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肠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2938200000007

第7章 胃肠病,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诊断仪器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对于我们常见的胃肠病,应如何正确选择诊断准确率高,方法简单、方便,而费用又低廉,做到既满足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又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经济负担,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将一一列举常用的胃肠病检查方法,让你一目了然。

1.消化内镜

消化内镜是胃镜和结肠镜的统称。内镜是消化道疾病检查的“金标准”,既准确又可靠,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优点:胃镜、肠镜检查准确、及时、安全、视野广、图像直观。医生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的各类病变,甚至色泽上的改变,能够发现早期的微小病变;对病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还可以把各种病变从电脑里打印出图像,有助于专家会诊与资料保存。

缺点:胃镜通过咽部时,有少数人会感到恶心或不适,结肠镜进入肠腔后,有些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诊断:胃镜检查可查出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炎症、溃疡、肿瘤和血管病变等)结肠镜可査出结肠和直肠的病变。取出的活体组织能够帮助检查出慢性胃炎和胃癌)发现出血可以在镜下进行止血治疗。

2.X线钡餐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又叫做X线钡餐照影,它通过让患者口1g硫酸钡充盈剂后,可将胃的轮廓清楚地显示出来。

优点:痛苦小,可看到全消化道的形态和蠕动情况。

缺点:只能诊断出病变的位置,但不能诊断出病变的性质。对于如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慢性结肠炎等轻微病变,不易察觉,漏诊率高。

诊断: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胃出血、幽梗阻等。

3.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是指抽取胃液并进行有关指标(如胃酸)的测定和检查,从而判断胃液是否正常。这是诊断胃病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性状检查、化学检查、纤维检查。

优点:通过对胃液的测定和检查,主要是测定基础胃酸分泌量和剌激后最大胃酸分泌量,能够更准确判断病症,指导治疗)还能够了解胃的运动功能,协助诊断胃病和其他与胃液成分改变有关的疾病。

缺点:胃液分析一般在早晨空腹进行检查,要提前做好胃排空工作。做手术时,患者会有不适的感觉,凡有低血压、消化道出血、食道静脉曲张、食管狭窄及其肿瘤等疾病存在时,都不宜做胃液分析检查。

诊断:对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胰腺疾病、各种贫血等,甚至对胃癌的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4.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对声阻抗的不同,出现反射波的图像,根据部位、范围与图形做出诊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方法。

优点:安全、简便、无损伤、无痛苦,同时还可在其导引下作肿物(或脓肿)穿剌活检。对腹部肝、胆、胰、脾等实质性脏器的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缺点:检查时,无明显的反差。对损伤较小的溃疡,超声检查很难现。

诊断:肿瘤、胃癌、结石、溃疡等。

5.其他检查

血样常规检查也是最常见的检查之一,主要检查因各种胃肠病引起的贫。

大便常规与大便隐血试验是用于诊断胃出血时常用的检查方法,如果呈卩日性,则可提示胃出血。

幽门螺杆菌抗原测定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常用检测方法。尿素酶试验和C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准确率都非常高。

胃镜检查真的苦不堪言吗

近年来,胃肠病专家们经常听到不少患者因为听说“胃镜检查很痛苦”而害怕检查,对这项诊断胃部疾病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望而却步,以致错过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尤其是胃癌的早期发现。并且,事实上很多传说胃镜艮痛苦的人并未亲身体验过。

其实胃镜是一根软管,在内镜直视下进入胃部,无疼痛感。若碰触到咽喉部位,身体则发生呕吐反射,这就是通常被认为胃镜检查最不舒服的情况。克服这种情况的办法很简单,在胃镜检查之前在咽部喷上麻药,可使整个咽部神经暂时麻木迟钝,减少呕吐反射,另外也可通过深呼吸来缓解。但是呕吐反射以个体差异而定,年轻人及高度紧张的患者比较容易发生。

随着医学发展,目前无痛胃镜诊治新技术可以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完成检查。方法为:在胃镜检查室由麻醉师为患者静脉注射一种新型短效麻醉药物,使患者在短暂的睡眠状态下安全地进行胃镜检查。此方法对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和不良后遗症,且使患者对整个检查过程没有恐惧性记忆,减少了患者因痛苦或心理暗示等发生不自觉躁动而引起的机械损伤,避免了因剌激自主神经,造成生命体征改变带来的机体影响。此技术既避免了检查带来的痛苦,又缩短了治疗时间。

胃镜检查,注重细节

1.适应人群

凡有上腹部不适怀疑胃病,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诊者,X线钡餐透视发现溃疡、肿物及其他病变不能明确性质者急性胃出血及慢性原因不明的失血者,各种胃病的随诊如胃炎、术后胃、异物取出等患者。

2.禁忌人群

急性咽炎、腐蚀性食管炎及胃炎患者(重症心脏病及肺病患者)精神病和不合作患者。

3.并发症

胃镜检查比较安全,但也有一定的并发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2%,主要包括吸入性肺炎、穿孔、出血、心律不齐等。

胃镜检查一般为上午进行,患者需空腹6小时以上,有胃潴留的患者需禁食补液1-3天或充分吸出胃内容物后方可检查;老年人尤其是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中风)病史者常规测血压、做心电图等检査,需病情稳定后再行检査。术前15-30分钟咽喉部局部喷洒或口服麻醉药,以减轻术中的痛苦;术中患者应用口做腹式深呼吸,以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

5.检查后注意事项

胃镜检查完毕,可用清水漱口,但不可咽下,防止局部麻醉后误吸入气管中,约1小时后试饮清水,无呛咳症状方可饮食,饮食应以清淡无剌激为主。如术后有腹痛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排除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胃龄,谨记三点

1.禁忌人群

有些疾病患者不适宜做此项检查,如食管狭窄、食管静脉曲张、主动脉瘤、严重的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患者,所以在决定做这项检査前,患者应将自己的病史详细地告诉医生。

2.检查前禁忌

此项检査前2天,要停止使用影响胃液分泌的药物,如雷尼替丁、硫糖铝等。由于不同的饮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不同,所以检査前24小时禁止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也不要喝酒,

检査前12小时禁食水。

3.精神放松

由于情绪波动会影响胃酸的分泌,所以在做该项检査前要放松自己,配合医生操作,避免精神刺激。

观三寸之舌,知胃肠之疾

中医认为,舌笞是天然的胃镜。通过观察舌笞来判断病情,一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我们可以自己观舌象,对自己辨证施治,方法有两种:其一,观舌苔的颜色变化;其二,观舌苔的形态变化。

1.舌苔的颜色变化

中医学指出,人体正常的舌象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对反映胃肠病来说舌苔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浅变深是进病;反之,则是退病。如:

(1)舌苔薄白是胃肠病起初阶段,病情浅,胃气未伤。

(2)舌苔由薄变厚,由白变浅黄,舌由淡红变红,舌边有齿印时,表明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

(3)舌苔由黄变棕,或油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变成深红色,代表体内热盛,常常大便干结。

(4)舌苔白厚腻,有一层白黏液覆盖在舌表面,提示有痰湿。

(5)黄示有。

(6)舌为绛红色,或变紫色,提示痰疯互结。

(7)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提示为阴亏虚。

(8)舌苔光薄,舌质淡,提示气阴两虚。

2.舌苔的形态变化

(1)舌苔厚,有口气:一般是胃肠病初期的现象,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只要保持规律的生活,舒畅愉快的心情,多吃蔬菜、水果,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2)舌苔花剥:舌苔上出现不规则的块状“地图样”,舌苔薄厚不一,这叫“地图舌”。如果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若是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可喝西洋参茶、麦冬等促进自愈。

(3)舌头有裂纹: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叫做“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若在重病后出现,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要选用养阴药物,配合医生治疗。

(4)舌边有齿印: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这些人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而且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者,则属痰湿过盛,多吃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5)苔厚,舌红: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清热泻火类药物,如大黄、黄连、黄芩、山栀等,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大便,肠道健康的“明镜”

大便是肠道的最终“产品”,是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后所剩下的“废物”,又臭又脏。但大便实际上是检验胃肠道健康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和气味,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1.正常的大便什么样

(1)一般来说1-3天大便1次,或每天排1-3次大便,大便柔软成形,都属正常范围。但大便的频率也会因人而异,且跟摄入的食物的量有关。

(2)大便颜色因受胆色素的影响一般为黄色或黄褐色,但和饮食有很大关系,如进食较多含叶绿素丰富的蔬菜,大便会呈棕绿色)如果进食大量的猪血、动物肝脏或黑色的中成药后,大便会变黑。

(3)正常的大便多为成形或软便,如香蕉。如果大便较稀,不成形,称之为腹泻。反之,如果大便干硬,次数减少,且排便困难,称之便。

另外,正常人排便各人差异很大,只要自己无排便不适和身体不适,近期无明显的排便次数的改变,排便颜色的改变及排便形状的改变,均属于正常,不必杞人忧天。

2.大便变形,疾病产生

观察大便的形状,也能及时了解一些疾病信息,如各种炎症,有时甚至是癌。

(1)香蕉状:圆柱形,较软,证明肠道很健康,蠕动正常。

(2)球状或柱状:有的呈颗粒的球状,如羊粪(有的像个干枯的棍子。柱状便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说明肠道运动衰弱。

(3)条状:如面条形,窄、细、扁,条状便可能由于肛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常见病如肠息肉、直肠癌、肠结核或直肠溃疡等。

(4)泥状:大便多成黏液或脓血样,说明肠道患有炎症,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长期下去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说明肠道蠕动过快。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黏液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

(5)水状:大便多成稀糊或汤水,常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这种大便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肠道运动几乎停滞,食物和水被原封不动地排泄出来。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

3.大便变色,症状各异

一般来说黄色的大便代表年轻的肠道,褐色的大便代表了老化的肠道。很多时候大便会排出饮食和药物等营养,呈现出异常的颜色,这通常是病变的表现。

(1)灰白色:大便的颜色很淡,如白陶土,有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使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也可能是消化不良综合征的表象。

(2)黑色:像柏油。如果没有吃猪血,又没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药物,大便呈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常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险情”,由于血要通过较长的“路程”,途中发生各种化学变化,逐渐变黑,量又不是很大的话,大便应该是黑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除溃疡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3)红色: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多呈红色、暗红等颜色。一般拉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由于“路程”短,化学变化少,所以这些部位出血,大便应呈红色。如果是血便,伴有腹痛和呕吐症状,常见病有肠扭曲、肠梗阻等)如果血便中混有脓,常见病有大肠癌)如果黏血便,而且上厕所过于频繁,有时伴有腹痛和发烧症状,常见病为痢疾)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部分偏离,甚至是便后滴血,这种情况是患了痔疮。

4.便味四溢,病因迥异

“大便是臭的”是一个人们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概念。但科学分析证明“粪便不应该是臭的”。大便气味的主要成分有:吲哚和粪臭素。其中吲哚和粪臭素是产生恶臭的根源。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大便臭源于吃得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人体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损坏了肠道环境,腐败物质逐渐产生,宿便也逐渐形成,导致大便臭起来。大便有时还会发出奇怪的气味,这往往是肠道发生病变的昭示,必须引起重视。如:

(1)剌鼻的酸味:可能是肠内异常发酵(即所谓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拉出的腹泻便呈黄色。

(2)烧焦味:有可能是小肠机能减低引起的消化不良。

(3)腥味:带有腥味的焦油状大便,多伴有消化管有出血,而且出血量相当多。如果水状或泥状的腹泻便中,产生肉或鱼的腐臭味,可能是大量的血液或黏液被分解而排出肠外的缘故。

能够排出健康粪便的小妙招

1.合理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适当多饮水。

3.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胃肠道蠕动。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5.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良的心情对胃肠道均有影响。

(第四节)识病:几种常碰面的胃肠病

消化不良实际是所有胃部不适的总称,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慢性持续的。

症状

消化不良一般都会感觉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常描述为胃部侵蚀痛或烧灼痛,有时伴有嗳气。一些患者进食使疼痛加重,而另一些患者则相反,进食使疼痛减轻。其他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恶心、便秘、腹胀和胃肠胀气。

CD功能性消化不良:间断

性上腹部疼痛、饱胀、烧心、嗳气等。常因胸闷、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凡具有上述症状,而无确切的器质性疾病可解释者,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此类消化不良发生率最高。

(2)器质性消化不良: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

病因

消化不良有许多原因,或是受胃肠道的疾病影响,或是受情绪影响,也可能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