后,刘秀的怀柔政策始终没有改变。致使东汉初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逐渐增长,史称“光武中兴”。

班超不辱使命

刘秀建立东汉后,专门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来整理西汉时期的历史文献和编著缺少的片段。班彪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叫班固、班超,女儿叫班昭,三人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班固子承父业,继续完成父亲所编写的《汉书》,而小一些的班超则跟着哥哥做点抄写工作。虽然哥儿俩从小就在一起睡,一起学习,可性情完全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班超却不愿意总是伏案写东西,他觉得大丈夫就应该去保家卫国,戎马一生。

公元73年,汉明帝命大将军窦固率兵讨伐匈奴。班超听说后,随即投笔从戎,投奔到窦固门下,跟着窦固讨伐匈奴。战场上,班超作战英勇,杀敌无数,因此得到窦固的欣赏。后来,窦固报请汉明帝后,汉明帝任命班超为假(代理)司马,并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