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2875400000008

第8章 发展经济夯基础(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③考核体系建设。县政府将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的建设进度列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并安排专项基金用于考核奖励。目前全县通过生态健康养殖考核验收的环境优美示范村有62个,合格村达到128个,占全县村总数的90%。

18.怎样处理好发展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已基本融入整个工业体系,成为地区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与传统农业对比,经济总量大,投资见效快,从业人员收入高,集体积累增加多,但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发展,容易忽视农村环境保护。

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发展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会比城镇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大得多,也严重得多。

城镇环境污染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品位形象,而农村环境污染除有以上危害外,还会影响全民健康。这是因为农牧业生产为全社会提供食品、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原料,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而且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最终会影响全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

怎样处理好发展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各地不可能、也不应当采取遏制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的办法,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

(1)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把握项目关口招商引资,增加投入,这是目前在资金投入和技术装备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发展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的主要途径。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中“饥不择食”,为了引进项目,全然不顾环境保护的做法不可取。必须严格把握项目引进建设审批关口,改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不以牺牲环境求得一时的发展。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昆山市,对用地多、耗能多、污染较大的企业,凡不能落实相关措施的,一律拒之门外;对新引进、开办的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企业,坚决执行“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以严格把握其污染治理设施完好、运行正常、污染物达标排放等关口。

(2)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立足于“三个优化”:

①优化产业结构。在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服务业”进程,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全力构建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发展氛围。鼓励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精密数控、现代物流、商贸会展、旅游休闲等工业和三产服务业项目。②优化投资结构。着力引进高技术、高税收、高就业、低耗能、占地少、无污染的大项目。强化有效投入,注重培育高效、规模、环保企业,杜绝“小而全、大污染”企业落户。在实施城区工业、三产服务业企业“退城进郊”

的同时,实施提高性搬迁策略,淘汰污染企业和落后工艺,落实好落户郊区、农村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园区的治理污染综合措施。③优化产品结构。应用现代科技,选聘高端人才,实施激励、监督、考核政策,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全力推进技改项目建设,着力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提高经营效益,改变过去靠“拼资源、拼环境”争取效益、求得发展的做法。

(3)坚持选准门类,求得发展与环保双赢选择农村乡村工业和三产服务业的发展门类,应当立足优势,克服劣势,科学合理地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求得双赢。近年来以观光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正在成为农村三产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一些地方通过承包土地流转权,引进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将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与“农家乐”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耕园”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观光旅游,对于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农民收入,营造优美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将轻工业作为乡村工业的发展首选,将乡村旅游业作为农村三产服务业的发展首选较为适宜。地方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村级基层组织应当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要积极在用地资源、引进技术、资金投入、信贷政策、税赋负担、劳力资源、产品销售等方面,体现政策倾斜,减轻企业负担。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三圣花乡,通过政府组织推动、提供服务和“放水养鱼”政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花乡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和“荷塘月色”为代表的“五朵金花”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当地村民告别了祖辈耕作的历史,三圣花乡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休闲观光农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促进了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满足了都市居民消费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营造了农村优美的环境。江苏省句容的采摘草莓、南京江心洲的采摘葡萄、兴化的万亩菜花、华西村参观游览等,都是根据自身优势特色发展起来的农村三产服务业的典型。

(4)坚持集中集聚,落实区域发展规划集中规划建设,可节约管理成本,加强环保监控,打造特色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实施集中供水、供气、供电,路、桥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统一建设,进一步节约各方面的资源,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环境污染。从促进农业、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协调发展出发,规划建设好农业园区、乡村工业园区和三产服务业园区。要通盘考虑以下基本原则:①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建设舒适宜人的新农村环境为目标,改善和提高乡村建设品位和环境质量,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②协调发展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坚持农业、工业、三产服务业并举,协调发展,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增加经济总量,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同时要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相呼应,努力寻求互动、互赢的关联点,实现资源共享,错位发展,把区域经济优势和特点转化为跨越发展的现实优势。③整合资源的原则。要围绕城郊农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如粮食、油料精加工,畜产品的安全、卫生加工,净菜加工等,实现较高的附加值,提高城市生活品位,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同时通过加工后副产品综合利用,促进农牧生产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良性循环。④集中治理的原则。实现乡村工业企业加快向工业园区集中,三产服务业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实行污染源的集中监控、集中治理。控制农村污染工业企业发展,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或依法取缔关闭。

(5)坚持环保优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在加强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山、水、田、林、路统一治理,落实环境整治责任,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工程。要大力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生产污水等污染源的集中治理,逐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杜绝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要加强农村河道、饮用水源管理,将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程加快向农村延伸,逐步将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纳入集中处理。要重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做到日产日清。要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健康养殖示范小区,积极防治畜禽、水产养殖污染。要严格执行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划分好农村声环境功能区,实行乡镇工业生产区、三产服务业集聚区与农民生活区分开,解决噪声污染源扰民问题。要建立健全正常的企业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监督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使环境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江苏省吴江市将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重点开展“百村、千厂、万人环境保护活动”和“农民健康活动”宣传。坚决关闭了221家高污染、低产出企业和加工点,全面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测土配方施肥、沼气和有机肥料,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7.37%;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整治,逐步建立起“组保洁、村清运、镇中转、市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投资2.5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回收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广泛开展“清杂树、种果树”美化村庄活动,农村绿化覆盖率30%以上;对全境325千米、287条河道进行保洁,打捞水上漂浮物。目前,全市250个行政村有167个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70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实现了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的目标。

19.怎样处理好农忙季节与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矛盾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周期性的收种季节,是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相对集中的季节,也是农民一年中从事农业劳动较为繁忙的时候。俗语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近年来在农村开展的“乡村清洁工程”行动,以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为重点,目的在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新家园。一年一度的农忙季节,在时间、空间方面,难免与“乡村清洁工程”的开展与成果的巩固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在:①农忙季节农村农业劳动力使用较为紧张,容易忽视“乡村清洁工程”建设。②收获季节产生的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往往会大量焚烧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破坏农田土壤结构,甚至发生火灾事故。③农忙季节是农村化肥、农药、农家肥的大量集中施用时期,如果施用不当、过量使用或管理不到位,容易排入水体而污染水源。

④农忙季节又是生产用水较为集中的时期,如果不能落实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往往容易出现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应当合理处理好农忙季节与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矛盾。

(1)全面营造推进“乡村清洁工程”的氛围要大力宣传开展农村“乡村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普及文明常识和健康卫生知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全面理解推行“乡村清洁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镇村要围绕开展农村“乡村清洁工程”活动,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保洁制度,落实保洁资金,完善保洁设施,建立保洁队伍。在农村广泛组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使田园清洁、水源清净、果园成片、庭院绿化、村容整洁。通过全面营造“乡村清洁工程”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清洁意识,努力克服时紧时松、虎头蛇尾现象,促进农忙季节“乡村清洁工程”的深入持续开展。

(2)结合“乡村清洁工程”创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对村内生活污水、生产生活垃圾、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变公害为宝贵资源,消除乱堆乱弃和直接排放现象。结合推广沼气工程,形成“人畜禽粪、农作物秸秆、污水和垃圾-沼气工程-果、粮、菜、茶、草等优质农产品”等生态庭院经济循环模式。通过在农忙季节有效地利用以上资源,进一步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生产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效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3)加强农忙季节农药、肥料施用的管理紧紧抓住农忙使用农药、肥料的高峰期,狠抓治理关键措施的落实。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重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田精准施药技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田间安置“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农田害虫技术,防止农药过多施用排入水体而污染环境;推广沼肥用于生产、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示范推广农田清洁生产技术规程,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忙季节施用的畜禽粪便的管理。

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推行农村改厕工程,对人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建设沼气池为纽带,提倡对人畜禽粪便、秸秆粉碎后进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施用,从而有效地解决农忙季节大量施用人畜粪便,管理不善污染农村环境的问题。四川省“乡村清洁工程”试点的39个村,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达20%,户均节支增收可达1600元左右,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显着改善。

(4)积极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技术推广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秸秆切割技术,粉碎后直接还田;实施稻田、桑园、果园和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直接覆盖还田;通过堆沤发酵、加工,将农作物秸秆转变成饲料,实行过腹还田;综合利用沼气开发技术,积极消化农作物秸秆。近年来合肥市通过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措施,减少大气污染;采取禁烧宣传和收购、堆腐还田等综合利用措施,使重点禁烧区内秸秆禁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集中宣传,使全市农民对秸秆禁烧的认识有所提高,秸秆露天焚烧有所减少,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重点禁烧区采取打捆收购和秸秆堆腐还田措施,解决综合利用问题。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奖补措施,组织实际验收,市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和项目经费。

(5)加强农忙季节农村生活垃圾及时处理加强农忙季节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村物业管理站,配备户用或联户用垃圾箱、垃圾装载机和运输车辆,建设垃圾处理场,分类处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农药、化肥的包装瓶、袋等废弃物全部集中回收,促进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长效机制。聘用专门人员,对村内环境卫生、环卫设施设备、沼气池及配套设备、污水净化池等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农忙季节“乡村清洁工程”的正常进行,确保农忙季节垃圾不乱扔,污水不入河,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有人管,较好地解决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一些地方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6)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本着“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管”的原则,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理念,做到有健全的机构,有合适的垃圾处置模式,有专业的保洁队伍,有固定的保洁经费,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推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良性运转”,探索“乡村清洁工程”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