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2868200000020

第20章 打造平和的心态,告别烦恼与忧虑(3)

也许你会怀疑:“人类不都是自私的吗?怎么可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的,人总是会很容易原谅自己,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饶恕而已,如果不这么自我安慰的话,如何去面对他人?但在深层的思维里,一定会反复地自责:“为什么我会那么笨?当时要是细心一点就好了。”或是:“我真该死,这样的错怎能让它发生?”

如果你还不相信,请你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如果想得出来的话,那你一定有过耿耿于怀,并没真正忘了它。表面上你是原谅了自己,实际上你是将自责收进了潜意识里。

我们可以对他人这么宽大,难道就没有资格获得对待自己的这种仁慈吗?

没错,我们是犯了错。但除了上帝之外,谁能无过?犯了错只表示我们是人,不代表就该承受如下地狱般的折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正视这种错误的存在,在错误中学习,以确保未来不会发生同样的憾事。接下来就应该获得绝对的宽恕,再下来就应该把它忘了,继续往前走。

人的一生在不断地犯错误,如果对每一次错误都深深地自责,那么一辈子都将背着一大袋的罪恶感过活,你还能奢望自己走多远?

犯错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个人遭受打击的时候,难免会格外消沉。在那一段灰色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就像失败的拳击选手,被那重重的一拳击倒在地上,头昏眼花、满耳都是观众的嘲笑和那失败的感觉。在那时候,你会觉得简直不想爬起来了,觉得你已经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可是,你会爬起来的。不管是在裁判数到十之前,还是之后。而且,你还会慢慢恢复体力,平复创伤,你的眼睛会再度张开,看见光明的前途。你会淡忘掉观众的嘲笑和失败的耻辱,你会为自己找一条合适的路——不要再去做挨拳头的选手。

玛丽·科莱利说:“如果我是块泥土,那么我这块泥土,也要预备给勇敢的人来践踏。”如果在表情和言行上时时显露着卑微,每件事情上都不信任自己、不尊重自己,那么这种人也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或是希望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旦遭遇不如意,便抱怨、沮丧或是焦虑、自我否定或是自我谴责。

小王是某销售公司的一名员工,整天多愁善感,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总是怪自己太笨了。有时候确实是工作难度大了、有时候确实是事出有因、有时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可他却不去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只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他就一个劲地埋怨自己,刚开始朋友还会去劝他,可一直这样。弄得大家也都没有了好心情和耐性,干脆都不去理会他的自责和不高兴。久而久之,他就感觉被人冷落了,甚至抑郁成病……

其实,生活中总是难免有烦恼,有时人生的烦恼,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自己想得到的更多。

有时因为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却难以达到,所以便感到失望与不满,然后就自己折磨自己,说自己“太笨”、“不争气”等等,就这样经常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叫劲。小王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他无法宽容自己,所以烦恼就比别人多。

人总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其实外在不是真正能主宰你的因素,真正能决定结果的是你自己。

比如你害怕别人说你胖,你千万次地看过自己后,决定节食减肥。面对餐桌上的诸多美食,你只能是闭着眼睛咽口水,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实在没办法时,只能是在美食面前选择逃避!几日后,身体可能是苗条了,听到了别人的赞美,可是只有自己最清楚,体质已经下降了!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总是春风得意、一帆风顺,肯定会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说不定哪一天生活就会跟你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使你结结实实地撞上无情的“红灯”,或事业失败,或爱情失意等。这时候就得想开点,平淡地面对生活,多劝劝自己,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

如果你想不开,吃不下,睡不着,又有什么用呢,过多的烦恼和压力只会将你的心灵挤压得支离破碎。而且人体的各种器官在心情烦恼或怒火中烧的情况下会处于紧张状态,往往会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等。若是长期处于忧郁状态,还会诱发其他心理疾病。

所以,人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不跟自己过不去,要知道世上没有跨不过的沟,也没有淌不过的河,要想得通,放得下。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强,恰恰是因为你的愿望不切实际。要知道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也并非具有做任何事情的才能,这样想时才不会强求自己去做一些能力不及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常肯定自己,努力做好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情,剩下的就交给老天吧!只要尽力而为了,心中也就坦然了,即便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也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是无愧于心的。”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活着就是要品尝生活的百味,所以,不要钻牛角尖,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如果你觉得不开心,那就学会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其实获得快乐的方式也很简单,比如早晨醒来睁开眼睛看着天花板,你可以用快乐的心去感受那纯净的白色;上午在窗前读一本文采飞扬的书,你可以用快乐的心去体味书中的感动;下午坐在摇椅上呼吸、冥想,你可以用快乐的心去触摸太阳的温暖;黄昏到楼下茶馆里去品一杯醇香的红茶,听一曲悠扬的旋律,你可以用快乐的心去迎接黑夜的来临;晚上给家人煮一锅又鲜又香的排骨汤,你可以享受到付出的快乐。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喜或忧,或成功或失败,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可以做到宽容自己,不对自己提过高的要求,这样就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而获得身心健康。

(第二节)正视现实,抛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能正视现实、适应现实的人,往往好高骛远,一旦受挫,就会生活在自怨自艾、郁闷沮丧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记住,我们一定要学会正视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

面对现实,没有人能尽善尽美

美国现代大画家路西欧·方达,早年画油画时受到很大挫折,因为人人指责他不是画画的料,要他转行算了,他心情大为恶劣,总觉得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但他却很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他画好了他的作品,便拿到市场上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说明:亲爱的参观朋友,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笔,请你赐教,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路西欧·方达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他心中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后来,路西欧·方达决定换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于是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都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结果是,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路西欧·方达大为吃惊,迷茫不解,他把两张画拿给他的老师看。老师笑道:“哦!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对吧?”然后继续说道:“你难道没有发现一个奥秘,那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足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这位老师的话揭示了做人的一个深刻的道理:心态要现实一点儿,没有人能做到尽善尽美。

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陷,是不能面对现实的人的一种普遍的心态。对许多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从未想过,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态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进一步分析,有些渴望完美的人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假如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屡遭挫折,那么他的安全感就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加以补偿。无需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每干一件事就想把它做得完完美美的人,并不是一个强者。因为这些追求完美、企望毫无瑕疵结局的人,只会把自己保护起来而免受他人的指责和讥讽,不敢也不愿去面对残酷的现实,结果总是一事无成。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不是来自于对“美”的追求,而是来自于对“完美”的追求。由于刻意追求完美,我们不能容忍缺陷的存在,结果,经常一点小小的缺陷,就可能遮蔽住我们审美的眼睛,使我们的目光滞留在缺陷上,而忽略了周围其他的美好之处,以致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有位叫金桦的女孩,曾以优异成绩考取某重点大学。但是,来自童年的某种深刻的自卑使她坚定地认为自己给异性同学留下的印象不完美,而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她历来的生活原则是:要么最好,要么不要。她总想给人以最美好的印象,但是又自信不能。既然不能,那就撤走这印象的原型。于是,她“毅然”决定退学。金桦的“毅然”换来了母亲无尽的泪和自己前程的急转直下。后来,在心理训练班里,她对自己的生活原则进行了痛彻的反思:“我一直追求完美,但完美这家伙却越追越远,其结局往往是不完美,甚至可以用一个不是很雅的公式来概括:完美=完蛋。”

生活中像金桦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有的追求工作上的完美,永远只能第一,不能第二;有的追求人际关系上的完美,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喜爱自己,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半点不满,也容不得别人有闪失和错误;有的追求生活上的完美,无论吃饭、穿衣,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再三……

可以说,意味追求完美境界的人往往既是自我嫌弃的高手,也是挑剔别人的专家。当自己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完美高度时,他们很容易作茧自缚,自暴自弃;当别人没有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完美时,他们便心怀不满和怨恨。他们在精神和感情上只能享用“纯净水”,但是却忽视了一点:水至纯则无营养。问题并不在于这些对自己、对他人的挑剔是否有根有据,而在于为这种挑剔花费了多少心血消耗了多少能量却并没有改变什么。所以,完美主义一旦变成对现实的苛求,立刻就成为人们成长的陷阱。

很显然,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用说在事业上谋求成功,而且在自尊心、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抱着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他们永远无法让自己感到满足,每天都在焦灼不安中度日。

我们总是在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或者不能取得成功。为此,我们十分苦恼。其实,与其越做越糟,不如洒脱地放弃。我们的前面总是会有更好的风景在等待着我们去欣赏,何必为眼前的这点儿暗淡境遇而延误生命的美丽呢?

只要你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值得称赞的。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一个人如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他就此生无悔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选手,10次传球,也有4次失误;最出色的篮球选手,投篮的命中率,也只有五成;最精明的股票投资专家,买五种股票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既然连最优秀的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都不能尽善尽美,我们的失误肯定更多。这就是说,我们绝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每个人都会有他个人的感觉,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看待世界。所以,不要试图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否则你将永远也得不到快乐。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见类似的事情。当某人做了一件善事,引起身边同事们的注意时,会听到各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张三说你做得好,大公无私;李四说你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上司赞你有爱心,值得表扬;下属则说你在做个人宣传……总之,各种各样的议论,有的如同飞絮,有的好似利箭,一一迎面扑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别人说的,让人去说;别人做的,让人去做。嘴巴长在人家脸上,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然而,绝不要被人家的评论牵住自己,更不要因别人的言语而苦恼。记住,自己就是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在一个人的生活圈中,起码有一半的人不赞成你所说的那些事情。因此,无论你什么时候发表意见,你总是会有50%的机会,也总是面对一些反对意见。

明白了这一道理后,当有人不同意你所说的某些事情时,你不要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也不要立即改变你的意见以便赢得赞誉之词;相反,你应该提醒自己,没有人会是十全十美得让每个人都满意的。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走出绝望的捷径。

现在许多人的通病就是不了解自己。他们往往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之前,便一头栽在一个好高骛远的目标里,每天享受着辛苦和疲惫的折磨。他们希望获得他人的掌声和赞美,博得别人的羡慕。为此,便将自己推向完美的边界,做什么事都要尽善尽美。久而久之,他们的生活就变成了负担和苦闷,而不是充实和享受了。

人贵在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才能真正地喜悦。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必刻意去追求所谓的完美境界,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能走得稳。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和尚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一天,老和尚对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时间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师傅说,我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最后,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人们的初衷总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不切合实际地一味找下去,最终往往只会吃尽苦头,直到这一天你才会明白:为了寻求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失去许多机会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况且人生中最完美的树叶又有多少呢?世间的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最完美的树叶,而忽视平淡的生活,其实平淡中往往也蕴含着许多伟大与神奇,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有关心理学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给人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事情刚开始,他们在担心着失败,生怕干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这就妨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开去。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

据专家们称,完美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有以下6种表现:

1.神经非常紧张,以至于连一般的工作都不能胜任;

2.不愿冒险,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3.不能尝试任何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