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种除病保健按摩
2875800000004

第4章 内科常见病按摩疗法(1)

适应证:预防感冒或感冒初起。按摩部位:太阳、风池、风府和液门穴。

手法:

(1)将双手搓热,用力揉搓面部30次左右,重点为鼻周围。

(2)用两食指按揉双太阳穴,用两拇指按揉两侧风府穴及风池穴各30次。

(3)按揉液门穴30次,每天早晚各1次。

适应证:散寒解表。

按摩部位:印堂、迎香、风池、风门、列缺和合谷穴。

手法:

(1)用双手拇指指腹交替向上推印堂穴36次。

(2)用拇指和食指端同时向内揉按迎香穴36次。

(3)按摩者用一手扶住被按摩者额头,另一手拇指和中指指腹相对,拿揉其风池穴36次,然后用拇指指腹按揉其风门穴36次。

(4)用拇指指腹推揉左右列缺穴各36次,手法由轻渐重。

(5)用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左右手合谷穴各36次,手法由轻渐重。

适应证:调理气血,促进康复。

按摩部位:风池和迎香穴。

手法:

(1)用两手的食指指腹擦摩鼻梁两侧,至有热感为止。

(2)用双手掌心擦摩颈后两侧风池穴36次。

(3)用食指尖侧峰轻轻揉按迎香穴72次。

(4)用右手掌擦左胸,以乳为中心,在胸部做环形擦摩18次,然后用同样方法以左手掌擦右胸18次。

适应证:宣肺理气,调和脾胃,增强抵抗力。

按摩部位:印堂、太阳、迎香、合谷、外关、风池、肩井、中府、风门、肺俞、曲池、尺泽、鱼际、天突和膻中穴。

手法:

(1)用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印堂、太阳、迎香穴各36次。

(2)用四指分抹前额18次,用食指端和四指相对,拿按合谷、外关穴各36次,以出汗为宜。

(3)用食指指腹与四指相对,用力拿捏风池、肩井穴各36次。

(4)用拇指指腹依次按揉风府、风门、风池、肺俞穴各36次,接着再按揉上背部1-2分钟。

(5)用食指和四指相对,从肩部沿手臂向手指末端拿揉1-2遍,重点按揉曲池、尺泽、外关、合谷、鱼际穴各18次。

(6)用拇指指腹着力按揉中府、天突、膻中穴各36次。

(7)用食指和四指相对,拿捏肩井穴36次,并从上背部向腰部拍打9次。

注意事项

1.从入秋开始,天天坚持按摩,还可以预防感冒。

2.按摩时注意防寒保暖。

3.配合用冷水漱洗鼻孔更有防感冒效果。

适应证:咳嗽。

按摩部位:天突、定喘、内关、大抒和足三里穴。

手法:

(1)将天突穴按揉8-10分钟,其他各穴按揉5-8分钟,每天2-3次。

(2)哮喘加按肺俞穴;鼻塞加按上星穴;头痛加按太阳穴;喉痛加按少商和商阳穴;喉痒胸闷加按华盖穴。每穴均各点按5-8分钟。

适应证:散热清肺。

按摩部位:尺泽、曲池、大椎和肺俞穴。手法:

(1)用拇指端分别掐揉左右尺泽穴各36次。

(2)用拇指端分别按揉左右曲池穴各36次。

(3)用手掌按揉大椎穴36次,用手鱼际或掌面推揉肺俞穴及附近压痛点各36次。

适应证: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按摩部位:肺俞、列缺、外关、合谷穴和阿是穴。

手法:

(1)用拇指指腹或拳背,均匀地按压肺俞穴及阿是穴各36次,手法由轻到重,使背部有温热感为宜。

(2)用食指指腹上、下、左、右来回推揉列缺穴各36次。

(3)用拇指指腹和食指对拿外关穴和合谷穴各36次,使有放射性酸胀感为宜。

四方

适应证:平肝降火,清肺化痰。

按摩部位:尺泽、肺俞、阳陵泉和太冲穴。

手法:

(1)用拇指端分别按揉左右尺泽穴各36次。

(2)用手掌根或鱼际按揉肺俞穴36次,使穴部有温热感为宜。

(3)用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左右阳陵泉穴各36次。

(4)用拇指端和食指指腹相对,描按左右足太冲穴各36次,指力适度,不要掐伤皮肤。

适应证:止咳平喘。

按摩部位:膻中、定喘、肺俞、太渊和合谷穴。

手法:

(1)用掌根按揉膻中穴、肺俞穴各36次,被按摩者卧位,按揉其定喘穴36次,使穴部有温热感为宜。

(2)用拇指端和食指对拿太渊穴和合谷穴各36次,指力要适度,不要损伤皮肤。

六方

适应证:顿咳。

按摩部位:少商、商阳、合谷、少泽、内关、关冲、四缝和太渊穴。

手法:每穴点按5-8分钟,每天2-3次。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2.手指用力要适度,不要损伤皮肤。

一方

适应证:慢性咽炎。

按摩部位:手部和脖颈。

手法:用手指按摩手上咽部、颈部反射区和手部的合谷穴,颈部的天突、扶突和翳风穴各1分钟。每天做3次以上效果更好。

二方

适应证:急性喉炎音哑。

按摩部位:通里、内关、太冲和足窍阴穴。

手法:以上各穴均取双侧,用力按揉。每5分钟1次,不拘时。如指揉无效,可直接用指甲掐。

适应证:慢性咽喉炎。

按摩部位:少商、商阳和合谷穴。

手法:以上穴位各按揉5-8分钟,每天2-3次。

四方

适应证:急性扁桃体炎。

按摩部位:合谷、内庭、曲池和少商穴。

手法:合谷穴按揉10~15分钟,其他穴位各按揉5~8分钟。每天2~3次。

适应证: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按摩部位:翳风、天突、合谷、神庭、上星、百会、通天、风池、廉泉、鼻通和睛明穴。

手法:

(1)用拇指、食指、中指揉咽喉部两侧20-30次。

(2)用拇指、食指捏揪咽喉部皮肤20-30次,使局部发红,咽喉发热为佳。

(3)按压翳风、天突、合谷穴,每穴1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4)用左手掌捂住神庭、上星穴,右手掌捂住百会、通天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摩72次,再两手换位逆时针方向按摩72次。转速应稍快有力。

(5)两拇指置于风池穴,食指、中指置于两大筋中沟里,两拇指与食指、中指分别捏住两条大筋,从枕骨根部推下去拉上来,一上一下为1次,共做72次。

(6)用两拇指从外侧往里挤,食指、中指往外掰,一挤一掰为1次,共做36次。推拉要柔和,挤、掰要重。

(7)用右手中指指腹按摩天突穴72次,同时用左手拇指顶廉泉穴按摩72次,再两手换位做反向动作。

(8)两手握空拳,拇指微屈,用拇指背侧沿鼻翼沟向上推,经鼻通穴、睛明穴直抵眉骨,推上拉下为1次,共做36次。动作不要过重。

一方

适应证:扶正平喘。

按摩部位:定喘、肺俞、膏肓和太渊穴。

手法:

(1)用手掌根或鱼际按揉其定喘穴、肺俞穴和膏肓穴各36次。再由定喘穴至膏肓穴斜擦36次,使有温热感为宜。

(2)用拇指端先掐后揉太渊穴各36次,指力要适度,不要掐伤皮肤。

二方

适应证:散寒,宣肺,平喘。

按摩部位:风门、肺俞和列缺穴。

手法:

(1)用手掌根或鱼际推揉风门穴和肺俞穴各36次。

(2)用拇指端按拿左右列缺穴各36次,使有酸胀感为宜。

三方

适应证:清热化痰。

按摩部位:云门、中府、膻中、孔最、合谷、大椎、肺俞和丰隆穴。

手法:

(1)用拇指指腹推揉云门穴和中府穴各36次,再用掌根按揉膻中穴,顺、逆时针方向各36次。

(2)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对拿左右孔最穴和左右手的合谷穴各36次。

(3)用掌根或鱼际按揉其大椎穴和肺俞穴各36次。

(4)用拇指指腹推揉左右丰隆穴各36次,指力要适度,不要弄伤皮肤。

四方

适应证:哮喘。

按摩部位:人迎和膈俞穴。

手法:上述各穴每穴点按8-10分钟,每天2-3次。

哮喘患者保健橾

(1)自然放松。

(2)站立位吸气,前倾位呼气。

(3)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

(4)平举上臂吸气,双臂下垂呼气。

(5)平伸后屈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

(6)抱头吸气,转体呼气。

(7)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

(8)腹式缩唇呼吸。

(9)还原放松。

每次做20分钟左右,每天1-2次。

慢性支气管炎

一方

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

按摩部位:定喘和喘息穴。

手法:施术者先揉摩患者定喘和喘息穴至发红、发热,再点按5-8分钟,然后拔火罐。每天1次。

二方

适应证:慢性支气管炎。

按摩部位:足部。

手法:以手搓热,揉摩双足部,搓热搓红,重点按揉足底部气管、肺反射区。

三方

适应证:顽固性气管炎,先咳后喘。

按摩部位:前胸后背。

手法:在气候暖和的6~11月,坚持每晚睡觉之前,接~”盆凉水,将毛巾放凉水中浸透后拧干,用凉毛巾用力搓擦前胸和后背。毛巾搓热后重新放入凉水中浸凉再用,直至盆内的凉水变热为止。一般当年即可见效。坚持2-3年,多能根治。此法还可预防感冒。

注意事项冬春两季天冷时不宜骤然使用。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开过敏源。

恶心呕吐

适应证:宽胸膈,止呃逆。

按摩部位:中冲、内关、太阳和少商穴。

手法:

(1)用食指指甲和姆指指甲相对,用力掐中冲穴72次。

(2)用拇指端和其余四指相对,掐点左右内关穴各72次。

(3)用双手的拇指端压在两侧太阳穴上,用弯曲的食指侧峰从眉骨的内侧向外侧刮,稍稍用力,以微有酸痛感为宜。

(4)用拇指端按压少商穴。

二方

适应证:和胃止吐,调神和气。

按摩部位:天鼎、膻中、中冲、少商和膈俞穴。

手法:

(1)一手扶住头后,另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对,向天突方向对拿天鼎穴36次。

(2)用掌根或手鱼际按揉其膻中穴36次。

(3)用拇指的指甲掐左右中冲穴各36次。

(4)用拇指指甲和食指相对,掐压左右少商穴各36次。

(5)用拇指和掌根按揉其左右膈俞穴各36次。

注意事项

指力要由轻渐重,以有舒适的酸胀感为宜。

适应证:消化不良伴胃痛。

按摩部位:胸腹。

手法: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胸口,用力顺胸口向下推压至小腹,如此反复数分钟,待体内出现咕咕的肠鸣音、有排气及小便感即可。每天2~3次。

三方

适应证:胃胀。

按摩部位:两侧胸肋部。

手法:取平卧位。用双手拇指在两侧各肋缝间从上到下左右移动按压。听到腹内伴随有咕噜响声时,便在响声处反复按压。

适应证:增强食欲,祛寒增温,缓解溃疡。

按摩部位:中脘、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和内关穴。

手法:

(1)取仰卧位,用拇指于中脘穴顺时针方向揉108次,力量要轻,开始稍慢,逐渐加快。

(2)用手掌在腹部做环状按摩,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8次。

(3)取坐位,用拇指按压其背部脊椎骨,从上到下按压9次,后用拇指、食指捏拿脊椎骨两旁肌肉9次,最后用掌心搓背部脊椎骨36次。

(4)用拇指按揉左右手三里穴各108次。

(5)用拇指掐揉左右合谷穴、足三里穴各108次。

(6)用拇指掐按内关穴72次,使各穴有酸胀感为宜。

注意事项

1.对儿童不可用力过猛。

2.腹部保暖,不宜受凉。

3.忌食油腻食物和生冷食物。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上腹痛胀、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起病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1.腿浴疗法

白术20克、生黄芪20克、牛蒡子5克、木香5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佛手10克、当归5克、肉苁蓉5克、连翘5克。上药水煎去渣取液500毫升,再加清水3升,温度40°C左右浸泡双下肢,每次45分钟,1天2次,每次间隔3-7小时,1份药液可用3天,15天为1疗程。注意每次药浴宜加入10毫升酒精。

2.药膳

山楂粥:鲜山楂50克炒至棕黄色,再用温水浸泡片刻,煎煮去渣,加入粳米150克煮成粥,加入少量白糖食之。

陈皮白蔻粥:陈皮、白蔻各9克,洗净加水泡发,加粳米100克煮成粥,加入适量蜂蜜。每日2次,温热食用。

3四方左右劳宫穴各36次。

(2)将掌根放在中脘穴上,随着被适应证:理气止痛,消食导滞。按摩者的呼吸起伏,推揉36次。

按摩部位:劳宫、中脘和足三里穴。

(3)用拇指按揉左右足三里穴各

手法:36次。

(1)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按压。

一方

适应证:饮食不当或受凉胃痛。

按摩部位:内关和足三里穴。

手法:用双手拇指分别揉按左右内关和足三里穴各10分钟,以出现酸胀感为佳。每天早晚各1次。配合搓擦至局部皮肤发红更好。

适应证:虚寒性胃痛(喜热喜按)。

按摩部位:中脘、天枢、肓俞和足三里穴。

手法:将上述各穴每穴按摩5-8分钟,每天2-3次。在相应穴位配合艾灸更好。

三方

适应证:气滞性胃痛。

按摩部位:中脘、内关、肓俞和足里穴。

手法:每穴按摩5-8分钟,每天1~2次。配合食疗理气效果更好。

四方

适应证:血瘀性胃痛,食后尤甚。

按摩部位:中脘、血海、肓俞、足三里和三阴交穴。

手法:每穴按摩5-8分钟,每天2-3次。配合食疗活血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

1.避免胃部受凉。

2.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

3.如果疼痛严重,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胃下垂

适应证:胃下垂。

按摩部位:公孙、内关穴。手法:先用重力按摩双侧公孙穴各5分钟,再用力按内关穴5分钟。每天2-3次,按摩后卧床休息2个小时。配合每天做仰卧起坐效果更好。

二方

适应证:胃下垂。

按摩部位:肝俞、胆俞、脾俞和胃俞穴。手法:

(1)饭后3小时进行。

(2)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沿患者背脊两边膀胱经的肝俞、胆俞、脾俞和胃俞穴等,从上到下反复搓擦20分钟左右。每天2次。

注意事项

1.避免吃得过饱,或用力搬移重物及剧烈跳跃等。

2.患者每次饭后都将双腿搁在桌或椅子上休息10分钟。

三方

适应证:促进消化,强脾健胃,提升下垂脏器。

按摩部位:百会、中脘、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合谷、外关、内关和涌泉穴。手法:

(1)用左手中指按揉百会穴72次。

(2)用右手拇指按揉中脘穴72次。

(3)双手相叠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备顺时针环形摩揉72次,使腹部发热为宜。

(4)用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拿捏上腹正中线两侧肌肉,从上到下反复36次。

(5)双手握拳,拳摩脾俞穴36次、胃俞穴36次。

(6)两手叉腰,按摩者用拇指端点按同侧肾俞穴72次。

(7)身体前倾,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按揉同侧足三里穴72次。

(8)用拇指端按揉合谷穴72次,使有酸胀感为宜。

(9)用中指端和拇指端同时按揉外关穴和内关穴各36次。

(10)按摩者用拇指反复搓擦左右涌泉穴各36次。

一方

适应证:腹胀。

按摩部位:腹部。

手法:从胸骨剑突尖开始,沿腹部正中线左右旁开3指处,从上向下按压振荡,至大腿根为止。每次15分钟左右,每天2-3次。

二方

适应证:粘连性肠梗阻伴腹痛。按摩部位:腹部和前胸。

手法:

(1)饭后30分钟,取平卧位,双脚弯曲并拢,腹肌放松。

(2)将两手掌搓热,趁热用右手褽脐,并用左手压在右手背上,围肚脐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旋按80次。

(3)再重新搓热双掌,以左手熨脐,右手压在左手背上,同样逆时针方向旋按80次。

(4)最后左右手交替,从前胸向下腹推按80次。

三方

适应证:轻度肠梗阻。

按摩部位:天枢、内关、下巨虚和足三里穴。

手法:每穴点按8-10分钟,每天2-3次。

适应证:解气化瘀,消气除胀。

按摩部位:合谷、建里、足三里和太冲穴。

手法:

(1)食指端和拇指端对捏两手合谷穴各36次。

(2)取坐位,双手提拿其肩部肌肉丰厚处,约18次。

(3)仰卧,用中指端按住建里穴,用力按压,并同时用上臂发力,进行颤抖,约36次。

(4)仰卧,双手掌重叠,以脐为圆心,在中腹、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产生热感为宜。

(5)拇指指甲掐揉足三里穴和太冲穴各18次。

注意事项

1.伴随高热或感觉腹内有明显包块者忌用。

2.按摩如效果不佳,及时去医院就诊。

一方

适应证:健脾利湿,和胃理肠。

按摩部位:神阙、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长强穴。

手法:

(1)双手交叠放于腹部,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腹部108次。用力要适度,动作宜柔和。

(2)仰卧,按摩者用食指和中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神阙、中脘、关元和天枢穴各108次。

(3)用拇指端揉按双侧足三里穴各108次。

(4)俯卧,用拇指揉按长强穴108次。

适应证:大便稀溏。

按摩部位:足三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