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神推理心理学
2870400000006

第6章 吸引她,说服他,搞定TA!(1)

前面介绍了如何通过语言、身体语言、行为举止、随身物品来推理出一个人的心理,也介绍了在职场上察言观色了解他人心理的方法。那么在充分了解他人的心理之后,奔波于职场上的我们又应该怎样正确地与他人相处呢?

在职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他们才华横溢,思想活跃,做事勤奋,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他们通常不愿意在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上下功夫,结果造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制于人,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才华的这种让人唏嘘不已的结果。

曾经有篇文章评论了当今美国最聪明的三个人,其中之一是一位夜总会保安克里斯托弗·迈克尔·兰根。据说他智商高达195,拥有着可以跟画家达芬奇媲美的智慧天赋,但是他的才能一直没有被挖掘,兰根花费十余年时间研究的宇宙认识论也被学术界嗤之以鼻,正如他所说:“这个社会很现实,许多有才智的人都受制于由普通人制定的法则,不得不停下脚步等待别人跟上,我也是遭遇到这种情况的人之一。这不是抱怨,我只是说出这个事实。有时候我也想,自己是个普通人会是什么样。当然我并不想真的变成那样,只是偶尔会想一想。”

人际交往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越是成功人士为人处世越是谨慎,他们能够时刻注意那些人们不曾留意的细节。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想要成功就要在别人身上多下功夫才行。

通过推理能够让我们洞察人的心理和本性,而利用推理的成果,结合相应的心理学小技巧就能处理人际关系的大问题,这种利用他人心理进行人际交往的方法就是“心理操纵术”。

在一些人看来,“心理操纵术”是一种神秘莫测的技能,但是事实上它并不复杂,普通人稍加训练即可掌握,本章将对人际交往之中的心理操纵术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结合相关事例,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应对职场中遭遇的人和事,从而帮助大家学会更好地在职场中驰骋。

1.超减分的超短裙与“莫西干”

在职场上,成功的人际交往应该是在双方良好的沟通下,产生了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共鸣,而情绪共鸣的关键,往往在于我们是否能给交流的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种“首因效应”,它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而对于一个人的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在三分钟之内,我们只有掌握瞬间获得他人好感的技巧,才能在三分钟之内迅速征服他人内心,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外貌给人留下的印象至关重要,对第一印象的形成影响很大。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脸孔负责。”这里所说的外貌,并不单指人的长相本身,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在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的行为习惯和气质等。

其实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不难,只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被超短裙毁掉的面试

职场新人们在应聘之前都会认真准备自己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应聘演讲时所说的话,丝毫不敢懈怠,然而许多人却忽略自己的穿着打扮,殊不知这一点也会直接影响到招聘人员的选拔任用态度,下面的两个应聘失败的例子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有一位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女学生去应聘某所高中的语文老师,她准备的介绍材料很充分,举止落落大方,应聘演讲也让考官满意,然而考官最终还是决定不聘用她。原因正是出在她的穿着打扮上:她身穿低胸装和超短裙,染了一头黄发,还涂抹着鲜艳的指甲油。考官认为她这身打扮与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格格不入,于是这位女生遗憾地失去了被聘用的机会。

有一位重点大学法律系的博士生去应聘某地方法院的审判员,他的公务员笔试成绩在众多应聘者之中名列第一,面试的时候衣着打扮也很得体,然而面试之前他却理了一个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莫西干”发型(像公鸡冠一样的发型),面试考官虽然对他的才能和谈吐都很满意,但是认为他的发型与法官这个严肃的职业极为不称,因此最终没有录取他。

从以上两位毕业生应聘失败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穿着打扮合适得体的重要性。

服饰是一个人形体的外延,包括衣、裤、裙、帽、袜、鞋、手套及各类饰物,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我们穿戴什么样的服饰,直接关系到别人对我们个人形象的评价。

首先,服饰的选择要与自身所处的环境相协调。身处不同的环境,就应该有不同的服饰穿戴,在家中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舒适的衣服,但是在人际交往的不同场合,我们的服饰穿戴必须谨慎。在工作单位我们最好不要穿得太花哨,可以选择款式简洁、时尚的套装,这样的穿戴会使我们在工作中整个人显得更加干练而自信,给同事和上司带来更多的好感;出席婚礼、联谊会、庆功会等宴会场合,我们应该选择美观大方的礼服,但是礼服要自然得体,切不可过分炫耀,尤其不能超过宴会的主办方,否则会显得不礼貌;外出郊游等休闲娱乐场合最好穿随意性较强的休闲装,颜色可以明亮鲜艳些,与热闹的娱乐场所或者郊外秀丽的风格相适应,这种场合穿正规的西装、高跟鞋反而会显得不协调。

其次,服饰选择要与自身社会角色相符。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也必须遵守不同社会行为规范,在服饰穿戴方面也不例外。例如,医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通常是穿着干净整洁的白大褂,如果衣冠不整,患者一定会对其医术医德产生疑问;教师的服饰穿戴应该是大方得体、简洁朴素,如果身着奇装异服,就违背了其社会角色的规范,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三,服饰的选择要与自身的条件相衬。每个人外貌、身形等条件各不相同,只有让所有装扮的“外来之物”与自身的神韵相通,才能做到扬美避丑,展现自身的本质,体现我们的美丽和魅力的最高境界。例如身材矮小者适宜穿造型简洁、色彩明快、小花型图案服饰;肤色偏黄者,不要选与肤色相近或较深暗的颜色,例如土黄、棕色、深灰等,因为这类颜色的服饰会使肤色显得没有生机。

事实证明,服饰只有与自身气质、个性、身份、年龄、职业以及穿戴的环境、时间协调一致时,才能真正达到给他人以良好第一印象的目的,反之,则让一些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就产生偏见,从而造成一些令人遗憾的后果。

(2)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除了穿戴之外,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往往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以下一些小技巧,往往能够轻松赢得他人好感。

首先美化自身容貌。由头发、面容以及人体未被服饰遮掩部位等构成的容貌,往往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在头发上我们可以保持整洁和大方的发型,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印象。在面容上男士应该养成每天修面剃须的良好习惯,女士化妆则应浓淡相宜,给人自然清新的感觉。颈部和手部平时也要注意适时适度地保护并美化。

其次,保持良好的气质和风度。既要做到彬彬有礼,又要显得落落大方,顺乎自然,合乎人情。走路的时候步履坚定,站立时抬头挺胸,说话时双目有神,这样会彰显我们的自信;对待他人的态度不卑不亢,既不骄傲自大,也不讨好、巴结别人,这样可以体现我们从容的气度;面部经常保持微笑,既能体现我们的乐观与自信,还能向对方传达“我喜欢你”“我对你没有敌意”等信息,从而给对方安心的感觉,消除他们的警戒心理并赢得好感。

当然,要想给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仅有良好的服饰和外貌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在初次见面时掌握对方心理,从而获取对方的好感,打开人际交往之窗。

(3)沟通中失败的心理暗示

和外貌一样,打开人际交往之窗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说对了第一句话。生活中一些人时常为自己设置心理障碍,认为向陌生人开口讲第一句话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总是担心自己的话会使对方产生不悦,往往不知该从何说起,而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逐渐渗透到他们与人交往的一言一行之中,结果真的导致了人际交往的失败。

要想说好第一句话,我们在交往中可以先做好以下准备,先营造易于沟通的气氛,再精心设计交往中的第一句话。

要打破初次见面的紧张气氛,首先要放松自己的心情。我们可以在心中想象对方是自己熟识的老朋友来进行巧妙的自我暗示,消除自身的紧张心理,一旦自身心情轻松愉悦,这种感觉将会很快传达给对方,从而营造出融洽、轻松的交谈气氛。

其次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向交往对方体现自身的善意。我们可以尝试着模仿对方的动作和表情,但是切勿让对方看出来我们是在刻意模仿他们,因此我们在模仿对方的时候,要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并且可以将一些动作延迟进行。例如对方倒了一杯茶,很享受地品茶,我们可以在下一分钟也倒一杯茶,表现出和对方同样的神情,这样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对我们产生一种亲近感,在潜意识中也会放松下来。我们还可以找准时机主动向对方示好,例如在第一次见面时,精心准备一点小礼物,主动将对方领到座位上,帮助对方放置衣物、取东西等等,当然我们这些动作要做得恰当、自然,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下面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例子:

一次运动会上,有一位个头较矮的女生在长跑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了,一位高个子女生好心上前帮助她,看到那位矮个子女生行动不便,于是就把她架了起来。但是由于两人的身高差,使得矮个子女生脚无法着地,反而更加痛苦了。

(4)窥视对方的“私人乐园”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寻找他人的兴趣点,并向对方表现出你对其谈话内容的关注和兴趣,这样交谈将更加容易继续。”

为了更好地展开对话,我们可以事先调查交谈对方的一些资料,例如兴趣、喜好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从适合于大多数人的惯用问候语入手,但是每个人的个人兴趣是人与人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这种差别的话,就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优秀的销售人员就曾经把这种人们赖以生活、活动的个人空间称之为“私人乐园”,如果我们能在人际交往中顺利地进入他人的“私人乐园”,就很容易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的交谈对方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兴趣及爱好、相似的成长经历、相同的立场和观点,双方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思想共鸣,进而碰撞出“相见恨晚”的火花,从而便有着讲不完的话题。

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也是心理学上“相识相惜”的定律,相识相惜定律是指如果交际双方有着较多类似的地方,相互之间就比较容易被吸引,进而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找到对方与我们相似的地方,这样就容易较快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即便找不到相似之处,我们也可以通过挖掘对方的兴趣点,在对方心理投射相似之处的亮点。

所谓人际关系中的兴趣点,在心理学上,是指你和交往对象都有共同兴趣之处和激起交谈热情的领域。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交谈热情并不能保持很长时间,而共同的兴趣点则可以激发起交谈双方的共鸣,这样才能让双方将谈话持久地进行下去。而这些兴趣点既有可能是工作、家庭、体育活动、娱乐明星等某个话题,也有可能是收藏、阅读、旅游等某种兴趣爱好。如果我们善于挖掘交谈对方的兴趣点,就能在交谈中利用对方的兴趣点达到我们的目的,掌握谈话方向,甚至能将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变成好朋友。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一些小技巧来挖掘交谈对方的兴趣点:

第一,从对方携带的物品中观察对方的兴趣点。通常人们的穿戴及携带的物品都能反映出对方的爱好,在前文我们也提到了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物品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比如脖子上经常挂着MP3的人多半喜欢音乐或者正在学习外语,打扮很新潮精致的人很可能对时尚或者艺术很感兴趣,甚至我们还可能更进一步从对方的钥匙扣、手机颜色品牌等为突破口开始谈话,例如“你也喜欢看这本书啊,我也喜欢”“你这个钥匙扣很别致,是在哪里买的”,一定能让对方侃侃而谈。

第二,察言观色挖掘判断兴趣点。有的时候,一些人的兴趣点会在表情动作及言语中表现出来,因此察言观色是我们通往对方内心的捷径。

例如,对方在喝茶时,眉头微皱,咂嘴作品味状,就说明他可能对茶有一定研究,我们可以这样开始对话:“看你喝茶的动作很专业,一定对茶很有研究吧?”又如,对方在交谈场所的电视机或者报纸上看到某些新闻时做出微笑、皱眉、思考等反应,我们可以从中判断他对这些新闻的态度,从而找到谈话的切入口。

第三,创造兴趣点。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前两种方法获得对方的兴趣点,我们还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创造一些兴趣点:提及对方目前比较关心的事情,例如“你的孩子真可爱,已经上小学了吗?”;赞美对方,例如“您这件外套很漂亮,是在哪里买的?”;给予对方诉说苦衷的机会,例如“现在的交通实在是太拥堵了,您开车过来花费了不少时间吧?”;也可以用具体的数字直接进入谈话的内容,例如“如果我们的技术可以为贵公司每年节约200多万元开支,我相信您一定会感兴趣,是吗?”

(5)伏尔泰:通往人内心深处的路是耳朵

在找到对方兴趣点之后,我们也不能贸然开口,而是要学会倾听,通过倾听获得对方的心理认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对方的好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倾听呢?

首先,要做到“三心”,即“专心听、耐心听、细心听”。专心听就是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说话,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专心致志地注视着对方,脑子里要设法避免想其他的事情,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说话的内容上;耐心听就是对于对方提及的任何话题,你都应当认真倾听,既不要因为对方叙述平淡而无精打采,也不要在别人无法清晰表达的时候流露出任何不耐烦的神情,更不要在与对方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与对方发生争执;细心听,就是在倾听时要具备一定的敏感度,注意倾听对方说话的语调和每一个细节,同时要善于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从对方的话语之中找出他没能表达出来的潜在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