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读这本就够了
2972700000006

第6章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于1947年5月1日成立于王爷庙(今兴安盟乌兰浩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省会为呼和浩特。它地处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8万平方千米,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新疆和西藏。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2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包头市、赤峰、乌兰浩特、乌兰察布、乌海、呼伦贝尔、通辽、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其全境以高原为主,多数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通称内蒙古高原。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除兴安岭山区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外,境内广大中西部地区分属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大陆性气候。内蒙古的民族构成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常住人口2436万人。

内蒙古辽阔富饶,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域、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无尽的矿藏资源。据估算,全区近300个大小城镇国有土地资源产量在2000亿元以上,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地区。

内蒙古以水草丰美而著称,其中尤以呼伦贝尔大草原最为出名,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区草原中草场质量最好、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同时作为蒙古民族发祥地之一,其传统习俗也保存得较为完好。而草原旅游胜地集中于海拉尔到满洲里之间和著名的呼伦湖周围的草原上,比如海拉尔西山原始森林、莫尔道嘎旅游风景区,以及金帐汗旅游度假区等。

内蒙古的文化风情有许多独特的元素。草原盛会——那达慕:即蒙古语“联欢”之意,发端于七百年前。那达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被草原民族视为男儿三艺的赛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那达慕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祭敖包多在七八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关于内蒙古的美食,最出名的恐怕要数手把羊肉,蒙古语称手把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最上乘的待客食品。草原上长大的肥羊会有草原淳朴的气息,即使不加任何调味品,其味道也是美味可口。在食用手把羊肉时不用餐具,用手撕着吃才是最正宗的。

另一个不能不提的民俗文化是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人们会唱起悠扬的民歌,跳起欢快的舞蹈,为新人祝福,婚礼仪式也是热闹而隆重。这种隆重的婚礼仪式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仍被沿用。

内蒙古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行政区吗

内蒙古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位于北纬37°30′至53°20′之间。

内蒙古地区疆域辽阔,地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千米,南北跨度为1700多千米。内蒙古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国界线长达4221千米,内蒙古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相当于英国土地面积的4倍,法国土地面积的2倍。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才照遍内蒙古大地;当自治区南部已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北端却依然是漫天飘雪的寒冬。

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

中国第二大高原是哪个

中国第二大高原是内蒙古高原,第一高原是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达长城,北到蒙古国。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1400米,地势坦荡,起伏和缓,盆地宽广。从上空俯视内蒙古高原,如同烟波浩瀚的大海,因此它又有“瀚海”之称。

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牧区,但是其西部却遍布沙漠。它的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境内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

如果按行政区划分高原所在地,则包括呼伦贝尔盟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盟和巴彦淖尔盟的北部。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如果按高原海拔的高低来划分,那么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地势较高,呼伦贝尔、乌珠穆沁、居延海盆地地势则相对较低,蒙古语将这样地势较低且平坦的地方称为“塔拉”。

如果按照整体地形来划分,内蒙古高原就是一个海拔由南向北渐低的碟形高原,边缘地带海拔最高。造成这样地势的原因是在近代地质历史时期里,地壳不断地抬升,在上升过程中,一方面整个地块发生和缓的拗曲,形成平缓的丘陵和宽浅的盆地;另一方面东部和南部微微翘起,翘得最高的地方便形成为山地。例如嵌镶在高原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和中部的阴山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

内蒙古这样的地形对草原的气候有利也有弊。冬天高原寒冷,形成高压,所以无法形成雨云,降雨量很少;夏季高原转热,成为低压区,吸引南风向上吹过,但是高原边缘又为山地,截留了大部分水汽,隧使高原成为雨影区,形成了有效的降雨。这样的地貌与气候,也决定了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

哪里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它直接影响到沙漠蔓延的速度和自然环境的优劣。

内蒙古深居内陆,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之人为的森林砍伐过度,使本已经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呈逐年恶化趋势,我国北方地区频繁的沙尘天气与内蒙古地区的生态恶化有直接关系。

内蒙古气象局农牧气象中心极地卫星遥感图显示,沙尘暴可以从内蒙古的西北部阿拉善盟吹起,经过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包头市、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一直影响到兴安盟以东。这显示了风沙由北向南一路经过的轨迹,也展示了缓解环境继续恶化的关键点在哪里——内蒙古草原。只有保护好内蒙古草原生态平衡,才能够让风沙得到有效遏制。有资料显示:内蒙古每年有近2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变为不毛之地。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沙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2460平方千米,而内蒙古就占了2000平方千米。

因此,可以说,内蒙古已经不仅仅是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它已经成为了国土的生命防线,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周围地区的生态情况。

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在哪里

额尔古纳河属于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源流。长1620千米,流经蒙古高原东北部边境。上游发源于蒙古的克鲁伦河。在中国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成为中俄界河。额尔古纳,蒙古语即为“以手递物”之意。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以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界河,右岸为中国领土,左岸为俄国领土。额尔古纳河的主要支流有海拉尔河(流经海拉尔地区的河段,当地人称之为海拉尔河),如果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全长1620千米。西流到满洲里附近折向东北,开始被称做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流经之处,大多为宽阔的谷地,因此河水清澈,含沙量少,河中的鱼类品种很多。沿岸地区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动植物资源丰富,宜农、宜牧,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地域。

额尔古纳河最终在漠河以西的恩和哈达附近,同石勒喀河汇合为黑龙江。如今,额尔古纳河这条界河,已被开发成旅游风景区,人们可以乘船,沿着宽不过十余米的界河,观赏两岸景色。当你置身于河水中央,就会看到在左岸的俄罗斯村庄近在咫尺,不时可见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俄罗斯居民在额尔古纳河河边劳作、垂钓,完全是一派异国风情。

额尔古纳河沿岸良好的自然环境,养育过许多古代少数民族,古代蒙古部落就曾经在此游牧、渔猎,并定居于此。成吉思汗就曾把这块宝地分封给了他的弟弟哈萨尔。至今,在黑山头还有哈萨尔王府遗迹。

白云鄂博为什么被称为草原上的明珠

白云鄂博,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圣山”,它的富饶名副其实,白云鄂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7%,是除中国以外世界总储量的5倍多,被誉为“稀土之乡”。

白云鄂博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地处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草原,面积为328平方千米。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拥有铁、稀土、铌等多种金属共生的矿床,1927年丁道衡先生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矿山,继而逐渐为世界所瞩目。它归包头市管辖,是包头辖区内的五区之一,被人们称为白云矿区。它在包头市区以北150千米处,四周被达茂联合旗所环抱,其矿山东西延伸约20余千米。

白云鄂博全区人口2.2万人,由蒙古、汉、满、回等11个民族构成。那里夏秋季节气候清爽宜人,平均气温19.4℃,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能源是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国际上对石油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核能发电是大势所趋。钍是重要的核能资源之一,白云鄂博钍矿储量为22万吨,占世界钍矿储量的很大比重,因此它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一颗草原明珠,而更是一颗能源明珠,发展明珠。

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是哪个

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是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西麓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它西邻中蒙、中俄边境,北起额市根河南界,南至中蒙边界,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是国内最丰美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东部草原是内蒙古的主要牧区,出产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在广阔平坦的蒙古高原上,除了大兴安岭和大青山山脉之外,大部分是平缓的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一望无际,清风抚过,羊群就从青草中显现出来,点缀着广袤的草原,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2000多年来,呼伦贝尔以富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北方的诸多游牧民族,东胡、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也是从这里开始真正踏上了征服世界的征途。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呼伦蒙语意为“水獭”,贝尔蒙语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

呼和诺尔旅游点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上贡旗境内,呼和诺尔可称作是呼伦贝尔草原风光的代表。这里已经开发成了旅游胜地,旅游点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旅客可以穿着民族服装,骑马奔驰在草原上,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感受当牧人的感觉,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体验游牧民族迁徙的过程,还可以划着小舟在呼伦贝尔湖中垂钓,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中,呼伦贝尔东部草原位列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

腾格里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按行政区划分主要属阿拉善左旗,具体在阿拉善地区的东南部,贺兰山与雅布赖山之间,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民勤、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腾格里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当地人习惯统称为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内部有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残丘及平原等地貌。沙丘面积占71%,以流动沙丘为主,湖盆共422个,半数有水,但多为干涸或萎缩的残留湖泊。

腾格里沙漠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干旱和风。加之人们对周围森林树木的砍伐,破坏草原植被,令土地表面失去覆盖,沙土无法固定,因此形成了大规模流动沙丘,腾格里沙漠也因此形成。

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的气候条件外,还需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沙土,沙源来自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组成的细粒物质。腾格里沙漠和附近的贺兰山、狼山、巴音乌拉山地区的沙丘都是因为洪水冲积物形成的。

腾格里沙漠并非因为是沙漠而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恰恰相反,那里有别处所没有的特色景观和美好体验:在茫茫的沙海中野餐,背着一顶帐篷露营,在无比宁静的夜晚观星赏月,探访在沙漠中的游牧民族,游览沙漠“鸟湖”、“鱼湖”,观赏古人留下的岩画等,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沙漠中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只有在这里才能够得到这种体验。腾格里沙漠如今已经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沙漠珠穆朗玛峰”是指哪片沙漠

被称为“沙漠珠穆朗玛峰”的沙漠是巴丹吉林沙漠,它的海拔最高处可达1700米。

巴丹吉林沙漠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总面积4.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境内第三大沙漠,世界范围内的第四大沙漠,其占地面积之大,以至于巴丹吉林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千米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涉足。

但这并不是让巴丹吉林沙漠出名的主要原因,它的成名在于它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其中的巴彦诺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成为世界之最,被学术界公认为“沙漠珠穆朗玛峰”。

巴丹吉林沙漠并非只是单调的沙海。虽然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却多达100多个,沙漠中出现了静谧的湖泊、生机盎然的湿地,还有高耸入云的沙山围绕在周围,这一切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每年都会吸引上万名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巴丹吉林沙漠集合了差异巨大的景色。其中,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号称巴丹吉林沙漠美景的“五绝”。

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起伏,沙脊如刀刃一般,沙子下滑时所发出的声音犹如飞机的轰鸣声,沉闷而深远,可传至数千米以外,因此便有了“世界鸣沙王国”之称。

巴丹吉林沙漠中有许多小湖泊,湖泊四周芦苇丛生,碧波荡漾,飞鸟迁徙,路过沙漠,都会到这些湖泊中饮水嬉戏,若忽略周边的沙山,恐怕游客会以为自己是置身于秀水江南,因此这些小湖也就有了“漠中江南”的美称。

此外,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涌出。其中属音德日图的泉水最为著名,被誉为“神泉”。音德日图泉处于湖心,泉水喷涌于石上,在不到3平方米的小岛上有108个泉眼,泉水甘冽爽口,水质上乘。

苏敏吉林庙是阿拉善最古老最有名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它建于1755年,建筑分上下两层,面积近300平方米,相传修庙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是靠人工运来的。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有很多种旅游方式,可采用乘坐越野车、骑骆驼、徒步穿越等方式。到巴丹吉林沙漠的最佳季节是8月至10月,早晚和中午温差较大,需备风衣或保暖衣物,外出时须准备好充足的饮水。

蒙古族有哪些独特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独特的民族风情源自于他们在草原上游牧的生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蒙古游牧文化和民族性格,这些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民族风情,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婚俗仪式小到日常起居,可谓丰富多彩。

蒙古族中的牧民居住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的牧民都有着待人热情诚恳的美德,他们以粗犷豪放、胸怀坦荡、诚实热情而著称。当客人来到草原,来到蒙古包前,主人便会上前问候“赛音百努”(你好),随后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屋。一般客人落座后,女主人会把鲜美的奶茶端到客人面前,双手捧送,奶茶越满越好,否则会认为待客不礼貌。有时候,主人会向客人敬烟,双手递给客人,如客人不抽烟,也绝不勉强。当主人与客人一起进餐时,主人会向客人频频敬酒,把酒杯托在左手掌上,酒满后,用右手托于左掌下躬身略举过顶递给客人。当客人要离开告别时,通常是主人一家出门相送,并说“巴依日太”(再见),“阿木日赛很雅布”(祝您一路平安)。

蒙古族把哈达视为最圣洁、最崇高、最吉祥之物。“哈达”,原是用5尺或7尺长丝绸,折成5寸见宽的样子。一般会在比较隆重正式的场合使用,比如元旦时叩拜佛祖、晚辈向长辈请安、婚筵敬酒之前,都会对尊敬的客人献上哈达,表示以最崇高的礼节欢迎。献哈达时主人用双手举过头向客人敬献,这种谦恭礼貌的传统礼俗一直沿用至今。

在日常饮食方面:蒙古人以粮食、乳制品、牛羊肉、奶茶为主。其中奶豆腐、奶茶、黄油、奶酒最具特色,而烤全羊、手把肉是招待贵客的宴席,独具民族特色。

奶制品:黄油、奶豆腐、酸奶、奶皮、奶酒、奶酪等等,是蒙古人喜爱的食品,也是招待远方客人的上好佳品。

炒米、奶茶:奶茶是蒙古族每日必需的饮料,妇女早晨起来,准备早饭的第一步就是煮一锅香喷喷的奶茶,喝上一碗乳香飘溢的炒米奶茶,再加上几块奶豆腐、几片手把肉,便有了精神,开始一天的牧人生活。如果有客人来到家里,主人定会端上奶茶,奶茶旁一般还会摆着一盘炒米,客人可以手抓炒米放入奶茶,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盐或糖调和,再放上几块奶豆腐,非常可口。

肉类:肉类是蒙古族牧民自古以来游牧生活的主要食品,通常通过煮、涮、烤后进食。其中“手把肉”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它也是招待客人最好的食品。

服饰:蒙古族男女老幼皆穿长袍扎腰带,穿高腰靴子。

长袍:长袍是蒙古人自古以来所喜爱的服饰,袍子肥大、舒适,非常的实用,尤其是牧人放牧时,既可以御寒,又不会觉得闷热。

腰带:穿蒙古袍必须扎腰带,材质一般为布或绸缎,颜色和袍子要协调一致。

活动:祭敖包、那达慕、射箭、博克等。

世界上保留祭祀文化最完整的祭陵仪式是什么

祭祀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祭祀文化保存最完整、最庄严的帝王陵墓祭祀仪式。

成吉思汗陵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70千米。蒙古族盛行“密葬”,不愿意被别人发现他们的安息之地,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还是个未解之谜。

现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蒙古人认为祭奠先人主要是祭奠其灵魂,而不是尸骨。按照蒙古人的习俗,人将死时,吐出的最后一口气就是其灵魂,灵魂会脱离身体,依附在附近的驼毛之上,所以成吉思汗先祖吐出的最后一口气——那块附有灵魂的驼毛,一直以来就被供奉在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统一蒙古诸部后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国。随后他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将蒙古帝国的版图扩展到中亚及欧洲,直至占领欧亚两大陆。蒙元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在成吉思汗下葬时,按照民族习俗,也为了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之地踏平土地,使之无法辨认,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但是为了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之地,人们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了它生下的一峰小骆驼,并将其鲜血洒在墓地上,于是这峰母骆驼便记住了这个地方。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他地方无异,成吉思汗的后人在寻找成吉思汗的下葬之地时,就让那峰母骆驼带路,母骆驼到了伤心地之后,便会哀嚎不已,人们也就在这里进行祭拜。然而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在成吉思汗去世后的八百年中,一直是鄂尔多斯的达尔扈特人守卫着成吉思汗陵,并严格举行祭祀仪式,八百年来从未间断。他们不仅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而且为继承和发扬13世纪以来形成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做出了特殊贡献。

成吉思汗祭祀内容除了包括系统完善的祭祀仪式之外,还包括诸多的祝词、颂词、祭文、祭歌,其内容与形式涵盖了蒙古民族历史、文化、信仰、风俗、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塑造了以祭祀文化、游牧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要特征的鄂尔多斯民俗传统文化。

祭成吉思汗陵作为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最完善的祭祀活动,最早起始于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时代,到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时代就正式确立为法定祭祀仪式,并使之日臻完善。如今的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便是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律法的结果。

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吉思汗祭祀仪式因其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文化内涵,非凡的历史意义而让全世界的人们所瞩目。

月亮湖有何独特之处

月亮湖有三个独特之处:一是月亮湖的形状酷似中国地图。从高处的沙丘看去,就好像一幅完整的大型中国地图展现在眼前,而且湖中芦苇的分布更是神奇地将中国各省区划分开来。二是湖水天然形成的药浴配方。面积只有3平方千米的湖水,却富含钾盐、锰盐、少量硭硝、天然苏打、天然碱、氧化铁及其它丰富的微量元素,与国际保健机构推荐药浴配方极其相似。而且月亮湖湖水极具生物净化能力,能迅速改善水质,恢复自然原生态本色。三是千万年形成的黑沙滩。黑泥沙滩长达1000米,还有宽近百米的天然浴场沙滩。纯黑沙泥在地里厚达十几米,其黑泥质量远超死海的黑泥,更是天然泥疗宝物。

月亮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是腾格里沙漠中的天然湖泊之一。当地牧民称之为“月亮湖”,因为该湖从东边看好像一轮弯月,故此得名。月亮湖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东缘,面积4.5平方千米,是喜欢旅游探险人士的胜地。

呼伦贝尔地区最大的喇嘛庙是哪个

呼伦贝尔最大的喇嘛庙是甘珠尔庙,庙中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官布、扎木苏伦等佛像。

甘珠尔庙位于新巴尔虎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镇西北20千米,乾隆五十年赐庙,并亲笔提写“寿宁寺”匾额。由于该庙曾收藏过藏蒙文《甘珠尔经》,故而又得名甘珠尔庙。

该庙建有11座庙宇、4座庙仓、100多间伽蓝,总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最鼎盛时期庙中喇嘛最多达4000余名,其中常住庙者400余名。1785年甘珠尔庙举办第一次庙会,此后180余年中共举办160余次庙会,并成为著名的“甘珠尔集市”。庙会之日商贾云集,朝拜者络绎不绝,有来自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哈尔滨、天津、北京等地的信徒,还有来自蒙古、俄罗斯、日本及欧美的各国商人。

甘珠尔庙的喇嘛除每天早晨举行索克钦会以外,在每月的29日(农历)还举行“道格希德”(金刚护法神)会。3月22日至26日(农历)举行“桑吉德莫洛姆”法会,又称“春会”。每年6月19日(农历)举行甘珠尔庙会。8月10日至15日举行7天的“伊罗勒”大法会,又称“秋会”。在这7天里除甘珠尔庙中的法会以外,还会举行草原民族娱乐的盛会“那达慕”。10月25日举办“安民灯会”,又称“千灯会”。12月30日(农历)举办一天的“金布”法会。这些节日和活动足以体现甘珠尔庙的规模之大,历史之悠久。

2001年8月,甘珠尔庙重新修复。2003年7月,举行了甘珠尔庙开光仪式暨全旗那达慕大会,从此这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又重新矗立在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的政策,也象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一座寺庙是什么

巴丹吉林庙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一座寺庙。

巴丹吉林庙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755年),这座庙是为玛尼活佛所建。建造这座庙的一砖一瓦,都是用骆驼从沙漠外运进来的。由于该寺地处大漠、人迹罕至,所以一直保持着原貌。它的规模不大,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占地仅273.7公顷,寺庙坐北朝南,外有半人高的围墙,墙外西侧矗立着一座白塔,与庙遥相呼应。

因为这座庙的后面有一个小湖,所以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简称“庙海子”。庙海子是盐湖,但它碧波轻漾、卤虫繁生,生活在这里的野鸭以此为食;湖畔有甘泉涌出,造就了这里绿草如茵,芦花纷飞。数十棵柳树、沙枣树在大漠中生长得郁郁葱葱,山羊、骆驼和驴骡安然相处,悠闲地吃草。待到夕阳西下,红色的霞光就会映在湖面,仿佛给湖水镀上一层金箔。而此时牧民的平房也会升起袅袅炊烟……

虽然巴丹吉林庙地处偏远,周边地区人烟稀少,但这里长年香火不断,每年都有许多忠实的信徒不惧艰难险阻,千里迢迢前来进香,其中也不乏外国游客。

巴林印石因何位列“中国四大印石”之一

内蒙古的巴林右旗出产巴林石。巴林石分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四类,其中的鸡血石鲜艳夺目,凝红欲滴,与昌化鸡血石齐名。早在80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甚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曾将它誉为“腾格里朝鲁”(意为天赐之石)。

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寿山石,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印石”。它们是1.5万年前侏罗纪时期,由火山热蚀变或充填作用而形成的。以其色彩绚丽、质地细腻、纹理自然、硬度适中,成为工艺美术石材中的著名四大彩石。

巴林石石质细腻,温润柔和,钟灵毓秀,透明度较高,硬度却比其他三种彩石软,因而也更适宜于治印或雕刻精细的手工艺品。如果和昌化石比较质地,则巴林石多花纹,而昌化石比较纯粹。巴林石的不足之处是色素成分不够稳定,比较容易氧化、褪色,尤其暴晒在紫外线或强太阳光下,会加速褪色。

1973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1978年国家轻工业部将巴林石矿列为我国三大彩石基地之一,并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的历史文化图卷重重地描上了精彩的一笔。

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在哪里

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实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基地之一。它在地图上准确的地理位置是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巴音宝格德山下,最早在宝日乌拉,是当年聂荣臻元帅亲自挑选的一块风水宝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以进行发射试验,天气条件非常适合于发射卫星。而硬件条件也是非常的完善,这里有数千千米的陆上航天测控网,齐全的生活设施,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都已投入了使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都让这里成为了发射卫星的首选之地。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被正式批准上马是在1992年9月21日,因此这项伟大的计划被命名为“921计划”,发射场定在创造了无数辉煌战绩的额济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计划上马的前41天,江泽民总书记前来中心视察,为中心题名“额济纳东风航天城”。从此这个地方又被称作“东风航天城”。

辽大明塔为什么被誉为“神州第一塔”

辽大明塔位于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内,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铁匠营乡。距赤峰120余千米,距宁城天义镇20余千米。辽中京是辽三京之一,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于1007年。因为其体积是全国塔中的第一,所以被称作“神州第一塔”。

因辽中京延续到明代,只留下了这座塔,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大明塔。

大明塔塔高80.22米,为全国第三高塔(第一高塔是陕西泾阳的崇文塔,第二高塔是河北定县的料敌塔),而它的体积则是全国第一。该塔雄浑凝重,巍峨矗立。观者无不为其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壮观、雕刻之精细而赞叹不已,肃然起敬。

大明塔兴建的具体年代,至今尚无资料。但据考古学家根据1982年维修从塔上发现的一块砖上写有“寿昌四年四月初八……”等几字推断,认为大明塔应为辽统和二十五年到寿昌四年(公元1007~1098年)间所建。

大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0.22米,基座直径36米,第一层大檐下塔身高近11米,大明塔每面都雕有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菩萨坐像浮雕。不论是佛像浮雕,还是其他文饰,都堪称罕见的艺术珍品。

由于数百年的风吹雨打,特别是经历了元代七级大地震及1976年唐山大地震,大明塔塔顶倾斜,风铎、铜鉴大都坠落。国家为了保护此珍贵的建筑,于1981年投资50多万元对该建筑进行了全面修补。经过这次重修,古塔的千年风貌变得焕然一新,再次恢复了原有的雄姿。

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辽中京早已化为一片焦土,当年的墙垣、宫殿仅剩下遗址,唯有大明塔经历千秋而巍然矗立,不禁使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金沙湾位于何处

金沙湾位于内蒙古乌海市。

金沙湾这块土地历史源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公元1226~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远征西夏途经这里,看到湾后有雄伟的高山作依托,湾前有黄河在奔腾,还有两座金色的山丘坐落在山湾里,这秀美的景色不禁让成吉思汗流连,于是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并挑选了一名技艺高超,名叫约勒道日玛的铁匠为其铸造兵器、甲胄。后来这位铁匠为成吉思汗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吉思汗便把这片秀丽的宝地赐给了铁匠,并命名此山为乌仁图什山(意为巧匠的铁砧子)。

铁匠有一儿子叫海若布刀亥,生得犹如雄狮般英武、剽悍。一天,成吉思汗率部下到一个小山包后面视察,发现一只老鹰正在喂养一个小女孩,人们大为惊讶。成吉思汗认为这只鹰是天神,是保佑人类的神鹰,于是便在小白旗上绘制了神鹰图,此山包也得名为神鹰山。神鹰曾经喂养过的小女孩,长成了美丽的少女。有一天少女上山求神鹰保佑天下苍生平安,突然被七只狼团团围住,碰巧被铁匠的儿子海若布刀亥遇见,海若布刀亥赶走了狼群,两人也坠入了爱河。藏语海若布,意为雄狮;蒙古语刀亥,意为湾。二者合起来即意为雄狮之湾。海勃湾得名,即源于“海若布”的谐音加上“刀亥”之意。后人因为湾沙色金灿辉煌,便给这个山湾起名叫金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