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2876600000008

第8章 历史的记忆——楔形文字(1)

巴比伦文学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学的一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苏美尔和阿卡德文明时期。苏美尔人用自己创制的楔形文字保存下来不少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渗透着浓厚的宗教观念,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很早就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不仅有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

神秘文字的起源

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之所以叫作楔形文字,是因为其笔画很像楔子。后来这种文字发展成表意和指意符号。慢慢地,这种文字被后来崛起的亚述人、巴比伦人和波斯人继承,逐渐成为音形结合的文字。苏美尔人为了书写方便,常把它们刻在石板上和泥版上,后人常称之为“不朽的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就有楔形文字,它是古代苏美尔人发明的。关于楔形文字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印娜娜是天上的女王、乌鲁克城的保护神。她是一个倔强、极具毅力的女神,想做的事情总会想尽办法做到。她在做乌鲁克城保护神的时候,住在阿普苏的天神安启已建造好苏美尔最古老的城市埃利都,并将最有价值的神圣礼仪藏在那里。印娜娜决定用尽一切手段得到全部礼仪,使她的城市享有不朽的文明。

于是,她决定冒险亲自去会一会天神安启。印娜娜是一位集美貌、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安启从远处看见她婀娜多姿地走过来,便对其倾心不已。安启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远方来客。望着妩媚的印娜娜,安启心旌摇荡,神魂颠倒,不停地劝印娜娜多喝酒,自己也喝得满脸绯红。印娜娜见时机成熟,向安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此时的安启神智不清楚,没有犹豫,一口答应了印娜娜。印娜娜没有想到安启会如此爽快地答应。她不敢在此久留,担心安启酒醒后会反悔,收回自己的承诺。

印娜娜小心翼翼地把全部礼品装上天舟,扬长而去。这些礼物包括:神权、王权、不朽的王冠、王位、伟大的神圣地位、神对万物的关照权、大洪水、上天庭与下地狱的自由、祭司的多种职能、伺奉天庭的神妓、音乐与乐器等技术、木工铁匠的手艺、写作、真理、真诚、正直、善良、格言与智慧、好话与坏话、判断与决定、英雄与力量、伪造、敌对、骚乱、城市的毁灭与惩罚、旗帜、指令、壮年、富饶等等,其中就包括了为后世流传的楔形文字。

这种神秘的文字到底起源于哪里?我们追随历史的足迹,探寻其发现的历程。

首先要追溯到15世纪,意大利人巴布洛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设拉子旅游时,在寺庙残破不堪的墙壁上发现了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这些字体在外形上有的像钉子,有的像打尖用的木楔,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横卧着,有的则斜放着,有的尖头朝上,有的则朝下。巴布洛非常疑惑,不清楚这是什么,但下意识里觉得这些字体肯定别具意义。回到意大利后他便向人们描述所见到的这些奇怪的字体,希望能解开心中的谜团。很遗憾,没有人对巴布洛所说的事情感兴趣,都认为他在信口雌黄。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古老的楔形文字。

一个世纪后,又是一个意大利人瓦莱来到了设拉子,瓦莱发现这些文字后,断定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他把墙壁上的字体抄了下来,并带回了欧洲。后来瓦莱在游历伊拉克古代遗址时,再一次看见了这些刻在泥版上的字体。他当下断定,这应该是古代西亚人的文字。

通过对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以及对大量泥版文献成功的译读,人们知道了楔形文字是由古代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加以继承和改造的一种古老的文字体系。这种独特文字经过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的继承和传播,让西亚其他地方都知晓了这种文字。

但是,楔形文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独特的渔猎生活方式。这是目前比较认可的看法,西方的各种百科全书大都坚持这一观点。

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见解,认为楔形文字的起源与该地区发达的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前苏联科学院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他们在编《世界通史》这本书时就明确表明。书中这样记载:

“两河流域各族人民对世界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文字的创造。公元前4千纪中叶,文字的胚胎就出现了。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行政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文字的胚胎变成了真正的文字。”

持这两种观点的学者都很难说服对方,而且一直僵持着,坚持认同自己的观点。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种新的观点兴起,让楔形文字的起源再次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考古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令世人吃惊的观点,推测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即船帆座×号超新星的爆发。这一观点犹如一颗原子弹在学术界引起了新一轮的争论。

苏美尔学专家通过常年对楔形文字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泥板文书记载中有大量的对同一颗星的记录,因此,这位苏美尔学专家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苏美尔文明与这颗星有极大的关联。这一假设得到了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专家们的证实。

对于楔形文字的起源问题,自然科学的探索可以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见解。但是,也遭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很难想象,一颗新星的爆发能有创造人类文明的威力。通过考古发现,美索不达米亚人确实认为文字很神圣,对待文字的态度也很敬畏、虔诚。文字在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弥漫着一种神秘的色彩,比如,他们会佩戴刻有文字的护身符,即使在神庙或宫殿也搁置一些文字的泥版。

楔形文字的演变

楔形文字,这个名字来源于拉丁语cuneiform,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古代西亚所使用的文字,有的刻在石头上,有的刻在泥版上,有的刻在泥砖上,笔画十分像楔形,也有点类似钉头或箭头,因此也被称作“钉头文字”或“箭头字”。

当人类刚刚诞生时,面对的就是浩瀚无边的宇宙和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因此,文字最初都是采用象形这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为图画符号,只有这样才能直观地把对外界的感受表达出来。楔形文字的发展,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大同小异,都是经历了从符号到文字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愈来愈频繁,要表达的东西也很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原始的图画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人们便对文字进行了改造。一方面是简化图形,即部分代替整体;另一方面引申符号的意义,比如“足”除代表“脚”的意思外,还代表“站立”、“行走”的意思,“犁”除有“一种耕田的工具”的意思外,还用来表明“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随着文字的广泛应用,象形文字慢慢就发展成表意文字。

在表意文字的基础上,发展成表词音节文字,即表意符号被发音符号代替,同声的词就用一个字符表示。当然,一个符号也可以代表一种声音。后来开始使用发音符号,发音符号比表意符号又前进了一步,首先表现在减少了符号的数目,其次是发音符号还可以表达图形符号无法表达的介词、副词、小品词及词格、词首、词尾等文法和语法结构。经过这些发展演变,苏美尔的文字体系逐渐完备,象形符号逐渐被楔形文字代替,楔形文字就这样创立了。

那么,为什么叫楔形文字呢?原来他们的文字最早是写在泥版上的。在书写时需要用芦苇角或木棒角按压,这些芦苇角、木棒会在按压的地方留下印痕,这些印痕比较宽,也比较深,抽出时留下的印痕则比较细,也比较窄。由于这种文字在开始书写时比较粗,而末尾部分比较细,就像木楔一样,因此称它为“楔形文字”。

后来,人们书写的方向也有变化。刚开始书写文字时人们都是从右到左、自上而下的,这样书写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已经写好的字符会被刻字的手抹掉。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楔形文字的传播

楔形文字的创立是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它对周围地区的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民族把这种文字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使楔形文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楔形文字主要在西亚和西南亚地区传播,较早借用楔形文字的是埃兰人。与苏美尔人一样,埃兰人也是古西亚最古老的一支民族。从公元前3000年中叶起,埃兰人与苏美尔及后来的巴比伦联系增多。在阿卡德文字的影响下,埃兰文字具有了楔形文字的雏形。埃兰人还借用阿卡德语来书写文件。随着埃兰文越来越语音化,它基本上变成了语音文字。

楔形文字还对赫梯人产生了影响。赫梯人居住在小亚细亚以及亚述和巴比伦尼亚以西的地区。他们不仅在文字上深受巴比伦的影响,还在文化上和文学上深受影响。如他们继承了巴比伦人的宗教、神话文学和医学等。

叙利亚的乌加里特人也继承了楔形文字,他们在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了一种纯字母文字。乌加里特是一座港口城市,也是古代众多使用西闪米特语的小国家的中心。乌加里特文字是近东地区最古老的字母文字,总共由30个符号组成。它既没有表意符号,也没有限定符号或部首符号。乌加里特人已经知道按字母顺序来排列闪米特字母表,这种字母顺序后来被欧洲人所袭用。

最后一种是古波斯楔形文字,是波斯人在亚述——巴比伦楔形文字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文字。古波斯人居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以东的地区,也就是相当于现代伊朗地区,其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波斯人在创立自己的文字体系时,不仅采用了巴比伦楔形文字的外形,还向他们借鉴了音节问题。只是在外形上相似,在其他方面很少有相似处。古波斯文实际上是一种不彻底的字母文字,它由36个字母符号组成,其中包括3个孤立的元音符号和33个音节符号。在较晚时期,还曾使用了几个表意符号。古波斯楔形文字的应用范围很窄,主要用于记载国事。后来这种文字随着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