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2959100000002

第2章 供与求(1)

1.如果鹦鹉会说“供给、需求”,鹦鹉就是经济学家

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是指:在不过分依赖政府投资的条件下,靠经济自身的力量使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要知道,政府投资在任何时期都是存在的,政府投资刺激了社会总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率。问题在于“不过分依赖政府投资”,而要靠“经济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

经济学领域有一句笑谈:如果能教会鹦鹉说“供给”和“需求”,那么鹦鹉就能成为经济学家。虽然只是笑谈,但亦颇有道理。因为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方法,是经济学家们独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是供给?什么又是需求?我们先来回顾几则新闻:

新闻一:截止到2012年5月10日,某地的猪肉价格已经连续5周出现下降的趋势,其中里脊肉的市场零售价最低一度降到10元/斤,与上一年的最高价格持平。业内人士认为,买肉的人少,需求下降,是导致猪肉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

新闻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某地高峰时期生猪的销售量每天超过100头,现在只有60头,也就是说,目前猪肉的需求正在下降。当问及猪肉价格会不会继续下滑时,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北方暴雪天气的影响,河南毛猪的收购价已经从原来的6.5元/斤涨到6.9元/斤,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猪肉的价格趋势还不明朗,猪肉价格究竟是涨是跌,主要还是要看市场需求的大小……

从上面两则新闻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减少,就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而所谓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在经济学中,需求可以用公式来表示:需求﹦购买欲望+购买力。当一个人有所需求时,就会有购买的欲望,要想满足欲望,就要出动购买能力。

再看下面的案例:

1996年上海汽车展览会上,参观者人山人海,但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同年,作为全国汽车销售晴雨表的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上半年销售量只相当于上一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尽管当年轿车产量多达75万辆,但一季度销售量不过11.7万辆。当时富康轿车还算走俏,销售量仅次于桑塔纳,但一季度只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14%。面对这种局面,汽车厂家陷入无奈的境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与其他物品一样,都取决于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决定购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以及对未来的预期。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欲望是强烈的,问题在于缺乏购买能力。

价格高昂始终是制约汽车需求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的汽车价格普遍是欧美国家同类汽车的两倍以上,这是很多国人并不知道的事实。而且,在购买价格之外,又有各种附加费用,如车辆购置附加费、城市维护建设与教育附加费、临时牌照费、车辆移动证费、车辆年检费、污染监测费、道路增容费、停车费,等等。有些地方购买一辆十几万元的轿车,汽车之外的其他费用就高达七八万元,这势必制约消费者购买汽车的能力。

对于需求的测定,主要考察需求价格与需求量。需求价格,就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一般与其价格呈反方向运动。即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斤苹果3元钱,我们一个月可能会购买10斤苹果;如果一斤苹果涨到5元钱,那么我们可能会购买7斤;如果一斤苹果涨到10元钱,我们就会购买3斤。据此,我们可以画出一条线,这个线就叫做需求曲线(如下图)。

我们再来看供给。所谓供给价格,是指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运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仍以苹果为例,假如每斤苹果的价格是1分钱,那么就没有人会供给苹果;如果苹果的价格是3元钱,有人每个月会供给10斤苹果;如果价格是5元钱,有人每个月会供给15斤苹果;如果价格是10元钱,有人每月会供给20斤苹果。显然,苹果价格越高,生产者(如果农)愿意供给的苹果就越多。据此,我们可以画出供给曲线(如下图)。

很多消费者可能都还记得:2004年,河北固安的大白菜获得了丰收。当时的收购价低到1分钱/斤,许多白菜烂在地里没人管,甚至有人用白菜喂羊、喂猪。同期,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大白菜批发价为7分钱/斤,最低4分钱/斤,创下了六七年来的最低纪录。由于价格太低,使得许多农民都不愿意种白菜了。这自然会导致次年产量的减少,但这又必然导致2005年白菜价格一路猛涨。看到这种情况,农民们在2006年又大量种植白菜,结果又再次出现了白菜价格走低的现象。

这就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反复出现的“谷贱伤农”现象。粮食丰收了,老百姓不仅不能从中获益,反而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不难看出,老百姓种粮能收获多少利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二者的乘积就是老百姓所收获的利润。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当粮食丰收时,粮价下跌,对粮食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因为粮食是一种必需品,所有人都会对粮食有需求。当粮食大幅增产后,老百姓为了卖掉手中的存粮,就会竞相降价,因为只有降低粮价,才能把手中的的存粮卖出去,从而导致粮价下跌,乃至大幅下跌,从而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却减收的情况。

除了价格,影响需求与供给变动的因素还包括消费者收入、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而影响供给变化的其他因素也还有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要素价格、相关商品价格等,具体应用时不可不察。

2.最少的往往就是最贵的

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过去有一本书叫《免费》,未来以软件形式存在的内容都会免费的。这会让我们很多立志于制造内容和软件的公司都非常绝望。并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就可以在市场中找到价格,比如空气对所有人都非常重要很有价值。但是没有人去买卖这个空气,为什么呢?太多了,这里面提到一个价值重要前提,就是稀缺性。

——马化腾(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曾在北大发表演讲)

物以稀为贵——这是没上过学的人都知道的道理。不过知道不等于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大家着重解释一下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概念。

稀缺性,又叫做稀少性或者缺乏,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等的相对有限性。人们常说的“人类有无穷的欲望,但只有有限的资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收藏界有一个经典案例:

在一场珍邮拍卖会上,一位印度藏家带来了全球仅存的两枚黑便士邮票,所有藏家都渴望得到它们,因此价格节节高涨,有人已经出到了40万美元的空前高价。

突然,角落里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200万美元!”

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心想居然有人会开出这个难以想象的价钱来购买这两枚邮票。

但是好戏还在后头,更出乎意料的事情还未发生。这个得标的中年人上台拿到邮票之后,立即把相连的两枚邮票撕开来,并且掏出打火机,将其中一枚邮票点燃烧毁。

这个一下子烧去100万美元的举动,立刻引起会场上的骚动。台上的中年人扬起双手大声喊道:“各位,不要紧张!我之所以高价买下这两枚邮票,是因为在这邮票当中,藏有一个无价的惊天秘密。而这个秘密,必须得烧掉其中一枚邮票之后,才能展现出来。现在,我将把这枚邮票再次拍卖,谁买下邮票,我就把那个秘密告诉他!”没有人不想知道这个天大的秘密,拍卖场内的气氛立刻陷入疯狂。众人此起彼落、争相出价,最后得标者终以900万美元的高价,将那枚邮票卖出。

这位新中标者兴高采烈地冲上拍卖台,取过邮票,他请之前烧掉一枚邮票的中年人告诉自己邮票中隐藏的秘密。中年人接过邮票,微微一笑,在他的耳边轻声说道:“秘密很简单,就是你手上的这枚邮票现在已经是全球仅存的一枚邮票,因为独一无二,所以价值连城。你一定要小心保存。”

想想看,假如世界上存在着几百张、几千张甚至更多黑便士邮票,或者说仅仅还存在两张,那么上面故事中的邮票还会不会拍出900万美元的高价?自然不会。尽管这个故事颇有些骗局的意思,我们也无从考证其真实性,但至少在经济学理论上,先前那位中标者的逻辑是没有错误的。而且这一逻辑也不仅仅适用于收藏界,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不乏类似的现象。

比如,我们坐火车时,都有列车员卖盒饭,他们的盒饭在市场上大约10元左右,但在火车上却最少标价18元。而且列车员每次在餐车上只放很少几盒盒饭,卖完了才回去取,在本就拥挤得车厢里来回跑,除了极少数乘客会感到纳闷:“火车又不是放不下,为什么不多放几盒呢?”大多数乘客都只是烦他们来来往往。其实这是列车员采取的一种销售策略。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当乘客看到盒饭较少时,就会产生一种卖完了就再也没有了的心理,就会爽快地掏钱,并且不讲价格,这样盒饭就会卖得又快又赚钱。相反,如果列车员一次带很多盒饭,即使吆喝得再好听,也会有乘客讨价还价。还有些乘客心里会想,等一会儿卖不完的时候肯定会降价,到那时再买吧!这样不仅影响销售速度,还会影响最终利润。

也就是说,是列车员用“捂”的方法,制造出了“物稀”的假象,从而产生了“价贵”的结果。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也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但就是很少有人想到有时候“物稀”是一种“捂”出来的假象,是一些人为了赚钱、赚更多的钱的刻意为之。

精明但不厚道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就深谙这个道理。楼房早就盖好了,就是迟迟不拿出来卖。许多楼盘往往采取挤牙膏式的推盘策略,动不动就说什么“限量版”,让很多潜在买家产生可买的房子越来越少的恐慌心理,不仅促进了销售,还往往导致房价非理性推高。

不过资源的稀缺性也会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比如在古代或者几十年前被人们认为是稀少的东西,到现在就已经很丰富了,如粮食。但是过去到处都有的新鲜空气,现在却由于工业污染而变得非常稀缺。

资源的稀缺性也往往因人而异。对于一个没工作的人来讲,时间是廉价的,但金钱却是稀缺的;对于一个热衷于工作、事业有成的人来说,并不缺乏金钱,但时间却是稀缺的;对于一般人来讲,金钱是稀缺的,但对于在森林中迷路的人来说,一瓶水或者一块馒头要比金子还稀缺,还宝贵。

此外,资源的稀缺性可以通过交换实现再分配。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资源的分配不均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互补,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实例,比如一个外表平平的男人,只要事业有成,他的伴侣往往是一位漂亮的女人。这是因为相对来讲,相貌是他所缺乏的资源,因此他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用自己相对过剩的资源如金钱,去换取另一半的漂亮外表。从这一角度来说,有些男人的变心也不是单纯的道德伦理问题。

总之,“物以稀为贵”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理解了事物的“稀缺性”规律,我们就能理解许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钟点工PK上班族

比较优势,简单地说就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后面两个字是“优势”,每个人并不见得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前面加了一个“比较”。简单说来就是我找一个比我矮的人在一起我就比他高,我找一个年纪大的人跟我一起跑步,我就比他跑得快,这就是比较优势。

——王永(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曾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演讲)

据2012年12月7日的《金华日报》报道,目前家政市场上,口碑好、有经验的月嫂月薪最少6500元,最高的可达8000,一般的也在7000元上下,并且须提早两个月预约。记者就此事专门采访了一位家政公司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说,工资上涨已成为家政行业的普遍现象。除了月嫂,很多家政钟点工的工资也从15元/小时上涨到了18元/小时,每人每天的工资为100元左右。

月嫂其实也是钟点工的一种,只是钟点较长而已。那么,与专职上班族相比,这些钟点工的工资为什么上涨幅度如此之大呢?首先与物价上涨有关,其次与钟点工的需求量上升有关。如今许多家庭,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工作繁忙,时间紧张,顾得了单位就顾不了家庭,只好请钟点工来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和孩子。这种把重要工作自己做,次要工作包给别人的方式,专业名词叫做“外包”。钟点工的工资上涨,说明把家庭杂务外包出去的现象日益普遍,同时也说明现代人更具经济头脑,请钟点工不仅不会家庭负担,还可以让他们在减少家务负担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工作,赚更多的钱。

以往,一提起钟点工,我们头脑里立即就会出现身穿围裙、手脚利索的家政服务人员。但现在,“小时化生存”已成为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前卫青年的工作方式。他们所从事的往往是翻译、珠宝鉴定、陪购、家教、市场调查等时尚且高薪的职业,很多白领“小时工”往往月入几千至上万元,生活过得随意且优雅。

与上班族相比,钟点工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按小时计算收入,个人可灵活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承接工作,免去朝九晚五的制约;二是可以灵活控制时间,也给身兼数职提供了方便,从而使从业者在享受职业角色转换的乐趣的同时,使收入得到提高。三是可以把个人兴趣和赚钱完美结合起来。许多白领钟点工的从业目的,并非单纯为了赚钱,而往往是在经营一份兴趣,或者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比如一些绘画、乐器类的辅导工作。

一句话,钟点工相对于专职工作者而言,有其优势所在。在经济学中,这被概括的称之为“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