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2965000000001

第1章 守望与传递——《中卫文化纵横》序一

徐力群

学灵同志学识渊博,擅长文史,既有文学创作的造诣,又有学术研究的功力,更有守望传递地方文化的强烈夙愿,将多年来为研究中卫文化而广征博采的大量史料、生动素材和创作实践,倾注笔端,完成了《中卫文化纵横》书稿。着作付梓之际,诚邀作序,中卫情谊难却,便欣然允诺。

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卫,风物早开,底蕴丰厚,地方文化可圈可点。说她古老,是因为其历史可追溯至史前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厚度接近;说她年轻,是因为作为地级市,一路走来仅有十年。如今,她的外表已被现代霓裳包裹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形象品位不断跃升,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民族和谐、宜居宜业的美好前景映衬着她的青春活力,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已经成为她的代名词。

文化,为城市注入灵魂。自人类有城市以来,无论其怎样发展衍变,都离不开属于自己一脉相承的历史和文化。中卫古城得益于文化的滋润,长期以来总是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从人文历史来讲就在于她的悠久、雄浑、独特,有辉煌之象;从时代精神来讲就在于她的开放、包容、奋发,有青春之尊。显然,文化作为一种力量,它催生着理性的光芒;文化犹如一缕阳光,它折射出希望与梦想。正所谓,人们离文化有多远就离幸福有多远,城市离文化有多近就离魅力有多近。现代城市之间通常表现为魅力的竞争,十年比拼的是经济,百年凭借的是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风情,形成什么样的城市生态。城市要发展,其理念就不能仅停留于高楼大厦,也不光体现在山清水秀,更在于追求一个“人杰地灵”的美好境界,而当务之急是发展繁荣地方文化事业。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位,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在中卫这座掩藏着岁月光影的塞上古城,如何让人民既能沐浴时代进步的春风,又能拥有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和文明自觉,不能不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市委、政府立足沙漠之魅、大河之舞、丝路之魂、党项之根、生态之秀、城市之美的文化目标定位,注重承接开掘、融合发展,努力将厚重的文化凝结在城市的方方面面,先后建成文化广场、体育广场、香山公园、行政中心广场、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水上运动中心,以及香山公园、大河之舞主题文化公园、腾格里湿地公园、应理湖等文化基础设施,为人们旅游观光、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提供了理想场所。挖掘独特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大型花儿风情歌舞剧《回乡婚礼》进京人沪出国演出千余场引起强烈反响,电视连续剧《风雨沙坡头》荣获“影响中国旅游的一部电视剧”金奖,电影《杞乡》也搬上了银幕……近年来,中卫市还组织实施文化旅游“六个一工程”,即出版一套文化旅游丛书、开发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制作一部对外宣传影视片、组织一系列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创排一台精品文化旅游综艺节目、打造一批独特文化旅游景点。同时,文艺创作空前活跃,涌现各类作品3000余件,其中20余件(次)获得国家级奖项,80余件(次)获得省部级奖项,200余件(次)人选省部级以上各类展览,出版发行文化着作20余部,城市文化品位和附加值得到质的提升。

守望,是一种人文情怀。拜读《中卫文化纵横》着作,可谓是一次愉悦的心灵之旅。书稿洋洋洒洒四十万言,脉络清晰,文笔优雅,史料性强,内涵厚重,纵使一个外地人阅览之后也会在脑海里勾勒出中卫文化波澜壮阔的风貌,产生美好向往。这部作品更为令人称道的品格,还在于作者通过文化概论、文化观察、文化随笔、文化述评、文化脞谈、人文聚焦等卷目,以其深邃的观点、细腻的笔触、动人的情调,多角度,全景式,尽显对家乡文化的体验、探究、睿智和愿景。

中卫文化的兴盛之路,就是中卫受到瞩目之路。文化的自觉自信,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普遍的文化关怀相联,更与视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为生命的许多仁人志士的担当相系。毋庸置疑,对中卫文化的关爱和呵护、传承和创新,关乎一个地方在时下多元文化格局中所占有的位置,并且与中卫的发展命运紧密连在了一起。

传递,让文化薪火永续。当今,致力于中卫文化的传播、研究和守望者不下百人,他们的职位有高有低,名望有大有小,基于理性、情愫和责任感,都孜孜不倦、殚精竭虑,因感动而行动。正是有以范学灵同志为代表的这些文化“志愿者”共同坚守,勤勉执着,中卫文化方得以大道继扬、风韵绵延。诚然,文化是一个接力的过程,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接过如此郑重的一棒,辛勤耕耘于文化之苑,文化必将与中卫同在,希望终究与我们同在。

2014年3月21日于中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