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2875400000013

第13章 和谐社会大家建(2)

要着眼于促进人际和谐,大力弘扬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见义勇为、扶正祛邪的良好风尚,倡导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要着眼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引导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化发展道路。

(5)强化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①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各级政府和基层自治组织的责任意识,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问题,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②加强商务诚信建设,要通过完善信用体系、规范交易行为、强化社会监督、严惩欺诈造假行为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深入进行诚信教育,培养诚信观念,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塑造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人格。要加强法制建设,为诚信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要把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6)要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进一步加大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度,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广大农民学有场所、娱有空间、乐有设施。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努力创作思想内容健康、艺术质量上乘、农民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着力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突出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7)要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优势要加大培育新农民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要结合农村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教育培训活动,在广大农民中形成学科技、学文化热潮,努力培育有良好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素质的新型农民。

38.如何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群、干群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只有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构建农村党群、干群和谐关系。

(1)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矛盾的表现及其原因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部任用与作风方面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晋升体制中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少数领导说了算的现象,有些被选拔和任用的基层干部为了自己的晋升,在工作中不把群众的需要和群众的冷暖真正放在心上,也不听取群众的合理性建议和意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的短期行为,在工作业绩上片面追求GDP增长,盲目地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有的则弄虚作假,上报成绩是大大的,群众得实惠是小小的,引起群众的不满。

二是财税体制与群众生活困难方面的问题。财税制度改革以后,对于加强中央财政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地方财政状况却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地方的镇村财政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基层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采取“土办法”,利用各种借口,侵占群众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采取强制的手段,引起矛盾激化。

三是政策制定与处理问题不公平方面的问题。由于某些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或在出台某项政策时缺乏调查研究,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情况甚至政出多门,互相抵触,不仅造成基层难以落实,甚至造成群众思想混乱,增加了党群、干群的矛盾。

特别是某些基层干部在调解群众纠纷时,缺乏调查,甚至收礼受贿,失去了公平正义,造成严重的对立。

四是工作方法与群众观念淡薄方面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缺乏群众意识和公仆意识,在处理和协调矛盾时不善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通不通三分钟”,强迫命令,“我说你听,不听也得听”,有的甚至利用黑势力或流氓地痞,压制群众,造成干群矛盾尖锐化。

五是正当利益与诉求方式不当方面的问题。当人民的利益或权利受到侵犯或者自认为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就会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寻求表达方式,以期保护和实现他们的利益,但在这些过程中,也有少数群众认识水平不高,脱离实际,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要求不正当的利益,只讲民主,不顾法制,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甚至以过激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又会被个别人所利用,煽动部分群众与基层组织和干部对抗,引发出严重事端。

(2)解决党群、干群矛盾的有效途径解决基层党群、干群矛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既要从制度创新、思想教育入手,更要抓好发展生产这一根本问题。

一要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解决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当前经济短缺依然是制约和谐农村建设,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我们的基层党政组织、基层干部能够很好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走上致富之路,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制度。解决党群、干群矛盾,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愿为群众办事、能为群众办事、靠得住、有本事、有群众观念的干部队伍。要改变由少数人选拔干部的做法,扩大选才的范围,增加民意的成分,让群众公认的人走上干部岗位、走上领导岗位,而不搞任人唯亲,更不能以此谋取一己私利。要完善实绩考核机制,坚决纠正他们追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不顾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要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要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要理顺民意表达的渠道,让群众的意见有地方表达、有人听取、有人重视。要正确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的决定,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经过集体充分酝酿和讨论,要真正实行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防止因少数人说了算而出现的失误。

各级党政机关要正确积极地对待群众来信来访,认真研究解决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解决一些群众反映的深层次矛盾。

四要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

当前,农村中不少矛盾是由于某些干部处理事情不公平而产生的。之所以产生不公平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某些干部缺乏正义感,另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干部得到一方好处,就片面地为其说话。因此,加强农村和谐建设,化解干群矛盾,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以权谋私、滥用职权。

五要加强教育,积极地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正确的引导。

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记“两个务必”,忠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真正帮助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前,要特别重视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向农民群众讲清国家、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很多事情只能量力而行,不能期望过高,在争取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做到依法维权,还要教育群众一分为二地评价干部,多看到基层干部的成绩,多肯定基层干部的优点,多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做到相互理解,共建和谐新农村。

39.如何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和谐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基础,它有利于家庭的安定、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进步。

(1)邻里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每个居家周围一般总会有一些左邻右舍,近年来,江苏省在推进农村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加快了农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建设,许多农民朋友住在一个村庄(社区),彼此联系、交往更加密切,形成了人们天天接触到的邻里关系。乡村邻里关系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需要。我国有句着名的格言,叫做“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居住的地理位置最近,经常接触,易于相互关心和照料,只要乐于互助,和睦相处,邻居关系便会情同手足,亲密无间,“不是亲人胜亲人”。邻里和谐相处,有助于人们排难解忧。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急需别人帮助时,邻居伸出援助之手,问题便会得到解决。邻里和谐相处,还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每每茶余饭后,邻里之间互相走走,彼此在谈笑中讨教学问、交流经验、沟通感情、活跃气氛,可谓其乐融融,于身心健康、于生产事业都大有益处。但应该看到,当前农村邻里关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恶语伤人,动手打人;背后议论,猜疑忌妒;见难不救,幸灾乐祸;散养禽畜,有碍卫生;谈笑逗趣,不讲分寸;得理不让,不听劝解。特别常见,也特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有,为了家庭建筑寸土之争,互不相让;邻里之间男女关系不正常,直至造成大打出手,家破人亡。如此不和谐的邻里关系,大大影响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这也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放在重要地位。

(2)和谐邻里关系的主要内涵我们在同邻里相处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可以用“四互”来概括:互尊、互助、互让、互谅。

互尊。就是要尊重邻居的人格。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邻居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尊重、一样帮助、一样爱护。

邻居的隐私不要打听,邻居的缺陷不要挖苦。自己家富裕了,要尊重生活清贫的邻居;社会地位优越的邻居,要尊重社会地位一般甚至在常人眼里认为低下的邻居;文化高的邻居,要尊重文化低的邻居。还要尊重邻居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要以财欺人、以势压人、以优越条件贬低人。要多看到邻居的长处。对邻居的合法权益更要十分尊重,不能肆意损害。如果与邻居发生矛盾,要在充分尊重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寻求良好的解决途径。

互助。平时,要急邻居所急,想邻居所想。邻居家一旦发生困难甚至遇到不幸,要尽快主动上门给予必要的帮助,可以作出点自我牺牲。要乐于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邻居。

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我们应当建立的新型邻里关系极不相适应的,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邻里关系要求的,必须彻底摒弃。

互让。这是“四互”中的核心。平时邻里之间相处要做到互相谦让。邻里间产生矛盾,更要主动相让。农村的宅基地,农田用水,子女相玩等都可能从小事开始引发大的矛盾,碰到这种情况,只要互相让一让就能解决。针锋相对,只能使矛盾加深。让,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胸怀、大度的风格、高尚的情操。而这正是邻里和谐团结的粘合剂。诗人郑板桥的家人与邻居为建房问题发生纠纷,写信要在外地当县令的郑板桥出面干预,郑板桥回信说:“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邻里之争往往是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让,要宽以待人,设身处地地为邻里着想;另一方面要严以律己,遇事主动承担责任,多作自我批评,只要我们以“让”字去调剂邻里关系,就一定能使邻里和谐相处。

互谅。人们常说“理解万岁”。邻里间要加强沟通,在沟通中加强了解、理解和谅解。要了解邻居的生活习惯,理解邻居的处世为人,谅解邻居的苦衷。有些时候,即使自家有理,也不要“得理不让人”。有时候自己理亏,就要主动登门向邻居作自我批评,请邻居原谅。要做到“有理要让人,缺理要认错”。那种“两军对垒,各不相让”的态度,在邻里相处中是要不得的。对邻居要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扬;少一点品头品足,多一点相互学习;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热忱关怀。一句话,少一点顶真、苛求,多一点风格、情操。

(3)加强和谐农村邻里关系建设构建和谐的农村邻里关系,既要从教育引导入手,也要注重从小的矛盾化解入手。

一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农村邻里矛盾的产生,多数由于小小的利益矛盾引起,由于思想狭隘片面而激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构建和谐农村的宣传教育,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这是化解农村邻里矛盾的基础。

二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节日活动和生产技术交流等活动沟通融洽感情,例如春节期间相互拜年,相互祝愿;通过家庭文化室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读书心得交流;组织种植、养殖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邻里之间的联系,加深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逐步克服“老死不相往来”的问题。

三要通过开展创建邻里和谐文明新风活动,发动广大农户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多做实事,要发动广大农户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评选和表彰和谐邻里关系的先进典型。

四要及时化解矛盾。农村邻里之间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基层干部、党团员要及时了解、及时研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让矛盾复杂化、扩大化。有些深层次的矛盾要下大力气努力化解,不使其激化,确保农村邻里之间的和谐。

40.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我国有3亿多家庭,其中农村占了约2/3。和谐家庭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1)构建新农村和谐家庭的重要意义一是新农村和谐家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程。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主要体现在:①作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的基本载体,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机制,家庭在养老、防病治病、社会扶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③作为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家庭将个人联结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社会的整合程度,保障了国家的安定与文明。

二是构建和谐家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行新农村建设。其中,和谐家庭建设是培育“乡风文明”的重要方面。只有家庭关系和睦,才会有社会和谐。因此,农村家庭和谐是乡风文明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