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2899600000010

第10章 乌鳢的苗种培育(2)

(1)网箱设置:网箱采用8—16目的软质夏花网布制成,面积一般在10—16平方米,深1米,以长方形为好,更便于操作管理,宽度不超过2米(两个人可以面对面操作)。搭箱时要根据水体的大决定网箱只数加不宜过多加做到既充分利用水体,又保证水质的相对稳定。应注意进排水的流向,便于流水增氧。箱间和行距的间隔加要有利于操作和保证箱内外的水体交换。网箱浸人水中平—70厘米,网箱底部要有网架托住,露出水面30—40厘米,网底要挺平,不搭底,箱底距离池底50厘米以上,这样可保证网箱底部内外水体的交换,以免产生缺氧而死苗。网箱上口加有罩网,防止食鱼鸟类的侵袭。在池边种上少量的水生漂浮植物,宽度不超过1米,水草总面积不超过水面的1/5。用来防止高温季节水温变化过大和利用水生漂浮植物净化水质。

(2)水质培育:培育池在投苗前1周,经过清塘消毒的池水中,每亩施人发酵过的绿肥或厩肥200千克,培养浮游动物。经过1周的时间,正好是轮虫、水蚤大量繁殖,可供鱼苗摄食。投苗后,由于乌鳢夏花鱼种摄食量很大加卩泄物也较多,水质很容易变,所以要看水质追施肥料,防止水质过肥。要加强观察和控制,适时排除部分肥水引进新水等,防止水质过肥和老化影响鱼苗的生长,甚至产生缺氧死亡。

(3)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3厘米夏花鱼种6平—700尾,出箱规格约6—8厘米。放养的夏花鱼种必须严格分养过筛,做到放养时规格一致,按规格的大4、适当调整放养密度。

(4)饲料与投喂:夏花鱼种饵料仍以浮游动物为主。若产水蚯蚓地区或自养蚯蚓、蝇蛆等动物饵料,都可以做夏花鱼种的饲料。用聚乙烯网片在网箱内,搭一食台,低于水面15—20厘米,用于投喂和积贮残饵。投喂死水蚤采取挂袋投喂,每袋数量约500克,每袋可喂600—700尾鱼。以后随着鱼苗长大,逐渐增加,大约1周左右增加250克。挂袋原则上每袋数量少一些搭袋数多一些搭增大鱼苗摄食时的分散度,促使鱼苗均匀摄食,提高摄食效果搭减少僵苗和弱苗。若投饲其他动物饲料,可以剁成适当大4、,在食台上抛散以从这时起可以进行投饲前“信号”召唤的别化搭如放音乐、电铃、击拍等信号,发出信号开始投喂。以后鱼苗听到信号就会集中在食台附近等待投喂,这样容易形成抢食的局面,摄食就好,饲料利用率高,不易散失在网箱内,鱼种生长快,投饲量容易控制,同时容易观察到鱼种的健康状况等优点。待鱼苗长达4厘米以上时,可用鱼肉糜代换以上几种。若采用配合饲料投喂,也就从这阶段开始化。驯化方法是:在浮游动物(或水蚯蚓等)与鱼肉糜交替之前,先按这两种饲料不同比例配伍后投喂,投喂方法与前相同。以后逐步提高鱼肉糜的比例,直至全部用鱼肉糜若驯化大约花上3—4天时间即可,很快会适应。

(5)定时刷箱:每天上午进行刷箱搭防止污物和寄生丝状藻封闭箱目艮搭>响箱内外的水体交换,造成箱内水质恶变和缺氧。每天排除残饵和清洗食台,防止残饵污物积累腐败。每隔1周换1次网箱,将换下的网箱作一次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晒干后再使用用在换箱的同时进行过筛分养搭让箱内的鱼种规格一致,这样经过3—4周的培养,鱼种的规格可达到6—10厘米,可以作小规格鱼种放养,进一步培育大规格鱼种或作成鱼养殖。

(6)巡塘:每天做到早、晚两次巡塘,观察鱼种的活动、摄食及水质情况观做好记录观提出解决的措施。同时要注意网箱设施是否受风、水流、人工操作等有所变动,如绑绳断掉、底部上浮等观都应及时修复,否则会引起严重死亡。最后是做好交工。

(3)成活率水泥池中培育3周左右体长可达3厘米,无特殊情况,成活率高的可达80%左右,低的50%。然后移至网箱培育3周左右,规格可达6—8厘米,无特殊情况下,成活率60%左右,总养成率39%左右。日本用饲育槽养成5—7厘米的幼鱼,其养成率平均为44%,即每平方米平均产量为334尾。

2.土池培育苗种

土池培育乌鳢苗种适合农村小规模生产,在全国农村普遍采取此方法,基本上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相似,包括池塘清整、消毒施肥、放养、投饲、分养、巡塘管理等生产环节。要生产措施合理观工作到家,饲养管理得法观鱼苗就生长迅速,苗体健壮。

(1)池塘准备

(1)土池的选择:乌鳢苗种培育池宜4、不宜大,土池规格一般采用100—200平方米,50—60平方米亦可以。但不宜过大,过大不便于分养管理。池深在1米左右,堤岸牢固不漏水观防逃设施完好观底部平坦较为坚硬,无淤泥,进排水方便。

(2)清整池塘:鱼苗繁殖前1个月将池水排干,清除底部淤泥,晒烤1周后铲除杂草,平整修理池塘,加固堤岸。按每亩用100—150千克生石灰匀浆泼洒。泼洒要做到均匀、全面,不留死角,彻底消毒杀灭各种病原及虫卵、敌害和野杂鱼,加速底部有机物的分解。

(3)培育水质:约在投苗前10天,将水注入已消毒好的鱼苗池中,水位控制在40—50厘米,施足基肥,采用腐熟发酵过的绿肥或厩肥。绿肥:一般采用豆科、菊科植物,经过堆积发酵、腐熟后施用,每亩200—400千克。厩肥:以禽、畜的粪便,经过发酵后施用,每亩施300—500千克。用肥水培养浮游动物。据实验,施肥后5—6天水蚤大量繁殖。因此,为了使鱼苗下池后能吃到足量的适口的浮游动物,施肥日寸间应该安排在放苗前的4—5天。从生产实践中证明,这样肥水放苗后,鱼苗活动很正常,集群现象大大减少。经观察,鱼苗下池后胃中有食物,证明摄食正常。相反如清水下池,鱼苗就大量出现集群,造成窒息死亡,明显降低了成活率。

鱼苗放养放养前对培育池作一次安全试验,方法是用几十尾乌鳢苗放于培育池中的小网箱内观察24—48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则证明水体中的药物毒性已消失,就可养。

(1)鱼苗放养的时间和要求:鱼苗出膜后,依靠吸收卵黄囊中的营养,尚需继续发育完善,到第四、第五天卵黄囊已被吸收完,鱼体也基本发育完全,活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加强,开始向外界摄取饵料,这时才可将幼苗投放培育池。放苗一定要适时,不宜过早或过迟,否则会影响到鱼苗的生长发育,影响成活率。放养的鱼苗必须是同一时间孵化出膜的鱼苗,不能相差1—2天,这样鱼的大/j、,摄食活动能力等基本一致,鱼苗才会生长同步,是提高成活率的一个方面。放养时鱼苗必须带水操作和移动,减少对鱼苗的损伤。移池时必须注意鱼苗驯养池与培育池的水温是否一致,一般要求两池水温不超过士2°C,否则会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死苗。放苗的日子要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最好是风平浪静的日子。若有风时,则需要顺风放苗,离岸1米的地方用浮竹挡阻鱼苗,以防鱼苗被风浪刮上岸。放苗时不要从高处倒下去,应把容器口一半浸人水中,慢慢质斜,让鱼苗随着水流注人池水中若(2)放养密度:鱼苗的放养密度要合理,这是一门科学。合理放养能使鱼苗形成抢食的局面,摄食好,生长发育快,体质健壮,发病率低,成活率高,同时可充分利用水面,发挥培育池应有的生产力若但密度过高,会影响摄食和生长发育,鱼苗大小分化大,弱苗增加,发病率高,成活率降低;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利用培育池的水体,产量低。放养密度不仅与培育池的水体有关,而且与饵料的质量、数量和池水的水质、换水方便与否、鱼苗的体质及出苗的规格大4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关。根据上述诸方面灵活把握,适当增减。早期苗放养密度高一些,后期苗适当低一点。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下池时水质情况、浮游动物丰富程度来决定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50尾为宜,经过20—25天的培育,鱼苗长到3—4厘米进行一次分养。分养时要带水过筛,按规格大小分池放养,以后按每平方米天—60尾,培养到10厘米左右。亦有的采取一次性放养,每亩投人5万—7万尾,直接培育到10厘米左右,成活率相对低一些。

(3)培育管理

(1)施肥投饵:鱼苗人池后早期主要是采取施肥培肥水质,培养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这是一种间接投饵。后期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

鱼苗人池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及其幼体,培育池中的浮游动物数量会逐渐减少,因此鱼苗下池后要向池中施追肥,可采用豆浆和发酵过的厩肥、绿肥等。豆浆从鱼苗下池的当天下午开始泼洒,按每万尾鱼苗1千克黄豆的数量泼洒。追肥要适时,根据浮游动物的繁殖量来决定数量和次数。

一般每亩每周增施腐熟的绿肥100—150千克,若池水仍不够肥,可再施腐熟厩肥50—100千克,其他堆肥亦可以。平时每天可施混合堆肥液、沼气肥液等50—100千克,除去草渣,全池泼洒。鱼苗人池第一周只需施肥繁殖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从第二周开始,除了施肥之外,还要增投浮游动物,一般按每亩3—4千克或按每万尾鱼苗投喂活水蚤0.5千克,让鱼苗饱食,生长就正常。若水质较肥时可以停止施肥。正确处理施肥与投饲关系,是鱼苗成活率的关键。

随着鱼苗的生长,投饲量要逐渐增加,约每万尾鱼苗每5天增加250左右,投饲量还要根据培育池中的浮游动物繁殖情况而定,原则是控制池内水蚤不能过量,防止水蚤与鱼苗争氧豆经过2周左右的培育,鱼苗可长达2—2.5厘米,鱼体已变为黄色,称为黄苗期。这时可用网片在池内搭设2米长食台一个,食台低于水面15—20厘米。除投饲活水蚤之外,可以用死水蚤挂袋补充饲料。

以后逐渐转为全部用死水蚤或死水蚤和鱼糜、酵母、玉米粉、麦粉等精料的混和物。亦可以用漂洗清爽的水蚯蚓、蚯蚓、螺肉、小鱼、小虾等剁成适当大小补充投喂于食台上。投喂前也应用“信号”剌激,然后投饲,经过了3—4天,便可形成条件反射。以后每当“信号”一发出,就能把鱼苗召集在食台附近,容易形成抢食局面,促进摄食,加速生成。投饲量为每天每万尾0.5—1千克,鱼苗在2.5—3厘米时体色又由黄色转为青黑色。再经过4周左右的培育,鱼苗可达到6厘米以上,这时可以转为全部用鱼糜、蚌肉、螺肉、水蚯蚓等动物饲料,注意这些饲料一定要新鲜。亦可驯化用配合饲料。约再经过3—4周的养殖,当鱼苗长达4—8厘米(平均6厘米),即可作为小规格鱼种放养。

(2)拉网分养:经过3周左右的培育,鱼苗长达2.5—3厘米,个体之间的差异相对增大,因此食弱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投饲量不足的情况下食弱现象更为严重。通过拉网,过筛分养,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力求规格大小一致,可避免以强食弱。拉网分养应选择晴朗的天气,拉网时鱼苗不能饱食,所以拉网前需停食1天。若池中鱼正在浮头也不能拉网,否则会引起大批死亡。拉网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8—9时之后进行,拉网操作时要谨慎细致,防止苗种受伤。网最好选择软质材料(维尼龙线、尼龙线)织成,搬动鱼苗时一定要带水操作。再经过3周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6厘米以上,成小规格鱼种,可以出塘继续培育大规格鱼种。这时正处在6月底7月初,气温、水温比较高,同样要选择晴天,上午7—10时捕捞。天时之后水温不断上升,不宜捕捞。捕捞时操作要小心,动作要快,减少对鱼种的损伤,同样要按规格大小分别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