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管理学家通常看不上经济学家,反过来也一样。经济学家看管理学的东西觉得简单,管理学家却说:“经济学那么复杂有什么用?”对此,经济学家的回答是:根据消费行为的研究,人们在收入低的时候消费有用的东西,收入越高消费的东西越没用。我开始以为经济学就够没用的了,才发现还有更没用的,那就是哲学、悖论。“理发师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这些你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收入越高,对于没用的东西可能关注就多一点。
宏观经济形势这个东西就没什么用。形势再差,也有很好的企业;形势再好,也有很差的企业。企业搞得好不好,跟宏观经济形势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多数企业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金融的、全球的企业例外。
其实,这个形势现在没有什么太多好讲的,就只有一个问题:下行。
经济下行,当然是有很多数据证明的,现在有些地区、行业、企业,真的是相当困难。但是,从整个国家经济来看,真正难受的,还不是经济增长速度在往下走—最近的数据大家都看了,PPI、CPI还在往下走—而是我们“从高位运行到下行”,而且不是像日本那种下行。日本是“增长2%变成增长1%”的下行,虽然难受,但没有我们这么难受。中国的GDP季度数折成年率,在2007年曾超过14%,而现在就只有7%,今年有很大可能是7.5%以下。从14%到7%,下降了一半啊。这还是个平均值,那么分摊到有的地区、有的行业、有的企业,那真是哗啦哗啦的了。
那么,怎么理解这个“高位下行”呢?我一直认为,“高位下行”比“低位下行”难对付,因为有巨大的惯性。曾经有一些省份GDP增长14%、15%,甚至有些超过20%,持续了很多年却一下子变成7%,这是很难受的。经济有很多惯性,我们也有很多的期望和预期,有不少公司、企业领导人和地方领导人,都希望经济增长再回到14%去,因为这种失调速度是很难受的。
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想先跟各位分享一下,如何来理解这个“高位下行”。
如果你不理解“高位下行”,就不能很好地应对它,那样就会更难受。“高位”是怎么来的?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增长10%以上、11%以上、12%以上,反正战后其他国家没有看到这样的数的。这是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呢?当然首先可以肯定是这一点,包括在座的各位的努力。然而,这也不仅仅是由于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中国人一直很努力,在改革开放前就有劳动积极性,却没有充分发挥。但是,为什么过去没有这么好的经济增长的成绩呢?这种“高位增长”有一个很大的坑,这是一个巨大的、全球化的势能的释放。所以,这不完全是由于中国人自己的努力,而是将“中国人的努力”放在“全球舞台”上进行评价所带来的。我们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不做这种评价。底子薄再加上关门、封闭、冷战,就导致了长期的贫困。我们现在才理解,开放对于中国有多么重要。农民、工人的收入低,实际上就是成本低。关起门来却成本低,就白白低了一回,关门就只是中国公司自己之间的竞争,而开放后,就有了全球评价,中国人、中国产品、中国工人、中国的工程师、中国的管理者、中国的企业,都在全球舞台上被评价,这一评价就释放了一个巨大的势能。
这是为什么呢?冷战以后,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个“海平面”。战后以工业化最发达的7个国家为代表,他们都不关门,并互相投资、互相贸易。所以,在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之前,国际贸易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国际投资主要也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紧接着,战后的技术革命、和平环境,让这些国家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我们关起门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都没错,错的是搞阶级斗争。人家没有搞这一套的就上去了,其参照系就变了。
什么叫工人、蓝领?他们一年收入应该是多少?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我们的工人,多少年来都是一个月赚50元人民币。虽然全世界的工人、蓝领在名义上都是相同的,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开门我们才发现,同样是蓝领工人,有的人收入竟这么高。我们看过很多发达国家的公司,他们生产一个产品就是这个价格,这个价格里就含着工人收入,含着资本的回报。于是形成了两个“海平面”,那么,冷战造成的这两个“海平面”相差多少?拿中国的参数来看,他们人均收入是我们的100倍。1980年我们说要在2000年翻两番,达到人均800美元,没翻之前是200美元,一翻后是400美元,两翻后是800美元。在我们人均200美元的时候,美国是多少呢?美国是人均13500美元,这样算虽然不到100倍,但是别忘了还有收入分配。我们是穷国,要搞知识积累,所以我们落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口袋里的钱,要比美国收入分配后落到个人口袋里的钱少很多。我们要挤出钱来、勒紧裤腰带搞国家积累、搞两弹一星。所以,在个人收入方面,不要说农民对农民,就是制造业工人对工人,也同人家差80倍到100倍。
1979年广州修建白天鹅宾馆,是由于改革开放引外资时,不能请对方住招待所,一定要有标准的hotel(宾馆)。宾馆里所有的硬件,甚至连水龙头都是进口的,厨师也是从香港请的。一个香港厨师的工资相当于100多位中国员工薪水的总和。这么高的工资也得付,人家不来,我们就只能继续穷下去。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秩序。
邓小平进行改革开放的作用就是在两个“海平面”之间打了一个通道。当“海平面”之间不通时,势能就不能释放出来,而一旦打开通道,实现对流,资本技术就涌到中国来了。为什么资本会进来呢?这是由于边际生产率的变化。同样的资本,跟美国年薪几万美元的工人结合,或是到中国来,哪一个回报高?这就是外资逐渐地进入中国的一个基本经济原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要改善,观念要改变,法律要修正。当时,我们只想引进来一点外资,跟我们的劳动力结合;引进一点技术,来改变我们的落后,让中国发展快一点。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会有这么大的产出可以出口。1980年,中国这么一个出口额99亿美元的出口大国,出口产品主要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包括大庆油田开发的石油,当时石油在国内没有什么需求,这像是抓一个大龙虾出口,中国人舍不得自己吃,而是用来换外汇买设备。这个是当年中国跟国际的来往方式。
外资、技术、商业模式、想法等一进来,再跟中国的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一结合,是会有这么多的东西的。上海洋山港现在是第一大港,我曾去访问过,那个老总20世纪90年代到鹿特丹学习的时候,简直就是吴下阿蒙,什么都看不懂。他跟我讲,看到国外那么发达的港机,他当时就在想什么时候中国的上海港也能有一台。现在你去洋山港看看,一两百台排成一条线,单位速度第一,总量世界第一,超过新加坡港。那用来运什么东西呢?“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会变成世界的工厂?我在人大上学的时候,天天听的就是十亿人口中有八亿农民,这就是中国国情。把农业变成制造业,把农民变成多少亿产业工人,这个是开放的结果。
一开放,有现成的市场;一开放,有大量的资本进来;一开放,我们可以学到过去难以学到的东西,这是“高位增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标志事件是:2001年,中国签约加入WTO,2002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随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所有成果就在这个档口爆发。我们从多少年来流量可怜的贸易国家,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生产国家。在危机冲击之前,我们贸易顺差相当于GDP的11.7%,达到了最高。而创造外向主导模式的,当年是日本,日本最高的时候顺差占其GDP的5%。
所以,“高位增长”是有一个由来的,这里面有中国人努力的原因,但这个努力是被放到了“全球评价”中,才带来了高位增长。同样一个东西,美国工人做是个什么价?这个其实我们自己算过,20年、30年来我们的增长速度很高,但没有把父辈的积累算进去,其实我们上一辈穷了很多年。50元、60元的月薪拿了很多年,我们都没有算过。把这些一起算上,其实没有那个奇迹。
三种力量,促使中国经济“高位下行”
冷战、封闭让改革开放发生得很晚,而到1978年一开放就把战后形成的全球化的势能释放出来,这就是高位增长的主要原因。那为什么又下行了呢?
第一个原因,高度依赖全球市场。中国能不受全球需求的影响吗?我们好多时候进出口相当于GDP的66%、67%,而大国没有这个数。这样,美国经济一旦出事,我们怎能不受影响?2006年、2007年,出口影响20%、30%,到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来,下跌20%,所以当年把4万亿放到经济里面去却没有见效。因为美国进口一萎缩,我们的出口就萎缩,沿海、农民工、GDP、财政、稳定全部都会有问题。再拖一拖,4万亿加上9万亿的信贷,一下就爬上去了。但是,我们经济毕竟主要是靠对外的,而国际经济就根本没有好转。虽然,美国政府的救市让美国没有陷入1929年至1933年那种大危机,因此我们就以为还“有戏”,但其实是欧债出了问题。什么出了问题?政府出了问题。这个(欧债)对于全球信心打击非常大。市场出问题政府来救,那政府出了问题谁来救呢?只能熬,但这一熬就没有头了。所以,欧债危机对于全球的投资经济发展信心的冲击,比美国金融危机还大。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国家,从全球化中能够得到好处,但全球化受挫的时候,也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这是经济被拉下来的第一个原因。