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2866500000010

第10章 总体布局(2)

下游在1972~1999年的28年中有22年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上延到开封附近,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见图1-13)。在华北大地,偌大的平原几乎没有入境和过境的大河流,一些水库、河道已是水枯见底。河北邯郸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57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量的7%,属极为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因为缺水,当地民间曾戏说,理发店剃头不给洗头,餐馆吃饺子不让喝汤。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沧州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已达1.68米,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事实上,邯郸、沧州的情况只不过是整个华北地区的缩影。因过量开采地下水,我国华北地区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专家指出,大漏斗不仅伴随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也预示着这一地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面临更大问题。长此以往,“桑田变沧海”绝非杞人忧天。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全国人均水资源总量比目前下降近1/4。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将会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势必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解决北方经济发展的缺水问题,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能够减轻受水区对来水量减少的黄河水和日益枯竭的地下水的依赖,据分析,在2010年水平年,南水北调受水区总计缺水104.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增加供水131亿立方米,其中东线36亿立方米、中线95亿立方米,可以基本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形成社会安定团结和维系人与自然协调共存的良好局面。

二、改善生态环境

据相关部门测算,1985年以来,黄淮海流域地面沉降及地下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140亿元左右,影响城市包括太原、石家庄和天津等城市;最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深、浅层地下水位分别下降了90米和50米。受沧州深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影响,东部咸水西侵,与1984年比较,目前咸水区面积向西扩展了686平方千米,深层淡水矿化度升高了0.768克/升。20世纪50年代海河流域有万亩以上的洼淀190多个,洼淀面积超过10000平方千米。现今,除白洋淀和部分洼淀修建成水库外,大部分的洼淀都已消失或退化。即使加上30多座大型水库和100多座中型水库,湿地面积也仅有2000多平方千米。

黄淮海地区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受益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将使受水区生态形势不断缓和,生态系统状况得到维持和改善,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得到修复,其服务能力也会增强。许多适宜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陆地生态系统能够避免退化,乃至有条件增加森林覆盖面积,那些由于水资源严重过度开采而大面积萎缩的湿地等将停止萎缩趋势,得到有效恢复,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受水区将有能力回补地下水,城市自然水体所需水量将得到有效恢复,改善城市生态用水,维持足够的城市绿地,黄淮海地区城市和工业用水大量挤占农业用水的趋势将得到遏制,缓解黄河上、下游争水的矛盾,还可减少拦蓄受水区当地地表径流,使河流保持一定的入海流量,有利于减轻黄河、海河等河道的泥沙淤积,部分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将大大提高。029三、促进协调发展

温家宝总理指出:“南水北调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投资将推动调水沿线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会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甚至形成新的区域增长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后有利于减小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的差异,可以为各地区创造相对公平的竞争条件和环境;有利于促进沿线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形成不断自我优化的新机制;有利于北方潜在的比较优势变为现实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经济普遍增长和协调发展;有利于受水地区培育特色产业,挖掘新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带动生活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逐步建立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运营期间,可以促进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而推动沿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制度及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沿线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都会实现良性发展。

四、贡献经济增长

水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重要而基础的投入要素。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刚性约束。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水量增加将缓解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水资源制约,改善资源的组合条件,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次,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巨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相应增加工程建设设备和建筑材料等产品的需求,并进一步刺激相关上游产业和关联产品的发展;再次,考虑各行业用水效率变化的影响,水资源从高耗水部门向低耗水部门的转移,从效率低的地区向效率高的地区转移,都有助于经济增长。就南水北调工程自身而言,对所在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程拉动效应。大型工程建设由于一次性投资巨大,将对当地经济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经验表明,投资会有40%转化为消费。第二,产业聚集效应。工程发挥作用后,围绕工程往往聚集一批相关的产业和企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恢复运河风采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发端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扬州开凿的邗沟,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完全通航也有700多年历史,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与“南水北调”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沟通南北的古老水运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全长约1750千米。目前,京杭大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山东济宁以北段基本断流,好多河道已经变成垃圾坑,有的已经被农田蚕食,中运河(台儿庄-淮安)和南运河(天津-临清)虽然还有水,但时刻面临断流威胁。大运河已到了缺水“断奶”的程度,运河的基本功能正逐渐丧失;污染与破坏加剧,现代化的船只运输严重损害了运河的环境风貌;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图1-14为昔日的大运河景象。

南水北调工程是大运河整治的一次机遇,东线一期工程的实施给大运河增加了水量,输进了新的血液,引入的长江水再次串联起大运河的主要部分,生气就此显现;东线治污工程将逐渐改变大运河的水质和水貌,使大运河成为清水廊道;工程建设对文物将进行保护和抢救,再现古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对航道进行了整治,恢复断流区域的通航;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为大运河的保护和发展创造条件。

六、体现人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