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2899600000007

第7章 人工繁殖(2)

采卵的方法是用小盆、水勺等在卵面的边缘缓缓溢水并卵子随着溢人的水流进人取卵的工具中。这样一盆、一勺取出,倒人事先准备好的移卵工具中。操作时动作要轻,不要起很大的水花,否则卵子会被冲散而不易取尽。取卵时要剔除未受精的白卵。取出的卵子放到事先消毒好的专门的孵化器或孵化网箱、孵化缸、孵化池中孵化,以提高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

(三)人工催产繁殖

催产是人工繁殖的重要手段。在催产剂的作用下,让亲鱼在仿生态的环境中产卵、授精,使同批繁殖的亲鱼达到产卵同步,从而生产出成批量、同规格的鱼苗,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搞好人工催产的关键是掌握乌鳢性成熟的季节,挑选成熟度适当的亲鱼,选用合适的催产剂和剂量,适宜的水温等。同时,还需要有高度责任心的人去操作、管理。否则就会人工繁殖失败,或造成重大损失。

1.催产季节

(1)性腺发育成熟概况湖北地区观察表明,在4月上旬,卵巢呈橙黄色,宽度为8毫米,成熟系数为1.43%,卵细胞直径0.63—0.84毫米,正处在第三期末。到5月上旬使日巢呈橙黄色或金黄色,卵巢宽平均为19.8毫米,成熟系数平均为6.23%,直径在1.0—1.6毫米,正处在第四期中;5月中旬卵巢成熟系数为7.38%;月下旬卵粒金黄色,充满卵黄,其间有许多分散的小油球,平均卵径为1.62毫米,卵巢宽平均为21.5毫米,成熟系数上升到9.52%,变动幅度为5.毫%—13.毫%,说明雌鱼的性腺已达到第四期末、产卵前期,即将成熟产卵。乌鳢的精巢很小,长于鳔的两侧。4月上旬精巢平均宽毫5毫米满U5月上旬平均宽度为毫7毫米,成熟系数平均为0.141;月中旬成熟系数为0.175;下旬时精巢粉红色稍透白或肉红色,半透明状,平均宽度为3.5毫米,成熟系数平均为0.25,变动范围为0.15—0.29。

(2)催产季节由于我国疆域广阔,纬度分布宽,所以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水温差异也大变卩上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乌鳢的性成熟时间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人工繁殖的时间取决于亲鱼的性腺发育程度和水温的高低。如上所述,湖北乌鳢性成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这时是进行乌鳢催产的季节。大批催产宜在6月上旬、水温在25—28°C时进行,与其地理环境相类似的华中地区,催产基本在这个时期。江浙一带处于沿海地区,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气温、水温相对比华中地区同时期要高,乌鳢的性腺成熟比华中地区早半个月左右,一般在5月上旬的后期到6月下旬。在福建这月上旬至6月,水温26—31°C为斑鳢适宜的催产季节;月中旬后,因水温常达31—36°C,催产率与孵化率就下降,这与亲鱼的性腺开始退化有关。同一地区,每年气候的变化不同,繁殖的季节略有提前或推迟。综上所述,催产期主要根据亲鱼的成熟度和气候、水温等因素而定,一般乌鳢的催产在5—6月,最早的在5月上旬,最迟的在7月上旬,适宜的温度在22—30时。最佳催产季较短,所以有经验的繁殖场早期和后期少搞催产,中期大搞催产。

(3)催产亲鱼的挑选选择成熟度好、个体适宜的亲鱼适时进行人工繁殖。成熟度好的亲鱼主要特征是:雌性个体,腹部明显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向上中央明显出现陷沟,胸部丰满圆滑,生殖孔外突,生殖孔外围组织呈粉红色,扩大成圆形,直径可达0.6—1厘米,有实践经验的根据外形判断是可行的。对外形表现不十分明显、尚有疑惑的可挖卵观察,成熟的卵子金黄色或橘红色,透明晶亮,大小均匀,直径在1.6—1.9毫米左右;镜检时内含一个大油球。雄性个体体色较深,两侧暗紫红色,比较美观,背鳍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透明的白色小圆斑背、圆斑愈多成熟度愈好;腹部稍有肥大,松软,生殖孔稍有扩大,微凹,呈三角形,生殖孔外围组织稍有扩大成较小的淡粉红色圆点,一般直径2—4毫米。具有这些外形特征属已成熟的雄性乌鳢,具有高质量的精液,但乌鳢的精巢不能挤出精液,这与四大家鱼的雄鱼性成熟时能挤大量的白色精液有明显差别。将挑选出来的亲鱼按雌雄分别投放在暂养池中,暂养时间1天为好。

2.人工催产

(天催产剂及剂量据报道,在乌鳢催产时常采用的催产剂有: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多巴胺(RES)和B型混合激素、马来酸地欧酮(DOM)等催产剂。因各地区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宜选择不同的催产剂和不同的剂量,同时对不同种类的乌鳢采用不同的催产方法,一般可分单种激素催产或几种激素混合催产。

(1)单独一种催产剂:单独一种催产剂的用量分别为鲤里鱼脑垂体,每千克雌鱼用4—6粒,雄鱼用量为雌鱼的50%—70%;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千克雌鱼用1600—2毫0国际单位,雄鱼的用量为雌鱼的1/2—1/3。剂量上的差异主要是根据亲鱼的性成熟度的高低而定,成熟度稍差的剂量可以偏高;反之,剂量可以偏低一些。

(2)混合催产剂:混合催产剂配伍与使用量为:

每千克雌鱼用鲤鱼脑垂体(PG)2粒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l000—1600国际单位。雄鱼的注射量为雌鱼的1/2。

每千克雌鱼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40—90微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400国际单位。雄鱼的注射量为雌鱼的50%—70%。

每千克雌鱼用鲤鱼脑垂体4—6毫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600—800国际单位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15微克。雄鱼的注射量为雌鱼的1/3—1/2。

每千克雌鱼用马来酸地欧酮3—5毫克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5—20微克。雄鱼的注射量为雌鱼的毫%。

经浙江萧山、余杭和福建等地的实践表明,单一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催产无效,单独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催产率不很高。因此,一般在生产上采用混合激素催产效果较佳。至于各地采用的配方虽有不同,基本上大同小异,关键看其效果。

以上激素都需溶解在注射液或生理盐水(0.7%)中,难溶物质制成悬浊液才能注人鱼体,一般注射水每千克亲鱼用1—2毫升,以2毫升比较理想。用水量过大难g成的药剂浓度过低,注人体内药液过多;注射液过少,药液浓度过高,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催情。所以要有适当的浓度。鲤鱼脑垂体必须先在研钵中充分研碎研细,再加人少许注射水,继续研磨成悬浊液,才不会堵塞针头。

(0)催产方法注射次数分一次注射和两次注射。两次注射一般用于催产期的早期和后期更为优越,中期采取一次或两次均可。主要原因是早期和晚期亲鱼的性腺成熟度较差,可以采用两次注射,剂量偏高。第一针一般用全剂量的1/5—1/3,目的是催熟。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第一针最好单用小剂量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使卵子进一步成熟。

剂量不要任意提高,否则会早产。第一针注射后仍按雌、雄分别暂养,第二针将整个配方的剩余部分注人鱼体待产,这一针才真正具有催产作用。在催情盛期即最适时期,性腺成熟度高,可以采用一次注射法,剂量可以适当降低。鱼体较小剂量可以略高,反之适当降低。雄鱼一般作一次注射,在雌鱼注射第二次时同时注射。若雄鱼性成熟度不是很好,亦可采用两次注射,第一针的剂量和雌鱼的注射量相同。第二针的注射剂量为雌鱼的1/2。

注射时间可灵活安,一般原则是两次注射的时间相隔为12—24小时,并根据水温的高低、效应期的长短,使产卵时间在第三天的黎明前后来合理安排第二次注射的时间。广东地区第一针注射多数在下午18—21时进行,经过12—14小时即第二天的上午9—11时注射第二针,水温25—30°C,第三天清晨即可产卵。

(3)注射部位和要求人工催产注射激素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注射方法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或体腔注射。

肌肉注射一般选择背部肌肉,在背鳍两侧肌肉较厚的部位。方法是挑起一片鱗片,顺着鱗片向前方向,成60度角剌人肌肉,针要插得深,缓缓将催产剂注人。注毕后迅速拔针,同时用手轻轻压住针口,以免药液外溢。肌肉注射比较安全,但是个体大的乌鳢催产药量较多不易全部注人。

体腔注射在鱼类人工繁殖中应用较广,具体部位在胸鳍基部无鱗处,将针头朝向鱼体前上方与鱼体表面成小—60度角,进针深度根据鱼体大4、相应增减,剌穿体壁进人体腔即可。用食指控制,徐徐注人药液。不宜太深,以免剌伤内脏,特别是心脏。剌得太浅则注在胸部肌肉内,可以观察到药液注人,皮肤是否S中起,出针后药液外溢。注毕后出针同时用手按住针口,防止药液外溢。体腔注射药液容易被机体吸收,效果好。刺针要正确,深度一般掌握在1—1.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