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2867400000015

第15章 低调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太张扬(1)

低调是最老到的为人处世艺术;是最绝妙的明哲保身艺术;是最沉稳的中庸平和艺术。在行为上低调:免得枪打出头鸟;在言辞上低调:话到嘴边留半截;在心态上低调:懂得内敛与含蓄;在社会上低调:须知爬得高跌得重;在姿态上低调:谦卑处世人常在。

(第一节)心态低调,方能善始善终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放低心态,低调是一种人生态度

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更壮,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正像树一样,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把志向放在高处,把心放低,踏踏实实、严严谨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远大之志,而不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这是成大事必备的素质!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他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就成功了。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就要不喧闹、不矫揉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在一个群体里,如果一个人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便会不择手段地粉墨登台,争取一切出头露脸的机会。结果,其周围的人似乎都成了“敌人”,自己则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有一位姓吴的女士,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在遗憾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一旁的吴女士生怕没了机会:“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个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去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她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人走茶凉”“人情薄如纸”。

吴女士的悲剧在于她太看重自己。她无节制地表现、张扬,促成了他人的逆反情绪。可见,为人处世的确是门学问。

不知您是否读过这个故事:有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回到京城后,人们都称赞他的勇敢,而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将军把自己断后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得太慢。其实,在人们心目中,“马走得太慢”绝对无法抵消将军的英雄形象。

有一则寓言讲得好。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三个朋友舍不得分开。大雁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我们就可以经常在一起了。”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它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就这样,三个朋友一起飞上了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这时有人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想出来的……”话还没说完,它便从空中掉下来了。

其实,不把自己太当回事,是一种力量的曲径展示,是一种爆发前的积蓄和磨砺。坦诚而平淡地看待自己,没有人会把你看成是卑微、怯懦和无能;反倒是你可能会在匍匐前进中出其不意地接近目标。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着他。他觉得自己有着过人的才华,本可以做得很出色,然而却怀才不遇,经受着现实中种种琐碎事务的摧残,以至于周围很多“平庸”无奇的朋友一个个出人头地,他却始终“大材小用”、碌碌无为!直到一个夏天,他与同学迈克尔乘渔船出海,才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迈克尔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在海上打鱼为生几十年了。年轻人看着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十分敬佩。

年轻人问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鱼?”

他说:“嗨,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只要不是空手回来就可以了。迈克尔上学的时候,为了缴清他的学费,我不能不多打一点儿。现在他毕业了,我也不在意打多少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听老人对海的看法。于是,他说:“海是够伟大的了,滋养了那么多的生灵……”

老人说:“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伟大吗?”

年轻人不敢贸然接茬。

老人接着说:“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装了无限多的水。而海之所以能装那么多水,是因为它的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噢,原来大海是以其低成就其伟大的!而许多年轻人有时并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因此经常为自己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因自己的一点优势便夜郎自大。

相反,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脚踏实地,站稳脚跟,然后一步步登攀,这样,到达顶峰才更有把握。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很多高贵的品质都是由低调的行为成就的。要想高成,须得先低就,世上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从低调做人开始,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

一位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开始找工作,因为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一般的用人单位“不敢”录用他,而经验的缺乏又让很多知名企业对他抱怀疑态度。在整个不景气的就业形势下,他发现自己的“高学历”竟然成了累赘。思索再三,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进入职场,去获取自己目前最需要的财富——经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种初级工作对于拥有博士学位的他来说简直是种“侮辱”,但他并没有敷衍了事,反倒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地工作起来。一次,他指出了程序中的一个重大错误,为公司挽回了损失,老板对他进行了特别嘉奖。这时,他拿出了自己的学士学位证书。于是,他得到了一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这对他是个很大的鼓励,他更加用心地工作,不久便出色地完成了几个项目。在老板欣赏的目光中,他又拿出了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为自己赢得了又一次提升的机会。

爱才惜才的老板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悉心地观察他,注意他的成长。当他又一次提出一些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的建议时,老板和他进行了一次私人谈话。看着他的博士学位证书,老板笑了。他终于得到了理想中的那个职位,尽管有些曲折,但他却觉得从最低处开始努力的整个过程都很有意义。

这位博士以退为进,先将自己放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线上,然后踏踏实实地奋斗,为自己积蓄内在资本。“真金不怕火炼”,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显示出了光彩,最终被慧眼识英雄的老板委以重任。在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时候,他选择了低调策略,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事业起步的机会。

一个人只有放低心态、盈而亏之才能明确自己的处境,从而知进识退,进退有节,挥洒自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除了它的建院历史久远、建筑辉煌和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之外,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它却有很深的寓意在里边,几乎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都承认,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终身受益无穷。原来,与别的佛学院不同的是,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门,这个门只有15米高、40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学会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

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对于所有来校的新生,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尽管这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这个时候,只有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才能够出入。否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其实,人生的哲学也在这个小门里,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时候都没有宽阔的大门,许多的门都是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的。

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走得更顺利些,少受打击和伤害,修炼“弯腰、低头、侧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

有一个有趣的“蘑菇定律”,是形容初学者或年轻人的。刚入道的人处境很像蘑菇: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做着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据说,“蘑菇定律”是20世纪70年代由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编写”的。这些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早已习惯了人们的误解和漠视,所以,在这条“定律”中,自嘲和自豪兼而有之。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一段“蘑菇”经历,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人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

现实中,常常不乏这样的年轻人——刚走出校园时,总是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自己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喜欢在工资上相互攀比,工资似乎成了他们衡量彼此价值的唯一标准。而一旦得不到重用,或工资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曾经对于前程的“狂想”就会在他们心中逐渐破灭。于是,他们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致到最后,距离曾经的梦想越来越远。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加第一份工作时必须消除不现实的幻想,并且应该认识到,没有任何工作是卑微的。年轻人应该磨去棱角,适应社会,不断充电,提升能力。要知道,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步入社会时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一个人,只有放下架子,打牢根基,才能在日后有所作为。

甘于普通,低调是一种人生境界

低调是一种儒雅的人生气质,是一种成就大事的方式。古往今来,多少事业上的强者为人处世都很“低调”,他们为什么选择低调的人生呢?

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从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后逐渐向内在的精神方面转化的,人们是在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之后,才会完成人类最高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人的需要是呈阶梯状的,必须先满足了基本的需要,然后才能够发展高级的需要。而“自我实现”则是最高级的心理需求,“自我实现”是内心的体验,是意味着充分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马斯洛说过:“有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就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内在的完美。”很多事业上的强者选择低调的生活就是为了如此,他们都是在外在需求满足后,最终回归内心,所以他们选择了低调。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在浦河边上钓鱼,楚国的国王派了两个大臣去邀请他出任楚国的宰相。他们说:“大王辛苦你帮他管理一下国家。”庄子没搭理他们,还是接着钓鱼。大臣们苦苦哀求不止。

庄子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灵龟,国君把它的龟壳剥下,供奉在祭司的圣坛上。那么你们说,这只灵龟是喜欢这样死去受人朝拜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塘里悠然自得呢?”

“当然是拖着尾巴在泥塘里悠然自得啊!”两个大臣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你们还不赶快走开?”庄子说,“我也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塘里悠然自得!”

庄子选择这种低调的生活形态,在外人看来是很不平常的事情。而正是因为庄子甘于普通和平常,所以在本质的意义上更加纯粹,更加符合真实的自我。而高调呢?是一种表演,是一种作秀,如果没有观众,所有的行为都没有意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低调的人其实是在完成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实现人的最高本质——自我的真实。

现在的中国社会都在普遍信仰着:“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你的口袋。”这种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贪婪性、残酷性和残忍性,竞争更多的是依仗强势、武力、不择手段、欺骗作假,并且这种竞争带来的成功也很难维持长久。而成功者用低调尽量保留一个真正的自己,这使他们不会在到处都是诱惑的社会中迷失自己。成功者总是在埋头踏实地做事,抛弃那些虚无的东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经营产业、财富、学问上面。正是由于低调,他们的投入产出比率远远高出常人,从而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如今,“低调”这个词也成为一个流行的关键词,低调的人是从来不会说自己低调的,但是,低调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格调进化的方向,被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视为明智的选择和最高的境界。

不争而胜,保持超然的态度

“不争而胜”是一种低调处世的高超智慧。“不争”,是低调行事,把自己置于低点,使自己在心态和表面上保持在一种较为弱小的地位,使自己还有上升和发展的空间。其实,“不争”就是一种低调的“争”,是一种“善胜”的“争”,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符合天道的“争”。很多事业有成的强者都深谙这种“不争”之理。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雍正皇帝胤祯就是运用“不争”策略取得成功的典型。

清圣祖康熙帝,是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一生勤政不息,手不释卷,文治武功皆可称为上乘。他除鳌拜,平三藩,定台湾,平噶尔丹,开博学鸿儒科,可谓英雄一世。然而,在立太子、决定大清的皇位继承人上,却煞费苦心,绞尽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