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都要懂些色彩学
2877100000008

第8章 认色篇——魅力色彩初感受(3)

小建议:可以使用上面的方法,让宝宝认识其他原色的物品。

2.红灯笼

游戏目的:培养宝宝握笔涂鸦的能力,加强宝宝对红色的认识。

游戏道具:字卡“灯笼”,一盒油画棒,红灯笼实物或图片,图画纸等。

游戏步骤:

(1)妈妈对宝宝说:“宝宝,这是咱们家的红灯笼。圆圆的、红红的,真好看。宝宝看着,现在妈妈就把这个灯笼画下来……”

(2)妈妈画完后,对宝宝说:“好了,妈妈画下来了,可是灯笼没有颜色,不好看,宝宝把它变成红色的,好吗?”

(3)妈妈让宝宝从油画棒中挑选出一支红色的,然后手拿油画棒涂色,并鼓励宝宝完成。妈妈也可握住宝宝的手进行涂色。

(4)识字:灯笼。

小建议:爸爸妈妈也可以画其他物体,让宝宝涂其他原色。

3.认识太阳

游戏目的:让宝宝知道天亮太阳出来、天黑太阳走了,加深宝宝对圆形物体、红色的认识。

游戏道具:字卡“太阳”,若干红太阳图片。

游戏步骤:

(1)妈妈在墙上贴上“红太阳”的图片,并告诉宝宝:“这是红太阳,颜色是红色的,形状是圆形的。”让宝宝欣赏。

(2)宝宝认识太阳时,妈妈可加上儿歌:“太阳红,红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充分调动宝宝的感官。

(3)妈妈可将一些红太阳的图片放在宝宝面前,让宝宝指认,鼓励宝宝。

(4)在宝宝每天早晨起床时,妈妈可提示宝宝说:“宝宝看,红太阳出来了,天亮了,宝宝起床了。”如此反复,让宝宝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

(5)识字:太阳。

小建议:在玩这个游戏时,爸爸妈妈要反复强调“红色”等色彩词汇,加深宝宝的记忆。

二、百变间色

间色是由某两个原色混合得到的,也称第二次色。间色中,色光三间色为品红、黄、青(湖蓝),也称为“补色”,是指色环上的互补关系;颜料三间色即橙、绿、紫,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分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案例

豆豆爸昨天出差,晚上10点多才到家。爸爸答应豆豆今天带他去奶奶家,早上,爸爸一直在睡懒觉。妈妈怕豆豆吵醒爸爸,又怕豆豆等得无聊,于是让豆豆在楼下安静地听《启智之音》,并画龙虾。很快豆豆就涂完了龙虾,妈妈表扬豆豆涂色越来越快,并且越来越好了。豆豆高兴得拍着小手,妈妈马上趁机拿出一盒“字宝宝”,让豆豆去找“龙虾”这两个字。豆豆很快找到了“龙”字,但是“虾”字却怎么也没找到,妈妈帮着找也没找到,到哪里去了呢?妈妈又打开另一盒,豆豆很快找到“虾”字,说:“妈妈,你在作弄我呀,害我找了半天!”妈妈笑了,于是写下了:“豆豆真棒!”交给豆豆,豆豆念了一下,高兴地放到“表扬”的小盒子里。

妈妈想到等下带豆豆去奶奶家,但是豆豆周四科学课的《调色画》作业还没画呢。于是,妈妈就和豆豆一起调色,她让豆豆先找出“三原色”:红、黄、蓝。豆豆很兴奋,非要自己调。妈妈和豆豆讲明原因,因为担心豆豆把颜料挤得到处都是,豆豆答应让妈妈挤颜料,他调色。很快豆豆学着老师上课的样子用“蓝和黄”调出“绿”色,“红和蓝”调出“紫”色,用“红和黄”调出“橙”色。通过这个实验,让豆豆明白了三间色是由三原色合成而来的。妈妈让豆豆观察和比较,进行颜色对应认识,培养他视觉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色彩审美能力。

豆豆在色板上调出了很多颜色,妈妈就让豆豆拿手指蘸着颜料开始画小花和蝴蝶,还画了个大太阳。豆豆很高兴这样画画,在妈妈的辅导下画完作业后,妈妈就给豆豆一张大白纸,让豆豆随便在上面涂抹。豆豆涂得可认真啦。

三、丰富多彩的复色家族

复色是颜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相混合得到的,亦称第三次色。复色中包含了所有的原色成分,只是各原色间的比例不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红灰、黄灰、绿灰等灰调色。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千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除了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色彩。

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认识复色的小游戏吧。

游戏名称:认识丰富多彩的复色家族

游戏道具:准备几瓶花或盆花、水粉画工具、色卡、图片、铅画纸、色纸、花束等。

游戏步骤:

(1)引导宝宝欣赏花朵,感受花朵之美。

(2)观察花朵的色彩,分析比较花朵的丰富变化。

(3)找一找对应生活中的花朵色彩,除了水粉颜料中的三原色、三间色,你还看到哪些色彩,从中发现对应色彩(复色)的缺失,感受色彩的微妙变化。

(4)出示色卡或色轮,进一步引导宝宝认识复色。

小建议:在游戏过程中,爸爸妈妈应指出:大自然中的色彩,都是由物体把不同长短的光波反射出来感受到的。但在振动传达的过程中,不同长短的光波一起混淆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用单纯的三原色、三间色来表现它,而需要用相互渗入的复色。否则,色彩会生硬不调和。实际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是大量由三原色和三间色组成的复色。

有彩色和无彩色

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中,人们视觉感受到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色彩就其系别而言,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

一、庞大的有彩系家族

有彩色系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基本色为红、橙、黄、绿、蓝、紫等。有彩色系包括基本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也包括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不同量的混合所产生的千千万万种色彩。有彩色系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有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三大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也就是说一种颜色只要具有这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二、认识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指由黑色、白色及黑白两色相融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们不包括在可见光谱之中,故不能称之为色彩。但是从视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来说,它们具有完整的色彩性,故应该包括在色彩体系之中。

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无彩色系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色彩学上称为黑白系列。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理想的完全反射物体为纯白,理想的完全吸收物体为纯黑。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纯白和纯黑的物体并不存在,颜料中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

相对有彩色系来说,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明度上的变化,而在理论上并不具备色相与纯度的性质。无彩色系的明度可以用黑白度来表示,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愈低。

在实践中认识色彩三要素

色彩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人们感知色彩的三个构成条件包括:光线、物体和眼睛。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人们无法准确感知色彩。自然界的各种受光物体,由于性能不同,在接受光源照射时,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力也不同。我们看到的物体色,就是受光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刺激视神经而引起的感觉。例如物体的黄色,是吸收了光源中的一些单色光,反射出黄色光而形成的色彩。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色彩世界,千差万别,几乎没有相同的,只要我们注意就能辨别出许多不同的色彩。这是因为任何一个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明度、色相和纯度关系,这就是色彩的基本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很难截然分开。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引起色彩个性的变化。但它们之间又互相区别,具有独立意义,因此必须严格分开其概念。

日常生活中,吃穿住行都离不开色彩,不同的色彩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如我们在饭店吃饭,服务员会端上各种造型优美色彩搭配好看的拼盘,刺激我们的胃口;大街上人们穿戴五彩缤纷方显个性;室内外色彩丰富的装潢更是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居住空间舒适感;出行的飞机、火车、汽车的室内颜色以中性色为主,以便更好地为乘客解除旅途的疲劳。下面让我们带宝宝一起在实践中体验一下色彩要素吧。

一、小小油画棒,洞悉色彩三要素

油画棒色彩鲜艳、质地细腻、涂抹方便,用油画棒来画静物既可以画造型又可以画层次更可以画冷暖。掌握了色彩的变化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创作自己的作品。

通过小小的油画棒,怎样使宝宝洞悉色彩三要素的秘密呢?下面介绍一位幼儿园教师是如何用油画棒教宝宝认识色彩三要素的。

首先,让宝宝认识油画棒。我们眼前的世界由于光的作用五彩缤纷,物体受暖光照射,受光部暖、背光部冷。受冷光照射,受光部冷、背光部暖,晚上没有光就进入了梦乡。一盒油画棒一头是白色,一头是黑色,两头是极端。

明度,指色彩的亮度。从明度上分,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如柠檬黄;越接近黑色明度越低,如普蓝。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如同样是黄色,柠檬黄、土黄、中黄就具有不同的明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把两种不同颜色的油画棒分别在纸上相叠,如黄色和蓝色,相叠后的颜色就变成绿色,降低了它们的纯度。由于大红和翠绿在纯度上很高,可以靠红、黄、绿号标志来控制交通,如红灯停绿灯行。日常生活中红色常常用于警示作用。纯度也有高低之分,例如比较西红柿与苹果,前者的纯度高些,后者的纯度低些。

冷暖,指色彩结构在色相上呈现出来的总印象。冷暖本来是人的机体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受,但由于人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长期接触,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使我们在看到某些色彩时,就会下意识将视觉与心理联系起来,产生条件反射。如秋天满山的红叶,怒放的金菊,枝头挂满的沉甸甸的果子,多为橙、红、暖黄一类色彩,让人想到温暖的阳光,故将这一类色称为暖色。冬天北风呼叫,雪花飘飘,天空只有蓝紫灰色,令人产生冷寒心理,通常就把这类色称为冷色。

小小一支油画棒,就可以洞悉色彩三要素的秘密爸爸妈妈也可以试一试哦!

二、中国画颜料,宝宝识色的好帮手

宝宝3~5岁时,妈妈几乎都会问同样的问题:“我的宝宝对色彩好像没有感觉”?“他总是喜欢黑色或蓝色”?“他不喜欢红色、黄色,只喜欢灰色”,或者“她就爱绿色,不管画什么,总是先用绿色”。总而言之,宝宝喜欢单一的色彩,或者少数几种色彩。宝宝是真的对色彩没有感觉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宝宝不是没有感觉,而是很有感觉,而且有很健康的感觉。当我们面对色彩时,第一个反应是你的眼睛是否舒适,这个选择过程首先是由视觉开始的。宝宝的眼睛不知比成人娇嫩多少倍,宝宝的视觉色彩灵敏程度又不知高出成人多少倍。当他们喜欢某种色彩时,首先就是视觉的愉悦,这是他的视觉选择,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内容。许多宝宝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喜欢特别鲜艳强烈的色彩,而是喜欢比较宁静柔和的色彩。他的眼睛长时间看宁静柔和的色彩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相比之下,那些浓烈的色彩会刺激他的视觉神经,给他们的视觉带来一时的兴奋感,接下来的是视觉的疲劳。所以,许多喜欢柔和安静的颜色,甚至蓝色、黑色等深色的宝宝,画画时就能坐得住,绘画时间也较长。而喜欢橙、黄、红、白等亮色的孩子,他们画画时,往往会用一些深色把这些亮色给覆盖住,或者很快就画完,再也不想画了。实际上这不是宝宝对色彩不感兴趣了,而是因为鲜艳的色彩在刺激着他的视觉,时间一长,就感觉不舒服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爸爸妈妈说“宝宝每次画画都特别快,1个多小时的课,15分钟就跑出来了”的原因。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引导、协助宝宝寻找出又好看、对眼睛又舒服的色彩,宝宝一定会再继续画下去的。

那么,对于3~5岁的宝宝,爸爸妈妈该怎样引导他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呢?

爸爸妈妈应先多用母体文化中的色彩——中国画颜料来引导宝宝进入色彩的世界,再逐渐导入其他文化、其他质感的色彩。中国宝宝是黑眼睛的,和蓝眼睛的欧美宝宝在视觉基因上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只照搬西方那一套,对宝宝进行色彩认知,而不研究中国宝宝的特点与文化背景,可能会对宝宝形成许多色彩障碍,从而滞后于欧美宝宝。

中国画颜料与丙烯、油画颜料,甚至水粉的浓艳都不同,更具有与水融和的天然特性,更加清新自然,如藤黄、朱砂等,都是明亮但又透明、柔和的色彩。与西方颜料的色彩和质感相比,就如同清醇的水与甜味浓厚的奶昔——如果宝宝先接受了奶昔,会形成浓厚的味觉和口感,就不会对水的清澈与天然味道再有任何感觉。同样,视觉也是如此,一旦被浓稠和鲜亮所覆盖,就难以对色彩的自然和变化有感觉。所以,顺序一定要倒过来。首先,让我们的黑眼睛先认识真实而天然的色彩,随着认识的加强,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再让他们去感受人造的各种色彩。这不仅符合色彩认知的科学过程,也符合宝宝的视觉成长规律。

案例:

3岁的荣儿的黑眼睛里转动着灵气,握着毛笔的小手轻轻挥动几下,就把黑色的墨甩出了大大小小的雨点。她发现了黑色中的变化,从而获得了乐趣。3岁多的大番薯在黑色里分辨着深和浅,竟然能说出黑加了水,就会变成“深灰”,太不可思议了。看看宝宝们的合作,他们能发现黑中的世界,有大海、河流、森林、怪兽和云彩等。

壮壮、虬虬、双乙、小E、蔚薇、王一个,最小的1岁5个月,最大的3岁8个月。他们在认为毛笔、宣纸、水是软的外,还认为浅蓝的水比深蓝的水要柔软,黄色比红色要柔软;他们能感觉到色彩的温暖和寒冷,认为红色比蓝色要温暖,让“太阳”与“大海”碰撞在一起,他们能把小手放在涮笔水里,告诉老师蓝色的海水是冷的;他们能发现温暖中的温暖,把中国画中的朱砂与水调和得那么明亮透明;他们能发现寒冷之中的寒冷,把代表雪花的白泡沫捡来撒在画上。

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之下,宝宝们加深了对色彩的认识。感觉的灵敏让老师一次次心动,对这一双双黑眼睛更有爱心与信心。

在这里,要指出家长们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不少爸爸妈妈认为让宝宝认识最亮最浓的色彩,就是培养他的色彩感觉;认为宝宝的画用了最浓最亮的色彩,就是有色彩感觉。对于3~5岁的宝宝,如果这样引导,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那就是只对鲜艳的颜色有反应,而感觉不到色彩之间的关系,更感觉不到同一色彩不同层次的微妙变化。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失去对色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让宝宝与颜料零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