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
2875800000002

第2章 按摩基础知识(1)

按摩的功效和益处

人体致病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不外乎外感与内伤这两大类。所谓外感,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以及各种邪气、寄生虫感染和各种外伤;内伤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以及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疲劳过度等,都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原因。

按摩通过刺激一些部位或点穴时,会产生较为明显的酸、胀、麻、热等感应,这种感应现象会循着人体的经络扩散到人体的脏腑或其他组织器官,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整复错位、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散寒除痹、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施治功效。

1.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众所周知,不通则痛,不论是急性伤还是慢性伤,疼痛都是因为血离经脉,经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因此,中医通过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改善组织代谢,理顺经络,使气血通畅,从而起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2.整复错位,调整骨缝

肌肉、肌腱、韧带受到外伤,造成纤维撕裂或肌腱滑脱,使之脱离正常的位置,关节在外界作用下,产生微细的错缝或软骨损伤,此时,中医按摩可以使损伤的组织纤维抚顺理直,错缝的关节和软骨回纳到正常位置,这样疼痛也就自然缓解或消失了。

3.解除痉挛,放松肌肉

疼痛,可以反射性地引起组织痉挛。长久下去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化。按摩可使人镇静,又可以解除痉挛,放松肌肉,帮助肢体恢复正常功能。

4.散寒除痹,调和气血

按摩对人体各个系统起到除痹调和的作用。中医通过人体的“奇经八脉”调理全身各个脏腑器官,通过经络血脉沟通连接,互为表里,互为制约,共同行使健全、完整的人体功能。

中医按摩将局部按摩与经络穴位结合起来,常能收到类似针灸样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心理抚慰作用,而且简便易行,人人可学,只要手法与力度适当,无副作用,对人体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家庭按摩的益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方便易行。必要时可随时随地进行实施,不受外界条件限制,不需要特殊设备和器械。

第二,经济适用。某些不适可以在家庭成员或朋友同事之间相互按摩,

既有效果又省去医院。

第三,按要求进行按摩,一般不会有何副作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四,按摩可以起到医疗作用。按摩的手法、部位、力度适宜,可益气活血,

兴奋神经,促进炎症吸收,帮助机体功能恢复。

第五,人的肌肤是接触外部世界的感受器,所以,经常按摩,可以保持皮趺的敏感性和生理功能。

第六,施术者与受术者合作完成按摩治疗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融洽的人际交流。这无论是对身体健康还是对心理健康,都非常有益。

第七,家庭成员间的按摩是一种亲情抚慰。这种抚慰对疾病症状的消除,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作用。

常用按摩手法

按摩的手法有很多种,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方法,既不损伤肌肤脏器,也不致徒劳无功,选择好准确的穴位和适宜的手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按法

按法是按摩手法中较为基本的手法,是以手指、手掌的不同部位或肘尖,置于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经穴或体表其他部位,逐渐用力加压的手法。分为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

(1)指按法: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或食指屈曲,以指背按压。

适用部位:适用于全身各部经穴。

(2)掌按法: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身体前倾,借助体重增加力度。

适用部位:适用于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3)肘按法:以肘尖代替指和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按压。

适用部位:适用于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功效:解痉止痛,通经活络,放松肌肉。

2.摩法

摩法就是食指、中指、无名指末节或以手掌面附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有节奏、有规律地做直线或环行摩擦的手法。

适用部位:适用于腰背部及胸腹部和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活血散瘀,解痉止痛,温经散寒,宽胸理气,健脾和胃。

3.推法

用手指指端腹侧或内侧或手掌大小鱼际着力于一定部位,缓缓地做单方向的推动。

适用部位:适用于腰背部及胸腹部和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舒筋活络,理顺经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散寒。

4.拿法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合,持续而有节律地提拿局部肌筋的方法。

适用部位:适用于风池穴、足三里穴及全身肌筋。

功效:开窍止痛,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解除痉挛。

5.揉法

用手指、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做回旋运动,压力要轻柔,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部位:指揉法适用于小儿乳根穴或双侧天枢穴等,还可用于背俞穴。掌揉法常用于头面部、肩背部、腹部和腰臀部。

功效:宽中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温通气血。

6.抱法

用拇指指甲掐在主治的穴位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压按。

适用部位:常用于人中穴、合谷穴、迎香穴、内关穴等敏感穴位。

功效:开窍醒神,兴奋神经,温通经络。

7.搓法

用双手掌面或小鱼际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像搓麻绳一样搓动,并做往返移动。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适用部位:仅适用于腰臀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

功效: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

8.滚法

手握拳或半握拳,用手背第五掌骨,压住治疗部位,以腕部做前、后、左、右连续不断的滚动。肘关节微屈,掌小鱼际要紧贴体表。滚动压力要均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律,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一般每分钟130~150次。

适用部位: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功效: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解除痉挛,消除疲劳。

9.点法

用手指端、屈曲的第二指关节,或肘部鹰嘴突出部,在治疗部位用力下压。着力由轻到重,以病人有酸、麻、胀、痛的得气感为度。

适用部位:常用于合谷穴、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天井穴、肩耦穴、承扶穴、肾俞穴、命门穴、金门穴等。

功效:通经活络,消积破结,调和阴阳,点穴开筋,补泻经气,解除痉挛。

10.抖法

病人身体固定,肌肉放松。治疗人员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稍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功效:疏经活络,调和气血,放松关节。

11.摇法

一手握住肢体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肢体关节的远端,做缓和而有节律的旋转。用力宜柔和,力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强,不可超过关节的生理限度,或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

适用部位:常用于颈、肩、肘、腕、腰、髋、踝等关节。

功效:具有通经络,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能力的作用。

12.拍法

以空心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功效:调和气血,营养经络。

13.提法

将病人受伤而下垂的肢体,或轻或重用手以寸劲儿向上提或拿起的手法称为提法。

适用部位:常用于四肢、头颈部、腰部。

功效:解除粘连,顺理肌筋,疏风止痛,健脑安神,强健腰脊,滑利关节。

14.捏法

用两手指撮住皮肤表层高高提起,循序滚动前进。如捏脊法。

适用部位:多用于胸腹或背脊部。此法还常用于小儿捏脊。

功效: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15.拨法

以指端或指腹部,深按于损伤部位,按压到一定深度后,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经络成垂直方向拨动的手法,叫拨法。使伤损而收缩重叠的筋肉伸展分离。

适用部位:多用于腰、臂及大腿部。

功效:解痉止痛,疏理肌筋,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解除粘连,消炎镇痛。

16.梳法

以手指或拳背部往返梳动,形如梳头,实为梳理的方法。

适用部位:常用于头部。

功效:调和营卫,疏通气血,疏散风邪,疏理肝气,缓解晕眩。

17.叩法

两手半握拳,用掌根及指端着力,叩击施术部位。叩法较拍法轻,轻击为叩。

适用部位:常用于胸部和背部,也用于四肢肌筋。

功效:通经活络,祛风散寒,舒松筋脉,营养肌肤,消除疲劳。

18.捋法

手指掌略屈曲,握于施术部位的肢体上,快速而急促滑搓的手法。

适用部位:常用于四肢、胸部和背部。

功效: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缓解痉挛,祛风散寒。

19.啄法

五指自然微屈、分开呈爪状,以腕关节的屈伸为动力,

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头部。

适用部位:常用于头部。

功效:安神醒脑,疏通气血,活血化瘀,开胸顺气,解痉止痛。轻啄法起抑制神经作用,重啄法起兴奋神经作用。

20.拉法

对患部平行用力,拉直筋络,帮助按揉理顺。

适用部位:常用于四肢、

腰部。

功效:疏通筋脉,舒展肌筋,滑利关节。

按摩的力度

按摩的力度大小必须符合人体生理特性,给人体形成一种良性剌激,若用力过猛,形成恶性剌激,就会产生不良信号,而且极易造成组织损伤。

按摩力度可因人而异。例如,体瘦、体弱者可以用力轻些,体胖、体壮者则应适当加力。如果用力过小以致无感觉,用力过大伤及皮肤和内脏。总之,按摩以后,患者感觉舒适、轻松,按摩力度就算是合适。

心脏病、高血压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按摩力度宜较轻。

四肢和背部、臀部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力度应适当加大。

对敏感性较强的穴位、经络和反射区,力度不能过大,如眼睛、耳朵、十二指肠、额窦等穴位。

按摩的力度通常是由轻到重的,先用轻柔的动作让皮肤及其神经有个接受适应的过程,然后力度就可以稍稍加大,切忌一上手就很重。

可见,在按摩过程中,掌握好手法力度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力要求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在按摩过程中要始终记住“内力外现,均匀柔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按摩方向是从远心端开始向近心端逐步地进行,以促使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向心回流作用,对于人体新陈代谢是非常有利的。

消化道的按摩,应按照生理运行方向顺应进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废物的排出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般先选择定点按压,到位之后,可向上、向下滑动或是向左右顺序旋转,有利于找准敏感点。

按摩的方向对于不同疾病稍有变化,例如,静脉曲张病人推抚静脉管的时候,一定要推向心脏的方向,以帮助血液的回流;眼部疾病的患者要避免推按,以防血管爆裂出血。

有些疾病按照经络方向对病痛部位进行按摩非常有益,改变只对局部痛点按摩的观点,而是将痛点按摩与通经活络按摩相结合的按摩方法,会使按摩效果大大提高。

按摩的顺序

1.人体整体按摩顺序

通常是从头部开始,这是因为头部是人体中枢神经所在区,统管着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功能,使彼此密切联系和协调,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和活动。

接下来就是颈背部的按摩,因为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圆柱状的延长部分,是脑与身体器官的神经联结者,所以颈背部的脊椎尤为重要。

然后是对双手的按摩,按摩方向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不同的取穴体系来决定,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运用。

最后是肌肉的按摩,主要是消除肌肉僵硬和疲劳,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消除乳酸,加速机体恢复。

一般情况下,采取顺经络气血运行的按摩方向为补,逆经络气血运行的按摩方向为泻,以补虚泻实。或依据向心按摩为补,离心按摩为泻。这就是说按摩方向要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不同的取穴体系来决定。按摩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运用。

2.头部按摩顺序

(1)开天目。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印堂穴皮肤。共20次,注意力量轻柔,以前额皮肤不变红为度。

(2)推前额。四指并拢按于前额正中皮肤,两手分别向左右两旁做抹法,至眉梢处再返回前额中央做下一次抹法,次数不限。注意力量不宜过大。

(3)点按攒竹穴、鱼腰穴及太阳穴。用双手拇指置于太阳穴,食指屈曲,由攒竹向两侧经过鱼腰穴至眼角按摩,10余次即可。

(4)点按四白穴及迎香穴。用双手指指端持续用力,作用于四白穴、迎香穴。如眼痛、眼涩可重按四白穴。

(5)摩掌褽目。两掌互相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两眼上,使患部有温热的舒适感。重复操作3~5次,对于用眼疲劳、视力不佳者可多做几次。

(6)疏通经络。用两手食指端自发际前沿正中开始到发际后沿正中按揉,如遇痛点可适当做局部的反复弹拨或按压,轻重以被按摩者能耐受为度。

(7)梳头栉发。两手十指弯曲,从前至后做梳头的动作。重复操作5~10次。此动作可经常自行操作。

(8)鸣天鼓。两掌按住双耳,两手放置在后头部,用手指轻敲耳后头部数次,两手放松,再反复上述操作3~5次。

(9)拿捏肩井穴。以大拇指顶住肩井穴,其他四指轻扶于肩前,与大拇指相对用力,提拿起整个肩部肌肉,一拿一放地交替进行。

(10)整理放松。用双手掌根自颈肩部向两侧沿肩一上臂一前臂的路线轻推数次,按摩结束后,以空掌轻轻拍打肩部及后背肌肉。

3.颈部按摩顺序

(1)颈部拿捏。抬起右手,用拇指和四指相对,由上到下、由轻到重在颈部拿捏3-5遍。然后抬起左手,用同样方法做。再拿捏双侧颈肩部3~5遍。

(2)穴位按摩。双手拇指揉风池穴,会感觉到酸胀感,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做头部的环绕运动,顺时针方向转1圈,逆时针方向再转1圈。

4.手部按摩顺序

先按摩主要穴位和部位,再按摩配穴及次要穴位或部位。

肾、输尿管、膀胱和肺是人体主要的排毒器官,手掌上这些穴位自然是重点按摩部位。无论治疗,还是保健,一般在按摩开始和结束时,都要按揉这几个穴位。

5.足部按摩顺序

以一脚为例,先按摩足底部,在重点穴位和重要脏器反射区加力按搓,然后逐趾按揉搓捏。接着搓擦足内侧,再擦足外侧,最后搓揉足背,均是在重点穴位处加力按压。

按摩辅助用品

1.器械类

主要作用是帮助按摩者集中、加大或均衡力量。

(1)健身锤。一般有木质、石质和橡皮质3种。木质多用于击打长骨部,石质多用于击打穴位,橡皮质多用于击打肌肉和胸腹部。

(2)健身棒。分软木和橡皮材料两种。适用于肌肉和胸腹部等大面积按摩。

(3)各种按摩器。分为手动与电动两种。手动多为木质轮状物或纤维性的条状物;电动则多种多样,有球状、齿状和不规则面等。

(4)按摩带。主要用于颈、腰和膝等大关节处,既起按摩作用,又起加固作用。

(5)拉力器或拉力圈。用钢丝弹簧或橡胶制成,多用来锻炼肌肉和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