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团头鲂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2897600000010

第10章 团头鲂的饲料(1)

(一)饲料的营养与种类

我国养殖淡水鱼类历史悠久,种类甚多,鱼的食性各有不同,投喂饲料的种类和适口;性,关系到鱼的产量和质量,如鲤鱼、鲫鱼、罗——鱼、海水鲫鱼、鲶鱼等,它们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甚至一般家禽、家畜不吃的东西和消化不完全的有机碎屑都可被利用;而鲂鱼、草鱼是草食性鱼类,无毒的水草、陆草和农作物的茎叶都是好饲料;青鱼、鳗鱼、虹鳟、鲈鱼、乌鱼等属肉食性鱼类是在天然水域中它们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鲢鱼、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生的滤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配合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可获得很好的饲养效果。因此鱼饲料的来源是相当广泛的,可利用的资源也是极丰富的,我们必须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饲料资源,保证供给优质的饲料,促进养鱼生产发展。

鱼和陆生动物一样,对各类营养物质都有一定的要求,都需要从饲料中摄取。要提高饲养效果,首先应该了解鱼类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和消化吸收过程,作为选择和调配饲料的基本依据。饲料中营养物质的组成。

1.饲料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蛋白质是鱼类赖以生存、维持生命、增长身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当饲料中缺乏碳水化合物时,则利用蛋白质转化为热含,供鱼类体能消耗要在鱼体中,不能由其他养分来替代,蛋白质是饲料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鱼对蛋白质在饲料中的相对比例要高于禽畜,草食性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也要求达到24%以上。

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组成的,有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能合成,这些氨基酸称非必需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中摄入,这些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要鱼类要求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即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各种氨基酸的量要求按比例组成,如果某种氨基酸的量不足,鱼类只能按最少数量的氨基酸相应比例利用,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则受到限制,饲料就浪费了。所以配合鱼饲料,必须考虑到有一定数量比例的蛋白质外,还应考虑到满足鱼类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齐全,比例恰当。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是幼鱼高于成鱼,肉食性、杂食性鱼类高于草食性鱼类。

团头鲂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和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经多年的反复试验已确定,成鱼饲料粗蛋白质的含量为24%—26%,鱼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26%—30%。

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如鱼粉、血粉、蚕蛹、螺蚬、蚯蚓、贝类等,植物性蛋白友口油饼类、麸糠类、酒糟类等。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氢和氧的比例和水相同,故称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

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纤维素和无氮浸出物两大类,其主要功能是提供鱼体生命活动的能源。在饲料中适当含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使鱼类长膘增肥,同时也有减少对蛋白质消耗利用的功能。碳水化合物是廉价而易得的能源,对降低饲料成本,合理使用蛋白源十分重要。如果营养组成不当,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对有些鱼类是十分有害的不团头鲂是草食性鱼,其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达30%—40%,如维生素充足,碳水化合物可适当增加。

各种鱼类的消化器官中具一定的淀粉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碳水化合物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由肠吸收。酶的活性以草食鱼最强,故团头鲂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率都比肉食性鱼类强。纤维素虽难以被鱼类所利用,但它对肠管蠕动有促进作用,团头鲂习惯于摄食纤维素较高的饲料,含量可高一些。

(3)脂肪脂肪是由各种脂肪酸和甘油酯组成,一般以粗脂肪表示,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脂肪的功能和碳水化合物相同,在鱼体中产生热能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它的含热量高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每克脂肪可产生37.65千焦热,每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约可产生16.74千焦热。当热能供给有余时,可在体内积蓄而生成体脂。脂肪还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饲料中缺乏脂肪时,会影D向鱼类的生长,严重时也易引起病变。

(千维生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它是保证鱼体生长发育、促进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鱼类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虽少,但作用很大。维生素B族能帮助消化,促进生长。维生素D能促进骨骼组织的形成,并促使其很好地利用饲料中的钙和磷。维生素C能防止坏血病的发生。

维素分为脂溶和溶类。溶维素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种类繁多,有维生素B:(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吡哆醛)、烟酸、泛酸、胆碱、维生素H(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肌醇、对氨基苯甲酸等,是鱼类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在鱼体内一般运转缓慢,如进食过多,会引起过剩。维生素在青鲜饲料中含量丰富,在静水鱼池中维生素的需要量能达到满足。但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团头鲂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需特别重视。

(5)矿物质矿物质也称无机盐或灰分,包含钙、钾、钠、铁、锰、铜、锌、钴、碘、钼等,是鱼类有机体的必需部分。无机盐在体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它参与渗透压及pH值的调节,与蛋白质一起形成体组织和补足体内的消耗,又能提高鱼类食欲和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促使鱼体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成,加快鱼类生长。

鱼类生活于水中,可通过鱼体的渗透直接从水中吸收部分无机盐,但有些元素必须从饲料中获取。其中磷和钙是组成鱼类骨骼的重要成分,缺少时会产生鱼体畸形。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营养比较全面,团头鲂摄食草料,不会出现缺乏症。但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应添加维生素和无机盐。

锰、铜、锌、钴等需要量极微,称微量元素,但不可缺少。铁是血红素的原料,钴参与血红素和血球的形成,锰存于肝脏中,是鱼体内各种酶的组成成分。

2.饲料的种类我国饲养的鱼类食谱很广,可作为鱼饲料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特别是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根据饲料来源和性质分成三大类,即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

(1)植物性饲料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青饲料、籽实饲料、粮油加工的副产品(饼柏、糖鉄及酿造副产品等)。

(1)饲草(陆生、水生青绿饲料):我国江浙、湖广等重点老渔区,长期以来都是采收野生的水生、陆生植物,作为养鱼的主要饲料。随着养鱼生产的发展,逐步使养鱼青饲料走向家栽,开展种草养鱼。当前已进行栽培的有黑麦草、苏丹草、苦草、苦荬菜、聚合草、三叶草、象草、芜萍、浮萍、水葫芦、水浮莲等。现将团头鲂喜食的几种主要水生和陆生植物栽培技术介。

A.宿根黑麦草。禾本科黑麦草属,多年生逐寒、耐湿、耐盐,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病害少,再生力强,耐割,草质鲜嫩,生长适温为20—30°C。

a.整地。黑麦草的种子细小,每500克种子约30万粒,整地工作要求土壤细碎、土质潮湿,播种深度均匀,有利出苗及幼苗生长。

b.播种。可以秋播,也可春播。秋播9月上中旬,春播2—3月份。为了增加生长期,一般都采取秋播。播种方法有散播、条播、点播和育苗移栽。播前土地耕翻、耙碎,整成畦宽1—2米。亩施人畜粪基E1000千克,或用鱼池底泥作基月巴。播种量为1—1.0千克/亩。播种不宜过深,一般2—3厘米,覆土不宜过厚。保持土壤湿润逐—5天后出苗。如采取移栽,待苗10厘米时即可拔苗移栽,每穴5—6棵。从9月至翌年春天都可移栽,移栽早,产量高。

c.田间管理。管理包括施巴、浇水抗旱、防涝、防治病虫害等。种植后施肥1—2次,每次刈割后补足养分,每次每亩施硫酸铵10千克或人畜粪2千—300千克,加水后泼施,最好当天收割、当天施月巴。

黑麦草需水较多,过旱生长缓慢,叶色变黄,需适时浇水,尤其在分蘖、拔节、抽穗及每次收割后,及时浇水可提高产量。黑麦草如长期生长洼地,产量最低。

黑麦草在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会发生赤霉病和锈病,低温、潮湿天气往往发生白粉病,可用多菌灵杀菌剂进行。

d.收割。黑麦草植株长到30厘米以上即可收割,当年可收1—2次,翌年3月份以后温度上升,生长快,隔20天可收割1次,全年收割6—8次。初次收割应贴地平割。全季每亩可产鲜草7500—次000千克。

e.留种。4月中旬以后留出一块茎叶粗壮的黑麦草不再刈割。5月开始抽穗过月份收种子。穗呈黄色就该收种,防雀害。每亩可收种子40千克。

B.苏丹草。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不耐霜冻,具适应性广、再生力强、耐旱、易种、高产等优点。苏丹草的播种期为4—5月,生长期为5—次月,最适生长期为6—8月,是继黑麦草以后的接茬作物,也是团头鲂夏秋季节的饲料。亩产鲜草可达次000千克。

a.整地。苏丹草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次—30°C,最低温度为8—次C。播种前深翻土地,耙平,施足基E,保持土壤湿。

b.播种。采取药物拌种以防鼠害。播种后用草木灰覆盖。条播、点播均可,亩播种子1.5千克,散播和育苗移栽,亩用种子2千克。条播行距次—30厘米,点播行距25厘米,每穴播种10粒左右,深度3—4厘米。育苗移栽在苗长次—次厘米时进行,每穴用苗4株左右,株行距25厘米。

C.田间管理。播种后7—8天幼苗出齐,70—80天后抽穗开花,生长期120天左右。幼苗期勤除杂草,勤浇水,勤施肥,每刈割1次应即松土、施肥。

d.收割。当草长到60厘米以上时即可收割喂鱼。第一次收割时留茬10厘米。湿度适宜时半个月就能收割1次,全年可收割7—8次。留种的苏丹草刈割1—2次后就不再割,待种子收集后,留下老根再发新芽,还可收割2—3次。

e.留种。苏丹草成熟时间不一致,应随熟随收。收后晒干保存,每亩收种子天千克。

C.苦荬菜。又名鹅菜、野莴苣。菊科莴苣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肥厚、柔软,茎叶含白色乳汁,稍带苦。适应性强,生长期长,亩产可达5000千克。

a.整地。播种前深翻土地,耙平,施足基月巴。

b.播种。3—4月开始,早春播种半月出苗,夏季播种5天出苗。散播每亩用种2千克,条播每亩用种1千克,播种后耙平覆土、压实,出苗高千—15厘米有4—5张叶片时可拔苗移栽,株行距次—30厘米。

c.田间管理。保持足够的水分,苗高1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亩施人畜粪70千克。每次收割后,再生植株长到15厘米时,生施人畜粪500千克或尿素千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