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2876800000004

第4章 我喜欢我选择: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4)

很多投资人经常受到市场上谣传下一个空头市场即将来临的威胁,于是心生畏惧,进而成为受害者。通常这样的言论一出现,股票经纪人就会打电话告知投资者赶快卖股票以换现金,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可以趁你卖股票时赚取手续费。当然,下一回你将手中现金再次投入股市时,那些人就又有手续费的收入了。

有人认为投资者这样的做法很愚蠢,首先,空头市场不可能会如计划所排定的时间而发生。再者,那些股票预言家,预测错误的次数和他们猜对的次数一样多。如果某人相信了空头市场即将来临而卖出手中不错的投资,那么这人会发现,通常卖出股票后,所谓的空头市场立即转为多头市场,于是又再次错失良机。

但这些投资者可能又说,如果空头市场不会降临,他可以再回到股市,同时以比较低的价格再买进先前出清的股票。但实际上在他们卖股之后,必须缴交易所得税和付出手续费,所以他们拿到手的现金会比原先的要少。此外,就算是空头市场真的来临,而他们想趁机再买回原先的股票,也要等到股价跌到可以弥补你所付出的税负和手续费的价位。费雪也提到他所认识的朋友,很少会在空头市场时再度介入股市。

柏纳德·巴洛克依他的经验给投资人一个建议:“别期望总是可以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这是不可能办到的——除非是骗子。”巴菲特的解决方法是全然忽视所谓的空头和多头市场。他可以做到是因为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股票,如果股价过高而无法提供足够的投资报酬,那么他也不会买进。每日市场的变动不会影响巴菲特,而巴菲特也不去考虑这些事,他所思考的是要投资哪些企业,并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它们。

巴菲特观察到,纵使“多头市场”在反转时也可能涌进大量买盘;而在空头市场,仍有许多公司的股票被贱价抛售,通常巴菲特会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找寻投资机会。

例如1973年,美国股票处于低潮、市场人士大为恐慌之际,大家想尽办法抛售自己的股票,精明的巴菲特却全线杀人,到1975年股票大幅上扬,巴菲特赚得腰包鼓鼓。

最精典的战役是在1987年。

1987年10月18日清晨,美国财政部长在全国电视节目中一语惊人: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扩展,美国将考虑让美元继续下跌。

结果,就在第二天,华尔街掀起了一场震惊西方世界的风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狂跌508点,六个半小时之内,5000亿美元的财富烟消云散!

第三天,美国各类报纸上,那黑压压的通栏标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10月大屠杀”、“血染华尔街”、“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大崩溃”、“风暴横扫股市!”

华尔街笼罩在阴霾之中。

这时,巴菲特在投资人疯狂抛售持股的时候开始出动了,他以极低的价格买进他中意的股票,并以一个理想的价位吃进10多亿美元的“可口可乐”。

不久,股票上涨,巴菲特见机抛售手中的股票,大赚特赚了一笔。

在大家认为空头市场的时候,巴菲特并没有卖股票换现金,也没有袖手旁观而缺乏行动。他眼中所看到的尽是机会,而其他的投资人只看到恐惧。

当然,他还有急流勇退的气魄,该出货的时候决不含糊,留一点残羹剩饭让别人捡拾。他的投资生涯一半是等待机会,还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和学习,出手的时候仅仅是他完成的一点作业。而我们百姓投资证券市场往往喜欢做“蜂拥而至”里的“那一只蜜蜂”,不喜欢做孤独等待出击时刻的“猎鹰”。风平浪静的时候不下水,大浪滔天的时候跳进去,结果就是淹不死也会呛掉半条命。

8.利用市场的无知和情绪化而得益

要想击败市场,第一个条件当然就是不要受市场情绪的影响。而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首要条件就是为自己确定一些选股的准则。

——沃伦·巴菲特

如果你能够像巴菲特那样找到二十多家常年“现金”回报率超过20%的公司,如果股市是像我们这样聪明理智的话,不管我们是不是巴菲特,我们手上的这些公司股票的回报率,也就等于这些公司的长远“现金”投资回报率。

但事实并不如此。市场是会闹情绪的。每一支股票的价格,都会因市场的情绪而波动。这个波动并不是跟着公司的企业现金获利潜能而上下浮动的。就是这一点,使我们能够把自己选中的优秀公司的长远回报率当成一个“底线”——投资回报率的最低限度,然后利用市场的情绪,来取得更高的回报率。比如,巴菲特一直认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品牌公司可口可乐在1919年上市时每股40美元,如果你在当时买入而持有到今天,经过多次配股和配息后,平均每年回报率是20%。这是可口可乐长远上的“平均”股价增值率而已。如果你学巴菲特那样,喜欢以“实值”来看待公司的话,那么你就会专门等到市场情绪低落时才大笔买入你心目中的优秀公司的股票。在可口可乐的例子上,巴菲特在1988年、1989年和1990年都大量购入可口可乐的股份,持有到今日,分别是9—11年,平均每年赚取超过26%的股价腾升获利。

巴菲特也曾多次强调,他买入一只个股之后,完全不担心这支个股有没有人在买卖。即使买入股票之后,市场关闭长达10年不能买卖这支股票,他也不会忧心。他始终都信奉恩师格拉厄姆的名言:“就短期而言,股市是个情绪化的投票机器,但就长期而言,它却是个准确无比的天平。”对巴菲特来说,股市是反应宇宙间所有已知和未知因素的指标。就像天气那样,准确无误的预测是不可能的,最好就是做好准备,任何情况都能应付自如。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马基尔评论说,很多股民买股时,价格虽高了,但却还买下,因为大家心里在想,虽然自己很傻,会以这个价格买入,但买了不久后,就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跟着他们买去,所以今天高价买入并不算傻。马基尔称之为“更傻的人的原理”。

事实上,人类史上从未有过在股市里赚钱的技术分析师,巴菲特也绝对不是像技术分析师那样,靠观看图表来预测市场走势的。巴菲特更不是像国际知名的狙击大师索罗斯那样,以猜测和尝试影响国际市场参与者情绪而赚钱。要知道即使是索罗斯近年来也是亏损连连。

许多投资者很不喜欢拥有那些股价已经下跌很久的股票,却对那些一路上涨的股票非常着迷,但结果却往往是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而巴菲特的实战经历却总表现出另辟蹊径的勇气。

巴菲特指出:“事实上,聪明的投资人不但不会预测市场走势,且还会利用这种市场的无知和情绪化而得益。”

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理性的独辟径者,他极善于把握投资机遇。他看好的投资往往会令其他投资者深感疑惑。但结果却总是证明巴菲特独具慧眼、另辟新径的投资策略是有道理的。他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他与众不同的投资思维模式,加上理性看待市场。

巴菲特看好大众传播和出版事业的前景,他认为报纸和电视台是很容易了解的行业。他曾拥有华盛顿邮报公司和《水牛城新闻报》20年以上,但他最成功的投资案例是对美国最大报纸发行企业加内公司的投资。

加内公司是采取分散化经营的新闻和大众传播公司,既有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又有分布全美各地的10家电视台和11家广播电台,更是北美最大的户外广告集团。但当巴菲特20世纪80年代末期买下加内公司4.9%股份时,却是美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低谷,投资者都在廉价倾销他们在纸媒体的投资。而此时加内公司大胆使用加内的产权(也就是用自己的股票)来收购其他报纸,结果《今日美国》扩张成为全美最大的报纸,加内公司盈利开始稳步递增,巴菲特因此又捡了个大便宜。

要想击败市场,第一个条件当然就是不要受市场情绪的影响。而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首要条件就是为自己确定一些选股的准则。

巴菲特从不公布他选股的本益比标准,但根据那些曾经把本身私人事业卖给巴菲特的创业家所说,巴菲特收购私人企业时,所要求的本益比是不要超过10倍。以1999年初的每股70000美元来算,伯克希尔的“长期预算本益比”是10倍或更低。这也难怪巴菲特于1998年9月16日评论说,他将会第一次做出准备,以便随时购回伯克希尔的股票。

9.理性投资人真正的敌人是乐观主义

价格下跌的共同原因,是因为投资人抱持悲观的态度,有时是针对整个市场,有时是针对特定的公司或产业。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商业活动,并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的态度,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所制造出来的价格。换句话说,理性投资人真正的敌人是乐观主义。

——沃伦·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