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2937800000003

第3章 病从脾胃生,养生的根本在于健脾益胃(2)

胖瘦是对手与人体的肌肉状态的观察印象,这是与正常人的手与肌肉发育状态相比较而言的。手掌厚而有肉有力,红润有光泽,通透,富有弹性,多为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体质强壮。手掌肌肉板硬坚实,缺乏弹性,而且颜色晦暗,则代表着脾胃气血失和,消化不好,体内废物积滞,新陈代谢速度下降。手掌小鱼际肉少的人,说明一般是慢性结肠炎,肠胃功能不好。小鱼际和小指边缘的肌肉下陷,皮肤没有光泽,多因脾主肌肉的功能失调,同时也会伴有腹泻、腹痛的现象。

三看手掌肌肉

中医将手掌分为九区,其中艮位(手掌大鱼际处,拇指横纹下方,生命线下半部的范围)代表着脾胃。通过对艮区的观察,能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营养平衡状态,并且指导我们寻找一切不利于身强力壮的因素。

正常的艮位应该是稍微隆起,在九区中位置最高、面积最大、肌肉最厚、丰满、弹性有力、颜色红润,很少有杂纹,可以有浅淡的横切纹、纵切纹出现。如果艮位肌肉凹陷、松软,提示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消化系统不好,免疫功能和性功能下降;艮位肌肉过于隆起,提示消化系统强,康复能力强,有高血脂、高血压,年轻时一般很难发病,中晚年一旦发病,则很难控制。

此外,艮位颜色变化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比如此位过红,提示脾胃火盛,有高血压、高血脂倾向,肠燥便秘,有宿便毒素,也可见于酒精中毒;艮位呈深红色,提示脾胃痰火内伏,症状表现为口臭,饮酒或食用刺激性食物后全身会发凉,并且口干吐痰,易发生中风和哮喘;艮位出现井字纹并有青筋浮起,色苍白、青黄,压之肌肉松软、无弹性,提示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恶化;艮位呈淡黄色,提示脾胃气血亏虚,消化系统功能低下,以缺铁性贫血为主;艮位有大的方格形纹、平行四边形纹、菱形纹,只表示胃肠功能有些紊乱,多是腹胀。

四看手掌“三线”

生命线:生命线起源于食指与拇指之间,呈现抛物线形,一直延伸至手腕线。

按照中医的脏腑属性意义来说,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合一,正是生命线的意义所在。通过观察生命线的状态,可以了解人的先天、后天的根本基础状态。

生命线呈现淡红色的人,代表身体气血充沛,身体健康。生命线纹理浅细、发皱、发淡、弧度小、艮区松弛、生命线起点偏向拇指根,多是脾肾功能不足、消化系统功能低下或性能力下降的表现。这种人容易发生低血压综合征和疲劳综合征,稍一劳作,即觉身体不堪妨受,所以必须注意锻炼身体,合理增加营养,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如果生命线上段和中段有岛纹,末端有羽状线或岛纹,提示脾胃有病变,如消化不良、脾胃气血虚弱等。生命线中段接近大鱼际处有青筋浮露现象时,提示胃肠功能紊乱或者便秘。

智慧线:智慧线又叫头脑线,三大主线之一,起源于拇指和食指根之间,与食指指节纹平行,向小鱼际方向延伸,呈自然的抛物线略向下弯垂的一条弧线,终止于第3指缝的下方。智慧线在中医上属心、脑,但脾胃与心脏相互影响,因此,智慧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应脾胃的功能强弱。

正常的智慧线粗长、清晰、深刻、红润、有光泽、连绵不断、粗细适中、起始端较粗大深刻,末端自然趋细,并呈弧线自然向下弯曲,无杂纹,无斑点,末端无分支分叉为最佳。智慧线淡白无光泽,提示人体气血亏虚,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因而提示脾胃功能不强,同时也是心脏虚弱的征象。也应考虑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

感情线又称心线,起点是从小指外侧往上走,呈抛物线状到食指和中指的交界下方。纹线深长、明晰、颜色红润、尾部比较细小。正常的感情线清晰、深刻、红润、有光泽、连绵不断,末端自然趋细,呈弯弧状向上延伸,无杂纹、无斑点、无分叉。正常长度是终点在中指与食指间的指缝下方,以深长、清晰、红润、末端分支少,略呈向上的弯弧状为佳。感情线如果延伸至食指下的巽位,并且巽位有“井”字纹或“十”字纹,此时拇指第一指关节上有横纹,表明脾胃气血不和谐。

五看手指半月痕

正常的半月痕,双手以8~10个手指上有半月痕为好,半月痕的面积要点指甲的1/5为好,半月痕的颜色以奶白色为健康,越白越好,越白表示精力越旺。半月痕面积小于指甲1/5,则提示脾胃消化功能欠佳、精力不足。指甲没有半月痕的人,即使暂时无病,也需要迅速补养身体。如果只有拇指有半月痕的时候,说明身体气血已经处于透支状况,应尽快调养脾胃,补充营养。半月痕呈灰色,提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较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

看鼻,色泽变化反映脾胃问题

中医认为,鼻头是脾脏反射区域,鼻头左右两侧的鼻翼是胃腑反射区域。当脾胃发生疾病后,其相应的部位就会有所反映,如色泽变化等。

正常人鼻子外观端正,大小适中,无红肿疮疖,鼻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鼻毛色黑,疏密适中,鼻粘膜淡红润泽,无鼻寒、流涕、出血等现象。

若鼻头发红或酒糟鼻者或鼻头肿大,证明脾热或脾大,一般感觉头重、脸颊疼、心烦等;

若鼻头发黄或白,证明脾虚,会出现汗多、畏风、四肢懒动、倦怠、不嗜食等;

若鼻翼灰青,证明胃寒,特征是易受风寒,常肚子疼、拉稀,与其握手,能感觉其手指发凉。

若鼻翼发红,证明胃火大,特征是易饥饿,口臭。有红血丝且比较严重,一般是胃炎。饭前胃疼,一般是胃炎。饭后1~2小时腹疼是胃溃疡,压痛点在腹部正中或稍偏左处;饭后2~4小时腹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痛法在两排胁骨中间靠近心窝的地方,类似针刺一般,严重者可痛到后背,压痛点在腹部稍偏右处。

若鼻翼部青瘪者,一般以前胃痛,形成病根,可引起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引发胃癌的可能性较大。

鼻翼薄且沟深证明是萎缩性胃炎。

温馨体温

有些人鼻头上爱长痘痘或黑斑,这说明脾胃湿热或者胃火过盛。因此,要去除痘痘,靠挤压或各种祛痘产品无法彻底祛除,应该从根源上解决,就是调理脾胃的气血。

看脸,气色好坏反映脾胃问题

脸是一面能照出“健康状况”的反射镜。通过看脸观面,可以体察脏腑、气血、皮毛、肌肉、筋骨、经络、精气等的变化,对防治脾胃疾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五行学说认为,人的正常面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是指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使人面部皮肤呈现出的与别人不同的、一般终身都不会发生改变的一种基本的颜色。不同的人可归入木型、火型、土型、金型和水型五种类型。木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青,火型的人一般面色较红,土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黄,金型的人一般面色较白,水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黑。就四季而言,

客色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生活条件、昼夜时间、气候季节等发生变化,使人的面部皮肤颜色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呈现出的颜色。一般来说,白天的时候,人体内阳气旺盛,所以面色通常容光外露;夜间的时候,人体内的阴气较盛,所以面色一般明润内敛。天气晴朗时,人体内的气血较热,运行通畅,所以面色一般偏红偏黄;天气阴冷时,人体内的气血较寒,运行不畅甚至发生凝滞,所以面色一般偏青、偏黑。而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青;夏季属火,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红,长夏(即盛夏,阳历7月左右)属土,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黄色;秋季属金,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白;冬季属水,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黑。

无论是主色还是客色,都是面部的正常肤色,在进行面诊时,应当多加注意,不要将其与人体发生病变时出现的异常面色相混淆。

在中医看来,当你的面色变红或变白,就说明其脾病是顺证;当面色变黑或变青,则说明脾病是逆证。一般来说,顺证相对较轻,比较容易治愈,逆证相对严重,比较难于治愈。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医生在进行面色望诊的时候,应当综合运用四诊方法来仔细诊察患者的病情,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

看眼睑,眼皮下垂反映脾胃问题

眼睑,即眼皮,由皮肤、肌肉、结膜等组成,边缘生有睫毛,是防御外物侵犯的屏障。《黄帝内经》里说,脾主肌肉,上眼皮为脾所主,眼皮下垂、皱纹出现预示着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其中,中气下陷所致的上眼皮下垂,是因为饮食没有规律或者忧思伤脾,又因为一身脾胃虚弱,从而导致中气下隐而成。中气下陷而导致的上眼皮下垂,一般来说,发作比较慢,上眼皮初步缓慢下垂后,再逐渐加重,发展至后来,可能遮挡半只眼睛,甚至整只眼睛。病人如果需要看东西,往往还需要昂头提眉,久而久之,额部皱纹会越来越深,有的还需用手提拉眼睑,才能看物体。这种人还会全身乏力,气短,脉虚沉微。或者有脱肛的陷患,女性则可能子宫脱垂。

风邪入侵络脉而导致的上眼皮下垂,发作很快,会突然上眼皮下垂,且奇痒难忍,并伴有头痛,舌红,脉浮浅且跳动急速等症状;气滞血瘀而导致的上眼皮下垂,有明显的眼部或头额部外伤史,这种人上眼皮下垂是因外伤所致。

看口唇,饮食口味、唇色反映脾胃问题

我们都知道,食物的摄入一般都要经过唇、齿,然后从口腔进入食管,经胃和肠的消化运动,吸收其精微,将糟粕从肛门排出体外。从整个消化道来说,共有七道关隘,《难经》称之为“七冲门”。《难经·四十四难》说:“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可见,脾开窍之“口”至少连接着飞门和户门,所以《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既然“脾气通于口”,饮食口味等自然与脾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口味的正常与否,全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若脾失健运,则可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说到食欲的增进要多说两句,很多人喜欢吃甜食,认为甜味益脾,这并没有错,但多食甜又伤肾,会令人气闷、骨骼酸痛、毛发脱落。

那么,就诊病而言,口唇具体“代言”如何呢?

正常人的唇色红润、明亮,若唇色发生变化则为病色。

下唇深红但红而晦黯无华,多属脾虚运化不强,症见食少神倦、四肢困乏等象;

唇色红如血染、两唇闭合缝处,隐见烟熏色,此为三焦热炽之象。如属外侧红如血染,内侧反淡白无华,此为脾胃虚寒;

唇色发黄多因饮食内伤,兼湿热郁于肝脾之故,症见精神倦怠、四肢困乏、头晕等;

口唇干燥焦裂,或裂开出血,主津液已伤,唇失滋润,见于外感燥热之邪或脾经有热;如果口腔中唾液分泌量多,津津不止,频频唾吐,称为多唾,多因脾肾阳气不足,水液不化而上逆所致;大病瘥后喜唾,提示胃中有寒。

看舌头:舌形、舌质、舌苔反映脾胃问题

按照中医的说法,“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舌苔苔由胃气所生”,可以说,舌头是获取身体健康情报的宝库。你在照镜子时,不妨用一双“慧眼”对其仔细观察,通过这个特珠“窗口”我们不仅能了解脾胃的状况,还能看到疾病的苗头。

一看舌形:

正常人舌的形态应该是柔软灵活,不胖不瘦。当体内有病时,舌的形态就会有异常变化。如舌头萎缩,出现舌形敛缩,且无力自由伸缩、转动,甚至无法伸长至牙齿等症。中医认为,心脾两虚能够引起舌头萎缩,症见舌软无力、四肢倦怠、面色无华、饮食减少,唇、指甲淡白,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舌淡嫩,舌苔薄白,脉细弱;心脾两虚也能引起舌头萎缩,这是因为“舌为心窍”,又为脾之外候,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奉养于舌,筋脉乏气之温煦、血之濡养,而为舌萎。如果是心脾两虚引起的舌头萎缩,治疗时应补养心脾,药方用归脾汤。

二看舌质:

舌质是指舌的本体。检查舌质主要是看舌尖和舌两边的颜色,因为上面没有舌苔覆盖,较易看清舌质的本色。正常舌质呈淡红色,不深不浅,生气盎然。当舌质颜色浅淡,红少白多,或纯白无红色,多提示脾虚寒湿、气血两虚。脾虚寒湿所引起的舌体淡白色,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舌色淡白湿润多津,舌边有齿印,舌体胖嫩,膝冷畏寒,泄泻清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动,腹胀,肢体浮肿,按之不起,这种情况多由于脾阳亏损,脏腑经脉无以滋养,于是便在舌头上反映出来,治宜温脾助阳、祛寒逐湿。药方可选用实脾散等。气血两虚所引起的舌体淡白色,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舌色淡白尚润,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面色无华,唇淡,神疲肢软,头晕目眩,耳鸣,声低息微,心悸,盗汗,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或闭经,这种情况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疾病久延、失血过多等,治宜气血双补,可选用十全大补汤之类。

三看舌苔:

舌苔是指舌面上的苔垢。看舌苔包括看苔色和苔形两个方面。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厚不腻,不滑不燥。当体内有病时,舌苔就会有异常变化。

舌苔黄色:这种情况多提示胃热炽盛、胃肠实热或脾胃热壅滞,其症状各有不同。体内胃热炽盛所引起的舌苔黄,其症状为:体发热,患者怕热不怕冷,盗汗,面部赤红,心烦意乱,口干舌燥,脉洪大;体内胃肠实热所引起的舌苔深黄,其症状为:舌苔厚而且干燥,甚至会出现老黄焦烈起芒刺的现象,面赤体热,口干舌燥,盗汗,大便秘结,腹满且疼痛,心悸,严重得甚至会神志不清,脉沉有力或滑实;脾胃湿热壅滞所引起的舌苔黄,其症状为:舌苔上附有垢浊,舌质红,体发热,心悸,口干却不想喝水,脘腹胀满,没有食欲,恶心呕吐,大便垢腻恶臭。

舌苔白色:这种情况多提示脾阳虚衰、寒湿侵袭皮表或风寒侵入皮表。脾阳虚衰引起的舌苔白,是由于久病导致脾阳亏损,或屡经吐下,中气大伤,或饮冷中寒,脾阳逐渐衰败,内寒凝闭中焦,既不能运化水湿,又无经输布津液,以致舌苔白净,津少光亮,形似雪花。脾阳虚衰所引起的舌苔白,其症状表现为:舌苔洁白,光亮少津,就好像一片片雪花散步在舌头上,颜色比一般的白苔要更白,而且面色苍白少华,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腹胀,食欲不振,便溏溲清,身体低温,身倦乏力,气短懒言。由脾阳虚衰而引起的舌苔白,治疗时应温中健脾、甘温扶阳,药方可选用附子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