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寿世恒言:21世纪全民健康自我管理读本
2912100000005

第5章 古今中外人生长寿篇(3)

一个人如无遗传方面的优势,即寿命三角形的底边不够长,但只要重视摄入均衡而合理的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情绪乐观和心理平衡,即有意识地延长“寿命三角形”的两条腰,同样能使寿命延长。

“寿命三角形”学说既指出了寿命与遗传的关系,又指出了后天保健养生的重要作用,是有科学道理的。根据这一学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宣布:“人的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药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二十三、A型行为与矫正

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专家们编写的《健康与行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前哨》(1982)中指出,今日美国的绝大多数疾病均与个人行为相关,尤其是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美国人口的前10位死因,60%可能追溯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冠心病的发病与A型行为(易患心血管病的行为模式,详见后述。)、高脂饮食习惯、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有关;脑血管病与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吸烟、A型行为、缺乏运动等行为有关;糖尿病与情绪焦虑、抑郁、过强的心理社会应激反应、过食、缺乏运动、肥胖等有关。

A型行为是指易患心脑血管病的行为类型,这里的A是英文动脉(artery)一词的第一个字母,所以,这里的A型不是指血型。近三十多年来,行为医学专家、心血管病专家研究发现,长期表现A型行为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中风、高血脂症。所以,现在医学界承认,A型行为同年龄、高胆固醇、吸烟等因素一样,是心血管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

A型行为的人有以下三项主要行为特征:

1.行为急促、匆忙

他们有时间紧迫感,走路、做事都很急,甚至说话也保持着快速的语流,脾气急躁,没有耐心,他们力求在短时间内做完更多的事情,常常想在同一时间内做两三件事情,不容许自己有一点精神放松或休息,他们办事速度快、效率高,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之下。

2.情绪易怒,对人怀有敌意

好与人争辩,容易激动,容易恼火,动辄生气,富有攻击性。

3.争强好胜,竞争心强

为了取得最好成绩而努力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加快工作节奏,拼命开快车。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所以,脾气急躁、工作量大、职业性紧张、精神负荷比较大的人容易促进A型行为类型的形成。

A型行为的人由于经常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通过大脑发放指令到下丘脑,进而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使血内的儿茶酚胺含量升高,儿茶酚胺可升高血压、血脂、血糖,增加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倾向,这就增加了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机会。此外,A型行为也能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大量的皮质激素(可的松),后者进一步使血压、血脂、血糖升高,同时,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导致迷走神经相应抑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与血脂进一步升高;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使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所以,A型行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比一般人有更强的应激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呈现过度的激活,如果A型行为类型持续增强,人体又有家族遗传因素或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的发生就是可以预料的了。

A型行为倾向有强弱不同,A型行为的形成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也不是具有某些A型行为特征的人都必然要患高血压、冠心病,但为了维护和促进我们的心身健康,我们应及早改变A型行为倾向,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发生。

改变A型行为的方法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认识A型行为对健康的危害

建立改变A型行为的积极愿望与态度。要有珍视健康的信念,学习树立健康的行为习惯。

2.改善敌意

要坚持对人友善,培育爱心,因为对人的善意和爱心需要良好的情感,有助于缓和身心紧张,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儿茶酚胺分泌。学会信任他人是改善敌意的灵丹妙药。

3.缓和愤怒、生气的方法

(1)要学会宽容和谅解,从内心承认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可以和自己不同,胸怀宽大,虚怀若谷。

(2)与人交往时,包括与配偶、子女沟通时要注意倾听,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即从他人的观点出发看问题,常能消除自己的怒气。

(3)对生气的想法尽早进行反思,不让自己沉浸于愤怒之中。

(4)转移注意力到其他地方,或外出散步一会儿,让体内的儿茶酚胺水平逐渐降下来。

(5)将不愉快的情绪适度地向适当的亲人或朋友表达出来,但此举目的在于化解这种不良情绪。有些人在表达情绪不良时人为地加强自己的恼怒,越说越气,那样则反而有害。

4.学会轻松地面对压力

要学会劳逸结合,善于制订目标和计划,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运用灵活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要随遇而安,乐观自信,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并保持轻松的态度,学会幽默地微笑着面对困难,放弃想同时做几件事的忙乱习惯,适当地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打太极拳、散步,缓和精神紧张。

二十四、C型行为与矫正

C型行为指有患癌倾向的行为类型。这里的“C”是英文“癌”(cancer)的第一个字母。癌症与C型行为、吸烟、摄食发霉食品及环境致癌物质污染等因素有关。在今天的社会中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健康的关系极大。假如我们希望享有健康,希望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我们就应该自觉地、时时刻刻地关注我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

20多年前,科学家提出了C型行为类型的概念后,经过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证实,有C型行为的人,其癌症发生率比非C型行为的人高3倍以上,说明C型行为有害健康。虽然癌症发生是遗传因素、致癌物质(病毒、真菌感染、放射线、黄曲霉素、亚硝胺等)、慢性病灶、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但C型行为使癌症发生机会增加是毋庸置疑的,其患癌机制已为行为免疫学的研究所阐明。

C型行为的主要行为特征有:

(1)过分压抑,内心痛苦常常不能向外表达,这种性格的形成常与童年丧失父母、父母分离、缺乏双亲的爱抚与关注等因素有关。情感表达困难是C型行为的重要特征,医学上又称为“述情障碍”。

(2)情绪多抑郁、内疚、郁郁寡欢、悲观消极;过分忍让克制,对人过分从属,回避矛盾,爱生闷气,怕得罪人而姑息迁就,强烈克制焦虑不安,外表给人过分顺从合作的印象。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与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免疫细胞上存在着各种能接受化学信息的受体,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社会事件作用于大脑,经过认知评价,发放指令到下丘脑,引起情绪体验和自主神经、内分泌变化,神经递质释放和激素分泌,这些化学物质又作用于免疫细胞受体,使免疫功能发生改变。许多研究证实,抑郁、焦虑、好生闷气、压抑愤怒的人,免疫功能降低。

C型行为削弱人体免疫功能已得到确认。同时C型行为的人易有焦虑、压抑愤怒,可通过激活下丘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导致儿茶酚胺、可的松类分泌增加,引起内脏血管收缩;内脏器官血流量减少则影响人体正常代谢功能,给癌症发生创造条件。

研究还发现,压抑、紧张能损伤细胞DNA的自然修复,可使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

知道了C型行为是易患癌症的不健康行为类型,就要学习预防和改变C型行为。预防要从童年时期开始,从小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心、民主、自由的生活空间,父母给孩子以珍爱,让孩子体验到愉悦和自我价值,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孩子培育健全的自信和自由表达的勇气。同时,教育孩子诚实,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恐惧、内疚和愤怒,而不要强行掩饰和克制。对孩子的珍爱不要误解为溺爱,应在给孩子主动关心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面对现实,在困难中磨炼,增长解决问题的毅力和信心。对孩子的期望要现实,过高的、不现实的要求会对孩子造成很重的精神负担,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或者阻断了家庭内情感交流的通道,导致亲子关系障碍。

虽然C型行为有害,但C型行为也是可以改变的,其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要学习对人友善,乐于助人,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不但自己情绪感受良好,一旦情绪不良,也能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2)要改变情绪表达障碍,先要学会察觉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否定恐惧、焦虑、愤怒的情感,因为这类情感也有积极意义,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没有某种程度的焦虑,我们将不能学会如何克服或避开危险;也要学习认识情感的成分和描绘情感的词汇,认识情感反应的早期信号。

(3)内心的负性情绪如愤怒、内疚、焦虑一定要表达出来,不要装成没事的样子。你有权说出自己的不快,你有权说出自己的恐惧,同样你也有权表明你在生气。你有权对别人说“不”,而不是过分屈从、姑息迁就。记住,我们要勇于追求真理,对人对己都要诚实,内心痛苦就说出痛苦,不良情感放在心里就会削弱免疫功能。

(4)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包括学习通过运动获得轻松愉快;用积极的思维和内心对话取代负性的思维;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于外部美好事物等。

(5)要选择乐观,拒绝悲观。乐观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学习而成的一种生活态度。只要我们学会用积极认识去评价事物,不断地依据客观现实改进我们的认知结构,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我们乐观自信的态度就会逐步形成。

二十五、养生“木桶论”

木桶由多块木板围成,其盛水量是由这几块木板中最短的一块来决定的。如果木桶中的某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很少,也就是说,只有让每块木板都足够长,才能保证足够的盛水量。

对于老年人而言,其生活状态、营养水平、锻炼情况和心理特征等多种因素都是构成健康水桶桶壁的木板,只有注意及时补短,才能真正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而一些“单打一”的做法,如只注重营养,不注重锻炼;或只注重锻炼,不注重心理调节,都不能真正获得健康。这就是“养生木桶论”的真正含义。

二十六、养生贵在有“度”

“生病起于过用。”这是《黄帝内经》里的一句名言。意指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饮食、精神紧张等过度造成的。注意“适度”是养生的一条基本原则。

(1)饮食有度。饮食的大饥大饱、过寒过热、过甜过腻或偏食挑食,都易损伤人体脏腑的功能而诱发疾病。

(2)精神有度。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意指人应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长期郁郁寡欢,要及时调整情绪,避免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长期反复刺激人体,或七情过于激烈(如大恐、盛怒和狂喜等)而发生疾病。

(3)名利有度。现实生活中,对金钱、地位应持平常心,不要过分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从而避免长期心理紧张,引起病痛。

(4)安逸有度。适当的休息是长寿的必要条件,但过度安逸,如贪睡少动、不做家务和以车代步等,则可促使大脑和全身器官的衰老。老年人应做到脑勤、嘴勤、手勤和脚勤,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5)运动适度。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劳动对健康十分有益,但如运动超过人体的耐受能力,会有害于健康。古人说:“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就是这个道理。

(6)性生活要有度。狂欢、纵欲会伤身。适当而和谐的性生活有益健康。

二十七、天人合一的生物钟

我们生活的地球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切生物无不都呈现出其内在的节律性。每天的昼夜交替、一年四季的周而复始、植物从萌芽到枯萎、动物冬眠与迁徙,以及每日动、植物各自固有的活动时辰,如公鸡的黎明即啼,野兽的昼伏夜行,有的鲜花朝阳开放,有的则夜间生长等等。

人类具有的生理节律表现在多方面,如心脏的跳动、肺脏的呼吸、基础代谢的强度、血糖和一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入眠、觉醒的规律,女性月经来潮、退潮的规律等等。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还存在着神奇而微妙的对应关系。大自然好比扩大了的人,而人也好比是浓缩了的大自然。人的生理活动随着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也在进行着周期性的节律活动。这种周期活动,除了有随着昼夜而变化的“日生物钟”,也有随着月亮盈亏而变化的“月生物钟”,还有随四季变迁而更替的“年生物钟”。美国精神病学家利伯认为,人体的细胞和液体的流动会受月亮的变化而变化。人体内的液体成分占体重的大部分,故月球的引力能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而引起生物潮,这就是人们在满月时精神容易激动、暴躁的一个原因。

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也是息息相关的。人如果违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变化规律,打破正常的生物节律,就会导致疾病,加速衰老。

研究“生物钟”的着名专家宋为民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起伏波动的,有高潮,有平潮,也有低潮。人体内有一个“预定时刻表”在支配着这些起伏波动,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生物钟”。受它支配的人体血压、体温、脉搏、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是生物钟的指钟,反映了生物钟的活动状态。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是按“生物钟”来运转的,生物钟“准点”是健康的根本保证,若“错点”则是柔弱、疾病、早衰、夭折的根源。

德国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在19世纪初算是长寿老人了。M·M·佐生科对康德做了极好的评述:“他的全部生活都按照最精确的天文钟做了估量、计算和比拟。他晚上10点整上床,早上5点起床。接连30年,一次也没有错过点。他7点整外出散步。歌尼斯堡的居民都按他来对钟表。”据说康德生下来时身体虚弱,青少年时经常得病,后来他坚持规律生活,按时起床、就餐、锻炼、写作、午睡、喝水、大便,形成了“动力定势”,身体从弱变强。生理学家们认为,每天按时起居、作业,能使人精力充沛;每天定时进餐,届时消化腺会自动分泌消化液;每天定时大便,能防治便秘;甚至每天定时洗漱、洗澡等都可形成“动力定势”,从而使生物钟“准时”。谁违背了生物节律,谁就要受到它的惩罚,谁不按这个节律活动,谁就会与“魔鬼”交上朋友。现在有些人遇上周末就爱看“通宵电影”、泡通宵酒吧、玩通宵麻将,结果往往导致生物钟“错点”,以致患病者越来越多。

日有日的规律,月有月的循环,年有年的往复。生物节律与人的健康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果人的“生物钟”

的运转和大自然的节律合拍、和谐、融洽,就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目前,国际上认为“生物钟”是自然养生的最高境界。因为古今中外,健康长寿者的“养生之道”千差万别,但规律生活这一条却是共同的。

二十八、节律性是生命的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